<p class="ql-block"> 26日上午去過了布達拉宮,下午,導游又帶我們去參觀了西藏地質博物館,這個博物館距市區(qū)不遠,門面修的挺壯觀,也很有特色,在地質博物館才了解到西藏有很多神奇的東西,同時也感到西藏文化與祖國內地文化有著源遠流長的聯(lián)系,例如在館內掛著的西藏藏醫(yī)手診圖,就與內地中醫(yī)手診圖基本一致;更讓我們感到神奇的是藏醫(yī)所用藥品,很多就直接是礦物,比如“天珠”就是我們第一次見到,據(jù)說這是一種神奇的具有特殊能量的礦物質。其中就講到了武打明星李連杰所配帶的九眼天珠,價值一千六百多萬元,2004年,印度尼西亞大海嘯前,李連杰及家人一行8人正在馬爾代夫度假,幸而隨身配帶的九眼天珠提前預警,救了李連杰與家人的性命。(那次大海嘯死亡人數(shù)達30萬之多)。李連杰早就在扎寺倫布寺入了藏傳佛教,成為一名虔誠的藏教徒。天珠具有天然宇宙強烈的磁場能量,其中鐿元素的磁場相當強烈,且全世界目前僅有西藏天珠有此一特殊元素磁場。</p> <p class="ql-block"> 根據(jù)天珠的形狀可分為從一眼到九眼天珠,神秘的傳說,加之西藏人虔誠地收藏供養(yǎng),世代相傳,天珠便成為人們心中最珍貴的寶物了。由于價格較貴,我們也只能一飽眼福作罷。</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一瞥。</p> <p class="ql-block"> 從地礦博物館出來我們就來到位于八廓街一側的大昭寺,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位于拉薩老城區(qū)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贊干布建造,拉薩之所以有"圣地"之譽, 與這座佛像有關。佛祖釋迦摩尼十二歲等身像供奉于此,寺廟最初稱"惹薩",后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并演化成當下的"拉薩"。大昭寺建成后,經(jīng)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現(xiàn)今的規(guī)模。</p> <p class="ql-block"> 環(huán)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huán)大昭寺外墻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huán)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jīng)儀式的路線。</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現(xiàn)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并且開創(chuàng)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guī)式。</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外觀金碧輝煌,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筑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眺望布達拉宮。</p> <p class="ql-block"> 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萬盞酥油燈長明,留下了歲月和朝圣者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 6月27日一早,旅行社的車到我們下榻的西藏莊園酒店,接我們前往林芝。雖說已經(jīng)是盛夏之季,清晨的拉薩還是有些寒意,我們把帶來的沖鋒衣也穿上了。汽車馳出拉薩,一直向南面的山上爬著,10點左右我們到達了米拉山口,這是拉薩市到墨竹工卡縣與林芝地區(qū)工布江達縣的分界上,也是拉薩--林芝旅游線上的一個休憩之地。</p> <p class="ql-block"> 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氣溫很低,風非常大,低低的云層仿佛就在頭頂,讓人擔心一個不小心就會被吹到云里去。</p> <p class="ql-block"> 米拉山因其高大雄奇而成為此地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山口上飄撒著許多祭山的經(jīng)幡和印有經(jīng)文的紙條,但在山口的最高處,矗立著一座標有“雪域之舟”的西藏耗牛雕像,在藍天白云下,這座雕像是那樣顯眼,它是米拉山惟一的標志性建筑,它同時也成為米拉山的一個歷史見證,見證著援藏干部在這里留下的勤勞身影以及和藏族同胞結下的深厚情誼。</p> <p class="ql-block"> 車門未開,導游告訴我們這里海拔已經(jīng)是5000多米,很多人會有高原反應,下車一定要小心,不要奔跑,不要大聲講話,為了引起大家的重視,他說這里曾有一位中央首長的女兒,到了這里一下車,就一下栽倒在地上,再也沒有起來。大家緩慢的下了車,我們又有了象當初在那曲的那種感覺,當看到在米拉山口的幾個銅牛雕像時,頓時又來了精神,大家都爭先恐后的到銅像前拍照留念,短短的二十分鐘過去了,才意猶未盡的上了車,繼續(xù)向下一個景點開去。</p> <p class="ql-block"> 米拉山亦稱“甲格江宗”,意為“神人山”。在工布江達縣境內,與墨竹工卡縣的相界。海拔5018米的米拉山,這是拉薩與林芝地區(qū)的分界山口。 </p> <p class="ql-block"> 西藏的云千變萬化。</p> <p class="ql-block"> 途中小憇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 秀巴千年古堡旅游景區(qū)位于林芝地區(qū)工布江達縣的巴河鎮(zhèn)秀巴村,在很久以前,這里并不叫秀巴,該地居住著兩個不同教派的僧人,他們都各自擁有自己的寺廟,東邊為黃教寺廟,西邊則為苯教寺廟,兩個寺廟因為教派不同,引起了佛學上的爭斗,由于當時苯教寺廟的勢力比黃教的勢力大,在一場佛學爭斗之后,苯教寺廟的僧人將黃教寺廟的主持禁錮起來,并將他活活的剝了皮,因此該地得名為"秀巴",藏語為剝皮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秀巴千年古堡相傳是1600多年前松贊干布在征戰(zhàn)中,為方便軍隊之間的聯(lián)絡以及屯兵和防御,修筑了具有統(tǒng)治標志的古堡群。1999年中國科學院專家來秀巴考察,專門對古堡進行了考證,證實古堡建于唐朝后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古堡均以片石、木板堆砌而成,堡壘墻體厚約2米,外觀是十二面十二棱柱狀體,里面是八角形,中空,無頂;墻體有兩米厚,中間嵌有木板,石塊與石塊間不用任何粘合劑,以前可以登頂。古堡頂層望孔,可用來觀察遠處的動靜,也能防御,向攻來的敵人射箭;還可以燃放狼煙,向遠處傳遞信息。雖歷經(jīng)千年風雨,依然雄偉挺拔,牢固異常,其精湛的建筑工藝被當今建筑專家、軍事專家稱為"當時條件下的奇跡工程"。被譽為"西藏林芝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村寨里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 全用石塊蓋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 途經(jīng)村寨的馬邦。</p> <p class="ql-block"> 在被奉為神樹的前面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 古堡之中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 古堡內還保留有很少部分民房,在房前還專門修有六字真言的石碑,在西藏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刻有這種《唵嘛呢叭咪吽》真言,還別說,我們在這次旅行中試了一次,還真靈(也許是巧合吧,后面再敘)。</p> <p class="ql-block"> 從古堡出來我們的車,就直奔位于林芝八一鎮(zhèn)的比日神山,(這里有全國第二大西藏唯一的一座以自然資源為主題的動植物活體 標本博物館,是游客了解西藏珍稀動植物的最佳場所,被稱之為了解林芝的一本百科全書)。</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座西藏原始苯教推崇的神山,據(jù)傳當年佛苯相爭時最先出來反對佛教的苯教徒阿窮杰博曾與蓮花生大師比試法力。蓮花生大師到達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匯處時,憑借法力調集狂風試圖將村莊和樹木全部吹倒。阿窮杰博則以巨石壓住樹木才使得災難得以幸免。接著兩人又在比日神山山腳的古魯村斗法,蓮花生想徹底摧毀苯教,于是試圖將比日神山推入尼洋河,在阿窮杰博的阻攔下均告失敗。從此,工布地區(qū)的苯教得以保存。 至今,信奉苯教的當?shù)匕傩赵谶@座神山上依然存有大石崇拜、神鳥崇拜和天梯(聳立在神山上的一棵巨樹,因常有霧氣鐐繞,看似高聳入云,是苯教傳說中的宇宙通天樹, 樹上掛著各色經(jīng)幡和祭品)。每年"薩嘎達瓦節(jié)"苯教信眾都要逆時針圍繞神山轉經(jīng),阿窮杰博被視為保護神山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 山頂上經(jīng)幡云動,這些經(jīng)幡都是藏民們掛上去的,一片片經(jīng)幡就是他們一個個的祈求、祝福,代表著他們對神山的敬仰。藏民們有轉山轉水轉湖的習俗,每月的十五藏民們會到這里來轉山,手里拿著轉經(jīng)筒,圍著山轉圈,以示他們對神山的虔誠,藏歷十五是最大的節(jié)日,轉山的人人山人海。把一年的希望祝福向神山傾訴。</p> <p class="ql-block"> 下山的時候,遠望著八一鎮(zhèn),天空出現(xiàn)了難得一遇的丁達爾光(俗稱耶穌光),我趕緊拿起相機,把這難得的時刻記錄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 途中,導游徵求大家的意見,把兩餐合為一餐,我們就可以品嘗一下西藏的特色食品——大名鼎鼎的石鍋雞,大家一致贊成。晚上就入住在尼洋河邊的旅店,順便觀賞一下尼洋河夜色。</p> <p class="ql-block"> 同行的朋友們共同品嘗藏南有名的石鍋雞,別有風味。</p> <p class="ql-block"> 吃過晚飯,我們漫步在尼洋河畔,感受著西藏高原靜謐的夜色。</p> <p class="ql-block"> 28日清晨,起床后,我們就在小鎮(zhèn)上各自解決了自己喜愛的特色早餐。又開始了新的旅途,先是去往西藏第一民俗村寨——核桃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核桃村的村民們歡迎我們的到來,為我們獻上了潔白的哈達,我們亦在觀景臺前,用藏族方式表達我們誠摯的謝意,衷心的祝愿核桃村的村民們扎西德勒!</p> <p class="ql-block"> 這里稱為西藏民俗第一村(亦名核桃村),由公眾、色丁、加定三個自然村組成,位于318國道旁,尼洋河畔北,依山傍水,環(huán)境優(yōu)美,交通便利,距林芝地區(qū)行署所在地5公里。海拔2900米,年降雨量650mm左右,年平均溫度8.7度,年平均日照2000小時。全村人口290人,這里物產(chǎn)豐富,百姓和諧,盛產(chǎn)藏地名貴中藥材,民間手工藝技術廣為流傳。核桃村歷史悠久,被林芝地區(qū)政府評為旅游特色文化村。</p> <p class="ql-block"> 核桃村里多處鐫刻著六字真言。</p> <p class="ql-block"> 核桃村里的千年核桃樹。</p> <p class="ql-block"> 干凈、整潔、漂亮的藏族民居。院子里面亦刻著保佑平安的六字真言。</p> <p class="ql-block">核桃村的景色宜人,散養(yǎng)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