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是老八給照的。</p><p class="ql-block">國慶節(jié)放7天假,老八到南京兒子家過,他妻子上個月過來帶孫子,和媳婦處的不好他過來調(diào)和一下。</p><p class="ql-block">我打電話約老八夫妻一起吃頓飯,帶他們?nèi)バ浜妥辖鹕酵嫱?,老八妻子說本來他不想玩的,但是自己受不了家里壓抑了氣氛想出來透透氣。我說我最近也很郁悶,小區(qū)出新,整個房子都被腳手架和紗網(wǎng)包圍,腳手架上時不時有工人走動干活,我在家畫畫不想在他們眼皮底下,大白天也要拉上窗簾開著燈。老八妻子說,哦,和我們家出新時一樣。我問,老家也搞出新了?她說,是南京的家。</p><p class="ql-block">我聽出點問題。</p><p class="ql-block">拍照時,八妻說笑不出來,后來就斷斷續(xù)續(xù)的說了一些家里的瑣事。</p><p class="ql-block">兒媳生了孩子后一直沒有工作,月子里有月嫂和八妻倆伺候,滿月后八妻留下幫忙。兒子常常晚上工作,早晨小夫妻起的很遲,9點前八妻會催促他們起床吃飯,有時直接推門進(jìn)他們臥室,或是照顧孩子或是去陽臺晾曬衣物,為此發(fā)生過幾次矛盾。兒媳不做家務(wù)、不疊被子、衣服和自己單獨吃東西的碗筷泡了不洗等等習(xí)慣婆婆看不慣,時不時的念叨也時不時引發(fā)爭執(zhí)以及小夫妻的矛盾。之后兒子兒媳讓她回家,兒媳不上班孩子自己帶。期間兒媳偶爾也帶孩子回婆家小住,感覺關(guān)系有所緩和。</p><p class="ql-block">轉(zhuǎn)眼孩子2歲多了,兒媳馬上上班了,又安排婆婆過來帶孩子,這不不到一個月又吵到婆媳不說話的地步。</p><p class="ql-block">事情的起因還是原來那些瑣事,觀念不同做事的方式不可能一樣,媳婦在孩子教育上有自己的方式,比如自理,媳婦主張孩子自己吃飯,不管能否吃飽,不吃絕不提供零食,婆婆看著心疼,搶著喂兩口,之前就發(fā)生過爭執(zhí),這次兒媳把碗給摔了;下樓散步,婆婆抱著孩子,婆婆感覺兒媳不懂事,自己腰酸背痛的。家里的事情還是那么多,兒媳泡著的衣服婆婆洗了,床上的被子婆婆疊了,陽臺曬的衣物也收了,然后念叨,于是又陷入爭吵,兒媳說,沒人讓你干這些,讓你干的事都沒干,比如帶孩子曬太陽、運(yùn)動……</p><p class="ql-block">作為旁觀者我是這么看的,子女的家不是你的家,這個家的規(guī)矩和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他們自己定的,長輩過來帶孩子只要做他們希望做的事情就足夠了,尤其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60后的教育方式不在適應(yīng)十幾二十年后年輕一代人的生存法則了。</p><p class="ql-block">我提醒八妻,目前你還要留下帶孫子,嘗試一下少做事、少管事,看看是否會緩和矛盾。就是把自己當(dāng)成子女家里的“外人”。</p><p class="ql-block">我沒有兒子沒有和兒媳相處的經(jīng)驗,看到太多的家庭婆媳關(guān)系惡劣,分析一下,都是傳統(tǒng)思維造成的,婆婆想當(dāng)家,兒媳不買賬。二十一世紀(jì)了,也許是我們這一代的觀念真的要改改了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