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從去年在壩上拍了秋景以后感覺沒有拍夠,一直想再去拍壩上的風電、壩上的麥田以及壩上的古長城。從天氣預報上看到有幾天的好天氣,約了好友冒雨奔向千里之外的崇禮。</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是在樺皮嶺拍遠處的風電,雨后的清晨,第一縷陽光照射在云海和風電上,讓原本的白色變成了紅色,眾多聳立在山巔的風電成了壩上一道靚麗的風景。</p> 這個長卷尺寸是7791×24306,直接發(fā)因為尺寸太大不能上傳,只能壓縮到長邊8000 第二個任務就是拍崇禮、張北和沽源的麥田,這麥子既不是春小麥也不是冬小麥,是壩上特產-莜麥。 四十年前我參軍入伍的地方恰恰就是崇禮,在我的印象中張家口就是一個窮山惡水的地方,山上光禿禿的,草都長不高,老百姓很窮,農民就是靠天吃飯,趕上春天不下雨,地就絕收。 現(xiàn)如今,一眼望去,高速公路、莜麥田、山上的樹以及山巔上的風電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在沽源正好拍到收割小麥的場景,只有司機是忙碌的,地主們在看風景。大面積的種植機械化是最大的功勞,幾十年前靠人力種地是不可能有如此規(guī)模的農業(yè)。 早在當兵時在農村駐訓就看到一條石塊堆起的長龍,當時不知道是什么,去年才知道這是長城遺跡,而且還是燕國時期的長城。日落前我們趕到蓮花頂,拍了山頭兩邊的的長城,算是彌補了七月底的遺憾。 意外的拍到了收土豆,這樣的收獲還是第一次看到,人們只是把土豆裝袋再裝到車上。以前的印象就是人工種植用鎬一棵棵去刨,還是要感謝機械化。 看著天氣要變天,返程途中在淶源停了一晚,下午三點多下高速就奔向湖海村去尋找湖海長城。經過老鄉(xiāng)的指路,我們到了湖海長城的下面,也找到了上山的小路,沒有上去找了個地方升起了無人機。 在湖海長城下收了無人機趕緊又轉場去了石窩長城,還是有些晚了。 原計劃第二天去湖海長城的,頭天下午沒拍好,就改變計劃日出前又回到石窩長城。沒有云海好在有陽光。 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巔之上的石頭讓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