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偉大祖國國慶七十二周年即將到來之際,太原汾河四期工程也進入尾聲,將在國慶期間開門迎客。</p><p class="ql-block"> 太原汾河四期工程北起土堂村汾河漫水橋,南到柴村橋。在這10公里長的汾河兩岸融合生態(tài)山水風貌與西山文化景觀,新建了景觀橋2座,福源閣、疊翠軒、慈萱亭、丹亭等文化景觀7處,臨水平臺、觀景臺、趣味沙灘、畫廊、草亭等景觀生態(tài)景點27處,景區(qū)建設依山就勢,依水而行,形成了山環(huán)水繞的大濕地景觀,為市為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帶有鄉(xiāng)村野趣的生態(tài)家園,滿足市民休閑娛樂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汾河四期的總面積是350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達到160萬平方米,綠地面積達到190萬平方米,蓄水量達到550萬立方,形成了一個山環(huán)水抱的園林景觀。展現(xiàn)了龍城太原文明和諧之美、大氣靈動之美、古今交融之美。進一步提升了太原的吸引力,影響力,增強了太原人的獲得感、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 汾河四期工程有兩大看點,一個是位于大留村與西村汾河段的"西山疊翠景區(qū)",這里在汾河西岸建有福源閣、慈萱亭、在東岸建有疊翠軒、丹亭、翰墨苑。在這些景點中間還新建一座不銹鋼景觀橋。站在橋上遠山近水,汾河美景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福源閣景點位于汾河西岸,西側(cè)是凈因寺,殿后為土堂怪柏,傅山曾著《土堂怪柏》圖一幅,寫下:“土堂怪柏,歷歷崖巔,殊不怪也?!绷攘葞讉€字,道出土堂怪柏身世。該建筑總寬14.9米,進深11.4米,建筑高度13.26米,占地面積169.86平方米,坐落于4.7米高的長方形臺基之上,總高17.96米。面寬三間,進深兩間,四周帶廊,二層歇山頂,屋頂選用灰陶瓦屋面,孔雀藍琉璃剪邊,整體為明代晚期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 疊翠軒景點位于汾河東岸,西山一線,峰巒疊嶂,曾被稱為“西山疊翠”,是太原八景之一。該建筑總寬17.2米,進深10.4米,建筑高度8.8米,占地面積162.08平方米。面寬五間,進深兩間,單檐歇山頂,前帶懸山抱廈,屋頂選用灰陶瓦屋面,孔雀藍琉璃剪邊,整體為清代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 慈萱亭景點位于汾河西岸汾水珠璣景點北側(cè),緊鄰西山溪水。慈萱亭為重檐八角圓亭,邊長2.2米,直徑5.75米,建筑高度11.03米,采用孔雀藍琉璃屋頂,內(nèi)設藻井,外飾彩繪,精美絕倫,整體為清代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 丹亭景點位于汾河東岸。該建筑一層檐六角,二層檐圓頂,邊長2米,直徑4米,建筑高度9.5米,屋頂選用灰陶瓦屋面,孔雀藍琉璃剪邊,整體為清代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 翰墨苑景點位于汾河東岸,其北側(cè)1.5公里的西村為傅山故里。傅山書法獨成一系,有“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的藝術主張,300多年來一直備受推崇。該建筑由方勝亭、水榭、四角亭、重檐四角亭、碑廊組成??傞L度43.6米,總寬度25.5米,占地面積308.85平方米,屋頂選用灰陶瓦屋面,孔雀藍琉璃剪邊,整體為清代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 汾河四期工程的另一大看點,是位于柴村橋北一公里處,南谷碾村西汾河段的“望岳閣(夕照亭)”景區(qū)。在夕照亭下的汾河上新建一座木質(zhì)景觀橋,此橋彎曲新穎,高低錯落,棧道拱橋相連,中間有休息亭,似乎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的感覺,站在橋上親臨汾水,遠處青山郁郁蔥蔥,腳下汾河碧波蕩漾,野鴨游戲,蘆葦搖曳,真是令人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 望岳閣(夕照亭)景點位于汾河東岸東側(cè)的小山頂,美景佳亭,優(yōu)美的汾河在夕陽映照下宛如一幅引人入勝的畫卷徐徐展開,給人一種“桑榆猶未晚,誰同登亭,擷取夕陽一片紅”之感。該建筑占地面積86.76平方米,一層檐四邊形,四面出抱廈,二層檐十二邊圓亭,建筑高度12.3米。屋頂選用灰陶瓦屋面,孔雀藍琉璃剪邊,整體為清代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 為方便兩岸游人的往來互通,項目在距柴村橋以北1.4公里處,新建人行漫水棧道連接東西兩岸,棧道中心設有休憩停留的木亭一座。立于亭中,入眼處,水天一色,滿目青翠;若遇陰雨天,煙雨濛濛中,近看水波鱗鱗,遠眺山巒云霧繚繞,令人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 霜紅亭景點位于汾河西岸,為雙亭連廊組合,由方勝亭、連廊、重檐四角亭組成。亭,古樸典雅、聳立俊秀;廊,幽靜雅致,弧線柔美。該建筑總長43米,占地面積181.54平方米,屋頂選用灰陶瓦屋面,孔雀藍琉璃剪邊,整體為清代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 汾河四期工程可以說是整個汾河公園最出彩的地方,朋友們都問怎么去。據(jù)我的考查。兩大看點:北部的“西山疊翠景區(qū)"和南部的"望岳閣(夕照亭)景點。一個在北,一個在南,中間相隔五、六公里。北邊的西山疊翠較為方便,在勝利橋東乘835支到濱東柴西路口站下,過馬路就是汾河公園大門,(此處是濱河東路汽車可調(diào)頭的地方,過路時注意安全)。進了景區(qū),沿河邊步道往北走,依次是翰墨苑、丹亭、景觀橋、疊翠亭,橋西有慈萱亭、福源閣。游完后,可在立有"西山疊翠風景區(qū)”大石頭處,出景區(qū)大門,就是回勝利橋東的835支乘車站。</p><p class="ql-block"> 南邊的望岳閣景點,只能從柴村橋上進入景區(qū),濱河路上無法穿過。乘公交不是很方便,好在離市區(qū)近,可騎自行車前往。</p><p class="ql-block"> 期待開園后,公交車能開通便捷的線路,方便市民前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