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9b9b9b">我們總是認(rèn)為:老人們?yōu)槟愀冻鲆惠呑樱狭酥蟀迅改附拥缴磉吥軌蛳硐砀?。人吶,很容易陷入一種自以為是的認(rèn)知中,只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我們自以為把父母接到身邊是最好的孝順方式,可是父母是不是真的喜歡這種方式呢?<br><br>我一直都覺得,每個(gè)人都有著自己固定的圈子,父母和子女之間也同樣如此。我們習(xí)慣了大城市多姿多彩的生活,習(xí)慣了和鄰居的點(diǎn)頭之交,可是對(duì)于他們來說,這里卻是陌生無比。沒有熟悉的圈子,沒有一起侃大山的姐妹,大城市各種高科技的東西,只會(huì)讓他們覺得自己和這個(gè)城市格格不入。<br><br>其實(shí),兩代人之間需要的是互相尊重和成全。今天的早茶,先來看看下面這位美友對(duì)父母養(yǎng)老的一些看法,然后認(rèn)真思考一下,要不要把父母接到身邊?</font>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生活分類</font></b></h3> <b>【談養(yǎng)老】</b> 我認(rèn)為,老了如果有條件,在孩子的城市給自己買套房子,哪怕租房也好,也不要和孩子住在一起。在自己身體健康的前提下,想孩子了就去,住三五個(gè)月,不孤獨(dú),也可一年半載!<br><br>不要丟了自己的老窩。畢竟老家是你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工作,親情,朋友,同事,街坊鄰居還有你最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隨時(shí)想回來看看,也好有個(gè)窩。孩子也沒有必要強(qiáng)迫父母搬過去,能夠體會(huì)父母的意愿,就是孝順。只要有心,不管父母在哪里,你都能夠孝順。<a href="http://www.zit.org.cn/29tq42w2"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談養(yǎng)老</a>(作者:開心果,美篇號(hào):4770431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藝術(shù)分類</font></b></h3> <b>【我可以啟程了嗎?】</b> 我可以啟程了嗎<br>在黎明的風(fēng)<br>剛剛吹來的時(shí)候<br>在漫天的雪花<br>又一次迎風(fēng)起舞的時(shí)候<br>我想,我是可以啟程了<div><a href="http://www.zit.org.cn/3sdrhcm0"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我可以啟程了嗎?</a>(作者:常樂,美篇號(hào):60221830)<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攝影分類</font></b></h3> <b>【伊犁河一橋風(fēng)景】</b> 2021.9.13日,帶P.50手機(jī)來到伊犁河一橋觀景路上,一遍玩一遍看光景,拍片可是認(rèn)真的。<a href="http://www.zit.org.cn/3seic7yn"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伊犁河一橋風(fēng)景</a>(作者:<br>山頂松,美篇號(hào):12332040)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文學(xué)分類</font></b></h3> <b>【看不盡的風(fēng)景】</b> 小路的兩邊<br>長(zhǎng)滿了青青的小草<br>和不知名的野花<br>郁郁蔥蔥,花之灼灼<br>給大地帶來一片 生機(jī)勃勃<br>風(fēng)來了, 向風(fēng)招手<br>雨來了,含笑迎接<br>春夏秋冬,青了又枯, 枯了又青<br>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從不言敗<div><a href="http://www.zit.org.cn/3sckvauv"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看不盡的風(fēng)景</a>(來源:還羞冷月,美篇號(hào):3700539)<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人物分類</font></b></h3> <b>【楊氏大院的傳奇兒女們】</b> 楊之華是中國婦女解放運(yùn)動(dòng)的先驅(qū),蕭山唯一的女革命家。楊之華著述頗豐,三十年代翻譯《一天的工作》、《岔道夫》時(shí),用文尹做筆名;發(fā)表中篇小說《豆腐阿姐》時(shí)筆名文君,魯迅先生在跟她通訊時(shí),曾用“尹兄”這樣的稱呼。<br><br>楊之華最重要的著作有《文君回憶錄》、《回憶秋白》、《文藝論叢》、《文壇史料》、尤其是《中國婦女運(yùn)動(dòng)概論》一書,在中國婦女解放運(yùn)動(dòng)中占有重要地位。<a href="http://www.zit.org.cn/3rtnqh2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楊氏大院的傳奇兒女們</a>(作者:花貓和他的朋友們,美篇號(hào):28893681) 其實(shí),父母在乎的從來不是什么“大城市”,而是能夠在他們孩子的身邊。他們來這里,并不是因?yàn)檫@里是北上廣,而是這座城市有自己的孩子在。很多子女覺得自己在對(duì)他們盡孝,這是自己的功勞,可是他們不知道,在這一份不對(duì)等的愛中,明明是父母付出更多?;蛟S我們根本從未真正走進(jìn)過父母的內(nèi)心,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們根本不了解。<br><br>如果可以,就讓他們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去生活吧。如果他們喜歡大城市,就讓他們來大城市,如果他們喜歡農(nóng)村老家,就讓他們繼續(xù)呆著吧。不要用自己所謂的“孝順”,不要用所謂的“需要帶孩子”,繼續(xù)捆綁他們的生活。即使身為父母,也應(yīng)該有資格去追逐自己想要的東西,過自己的生活。<br><br>所以,生命對(duì)生命的最好敬意,與其捆綁在一起,不如互相尊重,尊重他們的選擇,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做兒女的想多些盡孝,不如平時(shí)多些問候,珍惜每一次的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