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楊浦區(qū)8家</p><p class="ql-block">1、國歌展示館(9月11日參觀)</p><p class="ql-block">地址,上海楊浦區(qū)荊州路151號,門票免費。交通很方便,地鐵4號線大連路站2號口出,即是。</p><p class="ql-block">國歌展示館總面積1500平方米,由序廳、國歌誕生廳、國歌紀念廳、國歌震撼廳、我和國歌廳等6個部分組成,全面展示《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背景和過程、傳唱和影響、被確定為國歌、國歌作者、國歌故事等國歌知識,成為展現(xiàn)國歌魅力的平臺及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載體。</p> <p class="ql-block">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歌曲。</p><p class="ql-block">“起來 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p><p class="ql-block">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fā)出最后的吼聲</p><p class="ql-block">起來 起來 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p><p class="ql-block">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p><p class="ql-block">前進 前進 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歌曲誕生于二十世紀30年代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是近代中華民族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爭取民族獨立解放的戰(zhàn)斗號角。</span></p> <p class="ql-block">《義勇軍進行曲》是影片《風云兒女》的主題曲,國歌紀念廣場和國歌展示館就坐落于《風云兒女》拍攝地——楊浦區(qū)荊州路。</p><p class="ql-block">國歌紀念廣場和國歌展示館是全國首座以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主題的紀念廣場和展示館,于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前夕建成并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義勇軍進行曲》是一首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歌曲,作曲家聶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創(chuàng)作。首先,他成功地把田漢散文詩般的歌詞,按照音樂的規(guī)律,處理得異常生動、有力和口語化;在旋律創(chuàng)作上,他既吸收了國際上革命歌曲的優(yōu)秀成果和西歐進行曲的風格特點,又使之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從而使此歌能為廣大群眾所掌握,發(fā)揮其戰(zhàn)斗作用。</p> <p class="ql-block">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詞作者是田漢。</p><p class="ql-block">田漢(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湖南長沙縣人。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編劇、小說家、詞作家、詩人、文藝批評家、文藝活動家,中國現(xiàn)代戲劇三大奠基人之一。他創(chuàng)作歌詞的歌曲《萬里長城》的第一段后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田漢早年留學日本時曾自署為"中國未來的易卜生"。1968年,田漢在中國文化大革命中不幸被迫害死于獄中。</p> <p class="ql-block">聶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p><p class="ql-block">1912年2月14日,聶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930年到上海,參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初,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p><p class="ql-block">聶耳,1934年4月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樂部工作。1934年底,聶耳搬至淮海中路1258號三層閣樓居住,現(xiàn)聶耳舊居為民居。第二年年初就為《義勇軍進行曲》作曲。</p> <p class="ql-block">聶耳與田漢是怎么認識的?</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bd.baidu.com/ma/s/dI37Rw40"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聶耳與田漢交往的故事</a></p> <p class="ql-block">國歌歷程</p><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由于沒有如期擬定出國歌,會議于9月27日通過《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規(guī)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p><p class="ql-block">十年動亂期間,該曲詞作者田漢受到“四人幫”迫害,導致正式場合只能演奏國歌的曲譜,不能唱歌詞。</p><p class="ql-block">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決定國歌曲子仍然采用聶耳譜寫的原曲,而歌詞由集體重新填寫。</p><p class="ql-block">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決定恢復國歌原詞,撤銷該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1978年3月5日通過的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定。</p><p class="ql-block">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p> <p class="ql-block">出國歌展示館,旁邊有一個“世狄.城市酒窖”,好像是會員制,不可參觀。</p> <p class="ql-block">2、中國煙草博物館(9月11日外觀)</p><p class="ql-block">地址,上海楊浦區(qū)長陽路728號,門票免費。</p><p class="ql-block">到現(xiàn)場一看,博物館出了一個通知,從8月14日起,暫停參觀,真是遺憾。</p><p class="ql-block">中國煙草博物館位,是經(jīng)國家批準并由全國煙草行業(yè)共同捐資捐物興建的專業(yè)性博物館,它以收藏、展示和研究中國煙草為專業(yè)主題。博物館展館分為煙草發(fā)展歷程、煙草農(nóng)業(yè)、煙草工業(yè)、煙草經(jīng)貿、煙草管理、煙草文化、吸煙與控煙等7個展館和1個文獻館。煙草傳入中國400余年,已融入社會生活當中,并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結合,產(chǎn)生和形成了底蘊深厚的煙草文化。中國煙草博物館不僅是一座了解中國煙草知識的寶庫,更是一個集旅游、觀光、休閑為一體的好場所,是人們了解煙草發(fā)展歷史、感受煙草文化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此大樓為“中國煙草”公司大樓,一看就是有錢人家,占地面積大,豪華氣派。</p> <p class="ql-block">3、上海海洋大學博物館(9月11日外觀)</p><p class="ql-block">地址,楊浦區(qū)軍工路318號,門票免費。</p><p class="ql-block">到現(xiàn)場一看,博物館是關閉的,問了門衛(wèi)工作人員,他們說,從去年疫情開始,博物館就關閉了,也不在網(wǎng)上發(fā)個通知什么的,管理太差。</p> <p class="ql-block">4、上海理工大學印刷博物館(9月11日外觀)</p><p class="ql-block">地址,楊浦區(qū)水豐路100號,門票免費。</p><p class="ql-block">到學校門口一問,疫情期間,學校所有展館都不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上海理工大學印刷博物館始建于1998年,位于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圖書館四樓,展館面積約1000平方米,博物館由史料館和器材館組成。該展館由“印刷術的起源及發(fā)展與外傳”近代印刷術的傳入與發(fā)展“民族印刷工業(yè)的初創(chuàng)與振興”上海印刷業(yè)的現(xiàn)代化進程“以及”現(xiàn)代上海印刷精品展示"五部分組成,展出代表性的文物、資料包括印紋陶、木活字等印刷設備,調頻網(wǎng)印刷品、純金泊印刷品、數(shù)碼印刷品和有關的音像資料,展覽形式包括資料、實物陳列、視頻資料播放等。</p> <p class="ql-block">5、上海院士風采館(9月11日參觀)</p><p class="ql-block">地址,楊浦區(qū)國順東路369號,門票免費。</p><p class="ql-block">上海院士風采館坐落在楊浦區(qū)黃興公園外,是全國首家以集中展示兩院院士風采為主題的專門展館,是一個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科普教育的基地,也是院士進行學術交流,探索創(chuàng)新思維的場所。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為院士館題詞,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題寫了館名。</p><p class="ql-block">外觀展示:從正面看整個建筑如同一本翻開的書,“書”在簡單中透出豐富的內涵,體現(xiàn)出一種人文氣質和底蘊。</p><p class="ql-block">這本“書”分為上下兩層,建筑面積22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1200平方米,由“科學道路”、“星光璀璨”、“拜訪院士”和“異域采風”四大章節(jié)構成。</p> <p class="ql-block">全國各省院士數(shù)量排名,上海排名第10位。</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l.mbd.baidu.com/r/t0cQGVbJ1m?f=cp&rs=1740428975&ruk=-sitzJN8KhjQJB9oS4oSCQ&u=5784447de6d2ff89" target="_blank">全國各省院士數(shù)量排名</a></p> <p class="ql-block">積淀了“百年高校文明,百年工業(yè)文明,百年市政文明”的楊浦區(qū),云集10余所高校,近百家科研院所,在校大學生近20萬,教授、副教授5000余人,兩院院士49名,是上海智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有著不可估量的人脈資源和人才寶藏。而弘揚院士精神的院士館,在楊浦區(qū)又隆升起了一塊科學精神的智慧高地,迅速顯示出在區(qū)域創(chuàng)新體系中的獨特活力。</p> <p class="ql-block">6、上海楊浦法院博物館(圖片網(wǎng)上下載)</p><p class="ql-block">地址,楊浦區(qū)河間路29號,門票免費。</p><p class="ql-block">上海楊浦法院博物館位于區(qū)人民法院大樓六樓,是上海首家專門介紹法律文化和法院建設的博物館。</p><p class="ql-block">博物館展廳面積200平方米,擁有16個展示立面,200多幅圖片、100多件實物和模型,以時間為主線,分為“法的文化”、“執(zhí)政創(chuàng)業(yè)”、“歷盡磨難”、“振興發(fā)展”、“走向未來”5個展區(qū)。展覽全面展示了世界法制進程,中國古代法制演變及近現(xiàn)代中國法制文化,新中國法制萌芽階段和法院系統(tǒng)初創(chuàng)時期的艱苦歲月、“四人幫”中上海審判機關遭受嚴重破壞的情況及粉碎“四人幫”后法院系統(tǒng)步入全面恢復振興的大發(fā)展時期。同時展示了新中國法官不畏艱辛、公正司法、努力學習、執(zhí)政為民、與時俱進的良好精神風貌。</p><p class="ql-block">開放時間:每月第一個周三13:30~16:00;節(jié)假日除外;僅限團體參觀。所以個人無法參觀。</p> <p class="ql-block">7、上海體育學院中國武術博物館(圖片網(wǎng)上下載)</p><p class="ql-block">地址,楊浦區(qū)長海路399號,門票免費。</p><p class="ql-block">因疫情原因,校外人員暫時不可參觀。</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mafengwo.cn/poi/33551800.html" target="_blank">武術博物館</a></p> <p class="ql-block">8、復旦大學博物館(圖片網(wǎng)上下載)</p><p class="ql-block">地址,上海楊浦區(qū)邯鄲路220號,門票免費。</p><p class="ql-block">因疫情原因,校外人員暫時不可參觀。</p><p class="ql-block">復旦大學博物館,座落于環(huán)境幽雅的校園西區(qū)大草坪附近,館舍坐西朝東,為一棟上下兩層的復旦大學早期建筑,總面積約一千六百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相輝堂西側一棟不甚起眼的灰色兩層小樓,就是復旦大學文博系所在地。來往人群很少知道,別具一格的復旦大學博物館就坐落于此。</p><p class="ql-block">想要深入了解和感受復旦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出于教學實習需要,在國家文物局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文博學院撥??顚υ摻ㄖM行了全面改建和內裝修, 使博物館于1992年元旦正式開館。</p><p class="ql-block">博物館有藏品兩千多件,分別為河南省博物館、洛陽文物工作隊、上海博物館等單位的捐贈品,以及復旦大學校圖書館、文博學院、生物系舊藏。</p> <p class="ql-block">崇明區(qū)3家</p><p class="ql-block">1、上海崇明向化灶文化博物館(9月24日日參觀)</p><p class="ql-block">地址,崇明區(qū)向化鎮(zhèn)向中路91號,門票免費。</p><p class="ql-block">崇明灶文化博物館,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 1000平方米,為仿古園林建筑。管內由灶神傳說、灶具薈萃、灶花錦集、灶臺美食四大板塊,從非遺角度出發(fā)向大家展示灶文化。管內各類展品 400余件,照片200余幅,向人們展示了流傳800多年歷史的灶花民間藝術,是游客來崇明旅游的打卡網(wǎng)紅地。</p><p class="ql-block">"灶文化博物館”,館名由原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題名。灶文化向我們展示了行將消失的用泥土和磚塊砌成的灶頭及民間能人畫就的灶花。當聽到“有了灶,再貧窮的家也有了煙火氣,再寒酸的屋也有了溫馨味;民以食為天,食以炊為先” 的介紹時, 灶文化讓我們勾起對往昔的記憶,更讓我們知道,自有人類開始用火時起,就離不開灶,老百姓的一日三餐靠的就是灶。“灶烹佳肴說泰運,筆繪盛世頌鵬程”的楹聯(lián)概括了灶文化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崇明灶文化博物館也在向化鎮(zhèn)鎮(zhèn)政府的斜對面。</p> <p class="ql-block">2、上海崇明豎新抗日戰(zhàn)爭博物館(9月24日參觀)</p><p class="ql-block">地址,崇明區(qū)前豎公里2773號三樓,門票免費。</p><p class="ql-block">這個博物館是私人辦的,展館是租借了人家企業(yè)的廠房改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板姚志修,是三個著名烈士其中一個,還是一個遺腹子。</span></p><p class="ql-block">姚志修,是出資人,老家住崇明豎新鎮(zhèn)躍進村。1944年,在他出生前3個月,其父姚春英犧牲在崇明抗日戰(zhàn)爭中。姚志修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核物理專業(yè),后又赴英國攻讀生物醫(yī)學工程,獲碩士和博士學位回國。他長期在上海交大醫(yī)學院從事生物材料、生物力學和外科植入器械的教學和研究,是中國植入性醫(yī)療器械研發(fā)的權威。盡管在學術上頗有建樹,但鄉(xiāng)愁永遠是姚志修心中最柔軟的花朵。2005年退休以后,他回崇明的次數(shù)更加頻繁,去姚家老宅看看,在父親當年戰(zhàn)斗過的土地上再走走,憑吊日軍大燒殺留下的斷瓦殘垣。令他感到憂心的是,家鄉(xiāng)的小輩們似乎已經(jīng)不太了解70多年前那段血與火的歷史。</p><p class="ql-block">周雄凱,主要展品提供人,與姚志修同村。他16年來一直在潛心尋覓與崇明抗戰(zhàn)有關的實物和資料。周雄凱家距離豎河鎮(zhèn)大燒殺遺址不到50米,他從小就聽長輩們描述日軍的暴行,并對看抗日題材的影視劇、文學作品格外感興趣。爺爺去世時,將幾顆當年廢墟上撿來的日軍子彈殼交到了周雄凱手里,這讓他一下子萌發(fā)了收集更多崇明抗戰(zhàn)實物的念頭。</p><p class="ql-block">龔家政,展館文字說明撰寫人,崇明知名作家,與姚、周兩人同是豎新人。是他于2015年牽線,讓姚、周兩人相識。姚、周兩人感到很意外,兩人竟是同村,更沒想到對方的想法竟與自己出奇的一致。醫(yī)學博士與電腦維修員惺惺相惜,相見恨晚。</p><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商量籌劃,崇明抗戰(zhàn)博物館于2016年冬開始籌建,經(jīng)過兩年努力,在2018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舉行了開館典禮。</p> <p class="ql-block">下圖這輛自行車,聽工作人員介紹,是抗日戰(zhàn)爭中繳獲的戰(zhàn)利品,全日本制造“光牌”自行車,在上海,目前有二輛,另一輛在淞滬抗戰(zhàn)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24-25日,原單位同事12人,在崇明函田度假村聚會游玩,度假村地址是:崇明區(qū)北沿公路2038號,離東平國家森林公園1.7公里。</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HXvg3ctPCz5RJGcpIAU6SQ" target="_blank">崇明函田度假村</a></p> <p class="ql-block">車子路過函田度假村附近的“江南三民文化村”覺得蠻干凈,就下車外觀了一下(二個原因沒進入游覽:1、時間有一些緊;2、門票60元嫌貴)。</p> <p class="ql-block">崇明北沿公路的晨光,婆娑迷離,有點像傳說中的耶穌光,讓喜歡光影的追光者,停下腳步,駐足觀賞,流連忘返……</p><p class="ql-block">而且,崇明條條道路都是如此,杉樹高大參天,路面干凈整潔,猶如穿梭在森林之中。</p> <p class="ql-block">3、崇明區(qū)博物館(9月25日參觀)</p><p class="ql-block">地址,上海崇明區(qū)城橋鎮(zhèn)鰲山路696號,門票免費。</p><p class="ql-block">崇明區(qū)博物館,是一所縣級綜合性博物館,始建于1959年7月。新館經(jīng)改造后于1999年12月8日對外開放。館址設于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崇明學宮內,占地面積23.21畝。</p><p class="ql-block">崇明區(qū)博物館展廳總面積2000多平方米,布置在學宮大成殿及東西兩廡內的“崇明島史與古船”陳列,由序廳和六個單元內容組成,運用文物、模型、雕塑、沙盤、布景箱、圖片和多媒體,真實反映崇明島的形成及其政治、經(jīng)濟、交通、水利、文化等各方面的發(fā)展和建設成就。</p><p class="ql-block">崇明區(qū)博物館現(xiàn)有藏品2000余件,包括陶瓷、字畫、玉器、家具等10余類別,一級文物2件,二級文物15件。</p> <p class="ql-block">崇明學宮是現(xiàn)今上海僅存的三座學宮之一?,F(xiàn)址又稱崇明博物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出崇明南門碼頭,僅走二三百米,便能望見學宮那層層疊疊的古建筑群。二座石柱牌樓古樸沉穩(wěn),上書“德配天地,道冠古今”。門前是二株有350年歷史、三人合抱的銀杏樹,守門的是一對大石獅,氣勢恢宏。學宮最大的建筑是大成殿,仿佛寺廟中的大雄寶殿。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東廡西廡是72高徒的宿舍。而今大成殿暫作古船陳列室,大成殿東廡主要是崇明知名人士的照片和事跡,還有一些崇明出土的古代器物。西廡是黃丕漠藝術館。大成殿后的兩幢建筑是崇明民俗陳列館。</p><p class="ql-block">另建有萬仞宮墻、欞星門、登云橋、戟門、名宦祠、崇圣祠、尊經(jīng)閣等,為上海地區(qū)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門前5株18米左右高的銀杏樹已有377年的樹齡,與樹下2座結構奇特,蔚為壯觀的石木牌坊相互呼應,營造出一片濃郁的古意,使人頓生一股“念天地之悠悠”的蒼然之感。博物館內列有“崇明島的形成與發(fā)展”、“館藏文物”、“自然博物”三個展覽,較為系統(tǒng)地介紹了崇明的悠久歷史和文化遺產(chǎn),學宮中最有特色的當數(shù)古船陳列室和崇明民俗陳列館這兩處地方。</p> <p class="ql-block">這天,博物館正好舉辦孔子誕辰2578周年的祭孔大典活動,許多參加者都是志愿者。</p> <p class="ql-block">出崇明區(qū)博物館,對面即是瀛洲公園,順便進去游覽一下。</p><p class="ql-block">瀛洲公園位于崇明區(qū)城東南首,占地4.39萬平方米。瀛洲公園建于1983年,1984年定名瀛洲公園,由周谷城題寫園名。公園南瀕長江,北與瀛洲廣場與學宮(孔廟)、博物館隔路相望,是崇明唯一一座綜合性公園。</p><p class="ql-block">主要景點</p><p class="ql-block">公園以植物造景為主,適當配置園林建筑。園中央辟有面積約4700平方米的星湖及湖中的星島,主環(huán)路環(huán)湖而筑,沿湖建有觀魚攬勝、臨波亭、破浪橋等建筑。園南沿長江邊有沁風亭、云蔚涵碧廊諸景。公園主要景點有黑松山、滄海亭、臨波亭、觀魚攬勝、幽香亭、破浪橋、大假山、瀑布等。</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xù),若有興趣,請繼續(xù)關注博物館美篇十四,上海各區(qū)博物館盤點(奉賢區(qū)、金山區(q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