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第522篇</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第37個教師節(jié),祝老師節(jié)日快樂!</p> <p class="ql-block"> 原天津市顯象管廠退休干部79歲的張鑄崑,喜攝影愛旅游,已游完祖國山河三分之二,記錄下了美好瞬間,寫下了美好文章。</p><p class="ql-block"> 這次系列介紹他和親鄰好友環(huán)游大西北青海?。ㄇ啵┖透拭C?。])的紀(jì)實,閱讀者宅家里流覽喜歡。 (木子)</p> <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31日,乘機至蘭州,住西寧。</p> <p class="ql-block"> 《前 言》 </p><p class="ql-block"> 青海、甘肅大環(huán)線是跨省區(qū)的經(jīng)典旅游線路,它環(huán)繞祁連山脈,自青海省會西寧市為起點,向西,過日月山,沿青海湖南岸,經(jīng)茶卡鹽湖、德令哈市、大柴旦,向北到敦煌市后,向東,經(jīng)瓜州、嘉峪關(guān)、張掖市,再向東南,穿越祁連山脈,經(jīng)門源返回西寧市,全程約280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注:祁連山脈,位于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交界處。祁連山脈在青海省境內(nèi)東西長870公里,南北寬100一200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其北邊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它也是內(nèi)蒙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線?!?</p><p class="ql-block"> 女婿和親友三家,共十人,選擇“青隴大環(huán)線”八日游,自津乘飛機抵蘭州,旅游公司接機直達西寧市,自八月一日開始,踏上了愉快的旅途。</p> <p class="ql-block"> 八天環(huán)游結(jié)束后,他們返津,我留下繼續(xù)游青隴。</p><p class="ql-block"> 我又獨自游覽了青隴部分景區(qū)。主要游覽了兩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青海省同仁縣、甘肅省天水市。還去甘肅夏河縣瞻仰“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廟之一〉;參觀甘肅永靖縣“炳靈寺石窟”〈中國第六大石窟〉等。</p><p class="ql-block"> 在今年疫情趨嚴(yán)情況下,共在青隴之地漫游了二十天后返津。</p><p class="ql-block"> (柱子 2021年9月6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西北青隴環(huán)游行程表》</p><p class="ql-block">7月31號,第一天:蘭州接機-西寧入住(酒店我們自己已經(jīng)訂好)</p><p class="ql-block">8月1號第二天:西寧-青海湖-茶卡鹽湖(住茶卡)</p><p class="ql-block">8月2號第三天:茶卡-315U型公路-水上雅丹-翡翠湖-大柴旦</p><p class="ql-block">8月3號,第四天:大柴旦-當(dāng)金山石油小鎮(zhèn)-陽關(guān)-敦煌</p><p class="ql-block">8月4號,第五天:莫高窟-鳴沙山-敦煌</p><p class="ql-block">8月5號,第六天:敦煌-瓜州-嘉峪關(guān)-張掖</p><p class="ql-block">8月6號第七天-張掖-祁連草原,門源,回西寧住</p><p class="ql-block">8月7號第八天:塔爾寺,蘭州(住)</p><p class="ql-block">8月8號,第九天:蘭州省博物館,旅途愉快結(jié)束?。ㄋ蜋C場)</p> <p class="ql-block"> 環(huán)游第一天</p> <p class="ql-block"> ?。ㄒ唬┖喗榍嗪?lt;/p> <p class="ql-block">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平均海抜3000米以上,地貌復(fù)雜,河流縱橫。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山脈群山連綿,青海湖、柴達木盆地等河湖盆地點綴其間。可見識到高原之博大、大漠之廣袤、河谷之富庶。</p><p class="ql-block"> 從大尺度上看,中國可劃分為三個自然區(qū)域:西北干旱區(qū)、東部季風(fēng)區(qū)、青藏高原區(qū)。 這三者的氣候、地形、植被等方面各具特點,迥然不同。青海恰好處于三個區(qū)域的交匯處,兼具青藏高原、內(nèi)陸干旱盆地和黃土高原的三種地形地貌,匯聚了青藏高原氣候、內(nèi)陸干旱氣候和大陸季風(fēng)性氣侯的特征,是所謂“一省跨三區(qū)”。</p> <p class="ql-block"> 雄偉的昆侖山東脈橫亙在青海中部,將其分為兩部分:</p><p class="ql-block"> ①南部,“青南高原區(qū)”,與遼闊的青藏高原融為一體。西邊是可可西里無人區(qū),這里湖泊密布。東邊高聳的雪山,孕育了“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之美譽。</p><p class="ql-block"> ②北部,青海湖以西,是柴達木盆地的干旱區(qū),這里有鹽湖和石油等寶貴的財富。</p><p class="ql-block"> 東邊是青海湖盆地、西寧等盆地和河湟谷地,受益于東部季風(fēng)深入內(nèi)陸的最后滋養(yǎng),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是青海最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區(qū)和經(jīng)濟、文化中心。【注:這里的“湟水”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支流,它穿流于峽谷與盆地之間,水力資源豐富,養(yǎng)育了青海60%的人口,被稱為“青海的母親河”】。</p><p class="ql-block"> 青海是歷史上中原與西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重要舞臺和必經(jīng)之路。千百年來,羌、漢、匈奴、月氏、吐</p><p class="ql-block">蕃等各民族往來遷徙,傳承文化,創(chuàng)造歷史,絲綢之路薪火相傳,商旅不斷,地脈、人脈、文脈緊密相連。</p><p class="ql-block"> 青海的旅游資源豐富。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交會于此,伊斯蘭教和藏傳佛教在這里共生。藏、蒙、漢、撤拉、土族等民族,在這里形成了特有的多民族風(fēng)情。</p> <p class="ql-block"> ?。ǘ┳哌M西寧市</p> <p class="ql-block"> 青海省省會西寧市,是溝通中原與西部的重要樞紐,內(nèi)地進入青藏高原腹地的交通要沖,青藏公路、青新公路、青藏鐵路、蘭青鐵路等,都從這里啟程或穿過。</p><p class="ql-block"> 西寧還被譽為“中國夏都”【注:全年最高氣溫只有23度】,是享譽海內(nèi)外的旅游勝地。西寧還是一座有著2100多年歷史的高原古城【注:市區(qū)海拔2300米】。</p><p class="ql-block"> 古稱“青唐城”、“西平郡”,1104年始稱“西寧州”【注:取“西陲安寧”之意】。西寧自古便是西北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承擔(dān)著聯(lián)藏絡(luò)疆的重任,素有“西海鎖鑰”、“海藏咽喉”之稱。歷史上,曾是絲綢之路青海道的通衢、唐蕃古道必經(jīng)之地,漢唐西部疆域的邊界。</p> <p class="ql-block"> 秦漢之前,這里曾是“羌戎之地”。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進軍湟水流域,在今西寧城北設(shè)西平亭(軍事堡壘),標(biāo)志著西寧納入了西漢的版圖。三國時屬曹魏統(tǒng)治,修筑了西平郡城。十六國時期,鮮卑族的南涼國,曾一度在此建都。北宋時,始稱“西寧”,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西寧位于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處,自有一派美好的天然風(fēng)光:曰月山東側(cè)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風(fēng)光,而西側(cè)草原遼闊,到處是風(fēng)吹草低,牛羊肥壯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蜿蜒于市內(nèi)的湟水河為西寧增添了靈秀之氣,不同文化及信仰從千百年來就在這里融洽地并存著。東關(guān)清真大寺、北禪寺和塔爾寺等從不同的角度講述著青海的歷史與文化。</p><p class="ql-block"> 近年來,努力打造現(xiàn)代時尚風(fēng)情,開發(fā)體現(xiàn)有青海特色的文化品牌。比如,1992年引種郁金香成功,舉辦了首屆“西寧郁金香節(jié)”,至今已有50多品種400多萬株。因這里氣候最適宜栽植,時間雖不長但品質(zhì)優(yōu)良,成為一個鮮艷奪目的形象品牌。</p> <p class="ql-block"> 【注:近年來,西寧市城建發(fā)展很快,新建的市中心,都是高樓大廈,如萬達廣場、國美等,超出人們的想像。</p><p class="ql-block"> 正巧,我們投宿的賓館,就在市中心,順便拍攝了這些如同內(nèi)地一樣的高樓大廈。這也反映我國被稱為”基建狂魔”名不虛傳,它的建筑設(shè)計、施工技術(shù)、建材質(zhì)量等都世界領(lǐng)先。西寧市可是省級城市,現(xiàn)在就是小縣城,也是處處高樓林立,今非昔比。不過有意思的是,青海省那么遼闊,面積達72萬平方公里,可是全省人口才500多萬人,在全國排在第32位,人口也太少了?!?lt;/p> <p class="ql-block"> ?。ㄈ┯斡[塔爾寺</p> <p class="ql-block"> 《大金瓦殿》</p> <p class="ql-block"> 大金瓦殿,是塔爾寺的主殿,位于寺區(qū)中心,始建于1379年,藏語稱“賽爾頓慶莫”即”金瓦”的意思。面積456平方米,三檐歇山式宮殿建筑,鎏金銅瓦頂,殿脊安置大金頂寶瓶等吉祥飾品。</p><p class="ql-block">【注:清康熙五十年,青??ね醪际┝它S金一千三百兩,白銀一萬兩,將屋頂改為鎦金銅瓦?!?lt;/p><p class="ql-block"> 殿內(nèi)正中奉有以菩提樹為塔芯的銀殼大銀塔,高11米,塔身鑲嵌各種寶石,佛龕內(nèi)供宗喀巴大師藥泥像。塔前陳設(shè)有金燈、銀燈、象牙和古瓶燈飾品和法器。</p><p class="ql-block">【注:乾隆五年,藏王布施巨款安裝了殿脊飾品和殿內(nèi)大銀塔前飾品等。】</p><p class="ql-block"> 殿上方懸掛著乾隆皇帝御書“梵教法幢”匾一方。蓮臺上有雕塑、鑄造、繪畫、堆繡的各種佛像,四壁和天花板上繪滿佛教故事。殿內(nèi)珍藏經(jīng)卷很多,其中有一部《大藏經(jīng)》。</p> <p class="ql-block"> 彌勒佛殿</p> <p class="ql-block"> 釋迦牟尼佛殿</p> <p class="ql-block"> 依怙殿</p> <p class="ql-block"> 塔爾寺亦作塔兒寺,因寺廟“先有塔,后有寺”而得名,位于今青海西寧市湟中縣魯沙爾鎮(zhèn)。</p><p class="ql-block"> 宗喀巴的母親在現(xiàn)今塔爾寺內(nèi)修建了一座磚塔(蓮聚塔),明洪武年間,僧人在小磚塔的基礎(chǔ)上修建大銀塔,后來又蓋大金瓦殿以覆塔身。后世又逐漸將其擴建成集佛殿、寶塔、經(jīng)堂、僧舍等在內(nèi)的藏漢風(fēng)格宗教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明清以來多次受朝廷冊封,歷代多位達賴、班禪活佛曾在此進行宗教活動,是蜚聲四方的藏傳佛教圣地。</p><p class="ql-block"> “塔爾寺”成為著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 《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p> <p class="ql-block">①甘丹寺,位于拉薩市郊60公里的達孜縣境內(nèi),是宗喀巴于明永樂七年(1409)興建的第一座格魯派寺院。寺院規(guī)模相當(dāng)于三個布達拉宮,有50多個建筑單位。宗喀巴親任住持,赤多康是其生前起居之處,內(nèi)間有一坐床,據(jù)說是在這床上圓寂的。</p><p class="ql-block">宗喀巴靈塔也保存在此,該寺院被稱為格魯派的祖寺。</p><p class="ql-block">②哲蚌寺,位于拉薩市西北10公里,殿宇依山而起,聯(lián)成一座山城。解放前夕僧人超過一萬,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院。三、四、五世達賴都住在這里,直到布達拉宮竣工后,才遷去,這里一度成為西藏地方政權(quán)的中心。</p><p class="ql-block">③色拉寺,位于拉薩市北5公里,寺宇依山面河,規(guī)模宏大。1959時寺僧達九千人。</p><p class="ql-block">④扎什倫布寺,在西藏日喀則市西南,建于1447年。明末,四世班禪之后,為歷世班禪的坐床之所,是其舉行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p><p class="ql-block">⑤拉卜楞寺,位于甘肅省夏河縣,是甘南藏族地區(qū)的最大寺院,喇嘛總數(shù)達兩萬名。</p><p class="ql-block">【注:我曾于8月10日瞻仰該寺院,后面將作帖子專題介紹?!?lt;/p><p class="ql-block">⑥塔爾寺?!绰浴?。</p> <p class="ql-block"> 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p><p class="ql-block"> 【說明:除了“甘丹寺”之外,我都曾瞻仰過,并都做了專題帖。請參看去年“美篇”的《18年結(jié)伴游西藏》第410集是《扎什倫布寺》,其前面的一集,介紹”哲蚌寺、色拉寺”】</p> <p class="ql-block"> 附:塔爾寺的來歷</p><p class="ql-block"> (1)佛教與藏傳佛教</p><p class="ql-block"> 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p><p class="ql-block"> 佛教的發(fā)源由來已久,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由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注:一般說法,釋迦牟尼比我國孔子大十幾歲,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今年已2572年了。】</p><p class="ql-block"> 佛教在東漢漢明帝時,公元67年傳入我國,并在洛陽修建了第一座寺廟“白馬寺”,被尊為“祖庭”。</p><p class="ql-block"> 佛教在發(fā)展中,由于對教義和戒律的認(rèn)識分歧,產(chǎn)生了許多教派。大致地說,較原始的佛教教派,被稱為小乘佛教,以自利修羅漢果為最終目的;一世紀(jì)左右興起的大乘佛教,則以利他修菩薩行成佛為最終目的。小乘只承認(rèn)釋迦牟尼一人是佛,大乘則認(rèn)為大千世界有無數(shù)佛。七世紀(jì)以后,大乘佛教中一部分派別與婆羅門教混合,形成密教。小乘、大乘、密教,是南亞次大陸佛教流行中形成的三大派系。</p><p class="ql-block"> 佛教在許多國家與地區(qū)又形成各具民族特色的教派。一般地說,在我國漢族地區(qū)形成傳入日、朝等國的,稱為北傳佛教,又稱漢化佛教,以大乘為主。其經(jīng)典屬漢文系統(tǒng)。傳入斯里蘭卡、緬甸、泰國等和我國西南地區(qū)的,稱為南傳佛教,以小乘為主。其經(jīng)典屬巴利文系統(tǒng)。</p><p class="ql-block"> 在我國蒙藏地區(qū)形成的稱為“藏傳佛教”,是佛教(包含大量密教成分)和當(dāng)?shù)刈诮倘纭氨浇獭钡幕旌?。其?jīng)典以藏文為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藏傳佛教與宗喀巴</p><p class="ql-block"> 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始于7世紀(jì)中葉,當(dāng)時的藏王松贊干布迎娶尼伯爾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時,兩位公主分別帶了釋迦牟尼8歲和12歲的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經(jīng)【注:當(dāng)時兩公主的故國,佛教非常興盛】。松贊干布在兩位妻子共同影響下皈依佛教,在拉薩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供奉釋迦牟尼等身像。</p><p class="ql-block"> 到后一任藏王時,派遣大臣到印度求佛取經(jīng),佛教開始在吐蕃傳播。幾十年后,又迎印度高僧寂護和蓮花生入藏,并修建了第一座寺廟桑耶寺,開始大量翻譯佛經(jīng)。在10世紀(jì)藏傳佛教正式形成,到13世紀(jì)時,又傳到了蒙古地區(qū)。</p><p class="ql-block"> 從11世紀(jì)開始的300多年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密宗,最后直到格魯派的形成,才最終定型。</p><p class="ql-block"> 隨著佛教在西藏的發(fā)展,上層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權(quán),最后形成了獨特的、政教合一的藏傳佛教。</p><p class="ql-block"> 從11世紀(jì)以后的300多年間,藏傳佛教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主要有:</p><p class="ql-block"> ①寧瑪派:在各教派中歷史最久?!皩幀敗币辉~,藏語意為”古”、“舊”,即舊宗派之意。由于該派僧人戴紅色僧帽,因而又稱為“紅教”。</p><p class="ql-block"> ②薩迦派:創(chuàng)始于1073年,由于該派寺院圍墻涂有象征文殊、觀音、金剛手菩薩的紅、白、黑三色花條,故又稱“花教”。該派在歷史上出現(xiàn)過著名的“薩迦五祖”八思巴,被怱必烈封為國師。得到元王朝支持,管理西藏地方政教事務(wù)?!咀ⅲ核€創(chuàng)建了蒙古文,俗稱八思巴文。其叔,“薩迦四祖”為西藏回歸中國,做出貢獻?!?lt;/p><p class="ql-block"> ③噶舉派:“噶舉”一詞意為“口授傳承”。該派分支眾多,有“四系八支”之稱,遍布藏區(qū),至今未衰。其中“噶瑪噶舉派”影響力最大,并開啟了西藏歷史上“活佛轉(zhuǎn)世”的先河。 該派因穿白色僧衣,故又稱為“白教”。</p><p class="ql-block"> ④噶當(dāng)派:該派由于教理系統(tǒng)化,修持規(guī)范化,因而對其他各派都有重大影響。特別是最后形成的“格魯派”,就是在“噶當(dāng)派”教義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的。</p><p class="ql-block"> ⑤格魯派:創(chuàng)建于1409年,是形成最晚的,但卻因嚴(yán)格的教義和體系,嚴(yán)格的管理制度而后來居上,成為最重要的教派。“格魯”一詞,藏語意為“善規(guī)”,指該派強調(diào)嚴(yán)守戒律,故而得名。該派由于戴黃色僧帽,故又稱為“黃教”。該派由宗喀巴創(chuàng)建,他成為”格魯派”的祖師。</p>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尺尊公主。</p> <p class="ql-block"> 一代宗師—宗喀巴</p><p class="ql-block"> 宗喀巴(1357一1419)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創(chuàng)立者,佛教理論家,他為后世留下了大量著作,影響極為深遠(yuǎn),藏文史籍高度贊揚,稱其為“典范的教主”,在藏傳佛教界被譽為一代宗師、“第二佛陀”。至今,在藏傳佛教地區(qū)到處都能看到他的畫像、石刻、塑像。</p><p class="ql-block"> 宗喀巴,本名羅桑扎巴,青海湟中縣人。由于誕生于“宗喀”,為示尊重,人們以地名尊稱大師為“宗喀巴”。</p><p class="ql-block">【注:因藏語稱“湟中”(今塔爾寺所在地一帶)為“宗喀”?!?lt;/p><p class="ql-block"> 宗喀巴,3歲受戒,7歲出家,學(xué)佛九年。16歲進藏深造,在拉薩從噶當(dāng)派僧人學(xué)習(xí)2年。1376年又從薩迦派著名學(xué)僧仁達瓦學(xué)習(xí),對其思想形成產(chǎn)生極重要影響。后又到后藏學(xué)習(xí)許多佛學(xué)經(jīng)典。他還通過參師訪道、相互研討而得以進一步深造。經(jīng)過這樣系統(tǒng)的學(xué)習(xí),宗喀巴的佛學(xué)思想逐漸形成。同時,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提倡并進行“宗教改革”。</p><p class="ql-block"> 由于戒律廢弛,一些教派上層享有特權(quán),生活放蕩,與教義背道而弛。為重新振興佛法,宗喀巴周游四方,講經(jīng)作法,吸收門徒,并提出改革主張,并不斷實施。主要有三方面內(nèi)容:①僧人嚴(yán)守戒律,嚴(yán)禁娶妻。②擺脫農(nóng)牧主對寺院經(jīng)濟的操縱,依靠施主資助。③主張學(xué)經(jīng)要循序漸進,先顯宗后密宗,先聞思后修習(xí)。</p><p class="ql-block"> 他先后寫成《菩薩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為創(chuàng)立格魯派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1409年在大昭寺首次舉行“祈愿大法會”,此后每年舉行,沿襲至今。同年在拉薩東北興建“甘丹寺”,并自任住持,這是格魯派正式形成的標(biāo)志?!咀ⅲ焊实に率恰案耵斉闪笏隆敝?,也是格魯派祖庭?!? </p><p class="ql-block"> 格魯派采用活佛轉(zhuǎn)世制度,是其走向興盛的轉(zhuǎn)折點。宗喀巴安排他的兩位弟子,達賴?yán)锖桶喽U喇嘛,分別掌管前藏和后藏的政教事務(wù),至今已延續(xù)600多年。</p><p class="ql-block"> 1419年,宗喀巴大師圓寂,享年63歲。</p> <p class="ql-block"> 宗喀巴自幼赴藏學(xué)佛,他一心進修,極為專注。母親香薩阿曲不堪思念,從自己頭上剪下一縷白發(fā),寫了一封家信,托一位去西藏的僧人帶給兒子,信中說:”母年事巳高,且身體欠佳,十分思念,盼兒務(wù)必回家見母一面。”</p><p class="ql-block"> 信中還說:“在你出生的地方長出一棵菩提樹,長勢異常喜人”【注:相傳降生時,剪臍帶滴血處長出一棵菩提樹。其母將胞衣就埋在現(xiàn)“大金瓦殿”正中,現(xiàn)已在其上建起高11米的大銀塔,佛龕內(nèi)供宗喀巴大師藥泥像?!?lt;/p><p class="ql-block"> 收到母親的信后,宗喀巴用鼻血和顏料精心繪制一幅自身畫像、一幅獅子吼佛像,并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兒六時精進,佛事繁忙,無暇兼顧,母親若能在我出生的地點用那棵菩提樹和十萬獅子吼佛像做胎藏建一座佛塔,就如同兒回來見母一樣。” 母親悲喜交加,此后,一直把思念藏在心間,從未再提回家探望的要求。第二年,其母按兒的意愿和要求,用帶回的佛像制成陰模翻印十萬尊獅子吼佛像,置樹四周,并用黃綢將菩提樹包起來,作為塔的胎藏,四周堆砌石塊,建成一座名為“蓮聚”寶塔,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在“塔爾寺”看到的金碧輝煌的“大金瓦殿”里,那座嵌滿珠寶鉆石的“大銀塔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而離開家鄉(xiāng)的宗喀巴將畢生年華傾注在佛教的改革和振興上,再也沒有踏上故土一步?!咀ⅲ汗艜r路況極差,且途中時有盜匪,充滿危險。宗喀巴16歲入藏時,是與他舅舅等十多人結(jié)伴而行,路途遙遠(yuǎn),約一年時間才步行至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請看下集:繼續(xù)游覽塔爾寺。</p> <p class="ql-block">攝影文字張鑄崑</p><p class="ql-block">編制李樹棠</p><p class="ql-block">監(jiān)制盧軍</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