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1年9月9日,陽光明媚,秋高氣爽。</p><p> 上午7時,我們結(jié)伴參加了“人間仙境–蓬萊閣”一日游活動,因為景區(qū)門票免費,我們只是花了來回車費,車行兩個小時,到達目的地……蓬萊市駐地的蓬萊閣風(fēng)景區(qū)。</p> <p> 蓬萊閣位于山東煙臺蓬萊市城北海邊的山崖上,始建于宋朝,可以說是歷史悠久,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它與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一起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樓閣。</p> <p> 素有仙境之稱的蓬萊,傳說蓬萊、瀛州、方丈是海中的三座神山,為神仙居住的地方,自古便是秦皇漢武求仙訪藥之處。廣為流傳的“八仙過?!钡纳裰輦髡f,便源于此,相傳呂洞賓、鐵拐李、張果老、漢鐘離、曹國舅、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八位神仙,在蓬萊閣醉酒后,憑借各自的寶器,凌波踏浪、飄洋渡海而去,留下“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美麗傳說。</p> <p> 蓬萊閣是一處古建群,蓬萊閣的主體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蓬萊素以“人間仙境”著稱于世,其“八仙過?!眰髡f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nèi)外。</p><p> 蓬萊閣歷經(jīng)風(fēng)雨滄桑,如今已發(fā)展成以古建筑群為中軸,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四種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為底蘊,山(丹崖山) 、海(黃渤二海)、城(蓬萊水城)、閣(蓬萊閣)為格局,登州博物館、古船博物館、田橫山、合海亭及黃渤海分界坐標等20余處景點為點綴,融自然風(fēng)光、歷史名勝、人文景觀、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風(fēng)景名勝區(qū)和休閑度假勝地。</p> <p> 賈導(dǎo)帶你游蓬萊</p> <p> 停車后,我們進入景區(qū)。</p> <p> 我們首先參觀了位于景區(qū)左邊的“戚繼光紀念館”。</p> <p> 景區(qū)導(dǎo)游圖</p> <p> 蓬萊閣主閣:蓬萊閣始建于北宋嘉六年(公元1061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1987年,國家郵電部發(fā)行了“中國古代四大名樓”紀念郵票一套,蓬萊閣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并列為四大名樓。大家或許要問,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分別有范仲淹、崔顥、王勃的大手筆增色,蓬萊閣的鎮(zhèn)樓傳世之文是什么呢?我們認為,一代文宗蘇東坡的《海市詩》,堪稱蓬萊閣的點睛之筆,不比其他三位遜色。</p> <p> 閣中高懸一塊金字模匾,上有清代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蒼勁大字。</p> <p> 南門外額書“碧海春融”,內(nèi)額書“神州勝境”。閣內(nèi)北側(cè)正中懸清代書法名家鐵保手書“蓬萊閣”匾額,字體雄健渾厚。歷經(jīng)浩劫得以幸免,彌足珍貴。西壁懸掛董必武1964年游覽蓬萊閣時的題詩“來游此地恰當時,海國秋風(fēng)暑氣吹,沒有仙人有仙境,蓬萊閣上好題詩?!绷碛腥~劍英元帥1960年的題聯(lián)“蓬萊士女勤勞動,繁榮生活即神仙”。</p> <p> 5A級景區(qū)</p> <p> 丹崖仙境原名“丹崖勝境坊”,是木質(zhì)結(jié)構(gòu)。</p><p> “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來蓬萊閣時題寫的。因為蓬萊閣坐落在丹崖山上,這里的石頭是紅褐色的,所以稱為“丹崖”,通過該坊即步入仙境,素有“仙境之門”之稱,因此叫丹崖仙境坊。</p> <p> 蓬萊閣景區(qū)內(nèi)唯一的佛教寺廟---彌陀寺:彌陀寺始建于唐代。</p><p> 這里曾是香火極盛的佛教傳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鑒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廟占耕地過多,出家當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來越多的狀況嚴重影響了國家賦役來源,與國家利益發(fā)生尖銳沖突,發(fā)動了禁佛運動,彌陀寺也不能幸免。</p> <p> 彌陀,是號稱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彌陀佛的簡稱(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彌陀寺,是供奉阿彌陀佛的寺廟。這里是彌陀寺前殿,東邊是密跡金剛,西邊是那羅延金剛,兩位金剛各手持寶杵,成為護衛(wèi)寺院的第一道防線。</p> <p> 天后宮是蓬萊閣建筑群中規(guī)模最大的建筑單體,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占地面積為3000多平方米。</p> <p> 戲樓,每年正月十六是天后宮廟會,人們在這里演戲,向海神娘娘感恩,祈禱娘娘保佑平安。戲樓上有一橫額,上寫“觀止矣”,即“嘆為觀止”。意思是看了這里的戲,別處的戲就不需要再看了。</p> <p> 后殿是天后的臥室。門上的匾額“福賜丹崖”四個字是我國著名書法家費新我先生題寫的,意為天后娘娘把福氣賜給每一位來到丹崖山上的人。東西兩間設(shè)有天后床鋪。 另外,在這個寢宮的院落里,有一個極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在東西廂房的屋檐下藏著四句詩。大家感興趣的話不妨找找看,這是清朝乾隆時登州知府陳葆光寫的一首詩的前四句:“直上蓬萊閣,人間第一樓。云山千里目,海島四時秋?!毕肽枪糯薪ㄕ咴谀谴u坯上一一雕刻,而后入窯燒制成磚,再運到這里分別砌于四處檐下,兩兩相對,文序不亂,其獨特之匠心,由此可見一斑。</p> <p> “碧海丹心”刻石:“碧海丹心”四個字是國民黨愛國將領(lǐng)馮玉祥先生寫的?!熬拧ひ话恕笔伦兒螅T將軍曾深入到蓬萊文會中學(xué)為師生講演,不厭其煩地解答學(xué)生提出的問題,使當?shù)厝罕娚钍芄奈?。在游覽蓬萊閣時,李烈鈞書就一聯(lián):“攻錯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并請馮將軍題寫橫批,馮玉祥略一思索,信筆寫下“碧海丹心”四個大字,在蓬萊留下一段令人難忘的佳話。</p> <p> 蓬萊閣游覽時,看到蓬萊閣有塊石碑,碑上一字為“壽”。碑上標明:陳搏書。</p><p> 陳搏(871~989年),河南鹿邑縣人,字圖南,自號“扶搖子”。陳搏書寫“壽”字,獨具特色,為后世所推崇?!皦邸弊质蹋捍俗质且粋€草書“壽”字,由“富”、“弗(佛)”、“林”三個字組成,意為植好林木,富足長壽。蓬萊閣內(nèi)高立陳搏書的“壽”字石碑,自然反映了人們追求幸福長壽的美好愿望,同時也更為蓬萊閣平添了幾分神采。</p> <p> 海不揚波:“海不揚波”四個字是清朝山東巡撫托渾布書寫的。大家稍有留意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四個字中的“不”字是經(jīng)過修補的。這是有一些來歷的。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山東巡撫托渾布來到蓬萊督辦海防。當他登上蓬萊閣,面對一望無際的大海,無限感慨,揮筆寫下了“海不揚波”四個字,表達了他希望萬里海疆平安無事的心境??墒俏迨旰蟮募孜鐟?zhàn)爭爆發(fā),戰(zhàn)火蔓延到了蓬萊,日艦炮擊蓬萊城,一發(fā)炮彈正好擊中了這個“不”字,幸好是一顆啞彈沒有爆炸,卻穿墻而過把大半個“不”字打飛。于是 “海不揚波”就變成了“海揚波”。</p> <p> 海不揚波”左右兩邊的兩方石刻:“碧海清風(fēng)”和“寰海鏡清”,分別是清代書法家魯琪光和裕德的墨寶,都是十分珍貴的。</p> <p> 室內(nèi)木質(zhì)梁柱彩繪“蓬萊十大景”、“風(fēng)竹圖”等圖案。四周擺放八仙桌、八仙椅,渲染了神仙文化的氛圍,使游人感受神仙文化的意韻。1984年,越南友人黃文歡游覽蓬萊閣,題聯(lián)于閣上,“八仙過海,傳聞如此多奇;萬事由人,風(fēng)景這邊獨好。”</p> <p> 臥碑亭以蘇軾的《海市詩》、《書吳道子畫后》橫幅碑刻而得名。</p> <p> 臥碑亭內(nèi)的臥碑,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學(xué)者前來觀賞品味。碑的背面刻的是蘇軾的楷書《海市詩》,正面是行草《書吳道子畫后》。此臥碑是蓬萊閣內(nèi)珍貴碑刻之一,有著重要的歷史資料價值和書法藝術(shù)價值。</p> <p> 蘇公祠:這是為紀念北宋名臣蘇東坡而建的祠宇,大家知道蘇東坡不僅是一代文豪,而且更是一個在封建社會難得的為百姓做事,勤政愛民的好官。他的一生在仕途上歷經(jīng)坎坷,屢受磨難。曾在這里有二十天左右時間,但就在這短短的時間里,他深入地方,了解民情,視察海防,為當?shù)匕傩兆隽藥准蠛檬?,并且留下了十多篇詩文佳作,其中《海市詩》堪稱千古絕唱,獨領(lǐng)風(fēng)騷,為蓬萊仙境增添了迷人的光彩。</p><p> 史籍記載,蘇軾回京后立即向皇帝連上兩個奏折。一是《登州召還議水軍狀》,二是《乞罷登萊榷鹽狀》,這兩個奏折體現(xiàn)了蘇軾憂國憂民的崇高精神,更表現(xiàn)出一代名臣關(guān)注民生、勤于政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赤誠之心。</p> <p> 仙閣凌空:蓬萊閣高踞丹崖極頂,其下斷崖峭壁,倒掛在碧波之上,偶有海霧飄來,層層裹纏山腰,畫棟雕粱,直欲乘風(fēng)飛去。</p> <p> 避風(fēng)亭</p> <p> 海天一色</p> <p> 簡直就是一副美妙的風(fēng)景畫</p> <p> 景區(qū)古建筑群出口</p> <p> 索道每人50元,為了鍛煉身體,我們步行到田橫山。</p><p> 1993年,田橫山與丹崖山之間架起了一條跨海索道,這里成為蓬萊閣旅游區(qū)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跨海索道上乘坐纜車,仰望前后兩側(cè)的仙山瓊閣,俯瞰大海的萬里澄波,聯(lián)想三神山的迷人神話,會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跨海索道全長481米,高點海拔50.7米,相對落差26.3米,采用單循環(huán)半包吊椅式結(jié)構(gòu),共設(shè)纜座54個,日可載客5340人次,是山東省第一條海上索道。它區(qū)別于其它索道的地方就是可以搭乘纜車領(lǐng)略海上風(fēng)光,在感受上是別有情趣的。</p> <p> 路過……</p> <p> 田橫山又名老北山。公元前202年,齊王田橫因逃避漢將韓信的追殺,率五百壯士東赴膠東在此山筑寨為營。后來田橫不愿事臣劉邦,自刎身亡。在田橫山踞守的五百壯士忽聞田橫死訊,高唱葬歌,歌罷相繼自盡盡忠。威武不屈,氣高節(jié)烈,驚天地動鬼神的田橫與五百壯士壯舉,后人因之命此山為田橫山。</p> <p> 幸福園……一個新婚夫婦拍照的景點。</p> <p> 山上建有燈塔,它與旅順老鐵山燈塔的連線即為黃、渤二海分界線,因此具有“一山分二?!钡莫毺氐乩淼匚?。田橫山海拔72米,東南與丹崖山相聯(lián),巖石亦呈赭紅,屬震旦紀含鐵石英巖。遠觀,同樣具有“水碧山紅”的丹崖景致特點。東、北、西面懸崖陡峭,拔海千仞,形勢險峻。山陰因受浪濤沖刷,巖破石穿,怪石鱗峋,鬼斧神工,形態(tài)各異,有八仙石、臥牛石等石景,于山巔海闊天高閣覽勝,海天遼闊,天風(fēng)浩蕩,盡收山海之勝。憑欄佇立,觀海聽濤,思古撫今,別有一番情趣。</p> <p> 合海亭</p> <p> 合海鐘</p> <p> 俯瞰大海,神曠神怡。</p> <p> 田橫棧道</p> <p> 八仙礁</p> <p> 金龜探海</p> <p> 黃渤海分界線……涇渭分明</p> <p> 仔細看看,黃海的水是藍色的,渤海的水是黃色的,黃色的原因是因為黃河的入??谠跂|營的渤海灣。</p> <p> 1……渤海和黃海的分界線——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與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的連線是渤海和黃海的分界線。</p><p> 2……黃海和東海的分界線——長江口北岸的啟東角與韓國濟州島西南角的連線(一說北緯32度,東海和南海是臺灣海峽中線)。</p><p> 3……東海和南海的分界線——廣東南澳島與臺灣島南端的鵝鑾鼻連線。</p><p> 如果不需要這么精確的話,也可以記個大致的位置。</p><p>1……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頂端連線為界。</p><p>2……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長江口北岸為界。</p><p>3……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臺灣島南端和閩粵兩省交界處的連線為界。</p><p><br></p> <p> 眺望客運碼頭和漁船碼頭</p> <p> 一個軍事管理區(qū)</p> <p> 中午12點30分,品嘗當?shù)孛朗场钊R小面。</p><p> 蓬萊小面是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qū)的地方傳統(tǒng)名吃,蓬萊小面是在福山拉面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風(fēng)味面食。民國時期,傳人衣福堂制做的蓬萊小面遐邇聞名(俗稱“衣福堂小面”)。</p> <p> 飯后,參觀了登州博物館。</p> <p> 貌似把“田家用”的瓷器搬來了?</p> <p> 作者的名字就寫在左下角的落款里,上面寫道:“祝三宋慶書于旅順防次。”右上角的時間,是“光緒乙丑孟冬”。</p><p> 落款里的“祝三宋慶”,就是晚晴登州府名人宋慶,祝三是他的字,因為長期統(tǒng)兵且身居要職,民間一般稱之為“宋大帥”。</p><p> 這位宋大帥,籍貫為登州府蓬萊縣泊子宋家村。但不知為何,《清史稿》在“宋慶傳”中卻說:“宋慶,字祝三,山東萊州人?!被蛟S對于外地的主筆者來說,登萊容易混淆吧。</p><p> 宋姓為膠東大姓,廣布于登萊境內(nèi)諸縣。在不同時期,各縣宋姓的知名度也有所不同。元代時,文登宋姓出名(始祖宋信定居地);明清之際,萊陽宋姓開始嶄露頭角;而到了清末民初,蓬萊宋姓成為顯族。在民國初年,膠東宋姓聯(lián)宗修譜,將他們都記載在其中。</p><p> 不過,根據(jù)史料記載,宋慶剛出生的時候,其家族條件并不理想,史稱“(宋慶)家貧落魄,聞同里宮國勛知亳州,往依為奴?!?lt;/p><p> 后來經(jīng)過在行伍中的打拼,宋慶的軍職越升越高,同治年間,就已經(jīng)授湖南提督,而提督就已經(jīng)是從一品的高級武官了。</p><p> 到了光緒六年,宋慶率部(毅軍)徙防到與蓬萊隔海相望的旅順,駐扎十余年,“軍容稱盛”。光緒十二年,醇親王巡閱旅順,宋慶得到嘉獎,朝廷下令加封他為太子少保、尚書銜,這個時候,當年家貧落魄宋慶就成了“宋少?!保蔀榕钊R名聲在外的“大人物”。</p><p> 從蓬萊當?shù)厝说慕嵌瘸霭l(fā),能有在外的名人給家鄉(xiāng)題詞,當然是一件好事;而從宋慶的角度出發(fā),功成名就自然也希望能“衣錦還鄉(xiāng)”。于是,在這種皆大歡喜的背景下,宋大帥就寫下了這一個“篪”字,被故鄉(xiāng)人刻石立在蓬萊閣上。(光緒乙丑孟冬為光緒十五年,這個時候宋慶已經(jīng)官居太子少保)</p><p> 或許有的朋友會問,為何宋大帥不多寫幾句?這其中有兩個原因,其一,宋慶為行伍出身,文章不是強項;其二,根據(jù)《蓬萊地名故事》書中記載,宋慶在五十開外,曾生有一子,起名為“篪”。可惜的是,這個孩子不幸夭折,宋慶悲傷不已,常書寫“篪”字作為紀念,久而久之,練成書法,被外界稱作“一筆篪”。這就是蓬萊閣景區(qū)這塊“篪”字石刻的來歷。</p> <p> 從登州博物館向南,再向東,到達南門。</p> <p> 在南門拍照留念</p> <p> 下午三點,我們準時集合乘車,五時半順利返回幸福家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