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37年陰歷7月20日,陽歷8月25日,在南京黃泥巷一個寬敞的民宅后院的小水塘里,一個女嬰在掙扎,在嚎哭,這是張家老二立周媳婦立貞剛生的第四個孩子。頭胎是兒子,但根據當時老家規(guī)矩,過繼給只生了一個女兒的大哥立凡。二胎三胎是丫頭,這四胎又是個丫頭?,F(xiàn)在老二立周名下沒有兒子,現(xiàn)在最需要兒子!丫頭,淹了她,不要,淹了她!老太太發(fā)話了。怒氣沖天!羸弱的立貞站在水塘邊傷心欲絕地哭著,還不敢大聲。瘦小的立周扶著妻子,敢怒不敢言。</p><p class="ql-block">張立周是巢縣黃麓鎮(zhèn)靠山張村人,父親去世早,家貧沒上過學。十五歲來到南京織布機坊做學徒,認識了同樣貧窮做女傭的南京姑娘張立貞。兩人互相關心幫助,相知相惜相愛。開始兩家長輩都不同意,男方擔心城里女孩不會做農活,女方嫌男孩鄉(xiāng)下人、窮。但拗不過這對真心相愛的年輕人。在堂叔張治中先生的贊助下,立周在南京黃泥巷買了個帶院子的民宅,娶了南京姑娘張立貞,接來了老家的母親,過起了太平小日子??箲?zhàn)前,大哥一家四口也住在一起。</p><p class="ql-block">這個奶奶一心要淹滅的女孩就是我媽媽家英(后來上學老師改名應)。她竟然四肢在水里劃動著,拼命與命運抗爭。是恰巧在家聞訊趕到水塘邊的大伯連忙用臉盆把她舀了上來,媽媽幸運地撿了一條命!</p><p class="ql-block">當時家里是老太太做主,只有讀過書,跟著治中先生做事的大伯立凡有點話語權。</p> <p class="ql-block">被大伯救上來的三丫頭,起了個名字叫家英。這下全家可以太太平平過日子吧!誰知早已侵占中國東三省的日本鬼子越來越猖狂,從1937年12月初起,對南京的轟炸越來越頻繁。外公外婆整天提心吊膽,是回鄉(xiāng)下呢還是繼續(xù)留在南京?</p><p class="ql-block">回鄉(xiāng)下呢,都不會做農活;留南京呢,太危險!</p><p class="ql-block">一天早上起來,外婆發(fā)現(xiàn)后院斜插著一個鐵家伙,米把長,嚇得喊來了外公和婆婆,一家人都來了,一看,個個臉色發(fā)白。原來是昨晚小鬼子投下的一顆沒有爆炸的啞彈!</p><p class="ql-block">阿彌陀佛!老天保佑!趕快回鄉(xiāng)下!趕快回鄉(xiāng)下!老太太決定了。</p><p class="ql-block">于是老太太連夜就帶著二媳婦及三個丫頭回鄉(xiāng)下靠山張了。二兒子送到又返回了南京,回去看家護院。</p><p class="ql-block">不久,南京局勢越來越緊張,日本鬼子占領了南京,開始了歷史上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p><p class="ql-block">有一天上午,從南京逃出來的一個老鄉(xiāng)來外婆家報信說外公被日本鬼子抓去殺害了!外婆一聽嚎啕大哭,老太太一邊訓斥著媳婦自己一邊眼淚直下。天哪,我們孤兒寡母的,這日子可怎么過???!</p><p class="ql-block">當天下半夜,只聽突然有人敲門。這么晚了,誰啊?老太太疑惑著打開門,啊…嚇得大叫:你是人還是鬼?只見來人臟兮兮,血乎乎。媽啊,我是立周??!是立周,立周回來了!原來聰明瘦小的外公在鬼子對著人堆用機槍掃射時,快速躺倒,后來被打中的人壓住了他,也保護了他。他等到天黑后,從死人堆里艱難地爬出來,逃出了南京城。走走停停,兩天兩夜,終于回到了靠山張的家,回到了母親和妻子女兒身邊。</p><p class="ql-block">這時南京城已被日本鬼子占領,外公在南京時與外婆的家人就已失去了聯(lián)系?,F(xiàn)在回到了鄉(xiāng)下,更加擔心他們的安危了。外婆這邊照顧一家老小六口人,那邊還惦記擔憂著自己的母親弟妹們:媽媽,你們平安嗎?</p> <p class="ql-block">和平將軍張治中先生原籍靠山張村,是外公的堂叔。</p><p class="ql-block">外公大哥讀過書,有文化,一直在張先生身邊做事,據說是替張管理財務,暗地里幫助過共產黨,抗戰(zhàn)中在長沙被特務暗殺在乘涼的床上。</p><p class="ql-block">大嫂是洪家疃人,和張先生的夫人洪希厚是姨表親。張先生重情重義,特別是對家鄉(xiāng)人。大哥去世后,大嫂帶著養(yǎng)子和女兒生活艱難。有一天,張先生一隊車馬行進在長沙的街上,只見一個衣裳襤褸的少年迎頭攔車跪在前面,磕頭大哭,士兵們訓斥攆趕,少年大叫:大爹爹,大爹爹,我是五四!我是五四!我爸爸是立凡啊!話音剛落,張先生開門下車,拉起少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張先生把五四送到了機械化學校讀書,學修坦克汽車。也給大媽母女做了妥善安排。從此一家人生活有了著落。據說后來南京解放前夕,大媽母子三人是和張治中先生的大兒子一家人坐同一架飛機去臺灣的。</p> <p class="ql-block">靠山張村外公家老宅</p> <p class="ql-block">媽媽的媽媽張立貞</p> <p class="ql-block">媽媽的爸爸張立周</p> <p class="ql-block">張家應(英)攜兒女回靠山張和鄉(xiāng)親們合影</p> <p class="ql-block">張治中小女兒張素久和我媽媽張家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