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19年印發(fā)了《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文件中全面系統(tǒng)的描繪了2035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的藍圖,是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更是指南針。這是一部立足中國大地的又一大中國特色,背后折射出的是大國責任與擔當。</p><p class="ql-block">近期,工作之余,學習了這部文件中的部分內(nèi)容,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對于國家如何建設教育強國、如何加快教育現(xiàn)代化這一時代課題是必須要了解的。故以此文來梳理文件的內(nèi)涵,同時與同仁們進行探討交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整體框架摘要</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產(chǎn)生的背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是不充分不均衡與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之間的矛盾。對于教育而言,讓每個人得到充分均衡的發(fā)展就成為了首先要解決的基本問題。</p> <p class="ql-block"> 《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中的內(nèi)容包括戰(zhàn)略背景、總體思路、戰(zhàn)略任務、實施路徑和保障措施五部分,并且提出了八個理念:</p> <p class="ql-block"> 這些理念充分體現(xiàn)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教育主張和要求。他提出,必須加強黨對教育的領導,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等。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整個文本圍繞這些論述及要求展開。</p><p class="ql-block"> 這八大教育理念的先后順序,也同時彰顯了未來中國教育發(fā)展的重視程度,這是一代人之幸。</p> <p class="ql-block"> 在提出基本理念的基礎上,《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明確了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七條基本原則。</p> <p class="ql-block"> 《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在戰(zhàn)略任務部署中,針對突出問題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立足當前教育發(fā)展情況,提出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必須實施的十大戰(zhàn)略任務。</p> <p class="ql-block"> 四個實施路徑,體現(xiàn)了我們國家對辦好教育的決心與魄力。</p> <p class="ql-block"> 二、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是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的根本任務,也是回答“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問題的實踐任務。</p><p class="ql-block"> 立德樹人本質(zhì)上是關乎道德、教育與人的內(nèi)在關系的思想,既具有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基因,同時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p><p class="ql-block"> (一)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立德樹人內(nèi)涵</p><p class="ql-block"> 立德樹人思想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一樣的內(nèi)涵。</p><p class="ql-block"> 在商朝時期,甲骨文中的“德”與道路選擇有關,不包含情感價值判斷,可稱為“無心之德”。</p><p class="ql-block"> 在商周時期,經(jīng)文中“德”不僅與行為要求有關,而且與心理情感標準有關,可簡單的表述為“直心為德”。</p><p class="ql-block"> 西周時期,主張“以教育德”,倡導“官人之法”,提出甄別、選拔、與任用人才的“九德”,即“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這是我國最早論述人才標準的理論。至此,教育、“德”與人才培養(yǎng)標準三者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立德樹人思想開始萌發(fā)。</p><p class="ql-block"> 在秦朝后,篆隸中的“德”被理解為“外得于人,內(nèi)得于己”,意思就是指道德行為與理念內(nèi)化及其推己及人的過程。</p><p class="ql-block"> 漢朝至唐朝時期,董仲舒提出的“性三品”,荀悅將其解釋即人性分為三類,上智者無需教育中人可以通過教育轉(zhuǎn)化為善,而下愚者即使通過教育也無法轉(zhuǎn)化為善。這個理論對教育與人的關系的闡述,為“樹人”奠定了方法論基礎。</p><p class="ql-block"> 宋至明清時期,張載主張教育的核心是“以德育人”,使人“成圣成德”。王陽明主張“知行合一”,即德“知”與德“行”合二為一。</p><p class="ql-block"> 追溯中華民族“立德樹人”思想的起源與發(fā)展歷程可知,立德樹人思想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極為豐富的內(nèi)涵,一直引導著教育的發(fā)展,為今后的立德樹人任務奠定了深厚的歷史根基。</p><p class="ql-block"> (二)剖析新時代立德樹人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p><p class="ql-block">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大學期間,與師生座談,并發(fā)表《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講話,就廣大青年樹立和培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四點要求:“一是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二是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yǎng),注重道德實踐;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決斷選擇;四是要篤實,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绷暯娇倳涍€強調(diào):“核心價值觀的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想?!?lt;/p><p class="ql-block"> 2.以圍繞“六個方面”下功夫為主抓手</p><p class="ql-block">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關鍵要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即再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工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工夫,在加強品德修養(yǎng)上下工夫,在增強知識見識上下工夫,在培養(yǎng)奮斗精神上下工夫,在增強綜合素質(zhì)上下工夫。在立德樹人思想理念的引領下,教育培養(yǎng)的人應該是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人,對社會和世界有用的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下工夫,與人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高度契合。因此,我國在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必須堅持這六個功夫,逐步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p><p class="ql-block"> 3.解決立德樹人實踐中的問題</p><p class="ql-block"> 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中,我們還面臨不少的實踐困難,對“立什么德”“樹什么人”沒有清晰的認識,對于“立德”與“樹人”之間的關系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導致再立德樹人實踐中過于強調(diào)“才”的培養(yǎng),忽略“德”的培育,而前者是顯性的,后者則是隱性的,導致無法真正觸及到立德樹人的核心。所以,在新時代,各級各類學校必須深刻認識到立德樹人的價值意義,使教育成為“立德”與“樹人”并駕齊驅(qū)、相互融合的整體。</p><p class="ql-block"> 教師不僅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參與者,還是關鍵性角色。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要作為基礎性的工作來抓,教師隊伍首先要自身立德。師德與師能是教師素養(yǎng)的兩個方面,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生智力與能力,而且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不僅應具備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科專業(yè)知識與學科教學能力,更應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水平。前者是師能,后者是師德,前者是保障,后者是根本,師德優(yōu)先于師能。</p><p class="ql-block"> (三)展望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未來</p><p class="ql-block"> 對照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目標,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未來,在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現(xiàn)代化體系的過程中,還需在頂層設計、教師隊伍建設、課程與教學改革、評價體系改革與協(xié)同育人體系建設等方面加強研究與實踐探究。</p><p class="ql-block">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需要從開放發(fā)展的理念出發(fā),打造融合發(fā)展的育人模式。</p><p class="ql-block"> 第一,學校要堅守住育人的主陣地,學校實施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通過系統(tǒng)而規(guī)范的課程系統(tǒng)、科學而專業(yè)的教學活動、全面全方面、全過程的實施教書育人。創(chuàng)造積極向上的校園環(huán)境與校園文化,努力實現(xiàn)環(huán)境育人和活動育人的目標。科學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觀察社會和了解社會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p><p class="ql-block"> 第二,社會要發(fā)揮教育的作用。發(fā)揮正向教育、加強媒體的宣傳與引導作用,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其中,在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文化,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環(huán)境,是當前媒體最要緊的任務。</p><p class="ql-block"> 第三,家庭教育在育人上有重要影響。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印<彝コ蓡T要以身作則、示范引領,成為榜樣;要具有積極進取的學習文化與氛圍;家長要注重指導、幫助和引導孩子,向孩子講述正確的價值觀;家長必須具有一定的教養(yǎng)與教育知識,注重說服教育,能夠和聲細語,諄諄教導,以理服人。</p><p class="ql-block"> 最后,學校、社會與家庭要成為教育共同體。三者在落實立德樹人方面各有側(cè)重、各具優(yōu)勢,要在整體上產(chǎn)生合力,三者之間必須建立相互支持、相互溝通、相互幫助的合作機制。在立德樹人上達成共識,產(chǎn)生合力,從而融合發(fā)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根據(jù)《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的指導精神,自治區(qū)、市、旗各級黨委、政府、教育管理部門結(jié)合地區(qū)實際情況,制定了配套的相應文件,《達拉特旗教育現(xiàn)代化2035》有待我們進一步解讀學習、貫徹落實。</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