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為什么寫游記</b></p><p>人到中年,回望前半生,一路走來,有夢想、有歡笑、有失意、有淚水。圣經里有“不能回頭,回頭會變成鹽柱”的故事,所以還是不要回頭吧!然而,展望后半生,卻發(fā)現那是一條似乎一眼便可以望到頭的路!余生的一切是已知的,是確定的:一成不變的工作、平靜如水的生活,然后退休、養(yǎng)老...死亡!曾幾何時?不再有青春年少時對未來無限的憧憬,不再有旖旎、甚至荒誕的夢想。這樣的生活令人窒息!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人活著不能沒有思想和靈魂,不能沒有理想和激情,只為本能而活著,是無聊而無趣的。</p><p>余生的歲月里,還有什么能撥動我易感的心弦?還有什么能撫慰我日漸枯萎的靈魂?唯有詩和遠方!</p><p>于是,我愛上了遠方,愛上了旅行,因為遠方有不期而遇的風景、遠方有突如其來的感動...遠方充滿未知、充滿不確定性,正是這未知和不確定性吸引并激勵著我不斷地前行、不斷地探索。</p><p>遠方如詩又如夢!余生,我要放逐自己,在去往遠方的路上。</p><p>近六七年來,走過不少的地方,看過不少的風景,卻因自己的惰性、也因多年來疏于文字的表達而未曾記下些什么。我想等我老了,走不動了,坐在日落殘陽里,眼眉低垂,昏昏欲睡,我能回憶起些什么?回憶快樂的童年時光、回憶不羈的青春歲月、回憶刻骨銘心的愛情...當然也要回憶曾經走過的美好旅程!于是,我決定開始寫游記,盡管對自己駕馭文字的能力缺乏信心,盡管覺得自己的文筆不能將大千世界與內心情感表達于萬一,但我還是愿意去嘗試記錄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平凡生活中那點點滴滴的感動!它們終將匯聚成河,在我的生命里奔流不息!</p> <p><b style="font-size: 20px;">旅行的計劃與攻略</b></p><p>都說人生一定要有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一定要有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這次去呼倫貝爾還真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決策時間只有幾分鐘。但呼倫貝爾一直在我的旅行目的地計劃中。我的旅行計劃是宏觀的,是這個世界上令我充滿好奇和向往的地方,但何時動身前往,則是隨心隨緣的。我對草原的向往、對駿馬的喜愛,從小就有,是否因小學課本中那首《敕勒川》而起,已不得而知!走過川北、川西、祁連、西藏、新疆的草原,對草原依然有一種愛戀不舍的情懷!</p><p>去年初新冠疫情爆發(fā),使我的滇東南和甘南旅行計劃相繼流產,單位外出管控較嚴,蟄居一年半未出遠門。今年6月間,形勢有些好轉,我正思忖要去旅行,旅友小錢打來電話詢問:最近是否有出行計劃?我說有啊;去哪里?我略一思索:去呼倫貝爾吧!此時正當鶯飛草長的時節(jié),應是草原最美的時候。我總想在最好的時節(jié)看到最美的風景,這是否追求完美的性格?其實世界上不存在完美。</p><p>確定了旅行目的地,就著手做攻略。翻開內蒙古及呼倫貝爾市的地圖可以發(fā)現,呼倫貝爾草原自駕路線應當設計在大興安嶺以西、阿爾山以北區(qū)域。從海拉爾出發(fā),先一路往北穿越陳巴爾虎草原,經額爾古納市至中俄邊境小鎮(zhèn)室韋,而后,沿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折而往南,經黑山頭至滿洲里,再由滿洲里經呼倫湖,穿越新巴爾虎草原返回海拉爾,如此構成了一條封閉的環(huán)線,適合自駕,這條線路應該囊括了呼倫貝爾大草原最美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按行駛里程估算,呼倫貝爾草原自駕行程5~6天。</p><p>呼倫貝爾的首府是海拉爾,查上海往返海拉爾的直飛機票價格3500元以上,從地圖上看距海拉爾較近的中心城市是哈爾濱,兩地相距不到800公里,而上海往返哈爾濱的機票價格不到2000元;再查哈爾濱往返海拉爾的鐵路和公路交通,每天有好幾趟車??紤]經濟實惠的原則,且同行的四名成員都未去過哈爾濱的情況,我選擇了上海浦東機場往返哈爾濱的航班和哈爾濱往返海拉爾火車的大交通方案。上海飛哈爾濱后,乘坐當天夜班臥鋪火車至海拉爾,這樣可以不增加行程時間,回程再安排一天時間游覽哈爾濱,全程8~9天時間夠了。</p><p>攻略方案既定,就約游伴、確定出發(fā)時間。在組織戶外團隊活動5年后,現在的我覺得最合適的旅行方式是自由約伴,人員不宜多,4~6人,拼滿一車就夠了。當然,理想的旅伴應當是志趣相投,有精神層面的交流。根據網上預定大交通、租車、酒店等費用,我估算呼倫貝爾行程費用應在4000元左右。此行成員確定6人參加,由小錢和我2位男性開車,另4位女性,出發(fā)時間原定于6月19日,后因工作安排變更,改為6月25日,小錢卻因工作關系未能成行,頗為可惜!我又約了亦師亦友的老師同行。預訂完機票、火車票、租用車輛后,萬事俱備,整裝待發(fā)!</p> <p><b style="font-size: 20px;">呼倫貝爾的前世今生</b></p><p>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擁有面積最大的天然草場;也是中國最大的草原,境內河流密布,水草豐美,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呼倫貝爾地名來自境內的呼倫湖和貝爾湖,雖然只是內蒙古自治區(qū)的一個地級市,但呼倫貝爾市的面積有25萬多平方公里,超過江蘇、浙江兩省的面積之和!比英國的國土面積還要大!這是否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p><p>呼倫貝爾地處蒙古高原東北部,海拔高度為500至1000米,大興安嶺以東北-西南走向縱貫于呼倫貝爾中部,嶺東為廣袤的原始森林,嶺西為茫茫的大草原,西北西南分別與俄羅斯和外蒙古接壤,邊境線長達1700多公里,東北以嫩江為界與黑龍江省交界。氣候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顯著,夏季短暫,冬季嚴寒而漫長。</p><p>呼倫貝爾地區(qū)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活動,在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qū)考古發(fā)現的“扎賚諾爾人”頭骨,距今約11000年,被認定為形成中的蒙古人種,按人類學定義,我們漢族人也屬蒙古人種。據史料記載,呼倫貝爾地區(qū)在古代先后為東胡、匈奴、鮮卑、回鶻、突厥、吉嘠斯、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占據,一代又一代的游牧民族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書寫了驚心動魄又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p> <p><b style="font-size: 20px;">出發(fā)</b></p><p>2021年6月25日,在受新冠疫情影響,蟄居一年半之后,終于又出發(fā)了!出發(fā)前的那天晚上,我竟失眠了!迷迷糊糊到凌晨三四點才睡著。這有些可笑,旅行,我不是菜鳥了,可能是一年多未出遠門的緣故,想到遠方的美景在召喚,想到自由不羈在路上的感覺,仿佛年少時和戀人約會一般,激動得難以入眠。</p><p>因此行最后一名成員到出發(fā)前才確定,哈爾濱至海拉爾的火車票沒能搶到臥鋪,一行6人于25日16點多飛抵哈爾濱太平機場后,乘坐出租車至哈爾濱西火車站,一起吃了晚飯,在火車站里買了一些食物候車,20點多登上了開往海拉爾的列車。</p><p>坐著火車去遠方,是我兒時的一個夢想。小時候從電視里看到火車的畫面:滋滋冒著白煙的火車頭,長長的、宛如巨龍的車廂,在一聲聲汽笛的長鳴中飛快地越過高山、掠過原野,一直駛向那無盡的遠方...別提有多羨慕了!那時我想,以后也要坐著火車去很遠的地方。后來讀書、工作出差也都坐過火車,2016年的秋天,還坐火車去了北疆,那是一段美好的旅程,至今難忘。</p><p>哈爾濱至海拉爾的列車至今還是綠皮火車,上車后發(fā)現乘客很多,環(huán)境嘈雜,列車設施陳舊,我們買到的又是硬座,一個晚上沒能好好休息,體驗極差!這條線路為何沒有升級為高鐵呢?</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路上</b></p><p>26日拂曉時分,晨曦微露,透過車窗,我看到火車正穿行在北方遼闊的原野,山巒河流,綠意盎然,火車已近呼倫貝爾。記得第一次去北方,還是二十幾歲時的光景,正是寒冬時節(jié),我站在山海關長城上眺望塞外,北方的原野一望無際,遼闊而肅穆,農舍莊稼,炊煙裊裊,與我生活的江南水鄉(xiāng)是完全不同的格調。</p><p>早晨6點多,火車駛抵海拉爾,出了火車站,去對面的餐館一邊吃早餐,一邊聯系租車公司。租車公司人員很快將車開到了附近交接,一看還是新車!最新款的別克GL8,行駛里程僅五千公里!交車的大哥詳細地介紹了車輛的狀況和呼倫貝爾草原自駕的注意事項,態(tài)度誠懇,工作負責,給我留下很好的印象。</p><p>于是我們駕車出發(fā)了!雖然兩天兩夜沒好好休息,但我依然精神亢奮,驅車奔向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懷抱!天氣陰有小雨,草原上似乎飄著一層薄薄的輕紗,視線不佳,影響拍照效果。但舉目四望,綠草如茵、山巒起伏,如一片綠色的海洋,直鋪展到無窮的天際!前方的路蜿蜒曲折,穿過遼闊的草原,通向無盡的遠方!我的心兒仿佛也隨之飛到了天邊,自由不羈在路上的感覺真好!</p> <p><b style="font-size: 20px;">莫日格勒河</b></p><p>從地圖上看,出海拉爾往北即進入陳巴爾虎旗草原,巴爾虎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部落,原游牧于貝加爾湖以東地區(qū),隋唐史籍稱其為“拔野古”。清朝政府令其遷徙至呼倫貝爾戍邊,以對抗俄國人的入侵,并列入八旗建制?,F如今巴爾虎人主要分布于呼倫貝爾巴爾虎三旗,即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成為呼倫貝爾草原上的主體民族。</p><p>莫日格勒,蒙古語意為“彎彎曲曲的河”,位于陳巴爾虎草原深處,屬額爾古納河水系,發(fā)源于大興安嶺西麓,河道迂回曲折,彎彎繞繞,仿佛一條藍色的綢帶,蜿蜒飄蕩在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莫日格勒河兩岸水草豐美,牛羊成群,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在河邊。當年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來到莫日格勒河時不覺驚嘆:此河當為天下第一曲水!</p><p>莫日格勒河附近建有一座人工景點“金帳汗草原部落”,說是仿照當年成吉思汗行帳,提供騎馬等游樂項目。因不喜歡人工景點,所以沒進去。驅車往額爾古納濕地,沿途看到不少已建成或正在建造的草原游樂場所,破壞了草場資源與草原原生態(tài)的美景,令人痛惜!當地政府在發(fā)展旅游經濟的同時更應保護好草原自然環(huán)境。</p><p>離開金帳汗、莫日格勒河,繼續(xù)往陳巴爾虎草原深處行進,過鄂溫克民族蘇木,此地為鄂溫克人聚居地,鄂溫克意為“森林里的人”,蘇木是行政區(qū)劃,相當于鄉(xiāng)鎮(zhèn)一級。鄂溫克民族屬通古斯族群,通古斯族群包括女真滿族、鄂溫克、鄂倫春、赫哲、錫伯等民族,他們可能有著共同的祖先,來自貝加爾湖畔,后散居于西伯利亞、大興安嶺、黑龍江等“極北苦寒之地”。在沙俄和俄國十月革命時期,有蒙古部落、鄂溫克通古斯部落遷徙到呼倫貝爾地區(qū)。通古斯族群的語言屬于通古斯語族,只是不同的民族語言分屬于不同語支。按語言學分類,蒙古語、突厥語(新疆維吾爾族等大多中亞地區(qū)的民族語言均屬突厥語)與通古斯語族同屬阿爾泰語系;現在學術界有持不同看法者,認為這三種語言有接觸交流,但并非出自同一母語。從體質學上看,突厥人、蒙古人和通古斯人的長相也有明顯差異。突厥人更像白色人種,瘦臉、高鼻、深目;蒙古人圓臉、高顴骨、塌鼻、小眼;而通古斯人長臉、高顴骨、直鼻、小眼。</p><p>為什么我對這些游牧民族如此感興趣?</p><p>喜歡歷史學的朋友大概都知道,站在宏觀的歷史角度看古代中國史、歐亞史、乃至人類文明史,其實就是一部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之間碰撞、融合的歷史!中華文明是原生態(tài)的文明,還是來自外來的文明?為何在黃河文明的源頭-仰韶文化遺址中發(fā)現了來自更早的西亞兩河流域文明的影子?廣袤的中亞草原、南俄草原、中國北方草原上的這些游牧民族在東西方文明的傳播交流、中華文明的形成歷史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p><p>人類總是在不斷思考: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將往哪里去?正是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p> <p><b style="font-size: 20px;">額爾古納濕地</b></p><p>額爾古納濕地原名根河濕地,號稱亞洲第一濕地、是目前中國面積最大、保留原生態(tài)最好的濕地,也是丹頂鶴重要的繁殖地。我們買了門票及交通車票進入景區(qū),乘坐交通車直達濕地博物館,再走棧道臺階登上觀景臺,俯瞰濕地,根河水緩緩流淌,河灣開闊,遠山如黛,郁郁蔥蔥。</p><p>濕地離額爾古納市城區(qū)很近,額爾古納市是建在草原上的城市,規(guī)模不大,看上去城市設施簡易,大多房屋的屋頂都是用彩鋼板建成。其實呼倫貝爾地區(qū)的所有城市集鎮(zhèn),包括海拉爾、滿洲里這樣規(guī)模相對較大的城市也都是建在草原上,很短時間內便可駛離城區(qū)進入草原。千百年來,游牧民族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生存繁衍,他們逐水草而居,已習慣了居無定所,對城市建筑等固定設施的建設可能并不很講究。當晚我們入住額爾古納國際酒店。</p> <p>走在額爾古納街頭,天空里下起了雪,紛紛揚揚、漫天飛舞,六月飛雪?好浪漫哦!定睛一看原來是楊樹的飛絮,六月正是它們愛情的季節(jié)。</p> <p>香噴噴的烤羊排!美食是旅行不可或缺的內容。</p> <p><b style="font-size: 20px;">白樺林、上護林</b></p><p>第二天離開額爾古納市,往西北方向行駛,天氣晴朗、藍天白云,心情極為舒暢!草原上碧草連天、野花遍地綻放、牛羊悠閑覓食、山崗溫柔起伏,如少女婀娜的身姿。</p><p>駕車過白樺林景區(qū),行駛至上護林一帶,忽見大片油菜花田,明艷艷的油菜花海在藍天白云下燦然怒放。得耳布爾河在這里靜靜流淌,河灘濕地正是優(yōu)良的牧場,一群駿馬飲水河邊、它們自由馳騁在這片美麗的草原,在陽光照耀下,馬兒全身散發(fā)著油亮的光芒,飽滿有力的肌肉和奮起的四蹄勾畫出它們俊美的形體,長長的鬃毛和尾巴在風中飛揚!我喜歡馬,喜歡高大俊美的馬,在動物界中馬的形體似乎是最美的,人騎著馬去浪跡天涯、去征戰(zhàn)四方。</p><p>過上護林,往恩和俄羅斯民俗村方向,去看看俄羅斯美女!</p> <p><b style="font-size: 20px;">恩和俄羅斯民俗村</b></p><p>到了恩和俄羅斯民俗村,發(fā)現原來這里是個人工打造的旅游景點,游客稀少,一幅凋敝的景象。沒有看到俄羅斯美女,售賣旅游小商品的市場卻還頑強地維持著。做攻略時網上信息顯示恩和是俄羅斯民族鄉(xiāng),難道搞錯了?俄羅斯美女都去了哪里?</p> <p><b style="font-size: 20px;">恩和往室韋途中</b></p><p>一路山鶯飛草長,鳥語花香,山河壯闊,撲面而來!</p> <p><b style="font-size: 20px;">室韋鎮(zhèn)附近中俄邊境</b></p><p>抵達今天的住宿地室韋鎮(zhèn)后,先在鎮(zhèn)上、額爾古納河畔逛了一圈,原本計劃還要去臨江屯看日落,但聽說今年呼倫貝爾遭遇幾十年不遇的多雨天氣,額爾古納河水暴漲,淹沒了去臨江屯的公路,只得放棄。時間尚早,我們沿額爾古納河、中俄邊境“卡線”走了一段,群山綿延,額爾古納河蜿蜒流淌,綠色的原野上鑲嵌著嫩黃色的油菜花田,如一幅美麗的風景油畫。</p> <p><b style="font-size: 20px;">室韋鎮(zhèn)</b></p><p>室韋鎮(zhèn)是中俄邊境的一個邊陲小鎮(zhèn),也是中俄兩國之間的一個陸路口岸,被評為中國十大魅力風情小鎮(zhèn)之一,與俄羅斯小鎮(zhèn)“奧洛契”隔額爾古納河相望。河中央有鐵絲網、有“中俄第一橋”,鎮(zhèn)上散落著許多俄羅斯民居“木刻楞”,富有俄羅斯風情,是中國境內俄羅斯族人的聚居地。夕陽西下,晚霞映紅了河面,牛羊與馬兒們在河畔、沙洲上悠閑地吃草,有人在河中撒網捕魚,對岸俄羅斯村莊升起炊煙裊裊,我仿佛聽見遠處傳來笛聲悠揚...真是一幅“漁歌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的動人畫面。</p> <p>當晚入住室韋索菲亞酒店,酒店外觀與室內裝飾都是俄羅斯風格,色彩濃艷,頗有異國風情。</p> <p><b style="font-size: 20px;">東胡室韋</b></p><p>室韋既是地名,也是一個古老的游牧部落名稱。有關室韋的記載,始見于北魏史籍,室韋源自鮮卑,鮮卑源自東胡,而蒙古又源出室韋,也有學者認為鮮卑即室韋,兩者是同詞異譯??傊r卑、室韋均源自東胡。東胡為古代中國東北地區(qū)游牧民族的部落聯盟,因居于匈奴以東而得名,后受匈奴打擊,退居鮮卑山的一支稱鮮卑,鮮卑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曾經輝煌一時,其中比較知名的部落氏族有拓跋、慕容、宇文等。鮮卑拓跋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北方,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他們建立了北魏王朝后大力漢化,在文化藝術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直至隋、唐兩朝的皇室都有鮮卑人的血統(tǒng),隋文帝楊堅的皇后、唐高祖李淵的母親都是鮮卑貴族獨孤信的女兒。而鮮卑慕容部在五胡十六國時期曾建立多個燕國,后雄踞西北的土谷渾、西夏國也都是鮮卑慕容部、拓跋部后裔所建立。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那個慕容復就是鮮卑慕容后裔,他立志復國,處心積慮、但不僅沒能光復祖先的榮耀,還失去了仙女一般的王語嫣,人財兩空,最后發(fā)了瘋!所以哦,要愛江山,也要愛美人!哈哈!</p><p>再來說蒙古,唐代史籍中稱居住在今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的游牧民族為“蒙兀室韋”,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音譯,中唐以后又稱其為“韃靼”,十三世紀初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各部,出發(fā)西征前曾到室韋祭祖,可見蒙古民族發(fā)源自室韋。韃靼、韃子的稱謂也被廣泛應用至今,韃靼作為一個民族依然存在于今俄羅斯境內;上世紀初,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的口號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韃虜”即韃子、胡虜,當時統(tǒng)治中國的是滿族人,也是來自北方的漁獵游牧民族,被歸為韃子一類。當然,現在已是民族大融合,民族大團結的時代了。</p> <p><b style="font-size: 20px;">大興安嶺莫爾道嘎林區(qū)</b></p><p>呼倫貝爾面積25萬多平方公里,其中10萬平方公里是草原,約16萬平方公里原始森林。室韋已近大興安嶺西麓,往大興安嶺莫爾道嘎林區(qū)不遠,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和內蒙大興安嶺地區(qū)的秋色被稱為中國最美秋色,所以大興安嶺也在我的旅行目的地計劃中,為下一次旅行打前哨,偵查一下地形,行程第三天離開室韋,我安排先去莫爾道嘎轉了一圈。</p><p>去往莫爾道嘎的公路兩旁,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途中我們停車往森林里淺淺地走了一段,林中到處是白樺樹、松樹等樹種,我喜歡白樺林,似乎有個情結,可能是因為青少年時期看過的前蘇聯小說、電影和繪畫等文藝作品中有許多白樺林的描繪。這一情結已在2016年秋天北疆阿勒泰的旅行中有了圓滿的了卻,禾木、白哈巴、喀納斯地區(qū)到處是婷婷白樺,白樺林適合在色彩斑瀾的秋天里看。</p><p>莫爾道嘎,蒙古語意為“上馬出征”,十三世紀初,孛兒只斤.鐵木真統(tǒng)一蒙古各部,占據了水草豐美的呼倫貝爾草原,建立起空前強大的蒙古草原帝國,尊號“成吉思汗”,并在今莫爾道嘎地區(qū)集結大軍,出發(fā)遠征,從此蒙古鐵蹄踏遍歐亞大陸,無數生靈灰飛煙滅,令世界為之顫栗!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征戰(zhàn)四方,開疆拓土,帝國疆域廣及歐亞大部,而今,初夏的莫爾道嘎原始森林里,鮮花遍地,彩蝶紛飛,昔日的金戈鐵馬,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埃里不見了蹤影...</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中俄邊境公路</b></p><p>從莫爾道嘎返回室韋后,走中俄邊境卡線往黑山頭,此時手機導航顯示這條路無法通行,至中俄口岸處,正好遇一撥旅行團游客,詢問大巴司機,說是前方河水上漲,淹沒了公路。于是只好走一段國道,避開淹沒路段后再從恩和鄉(xiāng)穿插到7卡,鄉(xiāng)村土路坑洼不平,路面狹窄,崎嶇難行,車速只能10碼左右,終于捱過了這一段,駛上邊境公路,眼前豁然開朗。</p><p>呼倫貝爾境內的中俄邊界,北起額爾古納河口,南迄海拉爾河口,綿延近800公里,邊境公路依河而建,蜿蜒曲折,通往黑山頭,被稱為卡線,即連接邊境哨卡的線路。</p><p>這一路風光絕美!藍藍的天空下白云朵朵飄,大片大片的麥田鑲嵌在遼闊無垠的草原,鋪展在綿延起伏的山崗,其間點綴著一片片的油菜花田,這清新醉人的綠!那歡快明麗的黃!是上帝潑灑在這片天地間的油彩;山川河流、光影色彩又譜成了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直沁入我干涸的心田,撩撥我對她的愛戀!相機無法記錄、畫筆無從描繪,文字難以言表,你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這天地之大美!</p> <p><b style="font-size: 20px;">額爾古納河</b> </p><p>額爾古納河是呼倫貝爾境內的主要水系,位于黑龍江的上游,也是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勘定的中俄東部邊界西段的界河。沿著中俄邊境卡線一路行駛,額爾古納河時而溫情脈脈地相伴在身旁,時而又歡笑著離去,如一位美麗而俏皮的女子。峰回路轉疑無路,不覺迷了方向,暮然回首,柳暗花明又一村!距黑山頭不遠處,河水漫上路面,一片汪洋,如何是好?不急!有救援車將我們連車帶人一起馱過去,200元而已!救援車趟水過河,激起陣陣波濤,我還沉浸在駕駛狀態(tài),急忙打動方向盤調整方向,引發(fā)眾人一陣哄笑......真是: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p> <p><b style="font-size: 20px;">日落山</b></p><p>黑山頭也是呼倫貝爾的一個邊陲小鎮(zhèn),位于額爾古納河畔,根河在這里與額爾古納河匯合,河對岸是俄羅斯國境,中俄之間有口岸互通貿易。蒙元時期這一帶曾是成吉思汗大弟拙赤.哈撒爾的封地,在黑山頭建有王城。</p><p>安頓好住宿酒店后已是傍晚,我們驅車前往日落山,日落山是黑山頭觀看日落的著名景點。夕陽西下,我們爬上山坡,俯瞰遼闊的草原,山巒河流、草樹牛羊都披上了一層金色的霞光,遠處山坡上的汽車絕塵而去,騎手們任馬兒在夕陽里優(yōu)雅地漫步.....一切是那樣地溫暖而安詳。此情此景,不禁讓我想起馬致遠的那支小令:.....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不覺有些惆悵,為這幕夕陽,也為這場人生。</p> <p>當晚入住黑山頭哈日烏拉大酒店,酒店裝潢氣派,大堂經理是一位溫柔而知性的女子,歲月的流逝沒能掩蓋住她俏麗的容顏,向她詢問黑山頭的情況,她娓娓道來,一雙秋水似的眼睛里泛起動人的柔波。</p> <p><b style="font-size: 20px;">黑山頭往滿洲里途中</b></p><p>過黑頭山沿額爾古納河繼續(xù)前行,一路見到幾個湖泊,想是額爾古納河水漫灌而成湖,湖畔是一望無際的牧場,牛羊成群,駿馬奔騰,遠遠望見馬群浴河的情景,可惜沒來得及攝下這激動人心的場面,馬有一種習性,有時會靜立著紋絲不動,像是一尊雕塑,是它們的休息方式,還是在沉思,動物行為學家是否研究過這個問題?</p> <p><b style="font-size: 20px;">滿洲里</b></p><p>滿洲里似乎是呼倫貝爾規(guī)模最大,最繁華的城市,也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與俄羅斯和外蒙接壤,被稱為東亞之窗。滿洲里原名“霍勒津布拉格”,蒙語意為“旺盛的泉水”,這個名字更有詩意。20世紀初俄國在此修建貫通西伯利亞鐵路的中東鐵路,俄語稱此地為滿洲里亞,漢語譯為滿洲里,由此得名。</p><p>進入滿洲里城區(qū)前一看到那洋蔥頭地標建筑就感受到了濃濃的俄羅斯風情,本想去婚禮宮觀瞻一下俄式婚禮的盛況,卻見大門緊閉,人去樓空,建筑陳舊斑駁,臺階的地磚也掉落了幾塊,一幅凋敝的景象,顯然已有很久沒有開放和維護了。</p><p>安頓好住宿酒店后,去滿洲里著名的套娃廣場,網上看套娃廣場夜晚的燈光秀照片璀璨奪目,其實是個游樂園,適合孩子游玩,我們沒有買票進去。在廣場上逛了一圈,巨大的套娃高高地聳立著,四周都是俄羅斯風格的建筑,仿佛置身于異國他鄉(xiāng)。</p><p>晚餐本想去知名的盧布里西餐廳,但電話預約要晚上八點以后,于是換了一家喀秋莎西餐廳,菜色風味還算不錯。</p><p>酒店附近商業(yè)街上滿是出售俄羅斯商品的店鋪,琳瑯滿目,燈火輝煌,晚餐后,在街上散步,忽聞耳畔傳來一陣鄉(xiāng)音,原來是一對來自上海奉賢區(qū)的雙胞胎姐姐帶著家人也來此旅行,寒暄幾句,就此道別,夜宿滿洲里凱旋大酒店。</p><p>從室韋經黑山頭至滿洲里二天行程,我們一直走在中俄東部邊境西段,這不禁讓我想起中俄兩國之間百年來的愛恨情仇。</p><p>15世紀末的俄羅斯還是一些處在蒙古“金帳汗國”統(tǒng)治下的疆域只限于莫斯科周圍地區(qū)的小公國,擺脫蒙古人的統(tǒng)治后,伊凡四世建立起中央集權的俄羅斯帝國,始稱沙皇,從此走上向外擴張的道路,至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達到鼎盛,據說這個女人不僅有著極強的權力欲,而且性欲也非常旺盛,常命人在夜間用牛車將英俊強壯的美少年送進宮中,供她淫樂。</p><p>據統(tǒng)計,從1858年至1946年這90年間,沙俄、前蘇聯政府割讓侵占中國領土共170萬平方公里;又策動外蒙獨立,使中國失去領土共330萬平方公里。并制造“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等慘案,殘酷屠殺中國邊民。</p><p>而俄國以外的所謂西方列強只是要求當時的清政府開放通商口岸,設立租界,并沒有割讓中國領土。當時的美國甚至把清政府因“義和團運動”導致各國武裝干涉的戰(zhàn)爭賠款(庚子賠款),用來無償提供給優(yōu)秀的中國學生作為去美國留學的經費,美國為當時的中國培養(yǎng)了包括胡適、金岳霖、趙元任、錢學森等一大批知名學者,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向現代社會的轉變!直到今天,除俄國以外,沒有任何一個西方“帝國主義”國家侵占中國一寸領土。</p><p>十月革命一聲炮響,蘇俄為中國帶來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昔日食人的豺狼搖身一變?yōu)橛H密的朋友,在通往共產主義的康莊大道上,中俄更是結成了“同志加兄弟”的友誼</p><p>縱觀中國近代史,俄國和日本對中國的影響至深!尤其是俄國,對中華民族近代的命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p> <p><b style="font-size: 20px;">滿洲里至海拉爾</b></p><p>早上從滿洲里出發(fā),先往呼倫湖。</p><p>呼倫湖,又稱達賚諾爾湖,蒙語意為像海一樣的湖,古稱大澤。遠古時期的呼倫湖就是人類生息繁衍的樂園,達賚諾爾考古發(fā)現距今11000年前的古人類遺骸,被認為是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種,這些活動在呼倫湖胖的古人類是來自貝加爾湖畔還是從南方遷徙而來?目前學術界尚無定論。呼倫湖也是眾多北方游牧民族主要的發(fā)祥地,從這里走出了歷史上第一個入住中原的游牧民族鮮卑拓跋部,也走出了曾經稱霸歐亞大陸的蒙古民族。</p><p>我們買了門票進入呼倫湖景區(qū),從景區(qū)內看呼倫湖一片汪洋,沒有湖畔濕地,也沒有草原牛羊,對于看慣了大海的我們來說并無驚艷之處。呼倫湖的最佳觀景點不在景區(qū)內,而在路上,在廣闊的天地間!其實不僅是看呼倫湖、看世間的美景都是如此。 </p><p>離開呼倫湖,駕車穿越新巴爾虎草原,這里的草原地貌與陳巴爾虎自有不同。一路只見芳草凄凄、群山逶迤、天地蒼茫,正是一幅《敕勒川》中描繪的景象。</p><p>6月30日下午,我們返回海拉爾,呼倫貝爾大草原自駕游行程到此圓滿結束。因預訂的海拉爾至哈爾濱的臥鋪火車票是晚上八點的,聯系租車公司還車后,時間尚早,就在火車站附近找了家小旅社休息了一會,晚餐后,一行6人踏上了開往哈爾濱的列車。</p><p>這次呼倫貝爾行程,所到之處,目光所及,山川河流、草原森林,牛羊遍野、五谷豐登,上帝如此眷顧這片土地!在北緯50度的“極北苦寒之地”,土地如此肥沃、物產如此豐饒!我不禁陷入沉思:誰說游牧民族土地貧瘠、資源匱乏,所以要劫掠中原?這大概是呆在書房不遠游的學者們的臆想吧!我想游牧民族征戰(zhàn)四方,勇于進取的精神,是因為他們長在這片廣闊無垠的天地間、擁有寬廣博大的胸懷和狂野不羈的心靈,他們的思想是自由奔放的,不受為極權統(tǒng)治服務的違背人性的儒家文化思想的束縛!</p><p>呼倫貝爾回來已經有一個月了,我還時常會想起這段美好的旅程。每次旅行就像是與遠方這位戀人的約會,相見的時光總是那樣美好,離別的思念又如此悠長.....呼倫貝爾!我還會來看你,在那陽光和煦、秋色斑瀾的日子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