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月時值盛夏,向陽花開,烈火驕陽。在新冠疫情再次突發(fā)我市的時候,宿遷市章蘭名師工作室的老師們于7月29日晚上齊聚云端,共同參與此次的線上研修、交流研討、分享智慧活動。</p> 直播預告 <p class="ql-block"> 只有理解兒童的圖式游戲,才能發(fā)現(xiàn)自主游戲的潛在力量和巨大價值,才能進一步支持兒童的發(fā)展。一場“游戲圖式”的線上公益講座即將開始。以下為直播詳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張 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幼兒教育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與特殊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p> 線下安排 <p class="ql-block"> 為了本次直播研修活動的順利開展,章蘭園長提出學習要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圖為:章蘭園長針對活動安排</span></p> 教師聆聽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臨,籠罩著大地,此時的老師們早已在手機和電腦前等待著期待已久的直播。7:50分,張昕老師提醒大家簽到。所有成員如約而至,活躍在微信群中,等待張暉所長開講。</p> <p class="ql-block">圖為:教師在群內(nèi)簽到,張昕老師統(tǒng)計。</p> 記錄學習 <p class="ql-block">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張暉所長的經(jīng)驗和學識早已走在學前教育的前列。直播中,張暉老師結(jié)合視頻以及“游戲中的圖示探索”叢書進行解析。老師們也已準備好記錄的紙和筆,把這些寶貴的經(jīng)驗記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 圖為:教師記錄內(nèi)容</p> <p class="ql-block"> 張暉老師以什么是圖示為切入點,從皮亞杰“思維圖示”講起,描述了圖示作為一種兒童的游戲中反復出現(xiàn)的思路,意味著兒童的游戲反映了更深層次的內(nèi)在和特定的定向思維。當兒童以圖示行為探索時,他們在建立對抽象概念、模式和概念的理解;剖析了圖示的三種水平,即:感覺運動、符號表征、功能依賴三種水平;結(jié)合具體案例深入淺出揭示圖示的背后隱藏的思維與動作的關(guān)系,內(nèi)驅(qū)力嬰幼兒的圖示行的類型:8種軌跡和12種連接;以及面對“圖示行為”,幼教工作者面臨的挑戰(zhàn),希望教師們能夠重新認識嬰幼兒——“最熟悉的陌生人”,反思幼兒教育之道——“破繭而出”,探究研究的真諦——“尋求真理”。</p> 分享交流 <p class="ql-block"> 線上學習結(jié)束后,章蘭園長及時組織教師在群里進行交流分享。雖然已近晚上十點,但是老師們的熱情不減,紛紛在群里發(fā)表自己的所思所想。相信本次學習,有了專家的指導教師們對嬰幼兒游戲中的圖式教師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收獲,對今后的幼教生涯也有更多的幫助。</p><p class="ql-block">附:成員心得體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遷市湖濱新區(qū)第一實小幼兒園 何麗娟</b></p><p class="ql-block"> 今天聆聽了張暉所長的專題講座《兒童游戲中的「圖式」行為——換個視角讀懂嬰幼兒》。之前也一直在看這本書,今天又在講座中再次聽到,感覺更是不一樣。講座中,張暉老師用兩個案例軌跡圖式和覆蓋圖式并進行總結(jié),讓我對圖示行為有了全新的認識與了解,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我們可以在實踐中看懂幼兒圖示行為。圖示就是孩子簡單的重復的行為模式,雖簡單重復,但絕不代表無意義。張老師通過對典型圖片、案例的解讀,也讓我再次懂得理解孩子行為背后秘密的重要。正如書中所說,要努力做能讓幼兒感受到被關(guān)注的人。真正理解懂得幼兒行為背后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將會繼續(xù)和老師們一起研讀書中內(nèi)容,真正從幼兒的視角,走近幼兒,走進幼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洋河新區(qū)王園幼兒園 胡儀</b></p><p class="ql-block"> 如果只一句話概括,那就是:重新刷新兒童觀!其實剛開始對于圖式相關(guān)理論發(fā)展,覺得有些晦澀難懂,但是后來張老師結(jié)合一些活動實例來講解了內(nèi)驅(qū)力的嬰幼兒圖式行為類型,我發(fā)現(xiàn)這些是我們平時在幼兒游戲中經(jīng)??吹降默F(xiàn)象,卻往往忽略幼兒行為背后的原因,甚至是會從個人的角度對幼兒行為產(chǎn)生了不恰當?shù)慕槿牒屠斫猓杂幸痪湓捨矣X得自己應(yīng)該去深入踐行,“走在幼兒后面”。另一點感悟就是對幼兒的觀察,幼兒的圖式行為受與生俱來的內(nèi)驅(qū)力影響,更多的體現(xiàn)在“玩”中,所以堅持以“兒童為主體地位”,鼓勵和支持幼兒自主游戲,從而產(chǎn)生“層出不窮”的圖式行為,能夠更好地觀察幼兒的某些經(jīng)驗的積累與能力的發(fā)展程度。以上只是對于本次講座的初步感受,更多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還需要到書中去學習探究,尤其是結(jié)合實際案例去分析理解,更真實地去了解和支持幼兒。期待研讀書籍后能再次收獲滿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黃墩中心幼兒園 王保玖 </b></p><p class="ql-block"> 張暉老師在講座中圖文并茂地闡述了幼兒最常出現(xiàn)的八種游戲圖式,運用大量案例幫助我們學習如何觀察幼兒的游戲圖式。如:為什么孩子總喜歡爬上爬下?為什么孩子總喜歡在房間里轉(zhuǎn)圖奔跑?為什么孩于總是把東西裝起來,再把它們倒出來?在幼兒園日?;顒又校處焸兘?jīng)常發(fā)出這樣的疑問。幼兒的這些重復性游戲行為看似無聊,實際上展現(xiàn)了他們正在發(fā)展的圖式,體現(xiàn)了他們的思維水平。教師只有認識、理解、認可幼兒的游戲圖式,才能與他們的思維同步,才能真正從兒童視角出發(fā)支持兒童,而不是干預兒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黃墩中心幼兒園 郁凱旋</b></p><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謝張暉老師一個多小時的直播講解,從中了解到了圖式的八種形式,圖式簡單說就是指重復的行為模式,通過張暉老師的幾個視頻案例分析后,發(fā)現(xiàn)在日常幼兒生活中,許多習以為常的幼兒游戲都有他自己的意義,一些“無所事事”的行為也有了解釋。但更多的行為還需要我們在接下來的幼兒園實踐中去分析幼兒的游戲行為才能得到確切的理解,直播中講到教育的真諦是看到孩子,當我們提供的環(huán)境材料等真的能夠支持滿足幼兒的圖式時,孩子才能認同我們,這也是接下來我們需要結(jié)合此書審視的現(xiàn)實問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皂河中心幼兒園 錢艷</b></p><p class="ql-block"> 聽了張輝老師的講座,首先明晰了圖式的概念:重復動作的行為。其次,在張暉老師圖片、視頻的講解中,進一步明確圖示是孩子探究的內(nèi)驅(qū)力, 善于觀察的教師會發(fā)現(xiàn)幼兒在重復的動作、行為中有發(fā)現(xiàn),有經(jīng)驗積累而轉(zhuǎn)換。最后深刻的知道了圖式因孩子的重復行為表征不同而分為軌跡圖式、覆蓋圖式、定位圖示、圍合圖式等八種,而圖示類別的不同,體現(xiàn)在室內(nèi)外幼兒游戲的作品中: 建構(gòu)游戲、美術(shù)涂鴉活動中、自然材料使用中等等 。體會的重點還在講座的“觀察兒童”部分,這里才能真正的分享兒童行為的秘密。要強調(diào)觀察來自嬰幼兒的“玩”,就是自發(fā)的游戲和探索 。自主性的游戲更能為教師的觀察帶來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在游戲過程中知道自己要觀察什么,張老師列舉了七點內(nèi)容,實踐中可以再次有自我發(fā)現(xiàn),也就是觀察計劃活動 。前提是讓時間,空間,材料三個基本條件成為促進幼兒持續(xù)深入探究的助推力 。讓孩子真正感受到讀懂他的人,是幼教人追求的目標,也是巨大的挑戰(zhàn)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遷市宿城區(qū)機關(guān)幼兒園 閆銘</b></p><p class="ql-block"> 聽了張暉所長的講座,耳目一新,確實有的時候我們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我們真的了解兒童嗎,圖示行為讓我們對嬰幼兒有了全新的了解,打開了新的視角,面對幼兒的游戲我們到底該如何支持,"了解兒童首先要把自己變成兒童"張暉所長說得特別好,就是要換位思考,站在兒童的角度,不假設(shè),不猜想,說得簡單,做起來確實需要老師的用心。我將認真研讀書中內(nèi)容,不斷學習,不斷反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遷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潤園幼兒園 張宇樂</b></p><p class="ql-block"> 通過聆聽張老師的講座,帶我們分析案例去理解幼兒行為中蘊含的“圖式”,通過學習我才了解到“圖式”竟是如此鮮活地存在于幼兒的行為游戲中。例如案例幼兒用積木搭建的龍舟,這是圍合圖式,是幼兒用圖式表達對世界的認知。我們要了解孩子正在探索的圖式,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支持材料,而不是在游戲中輕易打斷幼兒,幼兒只有在自由游戲中,才能展現(xiàn)自己的圖式,探索自己的圖式,發(fā)展自己的圖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遷市宿城區(qū)機關(guān)幼兒園 張莉</b></p><p class="ql-block"> 聆聽張輝老師的講座,我感覺收益匪淺,聯(lián)想之前讀孫瑞雪《愛與自由》:蒙臺梭利認為,兒童一出生就帶有自己的“精神胚胎”。這個“精神胚胎”將指導兒童按照自己的規(guī)律發(fā)展。作為養(yǎng)育者的成人,并不需要給他增加什么新的內(nèi)容,只需要提供順應(yīng)兒童發(fā)展的環(huán)境和條件。張老師的講座為我們“如何提供兒童發(fā)展的環(huán)境和條件”指明了路徑,接下來我會深度研讀張老師推薦的書籍,真正站在孩子視角,和她們共同學習,共同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湖濱新區(qū)祥和中心幼兒園 司玲</b></p><p class="ql-block"> 聽了張暉的講座,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感觸也很多,簡單梳理幾點:一、張老師梳理“圖式”這個概念,讓我們很詳細的了解“圖式”,又從到理論結(jié)合實踐怎樣發(fā)現(xiàn)孩子的各種“游戲圖式”,如圓圈圖式、覆蓋圖式,定位圖式等等,告訴我們孩子無時無刻用圖式表達對世界的認識,而只有幼兒的“玩”,(自發(fā)的游戲和探索),圖式行為才能“層出不窮”。二、作為幼兒教師,要懂得時間、空間、材料是支持幼兒圖式行為的基本條件,我們應(yīng)該思考怎樣為幼兒提供游戲的材料,讓幼兒感受到“我”是那個讀懂“他”的人,是滿足與促進幼兒學習發(fā)展的保證,是幼兒深入探究的助推動力;三、我們以后將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即重新認識幼兒、反思自己、探求研究的真諦,我們還有很長得一段路要走,我們需胸懷目標,走在幼兒的后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遷市宿城區(qū)家天下幼兒園 陸珊珊</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聽講座前,“圖式”這個詞似乎只存在于專業(yè)的理論書本中,今天通過張暉老師介紹的8種常見的圖示讓我重新認識了一些幼兒習以為常的行為,對幼兒的一些難以理解的行為似乎也變得合乎情理。接下來我也會繼續(xù)認真學習張暉老師推薦的書籍,了解幼兒正在探索的“圖式”,提供適宜的支持,提供更多自由游戲的機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遷市實小幼兒園 穆彤彤</b></p><p class="ql-block"> 聆聽了張暉老師的講座,讓我對圖示行為有了全新的認識與了解,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我們在實踐中看到并理解了孩子的圖示行為。簡單來說,圖示就是孩子簡單的重復的行為模式,雖簡單重復,但絕不代表沒有意義。張老師通過對幾幅典型圖片、幾個鮮活的視頻的講解,也讓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及意義?!耙ψ瞿茏層變焊惺艿奖魂P(guān)注的人?!闭嬲惺艿胶⒆訌恼{(diào)皮搗蛋到聰明智慧,接下來,我也會繼續(xù)深入研讀書中內(nèi)容,站在孩子視角,努力踐行書中理念,和孩子一起共同進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湖濱新區(qū)第一實驗小學幼兒園 孫成麗</b></p><p class="ql-block"> 感覺還是我們不夠了解兒童。以前看到幼兒一段時間總是重復做一件事兒,就認為幼兒的游戲水平是簡單重復的,聽了張老師的講解,讓我知道了,這是幼兒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是對某一行為的強化、練習,更是一種圖示。還有,就是我們要學會反思,學習高瞻課程、學習故事都是很好的,但是,我們要有反思的精神,要根據(jù)幼兒園的實際情況進行審議,哪些是我們需要的,哪些是我們要調(diào)整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遷高師附屬幼兒園 張譯</b></p><p class="ql-block"> 雖然對圖式有了一些了解,但覺得還是比較模糊,在后面的實踐中結(jié)合書籍多去觀察幼兒的圖式行為,以圖式為出發(fā)點,真正的給幼兒提供 自由 游戲的機會。圖式是孩子們的學習方式(探索世界與生俱來的東西),也是他們的學習動機(內(nèi)驅(qū)力),只有在真正自由、自主的游戲中,孩子才能展現(xiàn)自己的圖式,盡心探索、學習,發(fā)展自己,才能愉悅,創(chuàng)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運河天璽幼兒園 張海波</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之前這本嬰幼兒圖式的書也讀了一些,對于孩子的一些行為有了初步了解。但是今天聽了張老師的講座,用很多視頻、圖片的案例,還是讓我觸動很多。確實很多時候,作為成人都是在猜,甚至有些時候會干擾孩子游戲。好多時候我們就太想給孩子們提供“支持”,反而會顯得我們太功利!值得我去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遷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三樹新城幼兒園 張昕 </b></p><p class="ql-block"> 從張老師這場講座里面有幾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成人自以為幼兒需要”,很多時候在幼兒游戲的時候我們會進入這樣的誤區(qū),到底是孩子自己需要還是我們認為孩子需要,比如說是節(jié)日要做一些活動,包餃子、搓元宵之類的,張老師的話引起了我的思考。還有到底觀察幼兒什么?到底如何理解觀察的目的?幼兒的圖式行為背后就需要我們在觀察幼兒的活動中看孩子的動作行為、傾聽他們的語言、記錄他們的活動,堅持在觀察中嘗試更加了解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豫區(qū)錦繡江南幼兒園 李淼</b></p><p class="ql-block"> 通過聆聽今天的講座,我深刻的認識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學會放下自己,學會認同和欣賞孩子,理解孩子自身的學習方式,接下來我會認真研讀張老師推薦的書籍,做一個合格的陪伴者,和孩子共同成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遷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三樹新城幼兒園 王娟</b></p><p class="ql-block"> 通過今天的學習收獲到教師在孩子游戲時需要睜大眼睛觀察,并對所看到的一切的意義和重要性保持開放的心靈,這也就要求我們老師在觀察孩子的過程中,不能自以為是去猜測、去假設(shè)孩子可能在想什么?可能需要什么?孩子可能需要我怎樣?從而去干擾孩子的游戲。要學會等待,真正了解孩子需要,不因為孩子一直重復某種行為而焦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遷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潤園幼兒園 蔡佐好</b> </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動讓我打開思路,拓寬眼界,以新視角解讀幼兒的行為,了解到只有認識、理解、認可嬰幼兒游戲圖示,才能真正從兒童視覺出發(fā)支持兒童,而不是干預兒童行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迫切需要學習書中的知識,幫助我更專業(yè)地“認識兒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旺族雅苑幼兒園 黃婷婷</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感觸最深的一點是,對于幼兒的一些行為,不能主觀地去解讀和臆斷,不能把成人的理解變成阻礙幼兒游戲和成長的攔路石,從今天張老師講的兒童游戲中的圖示行為講解與分析中,我們對于幼兒游戲行為的探索之路還很漫長,成為真正“讀懂”幼兒的人還需要不斷學習、觀察、反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豫張家港實小幼兒園 李歡</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聽了張老師的講座,了解到圖式更多地存在于幼兒的行為中、游戲中,我們要在觀察中了解兒童正在探索的圖式,提供適宜的材料。接下來我會深度研讀張老師推薦的書籍,以圖式為出發(fā)點,在幼兒自發(fā)的游戲和探索中讓其感受到“我”是那個讀懂他(她)的人,是滿足其學習發(fā)展的保證,是其持續(xù)深入探究的助推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湖濱新區(qū)井頭中心幼兒園 劉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早聽到“圖式”一詞是來自于皮亞杰的認識心理學理論,當時只是從概念上對此有了淺顯的了解,并不能深入了解其含義,同時在實踐中進行運用。今天有幸聽了張暉老師的講座,自己對于皮亞杰提出的“圖式”有了更具體、更明確的認識。原來抽象的概念被張暉老師理解得很透徹,她將圖式在幼兒的游戲中具體化。幼兒的圖式行為是幼兒的內(nèi)驅(qū)力所呈現(xiàn)的方式,幼兒在日常游戲中的重復的動作,如上下爬、搬運、敲擊等行為都是幼兒在建構(gòu)對自己周圍環(huán)境及世界的建構(gòu)。作為一名幼兒老</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師,要靜下心來觀察幼兒的所說、所做,不要把成人思維中的活動目標強加在幼兒的行為活動中,要思考幼兒行為的真正含義,理解幼兒內(nèi)心的想法,要讓幼兒感受到我們教師是能夠讀懂他的人,能夠滿足與促進他們學習發(fā)展的保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運河天璽幼兒園 吳雷宇</b></p><p class="ql-block"> 聽了張老師的講解,漸漸體會到了什么是游戲圖示,給我的啟發(fā)很大,也讓我更加認識到幼兒游戲行為背后的價值!其實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孩子成長的小秘密就藏在"游戲圖式"里,幼兒的游戲圖示是層出不窮的,而我們更需要去觀察的,更多的是幼兒自由,專注時的“哇”時刻,發(fā)現(xiàn)并深入的分析這些行為背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并思考之后的教育調(diào)整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遷市第一實小幼兒園 張曉芳</b></p><p class="ql-block"> 今天聽了張暉老師帶來的兒童游戲中的圖式行為——換個視角讀懂幼兒,在張老師的講座中張老師說當我們靜靜地站在幼兒身邊時,我們要讓幼兒感受到我們是最懂幼兒的那個人,不由的回想自己在平時和孩子在一起時,幼兒在游戲的時候,當我們的目光和幼兒相對時,幼兒給我們的反饋是信任、是幸福,有很多時候在游戲回顧時聽幼兒的想法和分享時,會發(fā)現(xiàn)自己很多時候還是不夠“讀懂”幼兒,在今后和幼兒一起時我們要摒棄成人的所謂的“想法”,把理念真正帶到實踐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余娟幼兒園 仇蘇云</b></p><p class="ql-block"> 今天聽了張輝老師的講座,讓我明白了圖式的概念,和圖式的8種行為:軌跡、定向、連接、旋轉(zhuǎn)、圍合、包裹、定位、搬運,通過對觀察案例的逐一分析來解讀每一種圖式行為背后的意義,同時也講到,無論在實踐或研究中如何分類幼兒的圖式行為,它們都是客觀的存在,是幼兒的內(nèi)驅(qū)力使然。此外,成人所認為的孩子的“淘氣、不端或故意搗亂”的行為,往往并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成人不理解孩子、沒有滿足孩子成長的內(nèi)在需求,今后我會認真讀這本書,讀懂這些理念并去實踐。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新城家園幼兒園 郭文娟</b></p><p class="ql-block"> 圖式這本書之前也讀了,今天又聽了張老師解讀,最大的感受就是,好多時候我們不是在支持孩子而是在干擾影響孩子,追求孩子的均衡發(fā)展,區(qū)域游戲要均衡化,今天聽了之后,任何時候不要太絕對,要了解孩子讀懂孩子,有時候當他們反復在重復一種行為或者在一個區(qū)域里探究的時候,或許是在深度學習,我們卻沒有有效的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豫玉泉山路幼兒園 殷繼丹</b></p><p class="ql-block"> 不要輕易問孩子你在干什么?而是要像偵探一樣,努力分析場景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從兒童深不可測的行為之謎中存找意義,還要豎起耳朵傾聽,去觀察,去記錄在時間、空間、材料上支持幼兒圖式行為.努力讓自己成為讀懂孩子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