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干 枝 梅

趙和平

<p class="ql-block"> 這是遠在常州的兩位戰(zhàn)友到家后第一時間發(fā)到群里的照片:干枝梅。幾天前,這幾束干枝梅還生長在內(nèi)蒙古化德縣境內(nèi)的一條公路旁。如野韭菜花一般的干枝梅,一旦裝入花瓶,卻是氣質(zhì)不凡,令人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 千里迢迢,由北國捧幾束野花回江南,而且精心呵護、完好無損,足見干枝梅在戰(zhàn)友們心中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那天下午,打頭的車在路邊緩緩停下,老連長跳下車,興奮地指著路旁一片片白花,朝我們說:干枝梅,干枝梅!說著,便快步繞過網(wǎng)圍欄,彎腰連根拔起幾束,看了看,嗅了嗅,隔著圍欄遞給圍過來的戰(zhàn)友們,再拔……再出發(fā)時,每臺車的后備箱里便都有干枝梅了。</p><p class="ql-block"> 在花的世界里,干枝梅算不上好看,甚至不為人知。我在百度里就沒有搜索到干枝梅,拍了照,進淘寶網(wǎng)“拍立淘”,也只看到一種類似干枝梅的“滿天星”,但那顯然不是干枝梅。干枝梅只適合野外生長,無法在溫室里培養(yǎng)。那密密匝匝的小花,看似不起眼,卻性格倔犟,它不懼干旱、風沙、冷凍,即便是在氣候極端惡劣的冬天,也不掉落。</p><p class="ql-block"> 既然網(wǎng)絡(luò)上查不到,說明干枝梅不是它的學名,但當年駐守在化德縣的官兵們已習慣稱它為干枝梅了。</p><p class="ql-block"> 上個世紀80年代,中蘇關(guān)系劍拔弩張,駐守化德縣的守備一師,因艱苦奮斗聞名全軍,時任軍委主席華國鋒題詞:向守備一師學習。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派出記者赴守備一師采訪報道。在深入了解了守備一師官兵艱苦奮斗的感人事跡,體驗了駐地生活后,記者們豁然開朗:守備一師官兵們艱苦奮斗的精神,不正象駐地生長著的干枝梅嗎!</p><p class="ql-block"> “你沒有迷人的色彩,你沒有醉人的香味,枝干葉落花不落,送你美名干枝梅……”這是中央電視臺宣傳守備一師的紀錄片《干枝梅頌》主題曲里的歌詞。而那首曾經(jīng)唱遍全國的《十五的月亮》,也是著名作家石祥當年在守備一師采風時完成的作品,那首歌是歌頌軍人的另一半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近些年,每到夏秋,都會有天南海北的退伍軍人,攜妻帶子、帶孫,來到化德縣秋靈溝,那是他們曾經(jīng)守邊御敵的地方,那里有他們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這次相聚的戰(zhàn)友來自江蘇、天津、山東、河北。40多年前,也就是上個世紀80年代前后,我們先后在同一個連隊——二炮連服役。40多年過去,當年的小伙子雖已青絲變白發(fā),但對自己曾經(jīng)守衛(wèi)的地方仍有刻骨銘心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特別有意義的是,75歲的老連長與大家同行。</p><p class="ql-block"> 那天中午,下了“村村通”,再走十幾里土路,汽車再無法前行了。通往連隊的路已沒有痕跡。我們決定徒步到連隊舊址。雖然都已年過六旬,但沒有一個人猶豫。走在最前面的還是老連長,就像當年5公里越野訓練那樣。</p> <p class="ql-block"> “和平老弟,謝謝你,我圓夢了,想這個地方呀……”在一排破窯洞前,老連長雙臂緊緊地抱著我,剛說兩句就已泣不成聲。</p><p class="ql-block"> “我當年來這里時,啥也沒有,首長只指給這個地方,”老連長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努力平復著心情,邊擦淚邊說,“8年吶!我和連隊的干部帶著弟兄們,一孔一孔地筑窯洞。那個地方,那是剛來時搭建的窩棚,只能遮風擋雨……”老連長用手指著破窯洞后的一個地方,回憶著近半個世紀前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那樣的“營房”我入伍后還能看到,團部、師部都有,羊群在屋頂行走如履平地。那是那支部隊的第一代營房。</p><p class="ql-block"> 我10年的軍旅生涯,有兩年半在這里度過,其中兩年的工作是連隊文書,也就是說,我與連長同吃同住了兩年時間 。這個鐵一樣的漢子,再苦、再累、再難,也未曾見他掉過一滴眼淚。</p><p class="ql-block"> 站在這里,往事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 1977年春天,結(jié)束新兵訓練后,我被分配到二炮連。雖然生在內(nèi)蒙古,但象駐地那樣的自然環(huán)境、那樣惡劣的天氣,我從未見過。舉目四望,是連綿起伏的山丘,人跡罕見,滿目荒涼。雖然已入春,厚厚的冰雪沒有一點點融化的跡象。清晰地記得,就在下連隊的當天下午,一位四川藉戰(zhàn)友的皮帽就被風刮跑。皮帽像籃球一樣在地上滾,他在后面追……</p><p class="ql-block"> 環(huán)境惡劣還在其次,最難過的關(guān)是軍事訓練、國防施工。操場地面凍到鐵一樣硬,一爬就是兩三個小時,凍到心里癢癢。準星,缺口,瞄準,擊發(fā),無休無止。</p><p class="ql-block"> 土地剛剛解凍,就開始上陣地挖反坦克壕。每天層層下達任務(wù),當天任務(wù)當天完。排與排、班與班、人與人比質(zhì)量,賽進度,賽到精疲力盡。即便是春夏,駐地的風沙也很少有停歇的時候,特別是山丘上,有風便是沙塵,汗水從沾滿泥土的臉上流下,象一條條蚯蚓,一天下來,一個個面目全非。</p><p class="ql-block"> 雖然身著軍裝,但有的戰(zhàn)友年齡還不到20歲,在父母親眼里還是孩子。特別是來自城市里的戰(zhàn)友,如這次同行的周國祥、丁春生、張建龍、歐惠根4位戰(zhàn)友,就來自江蘇常州市,光是駐地的嚴寒、風沙對他們就是一個嚴峻考驗,再加上高強度的訓練、施工,對他們是怎樣一種淬煉,便可想而知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們那已經(jīng)是身在“?!敝辛?,有窯洞住,有熱飯吃,有熱水喝。老連長他們剛來這里的時候,一無所有。他們的任務(wù)是靠雙手在這荒山野嶺里建一座軍營,守衛(wèi)65號高地。能幫助他們的是鐵鍬、鎬頭、鋼釬??梢韵胂?,那每一孔窯洞里,他們流下多少汗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再給我20分鐘時間,我想到65號高地看看?!币呀?jīng)是下午兩點多,午飯安排在40公里外的鑲黃旗。連長怕戰(zhàn)友們受餓。</p><p class="ql-block"> 我跟在老連長身后往山頂爬。</p><p class="ql-block"> “那是弟兄們一鎬一鎬刨出來的路”,快到山頂時,老連長停下腳,指著西面半山腰一處路痕,“那年我家屬來探親,晚上去團部看電影,就是在那條路上,下山時一不小心摔倒,后腦殼著地,落下了頭暈的后遺癥”。</p><p class="ql-block"> 那條路我也記憶深刻,那是通往團部的路,曾經(jīng)可以勉強走“212”吉普車。在二炮連兩年半的時間里,那條路我走的最多。去團部看電影走那條路——兩三個星期看一場電影幾乎是連隊文化生活的全部;去另一個陣地挖反坦克壕也走那條路。此刻,眼前恍惚出現(xiàn)了40多年前的一幕:戰(zhàn)友們排著隊,抗著鐵鍬、鋼釬從那條路上走來……</p><p class="ql-block"> 爬上65號高地,烈日當頭,風卻“呼呼”地響,極目遠望,一個個荒涼的山丘上,依稀可見當年的反坦克壕。老連長踩了踩腳下:這就是咱們連要守的陣地。</p><p class="ql-block"> 這我知道。我們腳下幾十米的深處,是一條貫通南北的坑道,那是二炮連官兵一寸一寸打通的;坑道里垛滿了彈藥,文書兼軍戒員的我,經(jīng)常照著手電,獨自進入坑道里,熟悉各種彈藥的碼放位置。為了防止?jié)B水淋濕彈藥,在團軍戒股曹股長的指導下,我用幾個月的時間在坑道里搭起防水塑料棚,為彈藥罩上了雨衣。而那樣的坑道遍布守備一師陣地,形成一道讓敵人膽寒的地下長城。</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開始,在連長的指揮下,我和戰(zhàn)友們把一部分彈藥搬到坑道外,一箱一箱檢查引信、裝藥,擦拭彈體,做打仗的準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瞻仰了烈士陵園后,戰(zhàn)友相聚告一段落。烈士陵園里長眠著34位烈士,他們把年輕的生命獻給了祖國的國防事業(yè)。</p><p class="ql-block"> 又一次歡聚,又一次惜別。帶著干枝梅惜別。</p><p class="ql-block"> 我?guī)Щ丶业母芍γ芬餐旰脽o損,連一個花瓣也沒有碰掉,而且選了最漂亮的花瓶,擺放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坐在沙發(fā)上,抬頭就能看到。我想,戰(zhàn)友們一定和我一樣,喜歡它,并不是因為它漂亮,而是一種情感的寄托。看到它,便仿佛回到那段難忘的歲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