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辛丑夏伏,福州友人姜兄提供一方沈祖彝自用印,象牙材質(zhì),質(zhì)地細膩堅實,邊款“彝公長壽 樂廠”,林乾良《福建印人傳》中記載,樂廠為徐雪(永基)室號,此印由樂廠為沈祖彝篆刻,朱文小篆“沈祖彝”,端莊秀逸。沈祖彝為沈葆楨玄孫,民國時期曾任福州交通銀行副經(jīng)理,下面是1946年交通銀行本票系沈祖彝親筆簽名蓋章,此印與本票蓋章非同一方印,從字體風格可以看出,本票蓋章之印應該也出自樂廠之手。沈祖彝所著《福州之錢莊》聲名遠揚,成為研究福州錢莊重要史料,其貢獻卓著。</p> <p class="ql-block">徐雪(永基)。1913江蘇吳縣人。原名徐雪,字永基,以字行,號樂庵、樂廠、辛翁、辛紅,別署飼鶴人,齋堂為飼鶴園、無苦齋、雲(yún)起閣。善金石,書畫。抗戰(zhàn)時內(nèi)遷泉州前,與滬上來楚生,王小摩遊。主持交通銀行,建國後定居福州,在省僑辦退休,住環(huán)南八村。存世有《飼鶴園印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通銀行福州支行成立于民國23年11月1日,行址在中亭街,隸屬廈門分行。經(jīng)理由馮薰兼任,副經(jīng)理沈祖彝。民國24年3月1日在城內(nèi)下南路33號設立城內(nèi)辦事處。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廈門分行遷往香港,福州支行升為閩行。民國26年1月26日在馬尾設立辦事處。民國30年4月日軍第一次侵占福州,支行遷往永安,馬尾辦事處撤銷??谷諔?zhàn)爭勝利后,閩交行從永安遷回福州,同時恢復城內(nèi)辦事處。民國37年福州支行管轄廈門、漳州、泉州、龍巖支行,鼓浪嶼、涵江、建甌、永泰、石碼、長汀、南平辦事處,仙游、洪瀨、永安、石獅臨時辦事處。</p> <p class="ql-block">沈葆楨(1820-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漢族,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晚清時期的重要大臣,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曾任江西九江知府、廣信知府、廣饒九南道、江西巡撫、船政大臣,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中國近代造船、航運、海軍建設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 。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則徐之婿。</p><p class="ql-block">沈瑋慶(1842一1880)葆楨長子。字頌田,號丹孫,附貢生,恩賞舉人,世襲一等輕車都尉。擅書畫。</p><p class="ql-block">沈翊清(1861~1908年)字丹曾,號澄園,侯官縣(今福州市)人。兩江總督沈葆楨之長孫。清光緒六年(1880年),入船政,光緒九年(1883年),承襲一等輕車都尉世職。翌年,充船政總稽查,旋就職同知。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舉人。翌年,以功奏保免選同知,以知府選用,并加三品銜。光緒十九年(1893年),以道員留省補用,并加二品頂戴。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總辦羅星塔青洲石船塢工程,以功請送部引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得旨發(fā)往四川補用,留充船政提調(diào),后奉命赴日本閱視兵操,著有《東游日記》。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以四品卿銜,充會辦四川礦務商務大臣,福州將軍景星以船政關系重大,奏請留閩省,擢為會辦船政。任內(nèi)疏請攬造商船、兵艦,以補船政財力不足,亦為船艦制造積累經(jīng)驗和培養(yǎng)人才,發(fā)展造船事業(yè)。因兼管船政大臣的將軍崇善昏庸保守,翊清改革之舉,多與其齟齬,無法實施。翌年十二月,調(diào)任陸軍部練兵處行走。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六月,陸軍部奏保以丞參記名,七月,奉命考察直隸、山東、山西、陜西、河南、湖北荊州、江蘇、江西八省旗陸軍學務。事畢返京,積勞病逝。卒贈內(nèi)閣學士,特旨宣付史館立傳,附祀沈葆楨專祠。著有《東游日記》、《八省日記》、《船政奏議》等。</p><p class="ql-block">沈覲平(1879—1925),沈葆楨的嫡曾孫,沈翊清長子。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選優(yōu)貢生,曾擔任過馬尾船政局秘書,但他不愛做官,以研究目錄學自娛。是福建著名的藏書家和寫家,著有《半泉聯(lián)語》、《半泉隨筆》等。</p><p class="ql-block">沈祖彝,福州人,沈葆楨之玄孫,沈覲平之子,曾任福州市政協(xié)委員,福州交通銀副經(jīng)理,著有《福州之錢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