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時間了,可以盡情放飛自我了。</p><p class="ql-block"> 趁暑期旅游人流未起,立即啟程,奔赴籌劃已久的甘孜北線之旅。</p><p class="ql-block"> 藍天白云雪山草甸河流海子佛塔寺廟,如天堂般呈現(xiàn)在川西,幸運的是我們就住在它隔壁。 </p> <p class="ql-block"> 7月3日一早出發(fā),中午抵達康定,簡單午餐后未做停留,折多山依舊車流如織、宛若長龍,走走停停,盼隧道早通,但又少了翻越埡口的樂趣,也是兩難。</p><p class="ql-block"> 剛翻過埡口,便大雨磅礴,心事一沉,難道此行第一個打卡點就此泡湯?對講機里已通知后車改變計劃,但雨說停就停,車即將抵達新都橋,正好趕到魚子西岔口,一個很小的不起眼的小岔口,也僅僅就是這一個岔口的間隔,就將川藏線與這條小路隔成了兩個世界,一個川流不息,一個人跡罕至,一個喧囂鬧騰,一個靜謐安寧。加上新雨過后,空氣清新,遠山青翠,藏寨殷紅,牛羊成群,牧民悠然,活脫脫一幅世外桃源之畫面感。</p> <p class="ql-block"> 車在山谷中行駛十多公里柏油路后,是一段較短的水泥路面,然后是幾公里盤山的碎石路,目的地是魚子西星空營地,即將到達山頂處,被一根橫桿和兩個身著保安服的藏族小伙阻攔,說要山頂營地老板下班后才能放行,我們眼見此時天色漸暗,烏云籠罩,加上細雨飄飛,遂放棄去營地觀景。</p><p class="ql-block"> 下山很快便到新都橋,當我們訂好住宿準備晚餐時,一道雙層彩虹出現(xiàn)在眼前,于是我們帶著愉悅的心情結(jié)束了第一天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從新都橋出發(fā),經(jīng)塔公草原,天氣陰暗,霧靄沉沉,其景致與秋季相比差了幾個等次。至八美,進墨石公園,前幾次從這里路過都沒進去,這次做了規(guī)劃也算了卻一樁心愿。60元門票加20元擺渡車,性價比還行。在高山草甸和雪山腳下有這樣獨特的石林地貌,也算難得。景區(qū)不大,慢慢轉(zhuǎn)大概兩個小時,適合拍照,但我拍不出異域空間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出墨石公園,車行不遠即達惠遠寺,時已至7月初,寺前寬闊的草原上油菜花正在盛開,與金燦燦的寺廟相映成趣?;葸h寺始建于清雍正年間,七世達賴曾在此避難,冊封有戈教、牛麥郎加兩位活佛,在藏區(qū)有一定聲望。但也許地處偏避,并沒有像我們參觀過的拉卜楞寺、郎木寺、格爾登寺樣規(guī)模宏大、人丁興旺。我們進得寺中,沒有任何游人,寺內(nèi)眾僧正在打坐念經(jīng),有一憎主動為我們導(dǎo)游解說,態(tài)度誠懇友善,令我們大感意外。</p><p class="ql-block"> 剛出寺外,天突降暴雨,雨霧中我們行駛在無邊的油菜花海,默默的駛向不遠處那片藍天。</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住道孚縣城,一座整潔寧靜優(yōu)美的小城。住宿酒店后面有一濕地公園,晚飯前我們簡單的轉(zhuǎn)了一圈,又見彩虹,感嘆于如此之地盡也有遠勝于我大富順的美麗公園,不已悲乎!</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的線路是從道孚到爐霍,沒有走國道350,而是出道孚縣城后翻越海拔4560米的百日山埡口,經(jīng)玉科草原、七美鄉(xiāng)、銀恩鄉(xiāng)、宗麥鄉(xiāng)、宗塔鄉(xiāng)到爐霍。一路都是遼闊的高山草甸,藍天白云下,花兒正在靜靜的開放,藏民們?nèi)宄扇旱纳⒙湓诓菰?,愜意的“耍壩子”。駕車行駛在這如畫的秘境里,猶如置身某風(fēng)光大片之中,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玉科鎮(zhèn)興島科村,這個在群山環(huán)抱中寧靜秀美的藏族村落,漫步其間,總有藏民和善親切的相邀去他們家中,特別是那些小女孩尤其可愛。</p><p class="ql-block"> 在一個不知名的埡口,我們與一家藏民饒有興致的跳起了鍋莊,真切的體驗了一把“耍壩子”的樂趣。</p> <p class="ql-block"> 第四天一早從爐霍出發(fā),車行不久即抵達317國道旁的卡薩湖,其時天色灰暗,湖光不溢,在湖邊轉(zhuǎn)了轉(zhuǎn),了無心趣。高原海子,如沒有藍天白云輝映,是出不了彩的。</p> <p class="ql-block"> 抵甘孜,偶遇自駕西藏返程的幾位朋友,聽聞德格停水停電,遂轉(zhuǎn)道白玉。甘白路,網(wǎng)上傳說的最美自駕縣道,但我們并無此感,也許是季節(jié)不對,更可能是因為最主要的打卡地—亞青寺的冷漠拒絕讓我們情緒受挫使然。不過這段220公里的縣道,路況很好,一路經(jīng)歷冰川遺跡、雪山、高山牧場、草甸、河谷、海子、原始針葉林等多種地形地貌,也許換個時節(jié)(最好是秋天),重走一遍,會有不同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白玉縣城不大,靜臥在金沙江支流歐曲河谷之中,著名的白玉寺依山而建,俯瞰著整個河谷中的小城。</p> <p class="ql-block"> 第五天從白玉到德格,因金沙江堰塞湖而毀壞的國道215白玉到德格段公里已基本修復(fù)(目前仍然在交通管制),此段公里一直沿金沙江峽谷蜿蜒,江對岸便是西藏,行至317國道崗?fù)写髽蛱帲茏匀坏墓者^橋去,到西藏地界去打了個卡。</p> <p class="ql-block"> 到德格,印經(jīng)院是必須要去的。這個在藏傳佛教里的文化圣地耳聞已久,非親臨其境體驗一番不可。在解說的帶領(lǐng)下穿梭其間,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和時空,懵懵懂懂于陌生而神秘的另一種文化氛圍。走出院外,頓感時光明媚、陽光普照、大地生輝。</p> <p class="ql-block"> 在德格,有家鄉(xiāng)友人熱情接待,中午和晚上的家宴令人倍感親切。下午,在友人引領(lǐng)下,驅(qū)車前往現(xiàn)還未對外開放的野花嶺,途中雨一直下個不停,待到我們盤山而上來到一平壩處,雨過天晴,藍天白云下,美麗峻峭的雀兒山就矗立在眼前,那份驚喜無法言說。鋪滿黃色小花的草壩上,有藏族同胞在“耍壩子”,又是熱情相邀,啤酒、飲料、水果傾囊以待。在美麗圣潔的雪山下,在開滿鮮花的草原上,有此番境遇,按照吾友五哥的說法:“人生從此就有意義了”!</p> <p class="ql-block"> 原規(guī)劃返程途中走一趟色達,介于亞青寺的慘痛遭遇,經(jīng)打聽,色達佛學(xué)院也在封閉中。于是B計劃改走石渠。第六天從德格出發(fā),穿過雀兒山隧道,打卡新路海(玉隆拉錯),其實現(xiàn)在新路海也在封閉打造,但見317國道坎下有一吊橋可去,便步行前往,吊橋邊,有兩藏族青年把守,每人繳費20元方能過橋,及至湖邊,烏云蔽日、濁浪不開,涼風(fēng)襲人,美麗的雪山倒影在碧藍的湖水中的美景只能待到下回。</p> <p class="ql-block"> 沿317國道行至馬尼干戈鎮(zhèn),轉(zhuǎn)入省道456,直奔石渠松格瑪尼石經(jīng)城。200多公里的路程,路況甚好,許多路段奔馳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開100碼也沒有違和感,嘆曰:這才是真正的草原天路。</p> <p class="ql-block"> 路雖好,但石經(jīng)城的確偏遠,這里地處扎溪卡草原深處,雅礱江源頭,不親臨其境,難以想象在這荒野之地竟會有如此神奇的建筑。據(jù)傳此城為格薩爾王朝時期,為超度陣亡將士亡靈而壘,后老百姓紛紛來此朝覲,瑪尼堆越壘越長、越壘越大,而且每一塊石頭上都刻有經(jīng)文。我們到時,天空陰沉、細雨菲菲,見眾多藏人虔誠的在此念經(jīng)、膜拜、轉(zhuǎn)圈,除了我們幾人,沒有其他游客,一眾藏族小孩將我們團團圍住,討要食物,把我們驚出一身冷汗。此番情景,與我們前幾天的見聞大相徑庭。繞城一圈,拍了幾張照片,便匆匆悵然而去。當晚,入住海拔比世界高城—理塘還高的石渠縣城(海拔4200米),大家爭氣,一夜無事。</p> <p class="ql-block"> 第七天,正式開始返程,早晨從石渠出發(fā),經(jīng)甘孜、爐霍、道孚到八美,500多公里的路程,幾乎全程都在下雨,中途在甘孜格薩爾王城轉(zhuǎn)了一個,參觀了博物館,感覺這個花大價錢打造的人文景點,形式大于內(nèi)容,聊勝于無。</p> <p class="ql-block"> 第八天,從八美出發(fā),到塔公鎮(zhèn)轉(zhuǎn)道康定機場至折多山(比走新都橋近10多公里),這一路行進在高山之上,延續(xù)塔公草原生態(tài)和景致,如不是審美疲勞,定也是醉人心田之旅。</p> <p class="ql-block"> 一路順暢,下午4時平安到家。此次甘孜北線自駕,歷時8天,行程2900公里,8人兩車,人均費用1480元,是一次性價比超高的自駕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