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蒙古行思錄 第93集 大唐長安

阿沃亞斯

從洛陽做動車,一個半小時來到陜西省會西安市。這是我第四次來西安,依然還有很多沒有參觀的博物館和歷史遺跡。這個擁有1300萬人口的世界四大古都,內(nèi)容太多了。<div> 我們先從朱雀門開始吧。</div> 歷史上,西安有十個標準的朝代在這里建都,分別是:西周、秦、西漢、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最長的是西周,約300年,最短的是前趙,11年。 但是,如果算上階段性建都、遷都,或者是不被正史承認的朝代,那就有17朝。<div> 多出來的七個朝代是:王莽的新朝、西晉愍帝在長安四年、東漢獻帝在長安6年、赫連勃勃的大夏、武則天的武周、黃巢的大齊、李自成的大順。</div><div> 新朝、大夏、武周,正史也基本承認,所以西安可以說是13朝古都。</div> 還有人把西漢末年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quán)和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權(quán)也算上,這就有點牽強了,可以忽略不記。<div> 西周的鎬京、秦咸陽、漢長安、隋大興城、唐長安城,這些在歷史上著名的大都會都陸續(xù)毀于天災(zāi)人禍?,F(xiàn)在的長安城墻內(nèi)的古城,是明朝建的,規(guī)模小了好幾倍。</div><div> 從明朝開始,長安叫做西安。</div> 下面我們來到大興善寺參觀,這座始建于西晉(326年,當時叫遵善寺)的寺院,是西安現(xiàn)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div> 十六國時期,遵善寺被毀。北周明帝宇文毓在原址為他岳父建造陟岵寺(陟岵,讀音為”制戶“,是詩經(jīng)中的詞,后指思念父親)。</div> 580年,隋文帝擴建漢長安城為大興城,遷陟岵寺到靖善坊,寺廟占據(jù)了全坊之地,隋文帝取大興城的”大興“和坊名中的”善“,賜名大興善寺。<div> 大興善寺成為隋朝的皇家寺院,很多印度高僧來這里傳教譯經(jīng),大興善寺成為帝都的三大譯經(jīng)場所之一,也是現(xiàn)今中印文化交流的紀念場所(習(xí)主席曾陪印度總理老莫來這里參觀)。</div> 唐玄宗開元年間,印度僧人善無畏、金剛智、不空(開元三大士)先后主持大興善寺,形成了叫做”唐密“的佛教宗派,也就是佛教八宗之一的密宗。 著名的僧人一行(本名張遂,凌煙閣功臣張公謹?shù)暮笕耍?,就是師從開元三大士的密宗傳人。他同時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天文學(xué)家,大衍歷、黃道儀、渾天儀的制作者。 日本的和尚空海,渡海來到中國求法,拜不空大師(斯里蘭卡人)的弟子為師,學(xué)成后回到日本開創(chuàng)日本密宗。當時,還有新羅國(韓國)及東南亞國家的僧人來大興善寺求法求學(xué),回國后也都開創(chuàng)了密宗。<div> 大興善寺被中國、日本、韓國的佛教密宗尊為祖庭。 </div> 就在開元年間,三大士來大興善寺開創(chuàng)密宗的同時期,另一個印度高僧蓮花生,應(yīng)吐蕃贊普的邀請到西藏傳播佛法,同樣在西藏開創(chuàng)了密宗。<div> 日后,經(jīng)過米勒日巴、宗喀巴(元朝帝師,格魯派黃教的創(chuàng)立者)的努力,密宗在西藏及蒙古地區(qū)興盛起來,終于成為藏傳佛教的最大教派,也就是達賴和班禪的這一支。</div> 唐武宗會昌年間,實施了滅佛運動,大興善寺被損毀。到了五代時期,僧人被勒令還俗,從此大興善寺一蹶不振,直到明清時期,才逐步恢復(fù)。 善無畏(東印度人)、金剛智(南印度人)、不空(斯里蘭卡人)、一行(唐朝人)、空海(日本人)、惠日(韓國人),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大唐長安,以大興善寺為基地,創(chuàng)建了國際佛教與文化交流中心,這種國際交流的先例,這種國際文化傳播的做法,值得我們后人學(xué)習(xí)。 接下來,我們再去大唐西市看看。這個大唐西市,就是在唐朝長安城的西市原址上建的一個仿古商業(yè)街區(qū)。其位置在現(xiàn)在的西安古城之外,因為唐朝的長安城,要遠遠大于我們現(xiàn)在看到明朝西安古城。 大唐西市占地500畝,總建筑面積135萬平米,投資近百億,2016年建成使用。 唐朝的西市,始建于隋朝,興盛于唐朝。當時的面積要遠遠大于現(xiàn)在的500畝(當時有1600畝),同樣也有100多萬平米的建筑面積。<div> 唐朝的西市有200多個行業(yè),4萬多家店鋪,客商來自歐亞非三大洲,是當時絕對第一的世界貿(mào)易中心。</div> 下面我們來大唐西市博物館參觀,這家民營企業(yè)投資的博物館,就是在唐朝長安城西市的遺址上,保護修建的。 趕上了陜西第七屆旅游商品大賽正在布展。 陜西的旅游商品種類繁多,內(nèi)容及其豐富。歷史上積累的元素為現(xiàn)在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旅游紀念品提供了太多的素材。 2006年西市考古發(fā)現(xiàn)了很多唐朝的水井,包括汲水、滲水、窖水三類。下圖是復(fù)制品,可以看出當時的城市建設(shè)水平非常高,包括地下管網(wǎng)的修建,不遜色于當今。 這就是唐朝長安城西市遺址,在保護原有夯土層的基礎(chǔ)上,修建博物館,一舉兩得,既保護,又開發(fā),文化與經(jīng)濟和諧共生。 這是復(fù)原的西市坊圖,分為九個組團,有河流穿過。客商和貨物從東門進入,西門離開,秩序井然。這種規(guī)規(guī)矩矩、大開大合、通透便捷的設(shè)計,在風(fēng)水上也是非常利于經(jīng)商營業(yè)的。<div> 西市的店鋪都不大,但是數(shù)量很多。后來,由于生意太好,又在路邊上增加了很多店鋪,其商業(yè)繁華程度比現(xiàn)在任何一個城市的商業(yè)街區(qū)都強很多。</div> 西市自隋朝(583年)開始,輝煌了320年,到唐末遭到破壞。<div> 長安城內(nèi)還有一個東市,我們上街”買東西“,就是從這里來的。唐玄宗時期,長安城有人口70萬,東市西市從業(yè)人口就有30萬,店鋪8萬家。</div> 長安的東市靠近王公大臣的住宅區(qū),都是比較高大上的商鋪,其中以娛樂、餐飲、青樓、樂器、印刷、文房四寶等業(yè)態(tài)為主。<div> 相比之下,西市就更加接地氣,這里是胡人聚居的地方。胡人的寺廟、珠寶店、酒樓、商行等等遍布西市,商業(yè)氛圍強于東市。</div> 從管理的層面,西市的管理機構(gòu)體系和管理水平,也比現(xiàn)在的市場監(jiān)督局強。<div> 當時隸屬于太府寺的西市署負責(zé)市場建設(shè)、交易時間、貨物質(zhì)量、度量衡、市場治安及禁止非法交易等方面的管理;平準署負責(zé)市場物價管理、穩(wěn)定市場供給和采購、清理官府物資;常平署則是政府常備的糧倉,用于平衡米價,杜絕炒作物資等行為。</div> 西市主要的貿(mào)易商品,也是硬通貨之一就是絹類的綾羅綢緞,這是中國出口創(chuàng)匯的主要產(chǎn)品。而外國人的商品以”波斯邸“為主,也就是珠寶古玩店。<div> 此外,西市還衍生有馬坊(馬匹、駱駝的買賣、租賃、馬車馬具銷售、馬車夫雇傭等功能,相當于現(xiàn)在的滴滴出行、航空公司、高鐵大巴)、柜坊(銀行,國際匯兌、外幣兌換、保險柜、結(jié)算等功能)、藥行、喪葬、餐飲、住宿等等行業(yè)。</div> 西市的餐飲以胡人飯館為主,中西餐結(jié)合,主要分菜、湯、炙膾、面點幾類。當時的名菜有:鏤金龍鳳蟹、熱洛河、過廳羊、蝦生、炸烏賊、蔥醋雞、湯浴繡丸、賜緋羊、玉尖面、同阿餅等等。<div> 中華美食兼容并蓄,博大精深,舉世無雙。</div> 胡商、胡女幾代人在中國生活,很多融入了漢人當中。他們從西亞、中亞傳來的美食、植物、水果、葡萄酒以及音樂、舞蹈等,絕大部分都留在了中國,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div> 下圖就是出土的胡騰舞碑刻,當時龜茲、于闐、天竺、高昌的胡旋、拓枝、甘州等等舞蹈,夜夜在長安的酒肆、宮廷、青樓上演,其娛樂業(yè)發(fā)達程度也比現(xiàn)在強很多。</div> 胡人還有一個特長,就是”鑒寶“,他們特別善于辨別珠寶、玉石、古董的真?zhèn)?,這源于他們長期在絲路跋涉,眼界開闊,見多識廣。下圖是西市出土的白瓷人物騎獅。 這是很典型的中亞風(fēng)格的織物,也是當時貿(mào)易的大項。胡人雖然沒有絲綢,但是毛紡和針織水平也不低。胡人的很多衣服,當時也是很多唐朝人,包括官員喜歡穿的。當時的胡人高端胡服,就是現(xiàn)在的西服前身。 馬是唐朝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就像我們現(xiàn)在對自己的愛車裝修保養(yǎng)一樣,唐朝人對愛馬也精心打扮。下圖這種把馬脖子的鬃毛梳成三個垛狀,稱為”三花馬“。這種裝修風(fēng)格來自于波斯(伊朗),而波斯的文化藝術(shù)是西域和中亞最主要的風(fēng)格流派,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的新疆、中亞文藝元素,包括音樂、舞蹈、服裝、飲食等等,都來源于波斯。 這是出土的隋朝粟特人的彩繪描金白石塌,粟特就是現(xiàn)在烏茲別克斯坦,當時他們還不是伊斯蘭教的信徒,而是信仰波斯的祆教,也即是拜火教,崇拜光明神阿胡拉馬茲達(有款日本汽車叫馬自達,就是從這里來的)。<div> 這個石塌描繪的就是拜火教的一些宗教儀式。</div> 這是795年去世的回鶻汗國王子葛啜的墓志銘,他19歲來長安朝見皇帝,第二年突發(fā)疾病在長安去世,大唐官府給予厚葬。這個碑文是漢字楷書和突厥魯尼文兩種文字記錄,漢文說他的父輩幫助大唐討平安祿山叛亂有功,所以厚待之。魯尼文則簡單說了他的回鶻王子身世以及大唐幫助安葬一事。<div> 魯尼文是北歐的一種文字,沒有記載回鶻汗國使用這種文字作為官方文字,也不知道怎么傳到回鶻。也許是當時的某個會這個文字的突厥人隨從刻的。</div> 西市博物館里還有絲路的古錢幣展覽,內(nèi)容非常豐富,展示了隋唐時期,包括南北朝時期,中亞、西亞和歐洲國家的錢幣。大部分都是在中國出土的,由于錢幣損毀嚴重,很多模糊不清,就不逐一展示了。 下圖是西突厥的錢幣,錢幣是研究歷史的一個很好的佐證。錢幣可以說明一個民族、部族、國家的文字情況,這對于很多沒有文字的國家是個補充。 這是古泉五十名珍名錄,也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罕見的錢幣,是收藏界的珍寶。 接下來,我們到西安博物院參觀。這個博物院和小雁塔是融合在一起的,兩個地方可以同時參觀。都是免費的。 這是一個老虎吃人的石刻,也是非常罕見的。 精美絕倫的佛像 抱著寵物的古代婦女,她的寵物是個小兔子。 這個女同志又抱了一只小狗,也可能是小貓??雌饋?,她是專門為主人飼養(yǎng)寵物的飼養(yǎng)員。 這是唐朝長安城的微縮模型,世界第一大都市。 這是西安古都的位置圖,包括西周的鎬京、秦咸陽與阿房宮、漢長安城、唐長安城、明西安城??梢钥闯?,唐長安城面積最大,是明西安城的好幾倍。 這是秦代的騶人(讀音zou ren),他是為官員駕駛馬車的人,也就是馬車夫,放到現(xiàn)在,就是領(lǐng)導(dǎo)司機。 西周的鑾鈴,皇帝馬車上的鈴鐺。 漢代的羊燈,鎏金的。 漢代的龍柄鐎斗(讀音“交斗”),就是軍隊用的餐具,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帶柄的軍用飯盒”。 漢代鷹形鐓(讀音“堆”),是用作長矛、戟底部的套子。 這是唐朝長安城內(nèi),從中亞和西亞傳來的宗教寺廟。說明了唐朝當時是世界宗教的中心,國際文化交流中心。<div> 當時還沒有伊斯蘭教,三大外來宗教被稱作“三夷教”,就是波斯的祆教(拜火教)、景教(基督教的一支)、摩尼教(西亞宗教,金庸小說里的明教、日月神教)。</div> 唐朝時期,中亞的金銀器鑄造技術(shù)和工匠大量進入中國,金器的水平大幅度提高。 這是出去打獵的女仆,梳著唐朝大戶人家仆人的發(fā)型,臉上胖乎乎的。她的馬匹沒有什么配飾,很樸素,后座上帶著一只猞猁,也可能是馴化的野貓。 這是稱為西安博物館卡通形象的騎馬胡女三彩俑,這個胡女長大胖乎乎的,憨態(tài)可掬,發(fā)型可愛。她的馬打扮的也很漂亮,正從你身邊飛奔而過。從體態(tài)上看,她騎的非常穩(wěn)健,騎術(shù)很高超。<div> 馬雖然很豪華,但是她的衣服就很樸素了。看起來是跟在王公貴族的主人后面,追趕主人的同時還抽空看了看路邊的攝像機鏡頭。</div> 這是在西安出土的一組元代人物俑,發(fā)型一看就是蒙古人,帽子也是蒙古官員常見的帽子。他的兩只手一上一下,手里應(yīng)該攥著韁繩,和上圖的胡女幾乎一樣的側(cè)身騎馬姿勢。 這個蒙古人的發(fā)型和清朝的滿洲人一樣,也梳著辮子。辮子不是蒙古人強制要求的發(fā)型,梳不梳辮子,全看個人喜好。 這兩個蒙古人都是下級官吏,正面的這個就是手里攥著韁繩的騎馬姿態(tài)。背面的這位背著東西,應(yīng)該是主人或者領(lǐng)導(dǎo)的物件。 西安博物館就挑這幾個給大家看看,東西很多,不能全部展示。下面我們?nèi)ジ舯诘男⊙闼咦摺? 西安有大小兩個雁塔,大雁塔在城東的大慈恩寺,建于唐高宗652年,是收藏保管唐玄奘帶回來的印度佛經(jīng)之所。<div> 小雁塔位于城西的安仁坊內(nèi),是薦福寺(長安三大譯經(jīng)場之一)的一部分,也叫薦福寺塔,建于唐中宗708年,比大雁塔年輕五十多歲。</div> 小雁塔原有15層,現(xiàn)存13層,高43米。這座塔也是為了存放唐代高僧義凈從印度帶回來的佛經(jīng)而建的。 一千多年里,薦福寺早就被毀,只有小雁塔保存至今。1556年,明朝嘉靖年間,因為大地震,最上面的兩層被毀。 民國時期,小雁塔和薦福寺一直是軍隊占據(jù)的指揮部。期間,小雁塔發(fā)現(xiàn)了一個地宮,但里面并沒有經(jīng)卷、舍利、珍寶。據(jù)考古推測,真正的地宮還在下面,沒有被發(fā)掘。 這就是西安博物館的正面,西安還有一個更大的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大家不要混淆。 大唐騎馬胡女,現(xiàn)在成了西安的迎賓大使??上]有文字記載她的姓名,我給起一個吧:胡名”愛麗絲“,漢名”三胖蛋“。不好聽嗎?那就叫”毛虎蛋“,反正胡女也無所謂,她們開放的很。 唐朝公主、貴婦的形象也被開發(fā)利用,這種做法有利于更多人了解中國的文物、歷史、文化等等,有利于讓全世界了解我們過往的輝煌。 下一個景點是西安碑林博物館,位于西安古城之內(nèi),文廟旁邊。之前我們看的西市、博物館、小雁塔都在城外。 西安碑林建于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經(jīng)過歷代不斷擴建,現(xiàn)存自漢代以來的碑石、墓志銘4000多件,文物1萬多件,為全國之最。 這是中國現(xiàn)存的為數(shù)極少的大夏國文物——大夏石馬。<div> 三國時期,漢化的南匈奴鐵弗部的首領(lǐng)劉去卑(右賢王)率部在黃河河套以南,今鄂爾多斯一帶生活。經(jīng)過魏晉一百多年的動蕩,他的后人劉勃勃在407年建立了最后一個匈奴人國家——大夏,史稱胡夏。</div> 大夏國在中國立足,既想保留匈奴人的本色,團結(jié)匈奴人,又想往華夏人身上靠,團結(jié)漢人。所以,劉勃勃在國號上,自稱是炎黃子孫夏后氏的后代,國號大夏。<div> 當然了,這也沒錯,因為兩漢都與匈奴和親,匈奴人(特別是單于王族)早有漢人血統(tǒng)。但是在姓氏上,因為劉姓已經(jīng)不是帝王姓氏了,就沒必要再用了,劉勃勃聽從建議,起了一個“赫連”的漢字姓氏,意思是顯赫美好的命運與上天連在一起。這個姓氏完全是漢字,但是又很像匈奴的姓氏,非常取巧。</div> 413年,赫連勃勃在鄂爾多斯南部建造統(tǒng)萬城,作為大夏國的都城。<div> 418年,趁著東晉滅掉后秦的時機,赫連勃勃率軍攻下長安,他在長安稱帝,長安城和統(tǒng)萬城都成為了大夏的國都。</div><div> 下圖大夏石馬上的刻字只能辨認出”大夏真興六年(424年)大將軍“這幾個字。當時的大將軍,應(yīng)該是留守統(tǒng)萬城的赫連勃勃的兒子赫連璝,官號就是大將軍。</div> 大夏石馬刻好后的第二年,425年,赫連勃勃去世,兒子赫連昌即位。<div> 426年,北魏攻取長安,427年又攻下統(tǒng)萬城。428年赫連昌被俘,他弟弟赫連定即位于平?jīng)觯笙膰诟拭C一帶堅持抵抗。但是,北魏統(tǒng)一北方勢不可擋,431年赫連定兵敗被俘,大夏滅亡,存國24年。</div><div> 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墓前有馬踏匈奴的石雕,這是匈奴人的恥辱。大夏石馬則明顯是匈奴人為了雪恥而故意設(shè)計的,大家看下圖的石馬下面,是一個漢人,這是馬踏漢人的報復(fù)性石像。</div><div> 冤冤相報何時了,世界和平最重要。</div> 這是元朝的”皇子安西王盛德之碑“,記述的是1273年,忽必烈的皇子安西王忙哥剌到西安后的德政事跡。當時,元朝將陜西路改為安西路,將長安城改為奉元城。安西王后來又加封秦王,掌管陜西、四川、甘肅、青海、寧夏、西藏等地,是元朝實力最強的藩王。<div> 西安出土了很多元朝的墓葬和文物,這和西安在元朝的地位有關(guān)。西安可以說是整個西北地區(qū)的中心城市,對于元朝來說,有類似西京的地位。</div> 這是745年,唐玄宗親自書寫的孝經(jīng),他的兒子唐肅宗李亨題寫了碑額”大唐開元天寶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經(jīng)臺“,也叫石臺孝經(jīng)碑,算是鎮(zhèn)館之寶了。 這是781年長安大秦寺落成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由景教的傳教士伊斯出資,景凈撰述,呂秀巖書刻的石碑,號稱世界四大石碑之一。碑文1780字都是漢字,旁邊還有些敘利亞文的補充。<div> 大秦(羅馬)景教就是基督教的涅斯托里教派,于635年傳入中國,唐太宗包容海納,允許其在長安建寺傳教。到唐建中年間(781年),已經(jīng)發(fā)展了100多年了,而長安地區(qū)的主教伊斯也在大唐朝廷擔(dān)任了三品大元。</div><div> 唐武宗滅佛、唐末農(nóng)民起義、五代十國動亂,各個宗教都受到打擊,景教于是在中國逐漸消失(但依然在漠北草原流行起來,幾百年后的蒙古統(tǒng)一時期,很多草原部族都是景教信徒,比如汪古部、克烈部等等)</div> 西安碑林博物館有七個展室,包括墓碑、石碑等等,內(nèi)容有墓志、詩書、歌賦等等。 戶外的走廊里也有很多石碑、墓志銘。 這里有很多歷史知識,但更是書法愛好者的天堂。 這是北魏王妃的墓志銘,顯示出鮮卑人已經(jīng)完全漢化了。 很多碑刻是書法精品,可以讓工作人員拓下來買走。 這個展室里的碑刻,很多就是書法為主。 這是元朝的一位官員的墓志銘,他是契丹人,姓”耶律“,名叫世昌。耶律是契丹的國姓,耶律世昌是遼國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兒子,東丹王耶律倍(其子為遼世宗耶律阮,大部分遼國皇帝都是他的后人)的后人。<div> 耶律世昌的爺爺輩有三兄弟,他爺爺是老二,沒有任何記錄,可能很早就去世了。他的大爺爺耶律阿海助成吉思汗攻打金國,封為太師,三爺爺耶律禿花也是有功之臣,封為濮國公。后來,他的父親耶律豬哥繼承了叔叔耶律禿花(沒有兒子)的濮國公爵位。<div> </div></div> 到了耶律世昌時代,他不喜歡功名,只愛讀書,為人有禮貌,喜歡恬靜安逸的生活,最后擔(dān)任了耀州的知州。<br> 碑文里還記錄了他的七個兒子的名字:思敬、思聰、思恭、思溫、思義、思忠、思明,完全是漢族名字。不過,到了他的孫子輩,又恢復(fù)成了帶有契丹色彩的蒙古名字:耶律仲山奴、耶律安僧、耶律拜住、耶律眾家奴,這可能和當時的形勢有關(guān)。<div> 一個墓志,可以了解很多歷史上沒有的內(nèi)容,糾正很多錯誤推斷,是非常重要的證據(jù)。</div> 這些就是書法作品了,以清朝的居多,那時候長期安定,喜歡搞這些文藝范。 清朝是封建社會的末端,文化低谷,沒什么創(chuàng)造力,只能寫寫字了。 對于歷史愛好者來說,更喜歡研究石碑上的內(nèi)容。 這個另外一個展廳,展出的是歷代的石雕。 唐朝貞觀9年(635年)的犀牛,來自于唐高祖李淵墓前。 這是公元551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墓前的石獸,他的陵墓在富平縣。 唐朝李壽的墓志銘,與絕大部分不同,采用的是烏龜造型。 李壽,字神通。李神通是唐高祖李淵的堂弟,率先在長安附近起兵響應(yīng)李淵,為李家打天下出力很多。但他并不是一個功勛卓著的名將,甚至還被竇建德俘虜過,所以沒有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div> 下圖是李神通墓中的石棺。</div> 牛、龍、鳳、獅,石刻 鎮(zhèn)墓神獸 駕著馬車、騎馬打獵的石刻。 鴕鳥,西亞國家進貢來的。 這就是李世民的昭陵六駿,其中四個在碑林博物館,兩外兩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xué)的博物館。 打獵出游的雕刻,下面的一個人騎馬射狐貍,說明我們比英國貴族早一千多年就開始獵狐了。 這個獅子身上有一個人,可惜沒頭了,推測應(yīng)該是馴獸員。 雄偉的石獅子。 景云鐘,唐睿宗李旦親自撰文并書寫,制作于景云二年(711年),描述的是人們對于景云鐘的夸贊和道教的神秘之處。 西安的第一集告一段落,水盆羊肉是我的最愛,每次來西安,幾乎每天中午都是吃水盆羊肉,百吃不膩。 叁寶烤肉也是一大發(fā)現(xiàn),這個連鎖店非常好,值得推薦。 叁寶烤肉里面都是漢唐古風(fēng),但是,這里的烤肉可不是花架子,質(zhì)量非常好,可以考慮加盟連鎖。 本集結(jié)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