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福建土樓是中國特產(chǎn),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是福建客家人智慧結晶。今晨我們將從鼓浪嶼出發(fā)前往福建南靖參觀土樓。</p> <p class="ql-block"> 4月24日我們旅游團從鼓浪嶼碼頭輪渡到鷺島廈門,乘車游環(huán)島路,參觀曾厝垵文創(chuàng)村并進午餐,酒足飯飽之后前往南靖,參觀《云水謠》古鎮(zhèn),參觀世界文化遺產(chǎn)懷遠樓、和貴樓,這里是電影《云水謠》的拍攝地。</p> <p class="ql-block"> 曾厝垵位于廈門市思明區(qū)環(huán)島南路,原為小漁村,受惠于經(jīng)濟特區(qū)政策,搖身一變成為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閩南特色美食及海灘公園集聚的網(wǎng)紅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廈門文創(chuàng)展示中心,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匯集了兩岸知名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故宮外的"故宮文創(chuàng)"、"弘晏莊木偶藝術館"、"中國工藝廈門旗艦店"、"墨問素簡生活店"、"臺灣故宮書畫展"、"金磚五國風情展"……。在這里可以看到精美陶瓷,各種雕藝:木雕、玉石雕、銅雕、金屬雕等,還可看到琳瑯滿目的精巧手工藝品,輕松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用品,還可領略充滿異域風情的美術工藝品。</p> <p class="ql-block"> 曾厝垵與海濱公園僅一道之隔,廣闊的海灘,鋪滿了鵝卵石,高高的椰樹,長長的休閑廊道,廣闊無垠的海面平如明鏡,微微海風拂面 ,讓人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 形<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似碉堡的土樓,產(chǎn)生于宋元年代,成熟于明末,普及于清代和民國時期。據(jù)2018年統(tǒng)計,永定現(xiàn)存土樓約2.3萬余座,遍布鄉(xiāng)村四野;南靖+華安約千余座;平和+詔安有幾百座。土樓以石為基,以粘土+石子石灰+灰漿拌為主料(關鍵部位加入紅糖、糯米飯以增加粘性),土中埋入竹木為墻骨,在墻模板內(nèi)逐層反復夯筑, 形成似鋼筋混凝土的土墻,下厚上薄向內(nèi)收口,成為牢固整體。最初形狀呈四方、五角、半圓、圓形,后來為了采光均勻,整體結構平衡,大多土樓結構為圓柱內(nèi)傾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土樓的誕生、發(fā)展和成熟與當時社會穩(wěn)定密切相關,宋元時期,中原時局不穩(wěn),戰(zhàn)亂頻發(fā),民不聊生。百姓為了生存,舉家南遷至福建沿海山區(qū),選擇這種即適合家族團聚又具防御功能的建筑方式。所以,土樓是時代發(fā)展到產(chǎn)物,是福建客家人智慧的結晶,是福建特產(chǎn),中國特產(chǎn),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08年第32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名錄專指分布在福建省永定、南靖、華安三縣最具代表性的土樓:"六群四樓"計 46座土樓:永定初溪土樓群、紅坑土樓群、北高土樓群及衍香樓、振福樓;南靖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及懷遠樓、和貴樓;華安大地土樓群。</p><p class="ql-block"> 其中位于永定振幅樓的姐妹樓振成樓按照《易經(jīng)》"八卦圖"布局建造,神奇結構傾倒世界,建筑風格屬中西合璧,被譽為"東方建筑明珠";華安縣的"二宜樓"雙環(huán)圓形,樓內(nèi)保存有226幅壁畫,228幅彩繪,349件木雕和163副楹聯(lián)而聞名,是綜合價值最高的單體土樓,被譽為"中國南方壁畫博物館",是最早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土樓;南靖田螺坑土樓群是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的,其建筑形體為三圓一橢一方,宛如餐桌上的"四菜一湯",俯視土樓群如從天而降的飛碟;河坑土樓群由六方、六圓、一五角形13座土樓組成,錯落分布在山谷河道間,呈現(xiàn)出雙北斗七星陣奇觀,有"仙山樓閣"、"北斗七星"之稱。</p><p class="ql-block"> 我們來到了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懷遠樓,讓我們一看究竟。</p> <p class="ql-block"> 懷遠樓位于福建南靖梅林鎮(zhèn)坎下村,是簡氏家族于 1905~1909年建造的,意為簡氏家族來自河北懷楊,并告誡子孫要胸懷大志。懷遠樓是建筑工藝最精美,保護最好的雙環(huán)圓形土樓。 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懷遠樓占地 1384平方米,為四層雙環(huán)圓形土樓,全高14.5米,直徑38米。土樓內(nèi),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一座上下木制樓梯,每層都有環(huán)形樓道,每層各有34間房,住34戶人家,每戶住1到4層對應4間房,底層為廚房,二層儲存糧食,三、四層為臥室,每戶上下樓十分不便,必須繞道公共樓梯和樓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⑺故鞘遥⑹羌易遄拥茏x書的地方,提現(xiàn)簡氏家族對子孫后代教育的重視。堂上懸掛"斯是室"橫匾,兩邊立柱上有幅對聯(lián),上聯(lián)"斯是詎為游觀計敦書開耳目",下聯(lián)"是室何嫌隘惟思尚德課兒孫"。外門樓也有對聯(lián),"讀書教子紹謀遠","禮讓傳家衍慶長",橫批為"詩禮堂"。</p> <p class="ql-block"> 這是詩禮堂大門兩側圍墻上鑲嵌的帶有通花圖案的四方琉璃磚,是簡家人從南洋帶回來的,可見簡家人建此土樓時選擇用料、裝飾很考究。</p> <p class="ql-block"> 這塊"助我義師"牌匾是時任國民革命軍東路總指揮何應欽所贈,當年何應欽所部在漳州遭到福建軍閥張毅部隊圍困,簡氏家族依其威望和實力幫助解圍,為表達謝意,何應欽題詞贈此匾。</p><p class="ql-block"> 簡氏家族是個大家族,明朝宣德年間就有人外遷至臺灣及東南亞,目前僅臺灣就有23萬人之多,每年都有百余人回古鎮(zhèn)尋根拜祖,因此這里又是著名僑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這塊宣傳板介紹了云水謠片區(qū)內(nèi)的主要景觀:一條百年古街、千年鵝卵石古道、13棵百~千年古榕樹群、古戲臺,保存完好的元朝中期以來的土樓53座,最具特點的雙環(huán)圓形的懷遠樓、建在沼澤地上奇樓和貴樓。這里是電影《云水謠》的拍攝地,因拍攝電影而出名 ,也因此將原"長教村"改名為"云水謠"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這是坐落于云水謠古鎮(zhèn)的"土樓之光文化園 ",通過圖片、文字、實物、紀錄片向游客展示土樓建造工藝,并設置土樓夯土體驗區(qū),讓游客親身體驗使用簡單的工具夯土建樓的艱辛過程。</p><p class="ql-block"> 由四個鼓摞起來的路標是不是很新奇。</p> <p class="ql-block"> 這是云水謠古鎮(zhèn)上一家篆刻店,展示的全國134個大姓的篆刻圖。</p> <p class="ql-block">同千年古樹合影,祈盼和古樹一樣健壯長壽</p> <p class="ql-block"> 走在坑洼不平的鵝卵石古道上,幾人合抱千年古樹測量它的胸圍,目視靜止不動的水車,看清清溪水靜靜流淌,一幅休閑的田園牧歌畫卷展現(xiàn)在腦海,和喧囂快節(jié)奏的城市生活形成鮮明對比,真是羨慕生活在這里的人們!</p> <p class="ql-block"> 我稱這種橋為"點式橋" ,它通常建在有落差的河道處,這樣即保持了水流平穩(wěn),又減小了水對河床的沖刷。</p> <p class="ql-block"> 走在點式橋上,腳下溪水潺潺,橋墩和水交替出現(xiàn),走的距離稍長,就會出現(xiàn)眼暈,稍不留神,就會踩空落水,你看那些走在點式橋上的游客,個個小心謹慎。</p> <p class="ql-block"> 這座小橋被稱為"情人橋"兩側各有一棵大榕樹,被稱為"情人樹",其中千年大榕樹枝葉遮蔭面積可達19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這棵大榕樹的身份證——"福建省古樹名木保護證"</p> <p class="ql-block"> 這棵千年古樹的樹根盤根錯節(jié),裸露在地面上,像一條條游動的蟒蛇。</p> <p class="ql-block"> 這塊以張克輝名義豎立的"云水謠"石碑 ,矗立在鵝卵石鋪就的千年古棧道上,在千年古榕樹旁。張克輝為第十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臺盟中央名譽主席。2005年他以自己和幾位臺胞生活經(jīng)歷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電影文學劇本《尋找》,電影《云水謠》就是依據(jù)《尋找》劇本改編而成的,并在此處拍攝取景。但是此處原名叫"長教村",為借《云水謠》之名提高本地知名度和品牌形象,2009年1月9日,漳州市在南靖縣梅林鎮(zhèn)"長教村",召開了"云水謠古棧道"碑刻揭彩儀式,同時將"長教村"更命名為"云水謠"古鎮(zhèn)。儀式后張克輝先生揮毫寫下"福建土樓,故里南靖"。這樣,<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塊碑刻就把從前的"長教村"和現(xiàn)在的"云水謠"緊密連接在一起,給這個地方帶來了新氣象、新機遇、新發(fā)展;同時也給同族同根的閩臺同胞增加了一道情感溝通和交流的紐帶。</span></p><p class="ql-block"> 如此電影《云水謠》的人文情感和道德底蘊,就充分展現(xiàn)在這條千年古棧道上了,讓游客在感受悠悠古道,碧水清清,水車吱吱,蔭蔭榕樹的同時,感受閩臺文化交流的遠遠流長。</p> <p class="ql-block">鵝卵石古道邊的古商業(yè)街</p> <p class="ql-block"> 這里有53座保存完好的各種形式的土樓。</p> <p class="ql-block">火燒后的土樓,只剩殘垣斷壁。</p> <p class="ql-block">這是土樓會所,正在召開推介會。</p> <p class="ql-block"> 旅游團全體成員在古戲臺前的集體合影。</p> <p class="ql-block"> 這座方形土樓就是建在沼澤地上的奇樓,始建于1732年(清雍正10年),建筑面積1547平方米,為五層方形土樓,東西南北四方各有一道上下樓梯,每層28間房,供140間。土樓全高21.5米,乃土樓高度之最。</p><p class="ql-block"> 它建在沼澤地上,沒有石頭基礎,而以幾千根松木樁為樁基,鋪墊,歷經(jīng)280多年,經(jīng)歷地震、狂風暴雨仍然保持完好,堅固穩(wěn)定。</p> <p class="ql-block"> 門內(nèi)用木柵欄圍住的地面,可供進行實驗的游客進入。你在哪里蹦跳,可見地面上下擺動,若在石縫中插入竹竿,可插入幾米深,拔出竹竿可見其上泥漿痕跡,供你確認土樓確實建在沼澤地上。</p> <p class="ql-block"> 室內(nèi)反復播放CCTV4記者實地采訪視頻。</p> <p class="ql-block">商業(yè)化氣氛太濃!</p> <p class="ql-block"> 土樓天井內(nèi)有兩口水井,相距18米。兩口水井很深,均穿越沼澤水層,直達地下水層。但一口井采用水泥石塊砌筑,井壁抹水泥,井水清澈,水質(zhì)清甜,供飲用。為保證井水安全,加蓋加鎖。另一口井僅用石塊堆砌,未抹水泥,水質(zhì)混濁,不可飲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傍晚時分,拍照和貴樓周圍其它土樓。</p> <p class="ql-block"> 4月24日我們住宿在"云水謠"古鎮(zhèn)的 "金寶民宿",二層小樓外表普通,但房間裝飾不亞于四星,室內(nèi)全部為實木家具,床品、毛巾潔白如新,室內(nèi)、走廊衛(wèi)生清潔,環(huán)境幽靜無噪音,非常適合旅游住宿。</p> <p class="ql-block">《云水謠》片區(qū)有眾多旅游景點,4月25日我們將前往"田螺坑土樓群"和"裕昌樓"之后乘旅游大巴前往文甲碼頭,并乘船渡海抵達湄洲島。</p> <p class="ql-block">趁著導游去買票時間,抓緊時間拍照。</p> <p class="ql-block">具有閩南文化特色的景區(qū)駁車停車場。</p> <p class="ql-block">這是田螺坑土樓群上觀景臺</p> <p class="ql-block"> 從上觀禮臺拍照者成群結隊,必須按照排隊順序輪流拍照。此照片好似一桌宴席:"四菜一湯"外加一雙筷子(右邊兩排房);又好似天外來客——飛碟落地,讓人遐想連篇。</p> <p class="ql-block"> 讓我們近距離接觸即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又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田螺坑土樓群"。</p> <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樓群"位于南靖縣西部書洋鎮(zhèn)上坂村,客家人黃氏家族聚集居住的自然村。"田螺坑土樓群"是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筑,由一方、三圓、一橢圓供五座土樓組成。分別為步云樓(方形)、振昌樓、瑞云樓、和昌樓、文昌樓(橢圓)。"田螺坑土樓群"建筑風格獨特,是福建土樓的奇葩。</p><p class="ql-block"> "田螺坑土樓群"建筑時間跨度較長,從步云樓始建的清康熙元年(1662年)到最后完工的"文昌樓"1966年成群,跨越304年。其中"和昌樓"建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振昌樓"建于民國十九年(1930年),"瑞云樓"建于1936年,"文昌樓"建于1966年。</p> <p class="ql-block">沿著木棧道前往田螺坑土樓群下觀景臺</p> <p class="ql-block">下觀景臺面積較大,可多人在不同位置取景拍照。</p> <p class="ql-block"> 景區(qū)駁車正好停在"田螺坑"地標石旁,團友們紛紛在此拍照。</p> <p class="ql-block"> 裕昌樓位于南靖縣書洋鎮(zhèn)下坂村,</p><p class="ql-block">是南靖縣最古老的土樓,建于元末明初 1308年,全樓共五層,高18.2米,每層54間房,房間總數(shù)270間。全樓為土木結構,通廊式圓樓。</p><p class="ql-block"> 裕昌樓為劉、羅、張、唐、范五姓人家共同出資,共同建造,共享居住。整座土樓分為間數(shù)不等的五大卦,每卦安裝一部樓梯。后來四個姓氏家族全部搬走,現(xiàn)樓內(nèi)只剩劉姓族人,共計18戶, 110多口人。</p> <p class="ql-block"> 裕昌樓在大天井中心建有一座單層圓形祖堂,祖堂有三個門,正門為喜門,供喜事祈神出入;左為生門,祈愿子孫平安,前途無量出入門;右為死門,辦喪事出入此門。</p> <p class="ql-block"> 祖堂前地面用鵝卵石鋪成大圓圈,等分成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p> <p class="ql-block"> 裕昌樓結構設計,一層為廚房,二層為糧倉,三層住老人,四層住年輕人,五層存放棺材。是不是讓人不可思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裕昌樓建成不久就發(fā)現(xiàn),三、四樓回廊支柱均按順時針方向傾斜,五樓回廊支柱朝著逆時針方向傾斜,最大傾角達15度,似乎搖搖欲墜,被稱為"東歪西斜"樓,但歷經(jīng)700多年的風霜雪雨和多次地震,至今仍安然無恙。</p> <p class="ql-block"> 裕昌樓大天井中有公共水井,后半樓每家一樓廚房都有水井,共計22口,是福建水井最多的土樓。每口水井深約1.5米直徑約0.6米,水質(zhì)清冽甘甜,水源充足,伸舀可取。</p> <p class="ql-block">裕昌樓依山臨溪,環(huán)境幽靜。</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裕昌樓,我們乘坐旅游大巴奔赴文甲碼頭,然后輪渡過海抵達湄洲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