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6月26日,今天第一站是太姥山,福建人把這個“姥”讀為“母”,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為了弄個究竟,我上網查了一下資料。相傳堯時老母種藍(藍草,其汁色藍,榨之以染布帛)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稱太姥。太姥山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它雄峙于東海之濱、晴川海畔、山海相依、傲岸秀拔,游覽面積有24.6平方公里,以“峰險、石奇、洞幽、霧幻”四絕名聞遐邇,有著“海上仙都”之美譽。</p><p class="ql-block"> 今天導游帶我們游了太姥山最經典的一部分地方,據說若要游完全山,一個星期也不夠。</p> <p class="ql-block"> 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先在景區(qū)入口處合個影,以示慶祝。</p> <p class="ql-block"> 一路行走,風景頗佳,“國興寺”遺址保護得很好。</p> <p class="ql-block"> 這座古塔有1500多年歷史了。</p> <p class="ql-block"> 太姥山是典型的花崗巖峰叢石蛋地貌。</p><p class="ql-block"> 各色奇異的山峰怪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可放開你的腦洞去想象。</p><p class="ql-block"> 情意綿綿的夫妻峰。</p> <p class="ql-block"> 一家人行色匆匆在趕路。</p> <p class="ql-block"> 金貓撲鼠,伺機而動。</p> <p class="ql-block"> 像不像一個人的屁股?</p> <p class="ql-block"> 劉同學,頂上這塊石頭會不會掉下來?</p> <p class="ql-block"> 太姥山的山路很陡,我走得是氣喘吁吁,幸虧李同學幫我把背包背了,難走的地方還扶我一把。同學友情萬歲!</p> <p class="ql-block"> 回首峰巒入莽蒼。</p> <p class="ql-block"> 巖石頂上有個亭子。</p> <p class="ql-block"> 在太姥山上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 看見銀元寶了,可惜拿不動。</p> <p class="ql-block"> 迎仙臺上一美女。</p> <p class="ql-block"> 這石頭上的字是趙樸初題的??上А叭弧弊稚倭艘稽c。不過沒事,名家的題字照樣流芳百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賣部,走累了可以歇歇腳,喝點水。</p><p class="ql-block"> 注意看左上角的上山路,非常陡。</p> <p class="ql-block"> 走過坡路,走上棧道。這里有全國唯一的觀海懸空棧道。想象不出當時造棧道的驚險畫面,只覺得勞動人民太偉大了。</p> <p class="ql-block"> 看見了大海。想起了毛主席的詩詞“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意境有點相似。</p> <p class="ql-block"> 今天要探兩個難走的洞,一是“蘭溪澗”,再是“一線天”。蘭溪澗洞里的路寬一點,先熱身起來。</p> <p class="ql-block"> 一線天到了。在這里我猶豫了一下。因為導游說里面的路非常難走,最窄的地方寬度只有20厘米,要橫著身子才能過。且腳下石頭濕滑,一不小心就要摔跤。(其實導游是看我們年紀大了,想嚇退我們。我們這一組是團里年紀最大的)。在同伴的鼓勵下,我們開始了探險之行。</p> <p class="ql-block"> 小心翼翼地摸著石壁前行,最暗的地方就打開手機電筒,走在前面的人不時傳來“這里要蹲下點走,這里低頭……”為我們開道。</p> <p class="ql-block"> 終于我們走出了一線天,眼前一片敞亮,這再一次見證了我們的實力,沒有什么困難能阻止我們前行的腳步!如果我退縮了,就享受不到今天充滿挑戰(zhàn)的樂趣了。</p> <p class="ql-block"> 用過午餐后我們來到了有“海國桃源”“閩東小武夷”之稱的榕楓公園。</p> <p class="ql-block"> 這里有17叢古榕群,樹齡最長者已有8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網紅拍攝基地。已經商業(yè)化,放煙火,趕著牛走路等這些鏡頭當地村民都要收錢。</p> <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就是上午來的游客照的,付了錢才給拍的。</p> <p class="ql-block"> 用一下他們的道具,這村民即來制止,壞他們規(guī)矩了。</p> <p class="ql-block"> 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 這是“榕樹王”,樹干周長12.6米,冠幅直徑51米,高30米,樹干中空,有7個洞口,洞內可容數人。</p> <p class="ql-block"> 這里有110多棵楓樹,總面積250畝,若是到秋末冬初來,楓葉黃里透紅,猶如緋云停駐。這個夏日里是滿目蔥籠,郁郁蒼蒼。</p> <p class="ql-block"> 可愛的小山羊</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最后一站,也是這次旅游的最后一站“小皓村”觀賞灘涂日落。小皓,是個傳統(tǒng)的漁村,位于霞浦縣東部,它是霞浦攝影最能出片的地方之一。在攝影人眼里,小皓的日落是絢麗得無以倫比的。可惜的是來早了,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只能看看灘涂。</p> <p class="ql-block"> 沙灘的圖紋如浪花,一波一波的。</p> <p class="ql-block"> 灘涂面積很大,左右兩面都有山坡,地形位置十分有利俯視拍攝灘涂。</p> <p class="ql-block"> 趕海的漁民,桶中不知可有收獲?</p> <p class="ql-block"> 小女孩專心致志地畫著她的沙畫,愛心畫得好看。</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上山路。</p> <p class="ql-block"> 走上去看一下,只覺得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 俯拍到的照片,美!</p> <p class="ql-block"> 沒有看到日落,有點遺憾。網上搜一下,覺得這段文字很美,與大家共賞。</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你的傍晚最撩人,當太陽在天空肆意逞能了一個白晝,掉到山那邊之后,光線頓時變得柔和起來。站在小皓山上,雙目所及之處,那是一幅暮色海歸圖:一只只小船成群結隊地從大海駛進灘涂,一個個趕海人帶著收獲與疲憊走在灘涂的小路上,暮靄漸漸升起,灘涂和遠山變得一片蒼?!?lt;/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次旅游團餐吃得還好,每餐總有海鮮吃。</p> <p class="ql-block"> 自由用餐時,我們總會去霞浦有名的海鮮一條街吃。</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人聲鼎沸,生意興隆。</p> <p class="ql-block"> 我們兩次自由餐都是在“舌尖上的海鮮”這家店吃的。</p> <p class="ql-block"> 許多海鮮我都叫不出名字。</p> <p class="ql-block"> 部分菜品。</p> <p class="ql-block"> 有捏著歌單,拉著音響的姑娘來喝歌助興的,不知點首歌要多少錢?我們就蹭聽了。</p> <p class="ql-block"> 霞浦街頭,吃海鮮途中。</p> <p class="ql-block"> 霞浦的一個菜場,與我們這邊差不多樣子,因時間關系,沒進去細看。</p> <p class="ql-block"> 霞浦的住宅樓。這棟樓與前一棟緊靠在一起,后面人家陽光都照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 這是具有福建風格的住宅區(qū)。底樓都是商鋪,貨物應有盡有??磥硭麄儼衙恳惶於籍斪餍履赀^,幸福生活樂淘淘。</p> <p class="ql-block"> 五天的旅行眨眼而過,又到了回家的日子。分手時我們互道珍重,養(yǎng)好身體,爭取下次再相聚。</p><p class="ql-block"> 感謝同行伙伴提供的美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