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們從這里開始我們的小故事。</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取工作到歸位工作。</p> <p class="ql-block">蒙氏教師</p><p class="ql-block">教師培訓的原因在于使環(huán)境中的成人理解此階段孩子的發(fā)展需求,遵循兒童成長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并具備科學的兒童成長發(fā)展理論知識,對生命抱持高度覺知。</p> <p class="ql-block">3-6歲混齡制</p><p class="ql-block">混齡環(huán)境就像一個小社會:孩子在環(huán)境中交往溝通,滿足其社會性發(fā)展,支持其情感需要。年幼者可以觀察年長者工作,當自己工作遇到困難時可以請求年長者的幫忙,年長者亦愿意幫助年幼者。年幼者滿足內在基本動作需求,年長者在示范工作時對知識進行鞏固,并提升自信,發(fā)展領導力。</p> <p class="ql-block">愛的傳遞??</p><p class="ql-block">弟弟提前幫助姐姐放好室外鞋,姐姐提前幫助弟弟拿好室內鞋,孩子們提前幫助老師放好了室外鞋。</p><p class="ql-block">蒙臺梭利認為“人,尤其是在兒童時期,仍然屬于自然的一部分,他必須從自然中發(fā)展身體與精神的能力?!睈圻@是生命和生命的自然連接。</p> <p class="ql-block">來自真實生活:倒谷物、倒水、切雞蛋、夾核桃、做水果沙拉等日常工作均來自于真實生活,而若一只蝴蝶飛進教室引起孩子的興趣,老師可以此給孩子講述蝴蝶的故事,這亦是一種真實。</p> <p class="ql-block">社會性生活的體現:</p><p class="ql-block">教室是屬于孩子的,孩子是教室的主人,孩子需要維持教室的秩序和整理工作,孩子對班級環(huán)境有所有權和責任。孩子們可以在混齡環(huán)境中自由溝通,只有在妨礙他人時才加以限制。在建立個人的紀律之后,教師要幫助兒童達成集體秩序,了解集體秩序的原則。</p> <p class="ql-block">蒙氏教師作為觀察者,剛開始只是觀察孩子的活動不進行干涉。她拋開一切偏見,接納并理解孩子。</p> <p class="ql-block">整理自己的物品和餐桌禮儀等</p><p class="ql-block">日常生活區(qū)雖存在于蒙氏教室,但源自真實生活?!吧罴唇逃保瑢τ诤⒆佣约彝キh(huán)境就是最好的日常生活區(qū),家庭里的物品就是他的發(fā)展工具。</p> <p class="ql-block">剛來第一周的新朋友從這里開始獨立!</p> <p class="ql-block">傾聽和陪伴孩子</p><p class="ql-block">我們做孩子,孩子做家長。力量與角色的互換既有趣又增進彼此的交流思想與感情連結,且能間接讓我們看到孩子眼中的家長。</p> <p class="ql-block">我們觀察到即使櫥柜已經很干凈,孩子還是會清潔它們,一次兩次甚至更多次地清洗。蒙臺梭利發(fā)現這是孩子發(fā)展中的動作需求,是孩子內在的驅動力在指引他。蒙臺梭利開始觀察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她發(fā)現所有的孩子都擁有這樣強大的力量,反復工作,滿足自我需求,發(fā)展自我潛能。</p> <p class="ql-block">游戲互動</p><p class="ql-block">在游戲中,孩子主導游戲,成人配合并做一個有趣且變通的“弱者”,游戲式傾聽使孩子處于放松狀態(tài),自然地流淌自己當下或以往的緊張情緒,增進彼此的關系。</p> <p class="ql-block">親近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與大自然對話</p> <p class="ql-block">我的身體我做主</p> <p class="ql-block">認知從獲得感受開始</p> <p class="ql-block">和諧</p> <p class="ql-block">烹飪活動:教具不僅吸引孩子,更能為孩子提供活動。即是說,為使一件事情有趣,本身有趣還不夠,必須適合孩子們生機勃勃的活動,比如孩子烹飪,一部分是洗水果和切水果動作需求驅使孩子反復工作。</p> <p class="ql-block">生活隨處是教育,廚房中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廚房里的活動大多和生活息息相關,是為了滿足我們日常對「食」的需求,在蒙氏教育里,屬于日常生活類的工作。</p><p class="ql-block">讓孩子參與到廚房活動中來,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對吃飽肚子的需求,更能讓孩子通過參與活動,實現內心獨立、獲得自信,增進親子感情。</p> <p class="ql-block">家庭中,父母可以把就餐時用到的筷子、調羹、叉子等放在孩子方便拿到的地方,用餐時間一到,孩子就可以自己去拿餐具幫忙擺放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學習分辨左右,做到一一對應等。</p> <p class="ql-block">你看到孩子們在做飯</p><p class="ql-block">我看到的是...閱讀、測量、數學、跟隨指引、合作、傾聽、解決問題。</p> <p class="ql-block">傾聽自己的情緒</p><p class="ql-block">很多時候我們會短暫平復自己的情緒去傾聽孩子,在這樣一次傾聽結束后,我們需要花些時間及時傾聽自己的情緒:</p><p class="ql-block">A. 覺察自己的情緒,感受它的存在,找到它在身體的位置,試著為它命名;</p><p class="ql-block">B. 允許與接納自己的情緒,與情緒共處;</p><p class="ql-block">C. 流動自己的情緒</p> <p class="ql-block">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p> <p class="ql-block">蒙氏家長愛的感悟</p><p class="ql-block">看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積存親子時光中趣味愉快的事情,在放松的狀態(tài)做一些親子游戲,使家庭氣氛更融洽,親子關系更親密。試著積累美好的事物填滿回憶,使當下變得更積極樂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