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2021年6月21日傍晚18點59分,我們盤錦52名老知青,帶著懷念,帶著敬仰,帶著憧憬,也帶著我們自編自導的大型舞蹈《中國知青之歌》,坐上了由中國知青協(xié)會組辦的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100周年華誕,百萬知青同唱一首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回延安大型主題活動的列車,踏上了遼寧知青“千名知青回延安”的紅色之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延安,中華民族重要的發(fā)祥地,相傳人類始祖皇帝曾居住在這一帶,“三黃一圣”(皇帝陵廟、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譽中外。延安更是中國革命圣地,有著“中國革命博物館城”的美譽。此次去延安,帶著童年的向往,帶著青年時的志向,帶著對老一輩的崇敬,經(jīng)過26小時的等待,我們就要踏上紅色土地了,心情無比激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小時候,聽過很多紅軍故事,立志做一個紅軍那樣的人;青年時代,向往去延安看看,感受當年革命氣息;入黨那時,希望在寶塔山上舉起右手,表達對黨的忠誠,做一個高尚的人;花甲之年,同千名知青一列奔赴延安,如愿以償踏上延安紅色土地,倍感榮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紅色之旅第一站: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西安,歷史名城。據(jù)史料記載,歷史上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文明都城之一。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西安為人類留下了一段璀璨的人類文明史,秦始皇兵馬俑就是不爭的事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秦始皇兵馬俑坑位于西安市臨潼區(qū)城東6公里的西楊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園中最大的一組陪葬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強大軍隊的縮影。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館藏分三部分,是由三個大小不同的坑組成,分別編號為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000平方米,坑內(nèi)共有同真人、真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馬約8000件,實用兵器數(shù)以萬計。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俑坑中陶俑、陶馬按古代軍隊的編隊排列。一號坑內(nèi)是由6000多件陶俑、陶馬及40余輛戰(zhàn)車組成的長方形軍陣;二號坑為步兵曲型混合軍陣,有陶俑900多件、戰(zhàn)車89輛、駕車陶馬356匹、鞍馬100余匹;三號坑中有68件陶俑、4匹陶馬和1輛戰(zhàn)車,它是一、二號坑軍團的統(tǒng)帥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出土的各類陶俑,按照不同身份分為將軍俑、軍吏俑、武士俑等幾個級別,其服飾、冠帶、神姿各不相同,千姿百態(tài),幾千件俑沒有一張相同的臉。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中國古代文明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造,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很多老知青第一次來西安,第一次參觀兵馬俑,在驚嘆之余,更多的是為我們的祖先驕傲,為身為中國人感到自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紅色之旅第二站:南泥灣黨徽廣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南泥灣,一個看到名字就讓人熱血沸騰的地方。當年(1941——1943年)王震旅長率領三五九旅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在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土地上,開展大生產(chǎn)運動,生生把一個貧瘠的南泥灣變成了“處處是莊家,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一踏上這塊紅色的土地,映入眼簾的是一尊巨大的黨徽雕塑,鮮艷奪目的紅色黨徽,矗立在廣場中央,振奮人心。走進雕像,郭蘭英那高亢嘹亮的“花籃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便在耳邊想起,久久陪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黨徽廣場,位于南泥灣桃寶峪村口,廣場紅線面積17789㎡,其中雕塑和夯土墻占地441.3㎡,硬質(zhì)鋪裝占地約5052㎡,綠化12295.7㎡。黨徽雕塑正立面為紫銅板,側(cè)立面為不銹鋼板,高13.8m,其中13代表黨中央在延安經(jīng)歷的13各春秋,8代表8年抗戰(zhàn);寬19m長21m代表建黨于1921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主體造型以黨徽為核心意象,通過圓雕的表現(xiàn)形式,對南泥灣景區(qū)的文化資源進行高度整合與創(chuàng)新,突出南泥灣景區(qū)的紅色主題、文化主題。設計卓爾不凡、推陳出新,具備現(xiàn)代雕塑的多功能展示性,和持久審美凝聚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站在巨大的黨徽前,我們熱血沸騰,心潮澎湃。我們不約而同的唱起了《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不約而同的舉起右手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永不叛黨。我們在黨徽前拍照留念,留住這值得紀念的瞬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紅色之旅第三站:習仲勛陵園</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習仲勛,習近平主席的父親,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生前心里始終想著的是人民群眾,牽掛著的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中央工作,雖身居高位,但他堅持深入基層,堅持走到群眾中去,了解最真實情況,他始終保持簡樸的生活習慣,對自己和家人一貫要求嚴格。他曾說過:“我這個人一生沒有做過對不起老百姓的事,別人欺負老百姓,我也不答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習仲勛,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陜甘邊區(qū)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習仲勛陵園,位于陜西省富平縣城西北陶藝果林園附近,為紅色旅游基地。 陵園內(nèi)習仲勛的石刻座像位于陵園中央,雕像上有其夫人齊心書寫的習仲勛語:“戰(zhàn)斗一生,快樂一生;天天奮斗,天天快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習仲勛紀念館,以大量圖片再現(xiàn)了習仲勛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英勇奮斗的光輝一生。這對于繼承和發(fā)揚我黨、我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習仲勛,為我們豎起一面旗幟,在追夢新時代,不忘初心,腳踏實地,砥礪前行,為黨和人民做自己的最大貢獻,讓青春無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紅色之旅第四站:延安革命紀念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延安革命紀念館,位于延安寶塔區(qū)西北延河東岸,距城1公里處。展館正門上方懸掛著紅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來延參觀時題寫的館名。廣場正前方矗立著毛澤東揮手的巨大雕像,廣場寬闊平坦,容納萬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周恩來參觀 “延安革命紀念館“時說:“一個黨史陳列,就是一部黨史教科書”。從此“延安革命紀念館”向廣大群眾開放,這里變成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一個緬懷革命先烈的重要場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展館用大量文字、圖片、影視再現(xiàn)當年無數(shù)有志的熱血青年,毀家紓難,奔赴延安,投身民族解放的洪流的史實;延安時期,為我黨鍛煉培養(yǎng)出一大批懂得治黨、治國、治軍的具有豐富斗爭經(jīng)驗的領導骨干和一支艱苦奮斗、熱情似火、敢打勝仗的隊伍。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他們不怕犧牲,浴血奮戰(zhàn),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我們這群老知青在廣場拍快閃,身躺灼熱廣場地,背心、褲子都占滿塵土,但心里卻感到很榮幸。</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紅色之旅第五站:棗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棗園,曾經(jīng)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 “ 棗園的燈光照人心,延河滾滾喊前進?!边@是詩人賀敬之在《回延安》中的一句詩,表明棗園在延安時期的重要地位。當年,毛澤東主席在棗園寫文章,發(fā)表講話,夜晚廢寢忘食的指揮前線戰(zhàn)斗,運籌帷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在棗園后溝口有《為人民服務》講話臺,是1944年9月8日毛 澤東在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為追悼張思德召集的會議上,發(fā)表《為人民服務》 講話的地方。站在講話臺下,毛主席的“我們的共產(chǎn)黨和共產(chǎn)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都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的為人民利益工作的?!狈路鹪诙韵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棗園里,有形態(tài)逼真,氣宇軒昂的“五大書記”雕像?!拔宕髸洝痹谥袊鴼v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他們的豐功偉績和精神面貌讓人敬仰,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干部和群眾,成為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雕像 “五大書記”的位置:毛澤東同志位于五人的中問,其左邊是劉少奇,右邊是周恩來,劉少奇左邊是朱德,周恩來右邊是任弼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當我給“五大書記”拍照時,一位小紅軍闖入了我的鏡頭,她是那樣的端莊。她嚴肅認真的站在“五大書記”的前面臺階上,要爸爸給她拍照,當她聽到咔嚓聲后,跳下臺階,跑到爸爸身邊,查看拍照效果,回頭指著“五大書記”問:爸爸,他們都是誰?”爸爸告訴她,中間的是毛澤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紅色之旅第六站:紅秀《延安延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紅秀《延安延安》是以真實的歷史背景為基礎再現(xiàn)當年的革命熱情。紅秀《延安延安》運用了虛 + 實的360 °全覆蓋式立體表演空間 ,機械美學與戲劇舞蹈的表演模式,將目光鎖定在那個年代所有心懷激情和理想的青年們身上,講述了一段革命的愛情故事。革命軍人歐陽堅的清醒堅定,知識青年白雁鳴的浪漫情懷,延安男娃栓柱的從懵懂到成長,每一個曾擁有青春、心懷夢想的人,都能從這些青年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紅秀《延安延安》梳理著一代人的青春、理想和使命記憶,讓曾經(jīng)的青年激蕩豪情,讓今天的青年理解父輩。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在一個多小 時的時間里 ,紅秀《延安延安》充分利用聲光電等現(xiàn)代綜合效果,把爬雪山、過草地、 戰(zhàn)爭三位一 體戰(zhàn)術演繹得活靈活現(xiàn) 。 營造出一種逼真的動人心魄的革命戰(zhàn)爭效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紅秀《延安延安》歡慶勝利的場面,融和了陜北民歌信天游 、熱情奔放的擁軍秧歌,這是革命圣地延安黃土風情的集中展示。坐下游客被歡慶勝利熱火朝天的豐收場面感染,和著節(jié)奏唱起歌來,找回那久違的革命激情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紅色之旅第七站:寶塔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詩人、畫家的筆下,人們歌頌寶塔山,懷念寶塔山,實際是在懷念延安歲月,歌頌延安精神,緬懷黨中央在延安的革命業(yè)跡。偏偏我們的延安之行沒有此景點,大家都知道,寶塔山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大家都想去看看,拍張照留個紀念。有人說,不看寶塔山等于沒有來延安。幾經(jīng)溝通我們才如愿以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導游給我們的時間很短,我們一路小跑,去看寶塔山。說是來看寶塔山,其實是看山上的寶塔。遠看,一座山坡上,巍然矗立著雄偉的寶塔,寶塔掩映在綠樹松柏中,高聳挺拔。近觀,平面八角形,九層,高約44米,是樓閣式磚塔。大家自動站排,節(jié)省時間,按序拍照。幾分鐘后匆匆離開,回望寶塔,向?qū)毸驅(qū)毸礁鎰e,心里充滿自豪和滿足——寶塔山我來過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紅色之旅第八站:楊家?guī)X</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楊家?guī)X位于延安市城區(qū)西北2公里處,是中共中央領導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間的住處。當年這里還曾進行過轟轟烈烈的大生產(chǎn)運動、整風運動,中共中央七大會址、延安文藝座談會會址所在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參觀過嶺上偉人故居往回返的路上,聽有人說,下面還有很多景點,我們折返去參觀下面景點,我們走馬燈似的參觀了中央大禮堂、中共中央辦公廳、七大會址,還聽了幾十秒的戶外黨課,匆忙的參觀了毛主席種的菜園,看看時間到了,快步跑回車上,時間剛好不差一分,后面的姐妹就不可避免的按約定時間遲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一身透汗,滿臉通紅回到座位,心里好矛盾,借用我同學姜浩一句話,為了參觀惹領導和同志們不高興,你說我們?nèi)菀讍??嘿嘿…?lt;/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紅色之旅第九站:梁家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梁家河,習近平主席插隊落戶的村子。隸屬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位于文安驛鎮(zhèn)東南方向5公里處。多年以前,這本是一個籍籍無名的村落, “貧窮”與“落后”是它的代名詞。當時一不通公路,二不通電,人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969年,一幫北京知青的到來,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靜謐。這幫知青其中一個就是習近平。16歲的他在那個叫梁家河的地方開始了他的7年知青歲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40多年時光流逝,梁家河的面貌早已發(fā)生了變化。村里先后通電、通自來水、柏油路、電話,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村民擁有了舒適、整潔的生活環(huán)境。按照“遠抓棗果、近抓畜”的思路,梁家河將建成居住集中化、環(huán)境生態(tài)化、管理社區(qū)化、設施城鎮(zhèn)化的新型農(nóng)村社區(qū)。期望梁家河有更好的發(fā)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參觀結(jié)束,我們原路返回,遇到一位花白胡子的老伯,綠色上衣,胸前戴著抗美援朝紀念章,坐在小木板凳上,全神貫注的在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等他唱完,我問:“老伯,您高壽???”他舉起右手比劃了一個九一個七說:“九十七了”。我又問:“老伯您是梁家河人?”他搖頭說:“不,我是來看梁家河的?!蔽易穯枺骸澳J識習近平嗎?”他笑著說:“咋不認識,他可是個好娃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延安大劇院演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延安之行,我們盤錦知青唱響延安,帶來兩個舞蹈,一個是《中國知青之歌》,一個是《在燦爛的陽光下》。舞蹈演員們,在延安大劇院盡情發(fā)揮,表演精彩,掌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觀看者紛紛舉起手機錄制、拍照,留下舞蹈的精彩片段;節(jié)目主題突出,道具有特點,服裝設計有特色,充分表達知青當年的真實生活,抒發(fā)了全體知青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的豪情壯志,引發(fā)與會全體知青的共鳴,受到中國知青組委會的好評,獲得二等獎,并頒發(fā)了獎牌,大家深受鼓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延安之行是短暫的,但情感和記憶是永恒的。七天的延安之行圓滿、快樂的結(jié)束,大家在七天里,由陌生到熟悉,由同行變朋友,一路歡歌一路笑語,很難忘。謝謝我們的組織者們!謝謝舞蹈演員們!謝謝為我們拍照的攝影師們!謝謝所有的兄弟姐妹們!有緣再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