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由行第三站江蘇省蘇州市。時間5月27日和28日兩天。蘇州是一座有25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自古以來,大運(yùn)河給蘇州帶來了無數(shù)財富,至今還留下眾多的景點和遺址。</p> <p class="ql-block"> 澹臺湖。位于蘇州吳中區(qū)的一個天然湖泊。腳邊菖蒲蘆葦,郁郁青青,隨風(fēng)搖曳;空中鳥鵲啾啾,清脆悅耳;湖上微波蕩漾,水平如鏡;對岸綠樹成蔭,高樓林立,喻為人間仙境不為過。昨天暴雨踟躕,眼前風(fēng)和日麗,令人神曠心怡,陡增生活閱歷,何嘗不是浮生佳事。</p><p class="ql-block"> 沿湖建有健康主題公園和廉潔文化公園。</p> <p class="ql-block"> 在公園里前去寶帶橋的路上,有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頌誦寶帶橋的詩文</p> <p class="ql-block"> 澹臺湖景區(qū)“纖夫小道”上,纖夫雕塑</p> <p class="ql-block">寶帶橋。位于蘇州市吳中區(qū)玳玳河水道之上,傍京杭大運(yùn)河西側(cè)。始建于唐元和十二年,是中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也是中國現(xiàn)存的古代橋梁中,最長的一座多孔石橋,橋長300多米,53孔。橋上有石碑亭、石塔、石獅?,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 大運(yùn)河世界遺產(chǎn)——遺產(chǎn)點</p> <p class="ql-block"> 橋上的石獅</p><p class="ql-block"> 昨天暴雨的清洗,一塵不染的橋面,張口微笑的石獅,迎接遠(yuǎn)方到來的游子。</p> <p class="ql-block"> 橋上的石亭</p><p class="ql-block"> 二游客,一坐一立,正在小憩。</p> <p class="ql-block"> 風(fēng)雨侵蝕的石塔</p> <p class="ql-block"> 2000年年底,國務(wù)院同意江蘇省政府撤銷吳縣設(shè)立蘇州市吳中區(qū)和相城區(qū)。吳中博物館是一個區(qū)級博物館。于2020年6月28日正式開館??梢娺@里文化底蘊(yùn)深厚和經(jīng)濟(jì)財力的雄厚。</p> <p class="ql-block"> 巧遇故宮博物院部分文物展</p> <p class="ql-block">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龍袍</p> <p class="ql-block"> 英國300多年前制造的鐘表</p> <p class="ql-block"> 盤門,古稱蟠門,公元前514年吳王闔閭命伍子胥筑春秋吳國都城,盤門為吳都八門之一。因門上曾懸有木制蟠龍,以示鎮(zhèn)懾越國,又因其“水陸相半,沿洄屈曲”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總體布局和建筑結(jié)構(gòu)基本保持元末明初舊觀,水陸兩門南北交錯并列,總平面呈曲尺形朝向東偏南10度。盤門是元明清三朝陸續(xù)修建的遺構(gòu),是中國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陸并列古城門,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有“北看長城之雄,南看盤門之秀”的說法。</p><p class="ql-block"> 國務(wù)院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 城樓</p> <p class="ql-block">水門。分為前后兩道。外門寬7.9米,高7.8米,深3.9米。內(nèi)外兩道水門,全用花崗石構(gòu)筑,四根粗大石柱,立于石塊堆砌的基礎(chǔ)上,支撐著拱頂,形成高大的城門洞,可容兩船交會通過。</p><p class="ql-block"> 此水陸并聯(lián)城門在世界上絕無僅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跡。</p> <p class="ql-block"> 水門內(nèi)門。寬8.9米,高5.3米,深12.3米。</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有城墻約300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吳門橋。盤門景區(qū)三景點之一。北宋初建清代重修的單孔石橋。江蘇省現(xiàn)存最高的單孔古石拱橋。作為“大運(yùn)河”附屬文物點之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 瑞光塔,景區(qū)三景點之一。始建于公元247年,當(dāng)初塔有13層,宋代重建時改為7層8面?,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景區(qū)古運(yùn)河上的仿古游船</p> <p class="ql-block"> 盤門游船碼頭,一棵樟樹枝葉茂盛遮天蔽日,人們講著吳儂軟語,聊著家長里短,喝著洞庭碧螺春,吃著東山的枇杷,嚼著釆芝齋橄欖,過著悠閑的生活。印證了“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p> <p class="ql-block"> 人民橋。橫跨護(hù)城河兩岸,全長316米。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橋身兩側(cè)人行道上飛檐翹角的仿古長廊,名副其實的蘇州第一座現(xiàn)代廊橋。當(dāng)年通車時,蘇州巿民爭先恐后,一睹新姿,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人民橋已不屬盤門景區(qū),距離較遠(yuǎn),用最新型號的手機(jī),拍出的照片還算不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殘陽西下,結(jié)束了一天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8日上午,首先來到蘇州規(guī)劃展示館。</p><p class="ql-block"> 底層展廳,蘇州市中心城區(qū)規(guī)劃模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選取蘇州全市著名園林,建筑之精華代表濃縮版的展示,一飽眼福。</p> <p class="ql-block"> 圖片展示</p> <p class="ql-block"> 蘇州大運(yùn)河遺產(chǎn)展示館。兩館相距20米左右,展館面積約400平方米,展示大運(yùn)河蘇州段遺產(chǎn)的獨特性。一條河,一座城是它的主題。</p> <p class="ql-block"> 館內(nèi)纖夫雕塑,多出的一條繩子可參與互動</p> <p class="ql-block"> 展館背面拍攝。展館臨水(護(hù)城河)而建,粉墻黛瓦,飛檐翹角。</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兩館,參照“攻略”,決定去虎丘、楓橋、山塘,以及平江歷史文化街區(qū)。四個景點都同大運(yùn)河有牽聯(lián),前三個景區(qū)曾經(jīng)游覽過。</p><p class="ql-block"> 去平江歷史文化街區(qū)公交車上,當(dāng)?shù)爻丝徒ㄗh,可提前一站下車,走定慧寺巷,里面有古跡。</p> <p class="ql-block"> 雙塔,又稱羅漢院雙塔。始建于公元982年。兩塔相距20余米,雙塔并持,蘇州唯一,全國也不多見。西塔高33.7米,東塔低0.4米。生鐵塔剎高有10米,重超5噸,當(dāng)年是怎樣安裝就位,至今還是個迷。</p><p class="ql-block">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 出羅漢院,聽到用吳儂軟語“阿要珠珠花……白蘭花要伐……”悠揚(yáng)的叫賣聲,多么熟悉的聲音,幾十年沒有聽到了,也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善解人意的蘇州好婆,同意我拍照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盤中的白蘭花散發(fā)著淡淡的花香,是那樣的清幽淡雅,自然純潔,沁人心脾,至今都揮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 平江歷史文物街區(qū),大運(yùn)河遺產(chǎn)點</p> <p class="ql-block"> 手工搖槳船</p> <p class="ql-block"> 兩位評彈搭檔下午演出前在熱身</p> <p class="ql-block"> 乘公交“游1”線路車,去大運(yùn)河蘇州 地區(qū)“十大景區(qū)”之一的“虎丘景區(qū)”途中,車遇紅燈,共和國的同齡人,抓拍到與共和國同齡的學(xué)校。</p> <p class="ql-block"> 虎丘塔,也稱云巖寺塔,始建于公元959年,塔高約48米,塔傾斜約達(dá)4度,稱為中國比薩斜塔。被第一批評為國務(wù)院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第一批的含金量最高 ,每一處都令我向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虎丘山山高,雖只有海拔34米,確有吳中第一山之稱?;⑶鹕斤L(fēng)景名勝區(qū),已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素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yù)。</p><p class="ql-block"> 康熙、乾隆皇帝各六次沿大運(yùn)河下江南,均在蘇州虎丘留有足跡,登山、祭祀、或入住虎丘行宮。今天的虎丘已成為到蘇州旅游的人們網(wǎng)紅打卡景點。</p> <p class="ql-block"> 劍池旁留影</p> <p class="ql-block"> 離開虎丘景區(qū),心急火燎的趕往楓橋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千年名剎。始建于南朝蕭梁代天監(jiān)年間(公元502~519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唐)</p> <p class="ql-block"> 江村橋</p> <p class="ql-block"> 楓橋</p> <p class="ql-block"> 詩人、進(jìn)士張繼雕像</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碑”上,雕刻詩人張繼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詩。</p><p class="ql-block"> 在運(yùn)河十大景區(qū)之一的楓橋景區(qū),拍完張繼塑像,看到矗立在楓橋旁的詩碑,水中游船穿過橋孔,??看a頭,情不自禁輕聲唱起了歌曲《濤聲依舊》,“帶走一盞漁火,讓它溫暖我的雙眼,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流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云煙,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fēng)霜,濤聲依舊不見當(dāng)初的夜晚……”想到當(dāng)初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手毛寧,“濤聲依舊人兩樣,失足而成千古恨”。</p> <p class="ql-block"> 唐燈。意為航標(biāo)燈,六角形,紫銅澆鑄,高六米,重六噸,寓意六六大順。</p> <p class="ql-block"> 七里山塘。大運(yùn)河遺產(chǎn)點。杭州有西湖,蘇州有山塘。兩處好地方,無限好風(fēng)光。亦有“姑蘇第一名街”之稱。</p> <p class="ql-block"> 古街上游覽的人們</p> <p class="ql-block"> 街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位于山塘街192號,“蘇州商會博物館”內(nèi)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 山塘河美麗的夜景。游船在古橋下穿梭,枕河人家,燈籠高掛。</p> <p class="ql-block"> 離下踏住處不遠(yuǎn),蘇州一歺廳,墻上裝飾畫。原來只熟悉虎丘塔,次日,增識了盤門,第二天,又意外“檢到”了雙塔,這就是旅游帶給我的收獲,因而,樂此不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