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簡介):博山位于魯中,是淄博市的一個區(qū),顧名思義博山山多,在682平方公里的轄區(qū)內(nèi)有大小山頭1300多座,博山城的東南西三面環(huán)山,北邊平坦,其地形就象是一個大簸箕,博山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晚期已有在此居住,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名:“弇中”(弇:音同“眼”)周末得名顏神,宋金時稱為“顏神鎮(zhèn)”,元叫“顏神店”,清雍正十二年建縣,清光緒三十年通火車,1945年9月(第一次)建博山市,1955年建區(qū),淄博市政府駐博山。自古博山就是工業(yè)重鎮(zhèn),據(jù)考證,唐朝就有開採煤炭的記載,宋金時期制陶業(yè)發(fā)達,八陡,窯廣,山頭等地窯口眾多,是磁州窯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元代博山的琉璃生產(chǎn)已初具規(guī)模,明初博山就為宮廷制作琉璃貢品,到清代琉璃制造業(yè)更是盛極空前,清宮內(nèi)務府設立琉璃造辦處,其工匠都是來自博山,博山的琉璃料貨莊遍布京城,京城商人也來博山採購訂貨,兩地人員來往頻繁,京城客商和達官貴人見多識廣,他們來博山對飲食起居要求高,這就帶動了博山餐飲業(yè)向更高標準發(fā)展,造就了聚樂村,蘇家館等一批菜香味美制作精良的高檔飯莊,博山的商人和造辦處工匠也把在北京見到和學到的知識帶回博山,帶動了山城的建設。博山在明嘉靖38年(1559年)建起了城墻叫石城,清同治年間(1862年一1874年)又在東西兩圩建起了圩墻,這樣就形成了城墻外邊有圩墻的獨特城市建筑風格。博山的街道,胡同,民居和北京的街道胡同四合院同出一轍,屋面是小瓦起脊的過道大門樓(叫大門樓不是樓),黑漆大門,迎壁墻,四合院,房屋主次分明,一進院,二進院,院中套院這樣的深宅大院和大雜院博山比比皆是。城小街短路面有坡度,胡同眾多而彎曲,是博山一大特色。商號,貨棧,店鋪林立,街道的名稱:前街,后街,轆轤把街…井胡同,南北胡同,豆付干胡同,西胡同,冤屈胡同…這些名稱有的以物取名,有的以方位取名,這和北京街道取名是用同一種方法。博山城中泉眼眾多有36泉人稱小泉城,如靈泉,大洪泉,雪浪泉,范泉,姑子奄泉,白水泉,文廟泉等等,水系發(fā)達,孝婦河,范河,沙溝河等河流穿城而過,發(fā)源于龍泉寺和南亭子的泉水形成若干條小河沿街串巷,最后匯入孝婦河一路向北流去,縣前街的小河寬約一米,水清見底,早晨飲用,午后洗浣,沿著街道的南邊自東向西流淌,在石橋與文廟流出來的水匯合,順西更道向北流去,“門前小橋溪水流,蝦米白條苔叢游,文廟墻外古柳樹,坐岸望空看老雕”……這就是博山,然而這樣一座美麗的小城沒能逃脫被拆除的惡運夷為平地,泉眼固死,河道掩埋,取而代之的是高樓大廈,昔日的博山城只能成為人們的腦海中回憶,今天我把平時在網(wǎng)上搜集到的一些博山老照片,編輯成美篇供大家欣賞,把這些老照片系統(tǒng)理順一下,其本上就能還原博山老城本來的面貌,真心希望能引起更多老博山人的美好回憶。</p><p class="ql-block">博山電影院的前身是“青年劇院”,1952年改名叫“工人電影院”,1953年該影院劃歸淄博專暑文敎局,改名叫“淄博電影院”,市政府從博山遷到張店后,1963年改名叫“博山電影院”,1987年拓寬沿河西路“博山電影院”被拆除。</p><p class="ql-block">集體照的左邊小屋是售票的窗口,60年代票價1角5分,學生票5分,集體照的右邊是桑園街,亂石鋪地,一路上坡,翻過圩墻土坡順路就到了西溝街西寨大崖頭底下,與大天井路口斜對著。集體照的正前方約50米是爐神廟。進去電影院的大門是外廳約3一4米寬,從兩邊上二樓,二樓呈“凹”形狀,中間部分與一樓通著兩邊和后邊是坐席,坐席最后一排墻上有三四個方孔,是放電影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從大門進到門廳,正面有二個門,掛著棉布簾擋著,進去是一樓,一樓中間部分和屏幕前是通到樓頂?shù)模瑑蓚?cè)和后邊共有六條方形木柱支撐著二樓。①看完了電影出來,朝正前方走,在爐神廟根前下臺階到底,向右拐彎(路過西寺小學)到沿河西路上,向左拐順桑園街(石家胡同南邊)也到沿河西路上。②從電影院出門向右走約20米再略向右拐下臺階(臺階是貼在俱樂部辦公室的石頭墻上)就上了沿河西路上,③若不下臺階直走(路寬約1米多,外側(cè)有1米高的磚花墻)進小門,就進到俱樂部的院子里去了,在俱樂部的院子里,路過辦公室,在閱覽室的南頭爬約百級臺階上去是(俱樂部)舞廳,從舞廳的南邊爬約20多級臺階,就到了博山公園的涼亭子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1950年在“青年劇院”(博山電影院的前身)舉辦“蘇聯(lián)電影展覽”,當時放映的電影有《偉大的公民》,《斯大林格勒大血戰(zhàn)》,《攻克柏林》,《青年近衛(wèi)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難忘的一九一九》等等眾多蘇聯(lián)電影。</p> <p class="ql-block">80年代未博山人結(jié)婚,酒席都是在家里操辦,從90年代初結(jié)婚宴席就慢慢的開始到飯店去安排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有的是在家里安排,有的是在飯店安排相互交叉都有,直到2000年以后住房條件的改變,搬進了樓房沒有了在家擺婚宴的條件了,加上經(jīng)濟條件有所改善,才不在家里舉辦辦婚宴了。七八十年代結(jié)婚在家舉辦宴席:①定好結(jié)婚的日子了,要提前聘請廚師(一般請二人,一人站爐子,一人配菜),②計算出能來多少客人,能安排多少桌席,廚師按席數(shù)列出清單,照單采購,③到鄰居家商量借房屋安排席口,一桌席坐8人,盡量用人家的桌椅床,坐位不夠,公事上給人家湊,④備好焦炭砸成小塊,借好鼓風機,借好帆布棚,借窯貨,借半盆,借桌橙,都要在底部要貼上膠布寫上名字,公事結(jié)束后送還時別送錯了,⑤成立大總班子,設立帳房,記帳,收錢,發(fā)糖,燒水,散席收拾碗筷,洗刷窯貨,席間巡查,席口端傳盤的(誰負責幾號桌到幾號桌要定住),廚房監(jiān)廚,幫廚,門口迎客,陪油客等各項具體工作要落實到人,各負其責,不能出差錯。有的客人不願意分開坐席,這一桌坐了9個人或者是10個人,這叫掛角(角:讀音同“夾”)要報告大總,大總寫條子視多了的人數(shù)加菜,凡是新開每一桌席都要大總寫條子監(jiān)廚才能發(fā)菜,整個公事上所有一切事物大總說了算。⑥提前二三天找電工布線,要在院子里架好帆布棚(防曬,防雨,冬季防雪)盤好爐子(一般盤二個或者三個爐口)安上鼓風機,支好配菜的案子,安好燒水的小鍋爐,干海參,干尤魚,干肉皮,竹筍等比較難泡制要提前泡發(fā)上。公事的前一天廚師就開始工作了(自帶炒瓢刀具),該炸的炸該煮的煮把所有的菜,有的制作好了,有的制作成半成品,抽好足夠的汁湯(把白水煮雞白水煮骨頭的湯舀出來叫抽汁湯)廚師就全憑這幾盆汁湯做菜了,一切準備就緒,這一天叫“落作”,第二天(娶媳婦這天)早上四五點鐘廚師要趕到公事上準備“油客席”。⑦當時,博山城區(qū)結(jié)婚的人都是到大峪口村找劉瞎子算卦,定結(jié)婚的日子和娶媳婦過門的時間,劉瞎子死了后,又都去找北門里陳瞎子算卦定日子,博山娶媳婦的時間基本都是在早晨4一5點,送媳婦的人叫“油客”,男送客的人數(shù)不限,多是兄弟們或表兄弟們送,要挑選一二個酒量大的以備男方家的陪客勸酒,還要有一個長輩跟著,一是帶隊,二是以長輩的身份和男方家的父母客氣的交待一下(禮節(jié)性),女送客就受人數(shù)的限制了,包括新媳婦一般不超6個人,要來雙,回單,媳婦過門送客不參加儀式,領(lǐng)隊的長輩先去和男方父母見面客氣的向人家父母交待一下:“小孩不會針線活……還得多敎著她”客氣交待一番后即去入席,這兩桌席(男女各一桌)叫“油客席”,按男送客的輩分,男方家要有對等輩分的人陪席,這叫“陪油客”,輩分高的坐上位,新媳婦的親兄弟也要坐在上首,油客席開頭是:四種水果盤(都墊粉紅紙)十來分鐘(不管吃不吃)撤掉水果盤上四種點心盤(墊粉紅紙),也就是十來分鐘的時間撤掉點心盤,上四個8寸平盤涼菜,酒席正式開始,那個年代都是按四四席規(guī)格上菜,參打頭,魚打尾,中間按一個大件(菜)一個行件(菜)的順序上菜(大件菜都是用10寸的湯盤和平盤),上第一道菜是海參湯(70年代用的都是刺海參,五六十頭的干海參20元左右一斤)上去菜后端盤子的人不能站在原地不動等著要賞錢,這樣不禮藐,就慢慢往回走,這時女方領(lǐng)隊的長輩拿出賞錢請端傳盤的人捎回去給廚師,(忙公事廚師就這點賺頭)假如上第一道菜領(lǐng)隊的忘了拿出賞錢,廚師就暫不上菜了,只等見到賞錢才繼續(xù)上菜。陪“油客”是一個苦差使,油客先上來不喝,陪客就硬勸,有的陪客不惜喝上三杯(那時用的是三錢酒盅)也要勸人家喝上一杯,男方要多準備幾個酒量大的,一個頂不住了,就悄悄的再換上一個輪番的勸,后半場男方的陪客喝的差不多了,女方的油客才開始反攻,陪客又不好意思不喝,場面激烈真有點不放倒幾個不罷休的樣子,上了整條的魚就齊菜了,隨后上二個飯菜一炒一湯和饅頭。油客席不受時間限制,往往中午12點了還散不了席,只有送客說不喝了才散席,男家是不能主動說散席的。(就寫這些吧)</p> <p class="ql-block">淄博市工人文化宮,1954年8月10日開始建設,歷經(jīng)5個月建成,1955年元月24日開始演出,這是1958年大躍進的報喜隊伍。</p><p class="ql-block">左邊框的小屋是售票窗口</p><p class="ql-block">那時,文化宮,電影院,人民劇場三家同時放一部影片(錯開時間)轉(zhuǎn)門有人騎自行車來回跑片子,來了好影片,票很緊張,從窗口買不上票了,就得在影院門口的人山人海中耐心等待退票的。</p><p class="ql-block">工人文化宮現(xiàn)在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桑園街,遠處的電線桿(一面墻的地方),向右約20米是博山電影院,向左約50米是爐神廟</p> <p class="ql-block">這是新建四路,左下角是魚市街南口,右下角是香市街北口,新建四路下邊是范河,右邊高電線桿處這些屋是山下診所(山下診所在尖尖處)和金堂寽園后院的屋,這些屋后邊是圩墻和范河,山下診所東邊是圩墻和城墻的匯合處,也是從龍泉寺流出的泉水經(jīng)過新建二路新建一路匯入范河的河口。白色汽車向右是去新建一路,路南邊依次是西胡同口,工商聯(lián),修道院(文革文攻武衛(wèi)),路北邊依次是山下診所,金堂寽園,同昌旅館,花椒皮市(街口)。左邊框樓頭處是北關(guān)口,從北關(guān)口沿著這一片屋是豬市街,遠處的白墻向右是新建三路,白墻的左邊直行是去北嶺聚眾陶瓷社,北嶺鐵路橋。</p> <p class="ql-block">這是拆除河東村南邊的一片民居(博山謙益祥慘案碑的東北角一片)在這片位置上(后邊一直拆到博八鐵路根前)建起了青龍山小區(qū)。</p> <p class="ql-block">80年代,博山電機廠東廠,在博八鐵路和東廠之間是柳行集貿(mào)市場。在2000年博山電機廠做出重大貢獻,無償將東廠拆除建成了博山世紀廣場。</p> <p class="ql-block">60年代的博山理發(fā)店的樓(福門橋東頭)理發(fā)樓向右依次是新華書店(連環(huán)畫書店,后改成呢絨門市部)廣生堂,體育用品門市部,宋家胡同口,理發(fā)樓向左是儲蓄所(隔街對著是香市街)儲蓄所在拐角上,向東就是百貨大屋了(后建成了百貨大樓),百貨大屋對面是第二百貨的二層樓。理發(fā)樓前邊是孝婦河,在孝婦河邊有一座毛主席畫像的宣傳墻,有底座,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保派和造反派就是站在宣傳墻的底座上進行辯論,場面激烈但不動手,下邊是人山人海的群眾。</p> <p class="ql-block">這是新建二路。是以豆腐干胡同為分界線,胡同以東至新建三路是城東村,胡同以西至新建一路是城西村,后邊是區(qū)政府,區(qū)委的樓,政府樓前是縣前街。</p> <p class="ql-block">這是拆除了的博山城東村和城西村,寬路是新建二路,窄路是南門里街,遠處是縣前街。</p> <p class="ql-block">這是解放前孝婦河東岸,七孔橋北約50米至大街南廓子外邊的情景,山上是博山東圩的圩墻。</p> <p class="ql-block">大街銀子市,(博山委托部一段)</p> <p class="ql-block">孔家橋,南頭接十字路,北頭接新建一路,長約百米,耐火磚鋪路面,孔家油粉最出名,孔家制作琉璃花球最出名,畫面電線桿處向東是一條小胡同,長不到50米就到新建五路(和蔬菜公司寽菜門市部對著),孔家橋北口向東不到50米是新建五路路口,向西依次是二路理發(fā)店,中國照相館,隔六七個門頭,是博山工業(yè)一局(文革二分會)從孔家橋到工業(yè)一局這一段的對面是博山招待所(原來的文廟)。</p> <p class="ql-block">西關(guān)街西頭,前頭橫著的路是大街,左邊框外是張煥宸家的老宅子,(后來博山區(qū)法院)右邊框外隔著幾個門頭是博山區(qū)衛(wèi)生局,西關(guān)街的西頭右拐角處是利民飯店,飯店對著是姚家胡同,姚家胡同北邊挨著是博山老百貨公司,百貨公司對面是被服廠的三八門市部。</p> <p class="ql-block">博山稅務街,南北走向。①從路口飯店向北(路的東面一側(cè))依次是興隆巷,小王家胡同,王家胡同,云家胡同,②從路口向北(西側(cè)一面)依次是:新盛街口,疊道街口,于家胡同,丁家胡同,方家胡同(方家園)。</p> <p class="ql-block">博山南門里,騎自行車的左邊(方窗戶)是一條半胡同,半胡同口左邊是南門理發(fā)店,半胡同口右邊那個黑長方形的門是張榮淼家(淼念音:苗),半胡同對面(路東)也是一條半胡同,胡同口(北邊)住的是方家,遠處的汽車處是縣前街東口。</p> <p class="ql-block">這是南門理發(fā)店,左是新建二路,右是南門里街,南門里街對著是南關(guān)街。左邊框樹的西邊是張家大門,是一個下起大門(比路面低1米多)</p> <p class="ql-block">1964年建成的第二百貨二層樓。</p><p class="ql-block">右邊框外是花椒皮市街口,同昌旅館。</p><p class="ql-block">1986年拆除第二百貨樓和花椒皮市,同昌旅館,建憩園,1987年6月1日憩園建成剪彩。</p> <p class="ql-block">1957年11月淄博供電所遷到博山峨嵋山路辦公,1958年4月30日改稱淄博供電局,這是1977年為熱烈歡呼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發(fā)行,在供電局大門上張掛橫幅。</p> <p class="ql-block">1951年在博山四十畝地體育場召開:淄博專區(qū)職工田徑運動會</p><p class="ql-block">這是入場式</p> <p class="ql-block">50年代未,博山雙山煤礦(現(xiàn)在是淄博礦務局雙山醫(yī)院)工人在研制迊頭抓裝機</p> <p class="ql-block">博山國營煤礦工人在井下回收落地煤,這是七八十年代的照片,井下巷道已用上機械鋼結(jié)構(gòu)支撐立柱,煤層不到一米高,工人在井下採煤站不起來是多么的艱苦,何況民辦小煤井採的煤層更薄,使用木棒支撐巷道頂板,他們工作的環(huán)境比國家煤礦條件更差,可以說是拿著生命換煤炭,博山老百姓有一句俗語叫做:“瞎米瞎面不能瞎煤瞎炭”,當然這個比喻不對,糧食絕對不能浪費,老百姓表達的意思是採煤的艱苦性,危險性比種地更大,隨時都能落下殘疾,甚至是丟掉生命,要珍惜煤炭來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1976年10月博山人民慶祝粉碎“四人幫”</p> <p class="ql-block">1960年6月23日,小學生在博山少年宮(七孔橋西頭的紅門廟院內(nèi))參加剪彩開幕式</p> <p class="ql-block">70年代游行隊伍從西冶街出來,過福門橋,行進在博山沿河東路上(那個時候不分單行線)</p> <p class="ql-block">50年代李家窯村一段的孝婦河還沒有河堤</p> <p class="ql-block">這是七八十年代春節(jié)期間,人們進城看“扮玩”,在博山火車站廣場存放的自行車,博山公安分局自行車管理所(下屬各組分片)負責看管,一輛自行車看管費2分線,木牌上編號,二個同樣牌為一組,一片掛到車把上,另一片交給存車人,到時候憑牌取車,</p><p class="ql-block">照片的左上角是德式老候車室,六七十年代就是從這里檢票進站。右上角是八九十年代的候車室(檢票進站)。上邊框中間(有雨棚)是行李房。右邊框外是德式建筑售票室(和候車室是通著的)</p> <p class="ql-block">博山木器廠的春節(jié)“扮玩”隊伍準備出發(fā),這個時候幾乎是全廠人員都出動,以確?!鞍缤妗北硌萑说陌踩?。</p> <p class="ql-block">博山木器廠這個表演人的高蹺有3米多高,這在全區(qū)踩高蹺的當中他是最高的了。這樣高的高蹺要有二個人負責保護,每人扛一根桿子上邊有半月牙形的鐵具,當“扮玩”隊伍原地不動時,負責保護的人就用桿子叉往踩高蹺人的兩個腋窩讓他休息一下,有的踩高蹺人甚至坐到靠街的屋沿上休息一下。</p> <p class="ql-block">博山電機廠的廠部,辦公樓是德式建筑,已是淄博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十年代,廠部的前邊是沙溝河,正對著是(河的南邊)電機廠的南廠,廠部西邊(隔著路)是電機廠的西廠,廠部和西廠之間的這條路是個崖頭(這個崖頭約四五十米)上去崖頭左拐(向西轉(zhuǎn)向北)一路漫坡到淄博一中(去淄博一中路的左邊是原淄博市委的院子),從電機廠廠部上去崖頭直行是淄博市團校(后來的67軍政治部)。廠部和西廠北邊(去淄博一中路的堰下邊)是小鐵路(沒拆保留著)據(jù)分析這條小鐵路可能就是最早的博八鐵路了。廠部的東頭是白虎山路口,隔路是人民銀行淄博市支行(也是德式建筑),銀行東邊是火車站,銀行門前是沙溝河橋,過橋進西冶街,(沙溝河南邊是圩墻,河兩邊都有行人路。)</p> <p class="ql-block">30年代前的博山黑山溝,這時還沒有博山到八陡的鐵路,左邊是河東村,中間是孝婦河,右邊是稅務街北頭靠河邊的一片房子,(即現(xiàn)在沿河西路鐵路橋南邊保留著的二層小樓這個位置上,)</p> <p class="ql-block">七八十年代正月十五前看扮玩的人群,左邊是第二百貨的二層樓,右邊框外是百貨大屋,即現(xiàn)在憩園和特信商城之間的這條路上。</p> <p class="ql-block">七八十年代的博山火車站廣場,右邊框處是德式火車站售票室,左邊框處是德式老候車室,老候車室右邊挨著的是行李房,廣場中間是公交車候車雨棚(掛著標語牌),那個時候公交車都是從火車站廣場始發(fā)。</p> <p class="ql-block">大街北口,有太陽傘的地方是宋家胡同口,左邊框外,從宋家胡同口向北依次是:體育用品商店(是個弧形的營業(yè)室),廣生堂,新華書店賣小人書的營業(yè)室(后改呢絨門市部),博山理發(fā)樓,右邊框處,從大街路口的德州扒雞售貨亭向北沒有建筑物,是南高北低的石墻,南頭高約2米多,北頭漸漸到地平,石墻外是沿河東路,這一片很寬闊路邊是停車場。</p> <p class="ql-block">50年代的中國人民銀行淄博市支行,德式建筑,按照建筑風格和地理位置分析,這座德式建筑應當是和電機廠的德式辦公樓,火車站的德式候車室,德式售票室是1900年前后德國人修建張博鐵路時期的建筑。照片是1954年淄博市舉辦運動會,摩托車比賽結(jié)束后返回單位途中行駛在西冶街北口的沙溝河橋上。背景是人民銀行淄博市支行的德式辦公樓。</p> <p class="ql-block">博山公園位于孝婦河沿河西岸,雙山崖頭以東,鄭家峪以北,1957年在李家林,房家林的墓地上興建,1960年基本建成,這是淄博市最早的一處公園,依照自然地形,公園建成二層,(上層是李家林,下層是房家林)落差27米,有臺階142級,下層進大門(座西朝東)左邊有噴水池子,花壇和動物園,動物不多,沒有大型猛獸,只有幾只猴子等小型動物,動物園的墻外邊(西邊)是郵電局的倉庫,倉庫西邊是標牌廠,標牌廠西邊就是雙山崖頭了,鄭家峪公路和公園之間有青磚墻,墻里邊就是鄭家峪河(在公園里邊),在鄭家峪峪口北側(cè)(公園大門南邊)有公園的一座6層宿舍樓,進公園大門的右側(cè)是兒童樂園,樂園的北邊是地下商場(防空干道)。公園的上層,南院是鳥園,北院是花卉園有二個大的花卉棚,東邊山嘴處建一個六角亭子,建了一個四角亭子,四角亭子北邊下臺階是工人俱樂部的舞廳。到了七十年代后期公園的上層還運來了一架退役的直升飛機。</p> <p class="ql-block">福門橋,小名叫洋灰橋,文革期間曾一度改名叫躍進橋,1951年建設,是博山第一座水泥橋,橋長24米,寬6.4米,高2.3米,兩邊人行道各1米,橋板厚0.5米,有3個橋墩四個跨孔。解放前孝婦河,河道彎曲,沙石淤積,岸灘不分,河路一體,孝婦河最寬處有50多米,河灘里為市場,河上的小橋橋面很窄,橋身很底,每到雨季河水漫淌,水高于橋,交通隔絕,一旦下大雨山洪暴發(fā)泛濫成災。解放后政府多次組織人力給孝婦河清淤,這是50年代未,60年代初在孝婦河福門橋段清淤的照片,背景是西冶街南口,街口有兩個門垛子,這是發(fā)洪水時,在門垛子上閘上木板封住街口,防止洪水灌到西圩里去,門垛子的右邊挨著的是</p><p class="ql-block">圩墻的廓子,這個廓子就基本上不走人了,都走有門垛子的街口,廓子和西冶街通著,里邊是觀音堂。那個時候河道清淤,劃段保干,全靠人力下河挖淤,運輸工具就是地排車子。</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未福門橋上的公交車不分單行線,博山交通隊就在宋家胡同路北邊(從大街進宋家胡同約20米遠)</p> <p class="ql-block">淄博市第一醫(yī)院,1954年11月20日從趙莊遷到峨嵋山南麓,當時叫:淄博市工人醫(yī)院,經(jīng)過提升,擴建成淄博市第一個國營醫(yī)院,第一醫(yī)院南鄰是工人療養(yǎng)院,大門里邊正沖著的是門診大樓,右邊石垛子里邊是醫(yī)院門市部,左石垛子外邊是博山建筑一社汽車隊,汽車隊的北鄰是龍泉寺,右邊石垛子(外邊)向西上一點小崖頭,沿著醫(yī)院的墻和文化宮廣場的墻有一條小道通向峨眉新村東村。</p> <p class="ql-block">縣前街東接南門里街,西接新建一路,左邊山墻上有窗戶的這間屋是胡國忠家,也是小南北胡同口,80年代前,拉圾箱向西一片還沒有拆除,①從拉圾箱(也就是從小南北胡同口)向西依次是:鋸鍋的常義同家的屋,賣油酥餅楊奶奶家,一個荒廢了的破爛大門,區(qū)政府的三間車庫(后墻朝街),區(qū)委區(qū)政府的大門,李昌庚家(種菊花的專家),西更道道口,賣火燒的羅奶奶家,三間閑屋常年不開門,區(qū)衛(wèi)生防疫站,王家,做香油的朱爾訓家,就到了新建一路,拐角上是郵電所。②小南北胡同口對著的大門(路南邊)是姚增田家,叫姚家大門,向西依次是:南胡同口,徐世同開小鋪,毛家大門(其中有機關(guān)宿舍),王洪章家(賣饅頭),徐其昌家,羅興奎家,李景合家,朱家大天井(住了若干戶),朱家的二層樓,苗大爺開的小鋪,孫兆干家(賣饅頭),二間常年不開的屋,文廟胡同口(這個地方叫石橋,文廟胡同正對著西更道),文廟大殿后邊的墻(后蓋成區(qū)招待所的北樓),白公事吹手姚家,就到了新建一路,拐角上是西門副食門市部。③從胡國忠家有山窗戶這間屋向東依次是:胡景三家(也叫理發(fā)鋪子屋),宋元福家(趕馬車),苗芝玉家,拐進小半胡同第一個門是厐章妮家和苗芝田家,再往里走是宋好蘭家,宋道德家,劉五奶家(他們都住在一個大門內(nèi))胡同里就這兩個門,(回到縣前街上)土產(chǎn)雜品倉庫,光家(做木旋制品)光家小鋪,大南北胡同口,區(qū)直機關(guān)宿舍大門(內(nèi)有若干個小院)一個倒塌了的屋基座,一條小半胡同只有一個院子住若干戶(博山鞋帽廠曾在這里)80年代初西關(guān)街上的翟軍(剛滿18歲)在這里做案被槍斃了,一個常年不開的大門(小瓦起脊過道屋,黑漆大門,很氣派,這個大門可能與趙執(zhí)信家或石家有關(guān)),石家大院(曾經(jīng)的博山市委,淄博市法院),再有四五間屋就到南門里街了。④路南,從姚家大門向東依次是:劉延明家,朱家大門(朱家森家住前院,后院也是朱家)趙家花園胡同口,進去就二個門,從趙恩孝家的院子里能到豆腐干胡同,趙家花園胡同口是賣自來水的小屋,(60年代初)最早是一分錢一擔(兩只水桶),后來改成一分錢二擔,再往東,是一間閑屋常年鎖門,關(guān)帝廟(正對著大南北胡同),郇宜昌家(他爸爸賣寽油醋)豆付干胡同口,二間門頭房常年不開,耿家賣油,司家做鞋,趙家祠堂(正對著石家大院,這里曾是淄博市檢察院),宋家,再有幾間屋就到南門里了,⑤50年代縣前街上的小河在路南邊。在石橋與文廟的河水匯合流向西更道,又與新建一路上的河水匯合,在山下診所東邊與范河匯合流入孝婦河。</p> <p class="ql-block">1976年慶?!拔逡涣蓖ㄖl(fā)表十周年,開門辦學游行隊伍行在博山百貨大樓門前。</p> <p class="ql-block">博山解放初期大街南頭圩墻上的雙廓子,雙廓子西邊是孝婦河,廓子根前有水打磨,廓子南邊約六七十米有棵古老的白果樹(銀杏樹),一直往前三四百米就到七孔橋了。</p> <p class="ql-block">神頭發(fā)電廠,日本人在1940年3月動工興建,1941年10月2號機組投入運營發(fā)電,1941年12月先后又安裝了3號,1號和4號機組,裝機容量為19400千瓦,解放后收為國有,1958年與洪山發(fā)電廠合并成立博山發(fā)電廠,洪山為該廠的發(fā)電所,1958年8月成立淄博電力工業(yè)局博山發(fā)電廠受其領(lǐng)導,1962年成立魯中電業(yè)局(1963年6月撤銷),博山發(fā)電廠由省屬轉(zhuǎn)為中央企業(yè),1965年神頭電廠擴建,代號370工地,裝機3臺5萬千瓦機組,1972年改為白楊河發(fā)電廠。</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20年代博山到八陡的輕便鐵路設在孝婦河里,穿過七孔橋最西頭的橋洞。</p> <p class="ql-block">清光緒30年博山通了火車,這是德國人建造的博山火車站候車室。</p> <p class="ql-block">這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博山火車站全景,右邊高土堰的地方是“西上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利用自然地形建設了鋁土礦自流裝料倉,90年末隨著鋁土礦的衰敗,自流倉廢棄了,前些年建樓房,自流倉被拆除了。</p> <p class="ql-block">博山人喜買“雙喜牌”黑白電視機。</p><p class="ql-block">在80年代,一個家庭擁有一臺黑白電視機,那是非常奢華的事,</p><p class="ql-block">12英寸雙喜牌黑白電視機,淄博電視機廠(淄博無線電四廠)80年代生產(chǎn),隨著電視機產(chǎn)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淄博電視機廠沒跟上前進的步伐,于1999年破產(chǎn),被青島海信電氣兼并。(80年代日本東芝12寸黑白電視機價格是515元,松下12寸黑白電視機是525元)</p> <p class="ql-block">(博山人耩地播種)農(nóng)民用镢頭把地刨一遍,整理平了,再用耩子(里邊放上麥種)播種,(一人在后邊扶耩子,一人或二人在前邊拉耩子)</p> <p class="ql-block">媳婦生了小孩第七天后,娘家人,姨家人都要送禮,這叫送“朱米”(這二個字都是借音用)</p> <p class="ql-block">70年代結(jié)婚,隨份子錢的標準是5毛,1元,隨2元的不多,隨5毛的也不太多,大部分是1元,也有的送鐵皮暖平臉盆一類的物品,也有送布的一般是五六尺,這叫掛帳子。70年代中前期破四舊立新風,結(jié)婚不讓擺席,號召一個菜吃飯,如有偷著擺席的,一但被發(fā)現(xiàn),政府就有人去將席上準備的所有菜都倒在一齊摻合了,在單位的人還要挨批。</p> <p class="ql-block">這是坐落在新建五路北口的“博山印刷廠春節(jié)彩門”,①迊面的平房子前邊是新建二路,這排平房子是食品公司的肉食門市部,有二個門口都有四五級臺階,從街上看這是一排平房子,從后院看這排房子就是二樓了,平房子左邊(西頭)是食品公司的大門,進大門是下坡,院子比路面底下約有2米,食品公司西鄰是郝家(進大門是一條胡同,里邊才是院子)郝家賣炒貨,晚上在博光戲園賣瓜子等食品,郝家向西隔著三四間屋,就是博山招待所的后門了(這個后門和孔家橋?qū)χ?,②右邊框是南關(guān)菜園邊街口,街口的南鄰是蔬菜公司寽菜門市部,門市部的南邊是蔬菜公司大院,院內(nèi)有許多淹制寽菜的大缸,大院和門市部后門都通著。③左邊框是一條小胡同通孔家橋,胡同口南邊是一座二層小樓民居,再往南(60年代)是一片廢墟(現(xiàn)在五路旅館的位置上)廢墟的南邊是十字路。</p> <p class="ql-block">2005年的博山賓館,(原址是文廟)時間不長就拆了賓館蓋成銀座大廈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豆腐干胡同,南口上個小崖頭接新建二路,北口接縣前街,長約百米,寬約2米一3米不等,胡同的東側(cè)只有一個門,西側(cè)有三個門,在西側(cè)有一條小胡同,長約30米,胡同里沒有門,走到頭進趙家花園,從趙恩孝家的院子里出去就到了縣前街。豆腐干胡同西側(cè)北頭第一個門是孫家做豆腐,豆腐干胡同可能就是因為孫家做豆腐取的名,孫家的大門,進去即向南和北二個方向分開,院子很窄很長。</p> <p class="ql-block">神頭大廟北邊這一片居民區(qū)拆除了后,建成了神頭文姜廣場。</p> <p class="ql-block">八九十年代的大街市場,</p><p class="ql-block">這是從博山橡膠廠,馬家溝,手管局,大雙磨胡同,小王家胡同到小雙磨胡同這一段的集貿(mào)市場。</p> <p class="ql-block">宋家胡同左側(cè)(50年代末):有中國人民銀行博山辦事處,博山交通隊(即交警隊)宋家胡同右側(cè)有淄博市敎育局(有臺階,圈門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大街銀子市,從宋家胡同口往南到舊貨委托部一段。</p> <p class="ql-block">橫著的是西冶街,斜著的是西溝街,左邊是第二百貨的憩園商場,現(xiàn)在叫百姓鞋城。西冶街往西溝拐這個地方,(也就是在下角)路東是水產(chǎn)門市部。西溝街(上邊框處)路南是西溝糧點,張家大院,路北(與張家大院正對著)是過去的鹽店,看病的“李半仙”就住在這個大院里,后來這個大院改成區(qū)直機關(guān)宿舍了,從鹽店這個地方向西約四五十米,右邊是大天井街口,西斜對著是桑園街口,在桑園街口西側(cè)是一個小賣部,從小賣部這個地方向西就上西塞大崖頭了,在崖頭中間分道繼續(xù)上崖頭,①向右手方向上,再上幾級臺街就到了一個平臺上這個地方叫場園,②從分道的地方繼續(xù)上崖頭是西寨,再繼讀走,路過球場街口,就到雙山了。</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的神頭河灘,這張照片是由南向北照,右邊的村莊是北神頭,正前方是七孔橋,右邊的山角是小路,左邊有河堤的是大路,在50年代初,從街里到神頭,走大街出南廓子不遠處就是用箔材(就是高糧稈子)圍擋起來,棚頂搭草的“白果樹供水站”,是讓推車子,擔挑子的人休息的地方,過七孔橋拐彎向南,沿紅門廟墻外順河堤大路(這一段路,橋面高路面低略有點下坡)就到了神頭。在紅門墻外有三四塊石碑,漢代石牛頭就在石碑的南邊臥在路旁,小時候聽老人說:“石牛會走,一年走一麻線”,那時小,也信。(麻線:將麻桿(一種植物)在水里泡透,再將麻桿上的皮一縷一縷的剝下來涼干,之后,將買來的泡制好了的麻坯子,女老們,用二根細麻坯子在小腿上搓成“麻花”狀的細繩子,這叫麻線,很結(jié)實,用麻線納鞋底做的鞋,舒服,耐穿。80年代前穿皮鞋的很少,老百姓都是穿娘做的布鞋)</p> <p class="ql-block">六七十年代的福門橋,由西向東拍照,左邊框處是:博山理發(fā)樓,三個有園弧形的門窗是新華書店賣連環(huán)畫書的門市部,后來又改成了被服廠的呢絨門市部,右邊是廣生堂中藥店,最高的天線下邊的建筑是體育用品門市部,這個地方也是宋家胡同口。</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在北亭子成立博山文化館,1950年5月改稱博山人民文化館。北亭子正對著是南亭子,南亭子是范公祠,也是淄博市圖書館,①北亭子門口向東是青州古道,上去是博八鐵路,②北亭子門口西邊是范河上的同濼橋,從南亭子里邊流出來的泉水從橋上的石槽流過,一股流到范河里去了,一股水進了東關(guān)街,再進東門里街,拐彎進轆轤把街,流入范河。③同濼橋是老博山一景叫做:“橋上流水,橋下行人”。④同濼橋西頭是東關(guān)街的圩墻廓子,從橋西頭左拐是去秋谷,橋西頭右邊沒有路,范河水沿著圩墻流向通谷橋,沿著圩墻流到新建三路和新建四路交匯點,順新建四路流向孝婦河。⑤從同濼橋西頭直行就進了東關(guān)街,東關(guān)街南邊隔著民房是王家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魚市街,北口接北關(guān)街,南口接豬市街(豬市街很窄2一3米寬,豬市街南邊是范河)魚市街隔著豬市街隔著范河與香市街的廓子斜對著。①魚市街北口隔著北關(guān)街與博山交電批發(fā)站樓對著,交電樓北邊是長途汽車站,消防隊。②從魚市街北口出來左拐就是沿河東路,過北關(guān)橋,過沿河西路,進稅務街。③魚市街的街名可能是與郭家賣魚,李家賣魚有關(guān)系,郭家賣魚的規(guī)模比李家大,那時是以賣咸魚和干雜魚為主。④魚市街的西側(cè):有二層樓的旅館,還有煤炭合作組(賣炭的地方),東側(cè):有陶瓷門市部,還有源泉,石馬,南博山三個供銷社駐博山的採購站和淄博市京劇團等單位</p> <p class="ql-block">70年代初博山福橋:照片是站在福門橋西頭向東拍照,右邊框處有一個挑筐子的地方是福門橋西頭,人群是站在沿河西路上,孝婦河東岸右邊框處的白墻屋是儲蓄所(也就是現(xiàn)在特信商城正門的位置)照片中最高柳樹的右邊是第二百貨,柳樹左邊二幢小樓的樓頭是香市街口,第二百貨和香市街這一片在1986年被拆除了,建成了福門憩園,左下角是西冶街南口。</p> <p class="ql-block">中共博山市委位于縣前街東頭路北的石家大院。</p><p class="ql-block">①1945年9月成立中共博山市委,市政府,市委書記林克,市長謝柏望。②1946年4月25日,中共淄博特委決定將博山市并入博山縣。③1949年4月重新建立博山市,王保民任代理市委書記,韓潔石任代理市長,10月份正式辦公,韓潔石正式就職市長。④1950年5月博山縣與博山市合并為博山縣。⑤1955年4月淄博工礦持區(qū)改為省轄淄博市,同時成立淄博市下轄博山區(qū)。</p> <p class="ql-block">60年代的博山電影院電影海報宣傳欄。位于福門橋西邊,西冶街街口與博山飯店之間,宣傳欄分五個宣傳板面,①中間最高的宣傳板面上寫“博山電影院電影宣傳欄”,張貼的電影海報是“獨立大隊”。②左邊第一個宣傳板面是:近期放影的電影計劃安排,③左起第二個宣傳板面上寫:“大躍進萬歲”,張貼的電影海報是“紅珊瑚”,④左起第四個宣傳板面上寫:“人民公社萬歲”,⑤左起第五個宣傳板面是“今日放映電影的場次”,⑥電影宣傳欄的左邊依次是:博山飯店,石家胡同,桑園街口。</p> <p class="ql-block">站在新建四路上拍照的博山北門里街。時間已經(jīng)到了八九十年代了,新建四路上的老房子已經(jīng)拆除蓋了商業(yè)樓了。①北門里街右側(cè)(西側(cè))放三輪摩托車的房子是城西村的勞力社做豆腐蒸饅頭,(向南)依次是:王陰家,西胡同口,李家小鋪,光永明家(收居民電費),博城醫(yī)院,馮家(趕馬車)②左側(cè)(東側(cè))向南依次是:井胡同口(和西胡對著),馬行街口,陳瞎家,李家油坊(和馮家趕馬車對著)。③在李家油房這個地方向西拐了,拐約10多米遠是大南北胡同口,向南直行到縣前街上(對著關(guān)帝廟)向西直行就到了小南北胡同。</p> <p class="ql-block">稅務街北頭,左側(cè)的二層小樓是稅北居委會,居委會北鄰依次是:收容所,云家胡同,羅家,就到圩墻了(圩墻早就拆除了,70年代還多少有點圩墻遺跡)這個地方有點小崖頭,接著是人民路和車站廣場。(1970改造沙溝河,建防空洞,蓬河建成人民路)</p> <p class="ql-block">新建二路。這是食品公司向東至豆腐干胡同一段。</p> <p class="ql-block">回民飯店位于西冶街南段路東。</p> <p class="ql-block">博山旅社,1972年開始營業(yè),原名叫博山車站服務社,位于青龍山大鐵橋斜對面(沿河東路到稅務街口的人民路上)國營單位,是博山區(qū)第一座商業(yè)大樓,和博山飲食服務公司平級,分為:旅館部,飯店部,理發(fā)部(理發(fā)部職工不在國營人員統(tǒng)計之中,單列報表),三個部分,旅館部包括地下旅館,及地上二個售貨亭(火車站出站口一個售貨亭,這個售貨亭有通道去地下旅館,去旅社大樓里邊,還有一個售貨亭在鐵路橋的西邊)。在旅社內(nèi)部一樓的樓梯后邊有通道下到地下旅館。</p> <p class="ql-block">西關(guān)街,東接新建一路,西接大街,這是西關(guān)街中段,①修表這個門頭是在賈家(賈眾林家)田家(田俊蘭家)這兩家根前,向西不遠是區(qū)衛(wèi)生局,走到頭接到大街上,拐角處是利民飯店。②修表的斜對面小樓是制做籠箅的門市部,向西不遠就是區(qū)法院(張煥宸家的老宅子)。</p> <p class="ql-block">民國時期的北亭子,照片中的房子是“清音閣”,照片的下部是范河河道。五六十年代的北亭子,進大門的右邊(東)是北亭子小學,左邊(西)是范河,正直朝北走進小門就是“清音閣”了,清音閣坐南朝北,明清式建筑,屋外一圈走廊有不到一米高的木花欄,從北邊看清音閣是平屋,轉(zhuǎn)到閣的后邊看,下邊有個方形魚池,清音閣就成了二樓了,在清音閣走廊上的一圈木花欄下邊,有一圈石槽,從南亭子(范公祠)引出來的泉水,在清音閣前分成兩股水分別引入石槽內(nèi),兩股泉水分別從東西兩個方向各繞半圈,在清音閣的后面匯集到一齊,通過石雕龍頭的嘴里流到下邊魚池邊上的石雕荷花盆內(nèi),荷花盆離魚池還有一二米的落差,荷花盆內(nèi)的水又淌到魚池內(nèi),水花四濺,金魚串梭,很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鼎豐窯廠,燒制陶瓷管子。</p> <p class="ql-block">白虎山,真武廟,六七十年代成了白虎山小學。</p> <p class="ql-block">這條路原來叫福門路,東起新建一路,西到孝婦河邊,后來把這條路歸納成新建一路了,左邊的這排房子是1964年建成的百貨大屋,百貨大屋后邊是宋家胡同,百貨大屋隔街對著的是第二百貨,1973年拆了百貨大屋西頭的一部分,建起了百貨大樓。</p> <p class="ql-block">呂家宅,東頭接大街,西頭拐向北,在王軍門口有個路口向西10多米就是沿河東路。</p> <p class="ql-block">疊道街上的大核桃園北口,北口正對著是賣自來水的小屋,北口向西斜對著是孫家,北口向東斜對著是轎桿胡同,二層樓是仁和成料器莊,遠處有個人的地方(右邊)是小核桃園路口。小核桃園路口偏東斜對著是家廟胡同。</p> <p class="ql-block">山頭飯店,白墻屋向左的這條街上有山頭派出所,博陶俱樂部,博陶銷售科等單位,右邊框外是山頭橋,左邊框的房子是翟家。</p> <p class="ql-block">這是1984年到1985年博山香是街附近的全景:①左邊這條路是新建四路,右邊的路是福門路(福門路,以后歸到新建一路),下邊框橫著的路是1983年拆了香市街西側(cè)一片的房子招寬建成的沿河東路,②左下角有汽車的地方是魚市街南口,③新建四路地下邊是范河,④中間一大片房子是香市街以東的民居,這時香市街西側(cè)的房子已拆除招寬公路了,這一大片房子又在1986年拆除建成了福門憩園,⑤右邊框是1974年建成的百貨大樓和百貨大樓緊挨著的是60年代初建成的百貨大屋,⑥中間的大白樓及左邊的一排樓是淄博市第二招待所(以后叫顏山賓館,現(xiàn)在歸原山林場)⑦大白樓后邊的山是新泰山和峨嵋山。</p> <p class="ql-block">文革結(jié)束后(這時已出現(xiàn)華主席的巨幅畫像)游行隊伍行進在福門橋上。</p> <p class="ql-block">民國34年(1945年)博山發(fā)洪水沖毀了香市街北口廓子外邊的范河河道,①右邊框處是范河口(范河水匯入孝婦河)②廓子左邊是圩墻,圩墻外邊就是范河,③香市街往東斜對著是魚市街口,④范河北岸是豬市街。</p> <p class="ql-block">西冶街南段,①迎面小樓處是西治街南口,②右邊第二條電線桿處是西溝街口,西溝口對著的是水產(chǎn)門市部。③左邊框是西冶街城市信用社,一排白墻的屋是景泰成藥店,④中醫(yī)欒家(博城醫(yī)院的欒慶豐,欒慶太等)就住在景泰成的后邊,欒家在河邊上(沿河西路)有門(這個地方解放初期叫箔市)</p> <p class="ql-block">在市第二招待所樓上拍照的博山百貨大屋。這時西頭的博山百貨大樓已經(jīng)蓋起來了,拍照的時間應該是在1975年以后,(1974年8月份百貨大樓試營業(yè))</p> <p class="ql-block">博山東關(guān)街北邊范河上的通谷橋和圩墻廓子,從橋上向北走就是北嶺街,橋頭附近就是豆腐組,豆腐組東邊就是北亭子。</p><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拍照的時間應該是在下午盡黃昏時,因為太陽夕照的屋山墻影子已經(jīng)照到路東邊的屋墻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站在青龍山上拍照的博山城區(qū)。①左下角是博山到八陡的鐵路,②中間是孝婦河,③右邊框是人民路,④右下角是青龍山鐵路大橋,⑤方形屋面是顏山電影院,⑥方形屋面北邊的小院是博山鐵路衛(wèi)生所,⑦孝婦河上的橋是黑山溝橋,⑧右邊拐角樓是博山旅社,旅社的對面是博山交通局,交通局西邊是火車站廣場,廣場南邊是稅務街和趙家后門。⑨方形屋面周圍民居是河東村,⑩拐角樓后邊民居是稅北村。</p> <p class="ql-block">縣前街東口(與南門里街交匯處)</p> <p class="ql-block">神頭七孔橋,①左邊(橋西頭)是紅門(廟),橋東頭(右邊框外)是僧王廟(即現(xiàn)在的市政宿舍樓),②橋比路高向二頭走都略有下坡,③漢代石牛就在左邊框處(樹的后邊),④孝婦河里擋起來這股水是流到大街南廓子外沖水打磨用,⑤七孔橋西頭的山腳處還有圩墻的遺存殘墻。</p> <p class="ql-block">1959年將七孔橋西頭的紅門(廟)改建成博山少年宮,這是1960年6月23日落成剪彩的集體照。</p> <p class="ql-block">1949年淄博中學(淄博一中前身)師生參加治理孝婦河義務勞動,師生們有的站在橋板上,有的坐在橋板上,左下角是沙溝河,這是沙溝河與孝婦河匯合處,孝婦河上的橋板很厚,這一段從橋的長度看,河道挺窄。板橋的右邊(東邊)是黑山溝,板橋的左邊(西邊)沿沙溝河北岸小道(約百米)就去了火車站,沙溝河南岸有小路,這里是七三二倉庫(七三二就是山機廠)(今車站旅社這個位置),再向西一點就是稅務街了,這張照片的背景是青龍山鐵路橋,橋墩的上半部分是二條園柱形的橋墩,鋼梁橋欄造形不一,上部不平,橋的東邊是靑龍山,那時大橋東頭沒有護橋房,從以上各種情況分析看,現(xiàn)在的青龍山鐵路橋是解放以后咱中國人自己改建的。</p> <p class="ql-block">60年代初,我國遭遇自然災害,每人每月(成人)供應糧食27斤,包括細糧,租糧,雜糧,鮮地瓜等,(鮮地瓜5斤折1斤糧食)缺少副食品,每月每人半斤食油,在那個缺油少糧的年代,人們都想盡各種辦法填飽肚子,挖野菜,把地瓜秧,玉米骨頭磨粉摻到糧食里蒸窩窩頭,還有的發(fā)明了增糧法,例如:一斤大米能蒸出8斤米飯等(就是多加水)在自然災害的后半期(1962年前后)博山食品公司發(fā)明了小球藻,摻到糧食里蒸饅頭或窩頭增加營養(yǎng),其實就是在盆里,新流酸壇子下半部分等敞口的容器里,倒上水摻上一點尿讓其發(fā)酵曬干了,容器底部形成一層青苔結(jié)層,這就是小球藻,為此淄博市在(博山)市委禮堂召開現(xiàn)場會向全省推廣,(其實沒有推廣開,一二年后形勢就好轉(zhuǎn)了,特別是城市糧荒就慢慢的過去了。</p> <p class="ql-block">1958年大煉鋼鐵,這是在土門頭村西邊的神頭鋼鐵廠,簡稱:神鋼,60年代中期又在該廠址上設立了代號“370”工地,建設火力發(fā)電廠,70年代初,370工地改名叫白楊河電廠。</p> <p class="ql-block">60年代博山陶瓷廠生產(chǎn)的紅綠彩手繪套五盆等待裝車外運。在60年代初一套套五盆子到沂源,萊蕪,昌樂,堯溝等地能換20斤鮮地瓜,為解決吃飯問題,在那個年代套五盆子幫了大忙。</p> <p class="ql-block">這是1970年10月24日濟南鐵路局貨單:①發(fā)貨人:淄博礦務局夏莊煤礦,收貨人:三七O電廠,②發(fā)貨站:博山站,收貨站:山頭站,③貨物名稱:煤,④貨物件數(shù):堆,③貨物重量:53000公斤,⑤計貨重量:50000公斤,⑥運價:每噸7角,裝車:自裝,⑦另有3000公斤即3噸,運費2.l元,⑧總運費:35元十2.1元=37.1元。</p><p class="ql-block">(注:這是一個車皮53噸的煤,運到山頭車站后,再由電廠的自備機車通過專運線,將煤車牽引到廠內(nèi)煤倉,自動翻滾卸車,不存在卸車費)</p> <p class="ql-block">西冶街的中南段,最遠的尖頂小樓處是西冶街南口(福門橋),右邊的這座小白樓是一所診所。</p> <p class="ql-block">70年代的博山王家林市場,這個市場是建在新建一路和新建三路拐角處東邊,這一片地勢挺高而且平坦,市場的東邊就是一片低凹的王家林墳地,在照片的左邊框有人群的地方是50年代慶勝戲園的位置,趕集的路上的位置是50年代的好幾個說書棚的位置,幾排房子向北這一片是窯貨市。這個市場的位置就是現(xiàn)在考院小學東邊中心路及防疫站樓,長城飯店這一片。</p> <p class="ql-block">博山工人俱樂部,在公園北邊,電影院的南邊,1953年興建,右邊框處貼著石頭墻有臺階,在電影院看完了電影可以從這里下來,(60年代未這個臺階就拆除了),右邊框石頭墻上邊是電影院到俱樂部的小路,右邊的這座大屋是俱樂部的辦公室,左邊的大屋是俱樂部的閱覽室,在閱覽室的南邊有約百級臺階上去是俱樂部舞廳,舞廳南邊上臺階就到了公園的亭子上去了。照片的左下角是在給孝婦河凊淤,照片拍照的時間是70年代的冬季(公園的樹光有枝,沒有葉)。1987年拓寬沿河西路,博山工人俱樂部被拆除了。</p> <p class="ql-block">博山物資局在新建二路東段路北,①物資局往西約50米右拐是南門里,直行是新建二路,左拐是南關(guān),②物資局往東路北依次是50年代的勞改隊(以前的城皇廟,以后的衛(wèi)校宿舍區(qū))和考院小學。③物資局的對面(路南邊)是五六米高的石墻,西高東低,順新建二路的路面地勢,到二路三路拐角處時,石墻也就只有一二米高了,高墻上邊南北寬約30多米,西頭從物資局(對面)這個地方向東一直到王家林市場,上邊是市場,市場管理所就在這里,到了七八十年代這一片成了居民生活區(qū)了,工業(yè)布廠的王云章就住在這里。高臺子南邊就是李家胡同了,在高臺子中間有臺階上去,穿過高臺下坡,越過李家胡同,又接著上坡就去了峨嵋山,順路翻過峨嵋山,下去就是水泥廠的大地磅房。</p> <p class="ql-block">北關(guān)橋東頭的五金交電大樓,順橋向前直行進北關(guān)街,大樓右邊是魚市街,大樓的左邊是長途汽車站,消防隊,謙益祥慘案發(fā)生地,河東村,青龍山鐵路橋。</p> <p class="ql-block">北關(guān)橋西頭,稅務街口,①右邊第一座小樓是稅務街飯店(后叫勝利飯店)飯店進門右拐(刷紅色油膝的樓梯)上樓梯到二樓,有四五張桌子,一樓是收款臺和三四張桌子,制做室在后面。②和飯店挨著西邊的小樓是修自行車的門頭。③稅務街在修自行車這里向右拐了一個彎直著向北就到了火車站。④左邊框處有二個穿白衣服的人,這個地方是疊道街口,街口是個小崖頭,街口的右邊(白墻屋)是水果店,街口的左邊是理發(fā)店(二個穿白衣服的人可能是理發(fā)員,剛從理發(fā)店里出來,⑤理發(fā)店的東邊(邊框外)是一個賣烤肉的門頭(和修自行車正對著)賣烤肉東邊是新盛街街口,再向東就是沿河西路了。</p><p class="ql-block">受美篇篇幅數(shù)量的限制,還有許多博山的老照片沒有包括進去,以后再做續(xù)集吧,本美篇的照片都是從網(wǎng)上搜集的,若涉嫌侵權(quán),微信告知馬上刪除,</p><p class="ql-block">謝謝觀看,2021年6月25日胡國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