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138, 0);">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故事系列(第四期)</b></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陳明義將軍是河南商城籍開國將軍,其對家鄉(xiāng)有著深厚感情、巨大貢獻,倍受商城人民愛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陳明義將軍(1955年)</p> <p class="ql-block"> 陳明義(1917.2.8—2002.5.24)原名陳培義,乳名嚴喜,曾用名陳赤,商城縣伏山鄉(xiāng)里羅城村(原住本鄉(xiāng)土門村,即現(xiàn)本鄉(xiāng)七里山村土門組,其離家后,家人搬遷至本鄉(xiāng)里羅城村平崗組)人。1930年5月參加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33年7月由共青團轉(zhuǎn)入中國共產(chǎn)黨。<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b>,任商城縣兒童團大隊長,少共商城縣委童委書記,皖西北特委政治保衛(wèi)局班長、排長、偵察科員、副連長,六霍縣獨立營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第二十五軍第七十三師政治部保衛(wèi)隊排長,川陜省政治保衛(wèi)局特務員、班長、手槍隊隊長,紅軍總司令部第1局(作戰(zhàn)局)作戰(zhàn)參謀,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第1局作戰(zhàn)參謀,祁連山別動隊隊長兼政治委員。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第一至四次反“圍剿”斗爭,西征轉(zhuǎn)戰(zhàn),川陜革命根據(jù)地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和紅四方面軍長征。1936年10月,參加西路軍艱苦作戰(zhàn)。<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抗日戰(zhàn)爭時期</b>,任八路軍第129師司令部作戰(zhàn)參謀,太行軍區(qū)司令部作戰(zhàn)股長、副科長、科長,八路軍先遣支隊參謀長,第十八集團軍新九旅、新四旅參謀長,冀南軍區(qū)第五軍分區(qū)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冀魯豫軍區(qū)第五軍分區(qū)副司令員,冀南軍區(qū)參謀長。參加了夜襲陽明堡戰(zhàn)斗、反九路圍攻和百團大戰(zhàn),率部破襲石家莊、德州鐵路,領導冀南革命根據(jù)地軍民粉碎了日軍的“鐵壁合圍”,取得反掃蕩的勝利。<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解放戰(zhàn)爭時期</b>,任冀南軍區(qū)參謀長,豫皖蘇軍區(qū)參謀長,第二野戰(zhàn)軍第十八軍參謀長。參加了淮海、渡江、贛中、湘南等戰(zhàn)役及解放成都會戰(zhàn)。<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b>,任解放軍第十八軍后方部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西藏軍區(qū)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司令員,西藏自治區(qū)革命委員會副主任,成都軍區(qū)副司令員兼西藏軍區(qū)司令員,成都軍區(qū)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等職。領導修建西藏當雄、貢嘎、甘孜等機場和修筑康藏、中尼公路,被稱為<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站在世界屋脊上的將軍”、“金橋司令”</b>。是第三屆、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62年參與指揮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2年5月24日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85歲。次年5月24日其骨灰運回安葬在商城縣革命烈士陵園紅軍夢園,實現(xiàn)了他陪在母親身邊的夙愿。撰有《懷念曾中生同志》、《心向延安》、《憶劉帥和汪榮華同志在長征中》、《賀老總關懷川藏線》等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陳明義將軍生平簡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本文視頻均取自商城縣慶祝建黨98周年活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陳明義將軍回憶錄《高路入云端》(楊星火著)</span></p> <p class="ql-block"> 陳明義將軍出生在河南省商城縣伏山鄉(xiāng)的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13歲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4歲參加紅軍,是名副其實的“紅小鬼”。“風云變幻饒少年”。革命戰(zhàn)爭年代,他從基層干起,從戰(zhàn)爭中學習戰(zhàn)爭,出生入死,轉(zhuǎn)戰(zhàn)南北,逐步成長為我軍一名高級軍事指揮員、開國將軍。全國解放后,陳明義將軍長期在西藏軍區(qū)工作,為祖國守護西南大門長達25年,除了參與領導軍區(qū)的部隊建設、鞏固邊防、平息叛亂和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等重大任務外,還先后率領漢藏軍民克服重重困難,修建了康藏公路(后改稱川藏公路)、當雄機場、中尼公路、貢嘎機場等推動西藏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工程……一個人的一生沒有幾個二十幾年,明義同志把他的壯麗年華完全獻給了西藏的解放和建設事業(yè)。以至因長期缺氧而造成晚年嚴重哮喘,卻無怨無悔。這種革命精神令人欽佩,值得我們大家學習。(以上為洪學智上將對陳明義將軍的評價,節(jié)選自陳明義將軍革命回憶錄《高路入云端》序言)</p> <p class="ql-block"> 陳明義將軍指揮著由漢藏軍民組成的大軍,建成了四個“西藏第一”——西藏第一條最長的公路(全長2255公里的川藏公路)、西藏第一個飛機場(當雄機場)、西藏第一條國際公路(中尼公路)、西藏第一個現(xiàn)代化國際航空港(貢嘎機場),創(chuàng)造了人間奇跡!</p><p class="ql-block"> 創(chuàng)造人間奇跡的“金橋司令”陳明義,參軍以前沒有讀過書,連小學堂也沒有進過,只是一個不識字的放牛娃!</p><p class="ql-block"> 這,又是一大奇跡!</p><p class="ql-block"> 那么,這些奇跡,是怎么創(chuàng)造的呢?</p><p class="ql-block"> 就讓我們一起把歷史翻回到20世紀初,從風雪大別山金剛臺腳下的一個小山村說起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17年,陳明義出生在商城伏山這間農(nóng)家草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 少年從軍</b></p><p class="ql-block"> 大別山的早春風雪迷茫,在河南最高峰商城縣金剛臺山腳下,有個叫土門村(現(xiàn)伏山鄉(xiāng)七里山村土門組)的小村落,稀稀落落的散布著幾處低矮的小草房,這里住的都是貧苦人家。1917年2月8日的深夜,這里的一間小草房,一個男嬰呱呱墜地。草房的男主叫陳玉生,產(chǎn)婦女主叫陳葛氏(無名,未嫁時叫葛四妹,婚后因丈夫排行老五,被叫陳五娘),這是他們的第五個孩子,取名陳培義。由于家境貧寒,陳葛氏身體瘦弱,再加上已生了四個孩子,體質(zhì)更差,奶水很少。小培義吃不飽奶,日夜啼哭。隔壁住著一個嚴媽媽,也剛生了孩子,奶水很多。善良的嚴媽媽聽見小培義的哭聲,很是心疼,就讓培義的母親把培義抱給她喂奶。就這樣,小培義每次在嚴媽媽的懷里咕嚕咕嚕吃飽后,就甜甜地、靜靜地入睡。為了報答哺乳之恩,小培義拜嚴媽媽為干媽。嚴媽媽給培義取了個乳名:嚴喜!干媽疼愛嚴喜,勝似親生;嚴喜愛干媽就像親媽。</p><p class="ql-block"> 那時,誰能想到,這個苦命的娃后來竟成了共和國開國將軍!陳明義將軍重情重義,渡江戰(zhàn)役前夕,時年32歲的他已是二野18軍參謀長的他順道回鄉(xiāng)探親,親生母親已悄然去世七年,他一頭撲進干媽懷里,喊了聲干媽,兩行熱淚滴在征塵仆仆的軍衣之上……1997年冬天,已是80高齡德高望重的陳明義將軍,提起干媽,仍深情地說:“沒有干媽,我早就餓死了……”</p><p class="ql-block"> 陳將軍的童年是悲慘的。培義的父母一共生育了11個兒女。由于軍閥混戰(zhàn),地主逼租,天災人禍,他家的日子越來越貧困!一家12口人(不含遺腹子陳孝),擠在三間破草房里,姐姐睡個小床,哥哥睡在外面的小草房。培義和父母以及兩個弟弟,五個人擠著睡一個木床上,只有兩床被子,數(shù)九寒天,你拉我扯,培義經(jīng)常蓋不上被子,半夜凍的直抖……兄弟姐妹11人,有四個因為患病無錢買藥,竟先后夭折了!</p><p class="ql-block"> 培義的父親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對自己兩口子沒有文化甚是嘆息,盡管家境貧寒,還是堅持讓培義的大哥培仁去讀書。大哥培仁去附近的范家祠堂度私塾去了,家里沒有錢再供培義讀書。他八歲就開始干活,上山砍柴、撿松球。每天,砍回一大捆映山紅枯枝,供母親燒水做飯。母親看著年幼的兒子背柴禾壓得彎彎的腰,連忙幫他卸下柴禾,輕輕拍著兒子的肩,默默流淚……</p><p class="ql-block"> 1928年的夏天,一場更大的悲痛降臨在11歲的小培義身上。父親懷揣三塊銀元到鎮(zhèn)街上去買米,剛說好價錢,國民黨軍閥的一支敗兵沖到街上,見米就搶,見人就搜身。一個匪兵搶去了父親的三塊銀元,父親追上去要告官長時,被匪兵一槍打倒在血泊中。當大哥培仁和鄰居用木板抬回父親血流如注的尸身,當時懷著身孕的母親痛不欲生。小培義幼小的心靈從此埋下仇恨的種子,他痛恨這吃人的舊社會。為了安葬慘死的父親,母親向地主王子愚家借債,買了棺材,辦了喪事。不到半年,王家地主逼債,把培義家四畝田逼走了二畝半,只剩下一畝半。地主還不斷逼債,為了活命,姐姐17歲就出嫁了,妹妹和最小的弟弟(遺腹子)都先后送人。不到40歲就守寡的母親,帶著培義、大哥、三弟,過著缺吃少穿的苦日子。大哥培仁年紀輕輕就去給人打工,掙幾個錢回來顧家。11歲的培義,給王家地主放牛,還要照看地主家房前屋后的樹林,不準別人來拾柴禾。</p><p class="ql-block"> 一天,培義正在放牛,有個窮苦人悄悄鉆進樹林砍柴,小培義想著,人家母親也需要柴禾做飯,就假裝沒看見,讓那人砍柴。這時,王地主回來,趕走了砍柴人,并對培義拳打腳踢、又打又罵。培義氣極了,帶著渾身傷痕跑回家去,一頭撲進母親懷里大哭起來。人壓迫人、剝削人的舊社會,讓苦難的大別山人民喘不過氣來。民心思變!</p><p class="ql-block"> 1929年5月6日,共產(chǎn)黨領導的商城起義首先在商城南部爆發(fā),大家都聽說了有支叫做紅軍的隊伍,專門打土豪劣紳,幫助窮人。這個驚天的消息傳來,大別山北邊的窮苦人都盼著紅軍早點打過來。緊接著,又聽說紅軍要打商城縣城!培義充滿了好奇,想看看紅軍到底是什么樣的隊伍。這年臘月,冰天雪地,正是窮人賣柴禾的好時候。一天清早,12歲的培義挑著兩籮筐松球步行三十里路到商城縣城去沿街叫賣,賣了三毛錢。按母親囑咐,用兩毛錢買了個煨湯的瓦罐子,又買了一斤鹽放在罐子里。他肩挑籮筐手提鹽罐過了縣城南河灣,高高興興朝家趕。突然,前面小路拐彎處走來了一支人馬。有人穿著黃布軍衣,有人穿著花花綠綠的老百姓的短襖長袍。他們的肩上,有的扛著槍,有的背著刀,還有扛紅纓槍的,每個人脖子上都系著一條長長的紅領帶。過路人悄悄地說:“是紅軍,紅軍來了!地主老財們都跑漢口了!”培義聽著,走著,不敢說話,眼看著那隊伍迎面走來。路窄,培義側(cè)著身子,邊走邊斜眼看著紅軍,就在這時,一個身材高大的兵與他面對面擦肩而過。培義側(cè)身一讓,只聽砰地一聲,瓦罐子破了!是被那個兵的槍托碰破的!望著那破碎的瓦罐片和地上雪白的鹽,培義哭了!這時,那個大個兵又倒回來了,他彎下腰,溫和地對培義說:“孩子,別哭!我給你一塊大洋,你自己去買個瓦罐子,再買點鹽??!”小培義喜出望外,說要不了這么多錢,大個子兵深情地撫著培義的肩說:“好孩子,拿著吧!”培義驚喜地抬起頭,接過大個子兵手里的一塊銀元,感動的落了淚。小培義當時也不懂什么是馬列主義,他從打破瓦罐子的事得到一個啟示:紅軍好!白匪軍壞!他就對母親說,他也要當紅軍!</p><p class="ql-block"> 1929年12月25日,紅軍打下了商城縣城。土門村的大地主王子愚跑到漢口去了,窮人出頭了!1930年春,土門村山下的平崗村(現(xiàn)里羅城村平崗組)建立了村蘇維埃政府,地主王子愚住的王家樓,成了三區(qū)蘇維埃政府(成立時在余子店,后搬遷到王家樓)和區(qū)委會的辦公樓。培義因為勇敢控訴白匪軍和站崗放哨認真負責,組織上讓他四處演講,并任命他為童子團大隊長。同年5月,培義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同年秋,培義第一次離開故鄉(xiāng)土門村,離開母親,前往南溪鎮(zhèn)(原屬商城縣,現(xiàn)屬金寨縣)參加商城縣共青團縣委舉辦為期三個月的訓練班受訓。1931年春,訓練班結(jié)束后,培義被調(diào)到商城縣共青團縣委任童委書記。隨后,參加了皖西北特委共青團第一次代表大會。這位14歲的童委書記引起了領導的重視。同年10月,培義被調(diào)到皖西北特區(qū)政治保衛(wèi)局工作,先后任班長、排長、科員、副連長和六霍獨立營政委等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陳明義將軍從軍記首次搬上舞臺在將軍老家演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信陽著名音樂創(chuàng)作人王森為該舞臺劇創(chuàng)作的音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森音樂作品《共產(chǎn)黨一來天就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陳明義將軍家的農(nóng)家草屋已不存在,原來的位置就在現(xiàn)在這電線桿旁公路邊,前面300米處,即是抗日英雄趙崇德的老家——七里山村新塘灣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瓦罐打破的啟示:紅軍好!白匪軍壞!</p> <p class="ql-block"> 1932年秋,培義被調(diào)到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方面軍第25軍第73師政治部保衛(wèi)隊任排長。參加紅軍后,指導員點名時,由于方言土語常把“培義”喊成“皮義”,引得大家發(fā)笑。培義覺得自己名字不夠響亮,決定改名。短短幾年,他從一個放牛娃,變成了童子團大隊長、共青團縣委委員,如今又當了紅軍,在這紅色的革命年代,他不僅快速成長,明白了許多道理,而且,有了共產(chǎn)主義的遠大理想!他決定,把培義改為明義!陳明義,好個響亮的名字,上級欣然批準了他的改名請求。這時,陳明義才15歲!展現(xiàn)在他面前的道路,卻那么明亮,那么寬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 慈母訣別</b></p><p class="ql-block"> 1932年6月,蔣介石坐鎮(zhèn)武漢親任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調(diào)集30萬人馬,發(fā)動了對鄂豫皖蘇區(qū)的第四次大“圍剿”。紅四方面軍奮起進行第四次反“圍剿”。同年秋天,陳明義所在部隊,轉(zhuǎn)移到了金家寨。就在國民黨大軍壓境時,陳明義的母親突然來到部隊。她知道兒子愛吃板栗,翻山越嶺地提來一竹筐板栗,親手剝給兒子吃。陳明義吃著母親親手剝的板栗,甜在心里,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他低頭看著母親被扭曲了的小腳,心情似激動地潮水。這雙小腳,走過了多少酸甜苦辣的人生路?如今又走過八十余里坎坎坷坷的山路,來看望兒子。望著滿臉皺紋的母親,明義動情地說:“娘,我們部隊要打仗了,前幾次反圍剿,我們都打了勝仗。這回部隊要進行第四次反圍剿,等打了勝仗,我一定回家去看你!”</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母親就走上了回家的路。明義把母親送到金家寨的山路口,臨別前,母親拉著他的手說:“孩子!你講的有道理,你不能回去,就好好地干。聽共產(chǎn)黨的話,走正路,不走邪道。記住……”“記住了。母親你放心,我會聽共產(chǎn)黨的話,走正路,不走邪路,兒子打了勝仗,一定回來看您!”陳明義站在路口,目送著母親,望著她那一雙瘦小的腳,艱難地行走在山路上,一步一回首,那種兒行千里母擔擾的難舍之情,她那被生活重擔和與親人生離死別壓彎的腰,越彎越低。母親的身影,越來越小,當她瘦弱的背影消失在大別山經(jīng)霜的紅葉中,消失在那滿嶺血紅似血的霜林中后,他百感交集,淚水漣漣,大聲地說:“娘呵!一定要回來看望您,等著我吧!”。</p><p class="ql-block"> 當天晚上,部隊就出發(fā)了。15歲的小紅軍陳明義排長跟著大部隊,離開大別山,開始戰(zhàn)略轉(zhuǎn)移。沒曾想,他一去就是十八年,轉(zhuǎn)戰(zhàn)南北,戒馬倥傯。此次的母子話別,竟成訣別。十八年后,明義再回來時,母親陳葛氏已悄然去世7年,這成了將軍心中永遠的遺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 西征轉(zhuǎn)戰(zhàn)</b></p><p class="ql-block"> 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在第四次反“圍剿”中苦戰(zhàn)兩月后,被迫向京漢路(現(xiàn)京廣線)西轉(zhuǎn)移。10月12日夜,陳明義所部從湖北廣水附近過京漢鐵路向西轉(zhuǎn)移。這位從小生長在大別山小山村的15歲小紅軍陳明義,第一次見鐵路,相當好奇,可是由于夜晚一片漆黑,他看不見鐵路,只能摸摸鐵條條。之后,他們一路向西,翻越莽莽秦嶺。這一路,山高路險,老百姓非常貧困,部隊籌糧困難。沒有米面吃,只能買點洋芋、包谷充饑。他們又餓又渴,在經(jīng)過沈賢村時,在一個橘子園休息。看著黃的、紅的橘子,大家沒有一個動手摘,因為紅軍是人民的隊伍,是為人民謀幸福的,一定要愛護老百姓的利益。后來,保衛(wèi)隊長讓司務長拿出一塊銀元,買了些橘子吃,陳明義和大家一樣,一人分了兩個橘子。這是,他第一次吃橘子。后來,紅四方面軍總部傳達了命令:過巴山,到四川去創(chuàng)建川陜革命根據(jù)地!</p><p class="ql-block"> 1932年12月上旬,陳明義帶著全排同志翻過了大巴山。大巴山這210里風雪坎坷路是陳明義離家以后,所經(jīng)歷的最艱難、最困苦的日子。但是,在陳明義排長的帶領下,他們?nèi)艧o一人掉隊。1933年春,根據(jù)部署,為了建設川陜革命根據(jù)地,首先要打下通江、南江和巴中三地。通往南江有一個山埡口,名叫甄子埡。只要攻下甄子埡,打南江就勢如破竹了。紅73師政委張廣才作了戰(zhàn)前動員,大家都堅決表示為創(chuàng)建川陜根據(jù)地立功。戰(zhàn)斗打響后,師長王樹聲指揮部隊向甄子埡猛攻,經(jīng)過激戰(zhàn),攻占了甄子埡。南江城就在腳下了。但敵人是川軍“雙槍兵”(一支槍、一支煙槍),抽完鴉片后再次反擊。陳明義指揮全排戰(zhàn)士向敵人猛烈射擊、投彈,打退敵人后,沖鋒號響起,陳明義帶著全排戰(zhàn)士奮勇第向敵人縱身沖去!突然,陳明義一個趔趄倒下了。一發(fā)子彈從屁股后方射進了肛門。衛(wèi)生隊女隊長陳寶青(后在西路軍中犧牲)把他背下山,交給四個抬擔架的南江縣民工,送往后方醫(yī)院治療。那顆罪惡的子彈嵌在陳明義的身體里三天,在缺少麻藥的情況下,他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做了手術,子彈取出來,醫(yī)生拿起子彈叫陳明義看,這是一顆七九式步槍子彈,已經(jīng)被骨肉擠壓成扁形了。這是陳明義第一次負傷,一個月后,陳明義出院了。出院歸隊后,陳明義被調(diào)到川陜省蘇維埃政治保衛(wèi)局,任手槍隊隊長。此后,陳明義參加了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的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作戰(zhà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 三過草地</b></p><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向西出發(fā),策應中央紅軍,開始長征。6月,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懋功勝利會師,會師后的總兵力達十余萬,士氣十分高昂。8月,中革軍委在毛兒蓋召開會議,決定兵分兩路:以紅一方面軍第一軍、第三軍和紅四方面軍第四軍、第三十軍組成右路軍,由中央直接率領,以毛兒蓋為中心集結(jié),向班佑、巴西地區(qū)開進;以紅一方面軍第五軍、第三十二軍(原紅一方面軍九軍團)和紅四方面軍第九軍、第三十一軍、第三十三軍組成左路軍,由朱德總司令和張國燾總政委率領,以馬塘、卓克基為中心集結(jié),向阿壩地區(qū)開進,擬定《夏洮戰(zhàn)役計劃》。8月15日和20日,左、右兩路軍進入縱橫數(shù)百里、渺無人煙的大草地。此時,陳明義被調(diào)到紅軍總司令部一局(作戰(zhàn)局)任作戰(zhàn)參謀,隨朱德總司令左路軍北上。9月中旬,張國燾擅自率軍從草地南返,紅軍英勇轉(zhuǎn)戰(zhàn)川康邊,連續(xù)兩個月作戰(zhàn),雖然取得許多戰(zhàn)斗的勝利,但未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且傷亡較大。1936年春,紅四方面軍進占爐霍,利用部隊休整時間,擴大了紅軍大學。校長由總參謀長劉伯承兼任、當時,陳明義作為參謀,在劉伯承身邊工作。19歲的陳明義,被總司令部副參謀長李特批準到紅軍大學學習,任上級指揮科二排七班班長。1936年夏天,紅四方面軍又將開始長征的艱苦歷程。由于工作需要,徐向前總指揮指名要陳明義回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工作。他依依不舍地告別紅軍大學,調(diào)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第1局任作戰(zhàn)參謀。短短是三個月,陳明義受到了正規(guī)化的軍事教育。這為他后來在抗日戰(zhàn)爭中打游擊,進軍大西南、解放西藏、建設西藏的漫長斗爭歷程中,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p><p class="ql-block"> 1936年7月,與紅二、六軍團在甘孜會師,之后,紅二、四方面軍先后開始北上,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qū),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長征勝利結(jié)束。陳明義在長征中,兩過雪山、三過草地,在朱德、劉伯承、徐向前同志身邊工作,受到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教誨和培養(yǎng),政治軍事素質(zhì)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83年,徐向前元帥在廣州與陳明義將軍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 祁連壯歌</b></p><p class="ql-block"> 會寧會師后,1936年10月底,紅四方面軍總部奉中央命令,率第三十軍、第九軍、第五軍三個軍,一舉西渡黃河天險,提前執(zhí)行《寧夏戰(zhàn)役計劃》。11月8日,黨中央和軍委認為《寧夏戰(zhàn)役計劃》已沒有執(zhí)行的可能,準備將河東紅軍組成南路軍(紅一、二方面軍)、北路軍(紅四軍、紅三十一軍)東渡黃河入晉,進行大規(guī)模戰(zhàn)略轉(zhuǎn)移。要求河西紅軍組織西路軍,獨立從新疆方向接通蘇聯(lián)。西路軍三個軍21800人,西進途中孤軍奮戰(zhàn),遭到了馬家軍(馬步青、馬步芳等)匪軍三萬騎兵和十萬民團武裝的圍追堵截!由于敵人主力馬家軍是騎兵,西路軍是步兵;河西走廊人煙稀少,缺糧少水;再加上西路軍孤軍深入,無后方補給,缺糧又缺子彈;西路軍過黃河時時秋天,后來進入冬天,風雪嚴寒,氣溫降到零下20℃到30℃左右,三軍將士猶穿單衣。在環(huán)境極其艱苦險惡、孤軍無援的情況下,西路軍堅決執(zhí)行中央創(chuàng)建河西走廊革命根據(jù)地的指示,艱苦奮戰(zhàn),不怕犧牲,連續(xù)作戰(zhàn)!經(jīng)過四個多月的苦戰(zhàn)、惡戰(zhàn),西路軍消滅敵人兩萬余人,給了馬家軍沉重的打擊!然而,隨著西進作戰(zhàn)的深入,西路軍離后方越來越遠,處于孤軍外線作戰(zhàn)地位。糧食越來越少,傷亡、病號越來越多。西路軍將士冒白刃、餐風雪,慷慨悲歌,視死如歸,表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革命戰(zhàn)士的堅定信念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其慘烈悲壯驚天地,泣鬼神。最終,他們因為彈盡糧絕、寡不敵眾,兵敗祁連山!全軍過黃河時的兩萬多人,只剩下3000余人!西路軍早到了前所未有的慘重失??!這是中國革命的重大損失。陳明義參加西路軍遠征,并在古浪、永昌、高臺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中,同敵人浴血奮戰(zhàn)。</p><p class="ql-block"> 1937年3月14日,西路軍總部在祁連山區(qū)康龍寺南山石窩子召開最后一次軍政委員會會議。決定將剩余的三千余人編為三個支隊,分散深入祁連山區(qū)堅持游擊戰(zhàn),同時,決定陳昌浩、徐向前兩位領導離開部隊回陜北,向中央?yún)R報西路軍失敗的情況。會后,總部首長決定:成立29人的祁連山別動隊,陳明義任隊長兼政委,肖永銀任警衛(wèi)排長,護送二位首長去陜北。</p><p class="ql-block"> 會議剛結(jié)束不到兩天,馬家軍三萬騎兵就開始了對祁連山的圍剿。為了隱蔽,陳明義護送首長一行人,晝伏夜行。天寒,山路崎嶇,夜黑,一個整夜只能走十來里。第三天早晨,徐向前總指揮對陳明義說,人多目標大,他和陳昌浩決定離開隊伍輕裝簡從去陜北,要求別動隊單獨行動,沿著祁連山向東,邊走邊打游擊,爭取到陜北見面。陳明義聽后大吃一驚,心情十分沉重,想到萬一首長遇到敵人,誰來保護他們呢?但還是堅決執(zhí)行首長的指示。在陳明義敬禮后要走時,二位首長從一個小袋子里各抓一把黃金給陳明義做大家的路費。徐向前把他的皮包交給陳明義,要求如發(fā)生什么情況,就把皮包埋在地下。陳明義接過皮包,打開一看,里面有黨中央遵義會議文件和西渡黃河前后毛主席、黨中央和張國燾發(fā)來的電文,還有中央軍委給徐向前發(fā)的金質(zhì)紅星獎章。</p><p class="ql-block"> 陳明義率領的這支別動隊到最后,只剩下他與肖永銀兩個人。在石窩會議分兵后整整120天,歷盡祁連山烽煙,茫茫沙海的絕境,嘗盡了人世間的苦難艱辛。1937年7月15日,他倆終于走完兩千多里流離失散的艱苦路程,來到了鎮(zhèn)原縣劉伯承的援西軍司令部,回到了黨的懷抱。不久,他們被編入八路軍第一二九師。陳明義任129師司令部作戰(zhàn)參謀。在劉伯承師長、徐向前副師長的率領下,開赴太行山,奔向抗日戰(zhàn)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96年,陳明義(左)與同生死、</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共患難的老戰(zhàn)友肖永銀少將在成都重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六、 血戰(zhàn)日寇</b></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當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后,在援西軍隨營學校學習的陳明義調(diào)任129師司令部作戰(zhàn)參謀,隨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同志挺進華北對日作戰(zhàn)。129師是由原援西軍指揮部,紅四方面軍第4軍、第31軍,陜北紅29、30軍及獨立一至四團和紅15軍團騎兵團組成。全師編為3個旅總計13000多人。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政訓處主任張浩(真名林育英,內(nèi)部仍稱政治委員,1938年春調(diào)延安,由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鄧小平接任),參謀處長李達(后改為參謀長)。八路軍三個主力師,115師、120師和129師,抗日打的第一仗分別是平型關大捷、雁門關伏擊戰(zhàn)和夜襲陽明堡機場戰(zhàn)斗。前兩次戰(zhàn)斗均為伏擊戰(zhàn),而129師是主動出擊的攻堅戰(zhàn)。1937年10月19日的夜襲陽明堡機場戰(zhàn)斗,是129師385旅769團發(fā)起,三營營長商城趙崇德率部擔任主攻,我軍以傷亡三十人的代價,取得了殲滅日軍100余人、擊毀擊傷日軍飛機24架的重大勝利,時任129師作戰(zhàn)參謀的陳明義冒險化裝成民工進入機場完成了前期偵察與地形測繪任務并參加了戰(zhàn)斗。趙崇德營長在此次戰(zhàn)斗中光榮犧牲,陳明義護送老鄉(xiāng)趙崇德營長的靈槨安葬在浮沱河邊的南山頂上,并在趙營長墳前栽了一棵松柏。后來,趙崇德營長的埋葬地改名為柏樹咀。幸好是陳明義將軍的傳記《站在世界屋脊的將軍》記錄了陳明義埋葬趙崇德的細節(jié)。2020年4月,趙崇德老家伏山鄉(xiāng)黨委書記李獻林、河南報業(yè)全媒體記者劉宏冰才依此為線索查到趙崇德的埋葬地,并在趙崇德犧牲83年后的迎回其遺骨安葬在老家。此后,陳明義還參加了聞名中外的百團大戰(zhàn)。歷任冀魯豫軍區(qū)作戰(zhàn)科副科長、科長以及太行軍區(qū)先遣支隊參謀長,新九旅、新四旅參謀長等職務。1942年是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時期,他在華北冀南抗日根據(jù)地任冀南軍區(qū)參謀長,和軍區(qū)其他領導同志一起指揮當?shù)剀娒穹鬯榱巳哲姷摹拌F壁合圍”,取得了反掃蕩戰(zhàn)爭的重大勝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陳明義參加了著名的夜襲陽明堡機場戰(zhàn)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站在世界屋脊的將軍》天泉 李天雄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站在世界屋脊的將軍》記錄陳明義將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參加夜襲陽明堡機場戰(zhàn)斗的情況</span></p> <p class="ql-block"> <b>[抗戰(zhàn)烽火兒女情]</b>1942年秋,由于五分區(qū)敵情嚴重,斗爭復雜,26歲的陳明義從新四旅參謀長調(diào)任冀南軍區(qū)第五軍分區(qū)參謀長。軍分區(qū)司令員范朝利很關心他的婚姻,范朝利的愛人劉秀英介紹了其老鄉(xiāng)河北棗強縣肖張鎮(zhèn)的革命同志周錦文與他認識,但是由于戰(zhàn)爭原因,他們只能保持書信往來。1943年春,組織上批準了二人訂婚的報告。1944年秋,上級決定調(diào)陳明義上太行山,到中共平原分局黨校參加整風學習。棗強縣委也決定將周錦文調(diào)到黨校學習。調(diào)任前,二人舉行了熱烈而簡樸的婚禮,從此結(jié)為了終生的革命伴侶。1944年10月下旬,陳明義已升任冀南軍區(qū)第五軍分區(qū)副司令員,其攜夫人雙雙上了太行山,到平原分局黨校學習。此時,周錦文同志由一名地方政府工作人員光榮地參加了八路軍。二人一生共育三子一女,全家生活幸福美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陳明義將軍長子陳亦軍紀實文學《東方的紅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陳明義將軍全家福</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圖片來自《東方的紅云》一書)</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94年,陳明義將軍與夫人周錦文金婚紀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 橫掃蔣軍</b></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陳明義任豫皖蘇軍區(qū)參謀長,在敵眾我寡的艱苦環(huán)境中,在張國華司令員、吳芝圃政委的領導下,豫皖蘇軍民接連攻下10余座城市,粉碎了敵人的“棋盤戰(zhàn)術”,堅守了陣地,鞏固和發(fā)展了豫皖蘇軍區(qū),為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及中原野戰(zhàn)軍、華東野戰(zhàn)軍進行淮海戰(zhàn)役,實現(xiàn)戰(zhàn)略反攻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在淮海戰(zhàn)役中,因受命直接組織領導戰(zhàn)勤工作,陳明義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率部支援前線。</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陳明義被任命為第二野戰(zhàn)軍第五兵團第十八軍參謀長,和張國華、譚冠三等十八軍領導一起率領部隊參加了渡江戰(zhàn)役、湘贛戰(zhàn)役、衡寶戰(zhàn)役和解放大西南戰(zhàn)役,轉(zhuǎn)戰(zhàn)八省,行程萬里,勝利地完成了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大追擊的歷史任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探母——哭墳(陳明義將軍離家十八年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信陽著名音樂創(chuàng)作人王森專門為陳明義將軍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杜鵑映紅大別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王森為陳明義將軍創(chuàng)作的《杜鵑映紅大別山》</span></p> <p class="ql-block"> <b>[探母—哭墳]</b>1949年4月初,18軍執(zhí)行渡江戰(zhàn)役前,路過固始縣三河尖村,離陳明義的故鄉(xiāng)很近了。此時的陳明義已是18軍的參謀長了,18軍黨委批準陳明義回鄉(xiāng)探親。臨行前,政治部派人送來十塊銀元作路費。陳明義給母親準備了一條花毛巾、一瓶汾酒。他帶著參謀、警衛(wèi)員,一大早踏上回家的路,含淚回到了闊別18年的土門村。哥哥陳培仁專門趕來接他,這時,他才知道母親已悄然去世多年。他萬分悲痛地祭拜母親,母親18年前的教誨再次在耳邊回響:聽共產(chǎn)黨的話,走正路,不走邪道!陳明義的內(nèi)心只有一個念頭:我們一定要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把革命進行到底。之后,他又去看望奶娘嚴干媽,撲在干媽懷中忍著淚對干媽說:“干媽,我永遠忘不了你的哺乳之恩!”作路費的十塊銀元,來時已花三元,留下兩元作為回隊的路費,剩下五元,全給了嚴干媽。隨后,陳明義依依不舍地揮淚告別了嚴干媽和培仁哥哥,告別了故鄉(xiāng)的親人,告別了金剛臺,匆匆趕回部隊去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陳將軍老家母親陳葛氏與長兄陳培仁母子合葬墓</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49年,陳明義將軍帶著汾酒和花手巾返鄉(xiāng)探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陳明義將軍獲悉母親已去世多年,悲痛欲絕苦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 鎮(zhèn)守西藏</b></p><p class="ql-block"> 1950年初,黨中央、毛主席決定:進軍西藏的任務由十八軍擔任。全體指戰(zhàn)員在軍黨委的帶領下,向黨中央、毛主席、中央軍委和劉、鄧、賀首長宣誓:“堅決把五星紅旗插上喜馬拉雅山”昌都戰(zhàn)役后,十八軍所屬部隊及原西南軍區(qū)支援司令部管轄的工兵輜重部隊等組建十八軍后方部隊,陳明義任司令員兼政委,主要擔任運輸、修路、修機場、支援前方部隊的任務。</p><p class="ql-block"> 1955年,陳明義被授予少將軍銜。在西藏軍區(qū),他特別重視部隊的軍事訓練和邊防建設。1955年,他參加了西藏平叛斗爭和民主改革。1962年,他參加了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協(xié)助張國華司令員在前線制定作戰(zhàn)方案,指揮戰(zhàn)勤和搶修公路工作,使部隊按時開進戰(zhàn)區(qū)投入戰(zhàn)斗,取得了輝煌勝利。</p><p class="ql-block"> 陳明義在西藏軍區(qū)任副司令員、司令員期間,對三千多公里的邊防線上的幾十個邊防哨卡都多次進行了視察。他兩次登上西藏海拔最高的哨所——查果拉哨所勘察地形,幫助邊防官兵解決住房、吃水、洗澡、吃菜等問題。1965年,中央軍委授予查果拉哨所“高原紅色邊防隊”的光榮稱號。</p><p class="ql-block"> 1973年12月,陳明義調(diào)任成都軍區(qū)任副司令員兼西藏軍區(qū)司令員。在此期間,他在改進全區(qū)部隊建設和戰(zhàn)備工作方面又作出了新的貢獻。1975年秋,陳明義奉命調(diào)任成都軍區(qū)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離開西藏。至此,他在西藏工作為共和國鎮(zhèn)守邊關已25年。他的壯麗年華完全獻給了西藏的解放和建設事業(yè)。陳明義將軍是雪域高原的一座豐碑,一座萬古長青的不朽豐碑!</p><p class="ql-block"> [革命胸懷——淡泊名利一心為公]陳明義將軍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他尊重領導,熱愛戰(zhàn)友,無論是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他把這些在艱苦歲月歷經(jīng)磨難甚至用鮮血換來的革命友誼看得非常非常重,他淡泊名利一心為公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不僅受到黨和人民的高度好評,在老戰(zhàn)友、老朋友中也是有口皆碑。</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銜時,陳明義將軍正在西藏執(zhí)行全軍部隊正規(guī)化訓練任務,并且當時邊防建設任務特別繁重,他根本走不開。他的軍銜肩章、禮服和勛章都是張國華、譚冠三從重慶帶回的。陳明義已看到八一勛章是三級,獨立自由勛章是二級,就知道西南軍區(qū)給他的級別搞錯了。因為按照總政治部的規(guī)定,紅軍時期陳明義已經(jīng)擔任了六霍獨立營政委,正營職干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他已是冀南軍區(qū)參謀長,副軍級。理所當然應該頒發(fā)給陳明義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但是,陳明義沒有更多地計較個人名利,將錯就錯了。給陳明義將軍的三枚勛章錯了兩枚,這件事直到1988年我軍第二次實行軍銜制時,才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編輯部的同志核實發(fā)現(xiàn)。國防部長秦基偉獲悉后,詢問陳明義本人得到證實,感覺不可思議,對陳明義的做法感到非常的惋惜。陳明義將軍就是這樣一個人,從不為自己私利給組織添麻煩。</p><p class="ql-block"> 1960年夏,陳明義將軍和張賢約、尤太忠、李德生、向守志、梁興初等同班將軍,從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指揮系第一期畢業(yè),軍委考慮到陳明義同志已在西藏工作十年,擬將其從西藏軍區(qū)(時為大軍區(qū))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崗位調(diào)到北京軍區(qū)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其西藏軍區(qū)空出的崗位也已擬好人選。北京軍區(qū)司令員楊勇、政委廖漢生已向軍委建議陳明義任北京軍區(qū)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但當時因為西藏剛剛平叛不久,任務還很重,由于陳明義對西藏情況相當熟悉,西藏軍區(qū)司令員張國華向軍委提出讓陳明義回西藏??傉尾糠止芨刹抗ぷ鞯母敝魅涡炝⑶逯袑⒋斫M織和陳明義談話,給了陳明義自己選擇的機會。陳明義將軍絲毫沒有考慮個人前途,他一心為公,想著的是西藏的百廢待興,想著的是鞏固祖國的邊防。他毅然回答:“回西藏!”,徐副主任遲疑地望著陳明義,說:“你再說一遍?!薄盎匚鞑?!”陳明義堅定地又重復一遍。當徐副主任問他為什么要選擇回西藏時,他的回答是:“我從參加革命到現(xiàn)在,已整整30年,我是黨和人民培養(yǎng)的干部。到北京軍區(qū)工作,體現(xiàn)了軍委和總政對西藏邊防部隊干部的關懷和組織對我的照顧。但是,我反復考慮,在這個時候,西藏更需要我。一方面,我對西藏情況熟,那里問題多,我應當起好表率作用,到最困難的地方去;另一方面,我最美好和最值得回憶的往事是在西藏度過的,西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感謝軍委,感謝總政首長對我的關心、愛護。”總政治部尊重了陳明義同志的選擇。</p><p class="ql-block"> 1978年,軍委辦公廳通知陳明義到北京,軍委秘書長羅瑞卿同志代表軍委和陳明義談話,告知陳明義他已向鄧小平同志提議,調(diào)一個對西南熟悉的干部充實總參的領導工作,任副總參謀長,小平同志聽后很贊成,把陳明義叫來就是征求他的個人意見。陳明義表示沒有意見,服從軍委的決定。隨后,羅瑞卿告訴陳明義他要去德國治腿,中央已經(jīng)批準了,陳明義的任職命令等他從德國回來宣布。8月3日,噩耗傳來,羅瑞卿同志在德國因手術逝世。陳明義對羅瑞卿同志的意外去世非常悲痛,此后,陳明義沒有收到去北京工作的消息,他也再沒有向組織詢問過此事,也沒有向家人提起過。這件事,直到2004年2月25日,在懷念陳明義將軍的座談會上,才由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武官張存善、《解放軍報》記者唐念祖爆料出來。</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革命戰(zhàn)士的胸懷,什么是共產(chǎn)黨人的胸懷,在陳明義將軍身上,我們找到了最好的答案:一生淡泊名利,把黨和國家的事情看得很重很重,把個人的事情看得很輕很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九、金橋司令</b></p><p class="ql-block"> 擔任18軍后方部隊司令員兼政委,負責后方部隊全面工作后,陳明義帶領官兵全身心地投入到修筑康藏公路和修建甘孜機場的工作中去。他率領筑路部隊修建的康藏公路,翻越青藏高原東部地區(qū),穿過14座大山,跨過十幾條湍急的河流,從1950年4月開工至1954年12月竣工。筑路官兵們冬去春來,含辛茹苦,征服重重困難,終使全長2255公里的康藏公路在世界屋脊上通車。這在世界公路史上也屬罕見。西藏人民將康藏公路頌為“彩虹”,譽為“金橋”,稱它為通向光明的幸福大道。而對指揮修建這條公路的陳明義同志,藏族人民稱他為“金橋司令”。</p><p class="ql-block"> 1961年,周恩來總理親自點將,讓陳明義擔任中尼公路工程指揮部指揮長、黨委書記職務。陳明義不辱使命,在這條全長930公里,橫穿喜馬拉雅山,途經(jīng)6座大山、數(shù)十條河流,海拔高低落差較大的線路上,和陳子植副指揮長等同志一起帶領萬余名施工官兵和藏族民工,經(jīng)過3年的艱苦奮戰(zhàn),終于使中尼公路全線貫通,譜寫了一曲歌頌中尼人民友誼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陳明義不僅為修筑高原公路作出了貢獻,在開辟世界屋脊的通天大道—飛機場工程方面也屢建功勛。</p><p class="ql-block"> 陳明義為西藏的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嘔心瀝血,受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的贊揚。1965年,陳明義在北京參加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時,和與會同志一起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首長的親切接見,并與之合影。毛主席與他握手時說:“你在西藏十幾年修路造橋,為西藏老百姓做善事,貢獻很大啊?!敝芸偫硐蛎飨榻B說:“他是大別山老區(qū)的‘紅小鬼’呀!現(xiàn)在成筑路工程的專家了!”1975年,剛剛復出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鄧小平在成都視察防務時對陳明義說:“陳明義呀,1950年你是十八軍參謀長,以后又當了西藏軍區(qū)副司令員、司令員,一干就是20多年呀,你熟悉西藏,是西藏的“活地圖”,西藏建設好了,西南國防就鞏固了。”1999年,江總書記到成都視察,看望成都軍區(qū)的老同志時,與陳明義親切握手,并稱贊說:“你是‘老西藏精神’的帶頭人,是西藏的功臣!”黨的三代領導核心都在不同時期給予陳明義以贊揚和鼓勵,這是他一生的殊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 情系故鄉(xiāng)</b></p><p class="ql-block"> 陳明義將軍的故鄉(xiāng)河南省商城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qū),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xiāng),紅四軍、紅25軍、紅28軍等多支主力紅軍在此創(chuàng)建,走出了1位上將、8位中將、43位少將共52位開國將軍,與湖南平江并列全國第三大將軍縣;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fā)源地、商城起義爆發(fā)地、經(jīng)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誕生地、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中心豫東南革命根據(jù)地首府所在地、紅25軍長征先期出發(fā)地、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堅守地、抗擊日寇入侵血戰(zhàn)地、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立足地、鄂豫解放區(qū)首府所在地。在這里爆發(fā)的商城起義是河南省第一次成功的武裝起義,起義成功后,在商城成立了河南省第一支工農(nóng)紅軍——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11軍第32師;商城是紅軍攻打下河南的第一座縣城;建立了河南省第一個在縣城建立的縣級蘇維埃政權(quán)——商城縣蘇維埃;開辟了河南省第一塊革命根據(jù)地——豫東南革命根據(jù)地。革命戰(zhàn)爭年代,將軍的故鄉(xiāng)僅有30萬人口,先后有十萬英雄兒女投身革命,近八萬人犧牲,可謂是“家家有紅軍,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為中國革命做出巨大犧牲和貢獻。</p><p class="ql-block"> 陳明義將軍深知家鄉(xiāng)大別山革命老區(qū)里人民的困難,十分關心生活他們的生產(chǎn)、生活情況,積極地為他們脫貧致富出主意、想辦法。商城人民對將軍有著深厚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陳明義將軍長子陳亦軍、女兒陳蓉燕回憶父親</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陳明義將軍長子陳亦軍上黨課講授陳將軍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陳明義將軍回故鄉(xiāng)時與侄兒陳啟鑫一家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陳明義將軍83歲高齡時患眼疾仍親筆簽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將《高路入云端》贈于大嫂桂福榮</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筆者為收集陳明義將軍的故事采訪陳亦軍時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情系故鄉(xiāng),葉落歸根</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陳明義將軍長眠于商城革命烈士陵園紅軍夢園</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02年,成都軍區(qū)為陳明義將軍題寫的紀念碑文</span></p> <p class="ql-block"> 2002年,成都軍區(qū)原副司令員兼西藏軍區(qū)司令員陳明義,因病醫(yī)治無效,于5月24日14時10分在成都逝世,享年85歲。次年5月24日其骨灰運回現(xiàn)安葬在河南省商城縣革命烈士陵園紅軍夢園,實現(xiàn)了他陪在母親身邊的夙愿。</p><p class="ql-block">(部分內(nèi)容節(jié)選自陳明義將軍革命回憶錄《高路入云端》<楊星火著>、《站在世界屋脊的將軍》<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天泉、李天雄著>、陳</span>明義將軍長子陳亦軍紀實文學《東方的紅云》)</p><p class="ql-block"> 特別鳴謝:商城縣委組織部、退役軍人事務局、伏山鄉(xiāng)黨委政府、商城縣革命烈士陵園、伏山鄉(xiāng)里羅城村委會、七里山村委會;陳磊、岳蔚、黃啟彬、武洋、陳啟鑫、夏文學、余婷,音樂制作人王森,視頻剪輯陳錕,拍攝張星;陳明義將軍長子陳亦軍、女兒陳蓉燕、侄兒陳啟樂、陳啟鑫、侄孫女陳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剛臺管委會警務區(qū) 楊先強整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