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壽縣,一個被低估了的貴族,——無夢到徽州之壽縣

王振文

<p class="ql-block">聽說我們到了合肥,朋友執(zhí)意地的要叫我們?nèi)ヒ惶藟劭h。壽縣?我從來沒有聽說過。</p><p class="ql-block">“知道淝水之戰(zhàn)嗎?知道投鞭斷流的典故嗎?知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嗎?知道八公山下草木皆兵嗎?這些——都在壽縣!”朋友急不可奈地接連發(fā)問。發(fā)問的是我們新結(jié)識的一位家在壽縣的英武的部隊軍官,生怕我們小瞧了他的故鄉(xiāng)。后來我才知道,1991年淮河發(fā)水,他曾帶領(lǐng)官兵在壽縣的大堤上奮戰(zhàn)三天三夜!那已不止是對鄉(xiāng)家單純的一往情深,而是割不斷的血肉聯(lián)系。</p><p class="ql-block">這些我當(dāng)然知道!只是不知道在壽縣。好在壽縣離合肥不遠(yuǎn),這是一定要去的了。</p> <p class="ql-block">簡單的做了一下攻略,了解到壽縣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同省會合肥市接壤。壽縣歷史悠久,古稱壽春,壽陽、壽州,屢為州、府、道、郡等治所。春秋屬楚,三國是魏地,已是十余萬人的重鎮(zhèn)。自晉以后到唐宋,壽縣繼續(xù)以繁華著稱于世,所謂“揚(州)壽(州)皆為重鎮(zhèn)”。壽春城歷史上曾四次為楚國都城,歷盡滄海桑田,幾經(jīng)風(fēng)雨變幻,現(xiàn)在的壽春城留下幾多文化遺存。</p><p class="ql-block"> 壽縣文化燦爛,是楚文化的故鄉(xiāng),是中國豆腐的發(fā)祥地,是肥水之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以楚文化為底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鄉(xiāng)土文化。</p><p class="ql-block"> 壽縣勝跡宏博,現(xiàn)在的古建筑有建于唐貞觀年間的報恩寺,宋嘉定時期的古城墻,明朝時期華東最大的清真寺,典雅肅穆的宋公祠等。名人古墓星羅棋布,主要有蔡候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頗墓,宓子墓等。古遺址有古郢都遺址,安豐城遺址,淝水之戰(zhàn)古戰(zhàn)場等。目前,全縣存有古跡一百六十多處,其中唐宋明清建筑十多處,古墓葬多達(dá)八十多座,古遺址29處??h博物館珍藏國家一級文物一百六十多件,二三級文物兩千多件,有”地下博物館”之稱。</p><p class="ql-block">壽縣也是安徽省最早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三個城市。</p><p class="ql-block">文化歷史厚重,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享譽海內(nèi)外。</p><p class="ql-block">看來是要對壽縣刮目相看了!這座被現(xiàn)代光芒所掩蓋的低調(diào)樸實的古城,竟是誰也不敢小瞧的貴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淮南王墓</p><p class="ql-block">最早知道淮南王是上學(xué)時讀到《淮南子》,但想不到的是他稱王以及傳說中的升天都在壽縣,現(xiàn)存有淮南王墓。</p><p class="ql-block">淮南王劉安(前179--前122),西漢皇族,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xué)家,他當(dāng)年召集門客集體編著的鴻篇巨制《淮南子》,吸取了老子、莊子,特別是黃老哲學(xué)的思想,成為集黃老學(xué)說之大成的理論著作。它不僅對天、人、神等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同時又在繼承春秋時的“氣說”,與戰(zhàn)國中期稷下黃老之學(xué)的經(jīng)濟(jì)說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元氣論的概念和系統(tǒng)的宇宙生成論。</p><p class="ql-block">作為一部影響巨大的社會百科全書,以道家思想為主軸,內(nèi)容包羅萬象。在天文、地理、物理、化學(xué)、民俗、哲學(xué)和文學(xué)等領(lǐng)域都做出了驚人的貢獻(xiàn),是漢代道家學(xué)說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受到古今中外學(xué)術(shù)界的普遍重視,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文學(xué)史和哲學(xué)史上的不朽名篇。他首創(chuàng)的24節(jié)氣至今仍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他煉丹時還意外地創(chuàng)造了豆腐制作法,八公山因此成為中國豆腐的發(fā)源地,這里生產(chǎn)的豆腐質(zhì)地優(yōu)良,味道鮮美,聞名海內(nèi)外。</p><p class="ql-block">淮南王墓位于壽縣城北2公里處,南臨淝水,北依八公山。墓為覆斗型,高20米,周長120米,墓前存有清同治八年(1869年),安徽巡撫吳坤修所書“淮南王墓”。還建有石階、石柱等。墓地占地2366㎡四面筑有1m高青石護(hù)土墻。墓周人行道設(shè)有青石欄桿兒。為壽縣城北又一處引人注目的勝跡。</p> <p class="ql-block">八公山</p><p class="ql-block">歷史文化名山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有大小41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達(dá)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m。八公山一名的得來源自于西漢淮南王劉安學(xué)道成仙的故事。八公山古稱肥陵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傳說遠(yuǎn)在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招方術(shù)之士數(shù)千人,以求長生不老之術(shù)。一日八公求見,門吏見是八個白胡子老人,認(rèn)為他們不會長生不老之術(shù),不愿通報。八公大笑,頃刻變成八個童子。門吏大驚趕忙稟報,劉安顧不上穿鞋,赤腳出迎。八公留下后與劉安登山修道煉丹。不久仙丹練成舉行大祭,劉安服丹后遂“白日升天”,與八公飄然而去。余藥在器,雞犬舐食,盡得升天?!耙蝗说玫?,雞犬升天”的神話從此流傳下來,肥陵山也因此改名八公山。</p><p class="ql-block">八公山是我國古代楚漢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又因為所處“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位置,歷史上戰(zhàn)事頻繁,遺存豐富,傳說頗多,除“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后來的“風(fēng)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故事,更使八公山聞名遐邇。山上有漢淮南王宮,白塔寺,升仙臺,淝水之戰(zhàn)遺址等景點。</p><p class="ql-block">八公山溪流潺潺,松濤呼嘯,披金疊翠,李白,王安石,蘇軾都曾在這里駐足,留下不朽的詩篇。八公山上的人文景觀有驚馬坡、古渡口、謝公祠、石門譚、涌泉庵,呂蒙正寒窯,劉金定梳妝臺,十八連珠寨等名勝古跡。而自然景觀以壽陽煙雨、西湖晚照、東津曉月、紫金疊翠、珍珠涌泉、硤石晴嵐、茅仙古洞、梨鄉(xiāng)雪海為最佳。這里還有一座紫金山,山上石質(zhì)細(xì)膩如玉,呈紫紅色,用此石制成的紫金硯,集石堅,潤澤,發(fā)墨于一體,備受歷代文人墨客青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壽縣孔廟</p><p class="ql-block">飽經(jīng)滄桑的壽縣孔廟,雖然占地面積有所減少,但主要建筑物如大成殿,名倫堂等,至今基本保持完好。第一進(jìn)院前是牌樓式的“泮宮”,“快睹”,“仰高”三坊,斗拱飛檐,古色古香。</p><p class="ql-block">第二進(jìn)院正是半月池的“泮池”,常被人稱為狀元橋,人們總愛扶欄登橋,俯視碧水游魚。池北中線上為“戟門“,東耳房為名宦祠,西耳房為鄉(xiāng)賢祠,由戟門進(jìn)入第三院,即來到孔廟的正殿——大成殿,店面闊五間,深三間,是黌學(xué)主體建筑,氣勢磅礴,雄偉壯觀。</p><p class="ql-block">大殿前是1m高的石塊月臺,臺周護(hù)以雕花石欄,臺左右兩棵參天銀杏樹,把大殿點綴的更加肅穆。</p> <p class="ql-block">壽縣古城墻</p><p class="ql-block">保存完好的壽縣古城墻成平面方形,重建于北宋熙寧年間,比山西的平遙古城還早了100年。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也是目前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七個古代城墻之一。它周長7147m,高約10m頂寬6~10m。城有四門,稱作賓陽門,通淝門,定湖門,靖淮門。城墻以甕城、城門、護(hù)城河、吊橋、敵樓、警輔以及城垛的瞭望孔和射擊孔,組成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易守難攻。在冷兵器時代,人們稱他固若金湯是毫不夸張的,無怪乎歷史上素有“鐵打壽州城”之說。</p><p class="ql-block">宋金以后黃河奪淮,依傍淮河而建的古城墻又成為一道抵御洪水的堅固防線,為當(dāng)?shù)厝嗣竦陌簿訕窐I(yè)發(fā)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1991年那場大水,壽縣人只是將城門一關(guān)便保得城內(nèi)十多萬人安然無恙。</p><p class="ql-block">蘇軾有“街東街西翠幄成,池南池北綠棧生”的名句,禮贊古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從城門穿過,朋友指著門洞一處不為人注目的石刻介紹說,這就是“蛇吞象”的出處。門洞里青石板上一道道深深的轍痕,訴說著千百年來古城的秋月春風(fēng)。</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城墻上鑲嵌歷史上洪水所到古城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城外的護(hù)城河河水清清,綠柳依依。</p> <p class="ql-block">古城墻蜿蜒依舊。據(jù)說當(dāng)年洪水泛濫之時,人們可以坐在城墻上洗腳。</p> <p class="ql-block">報恩寺</p><p class="ql-block">報恩寺是一座唐朝時期的佛寺,此寺建于唐貞觀年間(公元627年~649年),由玄奘法師主持修建,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舊名崇教禪院,東禪寺。明洪武年間改名至今,鼎盛時期擁有僧侶數(shù)百人。院正中是宋塔地宮,原為九級的北宋舍利磚塔。倒塌清基時發(fā)現(xiàn)了塔下的地宮,地宮有彩繪,壁畫及金銀棺等珍貴文物,其中銀棺金棺堪為絕世珍品。銀棺四周棺壁上模壓佛家升天圖,人像虔誠莊重,惟妙惟肖。金棺金光四射,玲瓏剔透,彩繪圖案細(xì)密精巧,生動美妙。</p><p class="ql-block">院中有兩棵千年銀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輝煌的大雄寶殿和東西廊房掩映在綠蔭之中,樹齡在1300年以上,為國家一級文物,全寺總面積一萬四千七百多平方米,其規(guī)模之大,建筑之雄偉,在江淮大地上可謂首屈一指。</p> <p class="ql-block">銅鑄18羅漢</p><p class="ql-block">銅鑄18羅漢,原在縣城北門內(nèi)圓通寺,1962年移入報恩寺,現(xiàn)存15尊,這些造像體積不大,通高63~67cm,但神情意態(tài)栩栩如生,其造型則表現(xiàn)出簡練渾厚的特點,鑄造年代為明萬歷33~35年,也就是1605年~1607年間。1961年6月9日,安徽省文化局公布這些造像為省重點保護(hù)文物。</p> <p class="ql-block">壽縣是豆腐的發(fā)源地,因此壽縣的豆腐宴也最為出名。當(dāng)今制作豆腐宴最為著名的當(dāng)屬百年老店聚紅盛。</p> <p class="ql-block">聚紅盛內(nèi)環(huán)境優(yōu)美,小橋流水。奇花怒放。</p> <p class="ql-block">聚紅盛內(nèi)的狀元橋。</p> <p class="ql-block">壽縣博物館內(nèi)藏有的豆腐制作工藝圖。</p> <p class="ql-block">上菜很隆重,漢服,花轎,嗚鑼開道很有儀式感。構(gòu)成了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聚紅盛招牌菜富貴大魚頭。</span></p> <p class="ql-block">大廚現(xiàn)場展示制作粉絲技藝。</p> <p class="ql-block">盛裝美女現(xiàn)場制作水豆腐。</p> <p class="ql-block">豆腐宴品種繁多,目不暇接。將豆腐的 烹飪手法發(fā)揮到了極致。</p><p class="ql-block">同行的美女詩人紫葉有感而發(fā),當(dāng)場賦詩一首:</p><p class="ql-block">壽縣豆腐第一塊</p><p class="ql-block">天下聞名紅盛菜</p><p class="ql-block">百年老店文化深</p><p class="ql-block">四海賓朋誰不愛。</p> <p class="ql-block">大清真寺</p><p class="ql-block">華東最大的清真寺建于明代天啟年間,坐西向東,總面積5600多平方米,寺內(nèi)有三進(jìn)重院,前院正門為大中門,正中是無像寶殿。</p> <p class="ql-block">壽縣博物館</p><p class="ql-block">壽縣博物館籌建于1958年10月。原址設(shè)在壽春城內(nèi)江淮名剎報恩寺內(nèi),2004年遷至新館。新館坐落于壽春城西大街,繁華地段,與孔廟相鄰。</p><p class="ql-block">博物作被稱為壽縣之魂,用以集中展示壽春文物文化的魅力,這座全國重點縣級博物館陳列著從新石器時期到建國后出土的歷代文物,其中國家一、二級稀世珍品數(shù)百件。</p> <p class="ql-block">楚大鼎</p><p class="ql-block">楚大鼎又名大侶鼎、鑄客鼎,民國22年也就是1933年,在壽縣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通高113cm,口徑93cm,重約400斤,圓口平唇,圓底,修耳,蹄足,耳飾斜方格云紋,腹飾蟠虺紋,犀首紋膝,今藏安徽省博物館。</p><p class="ql-block">毛澤東1958年觀看這口鼎時感嘆道,好大一口鼎,能煮一頭牛??!這件青銅器在參加英國倫敦國際展覽會展出時為世界考古界推崇為世界之最。</p> <p class="ql-block">壽縣博物館內(nèi)孫叔敖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內(nèi)的青銅器展品,不但數(shù)量多,而且品位高。</p> <p class="ql-block">郢爰,楚國當(dāng)時的金幣。壽縣出土的郢爰占全國的70%。</p> <p class="ql-block">肥水之戰(zhàn)</p><p class="ql-block">壽縣地處南北沖要,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稱,自古為兵家必爭,歷史上這里戰(zhàn)爭頻仍,公元383年的秦(前秦)晉(東晉)淝水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八公山麓,壽陽城下。</p><p class="ql-block">公元383年9月,前秦苻堅持強(qiáng)凌弱,一心想吞并偏安一隅的東晉王朝,派遣90萬大軍分兵幾路向南殺來。晉軍太傅謝安,以非凡的氣度指揮戰(zhàn)役,派出謝石、謝玄率領(lǐng)8萬精兵迎擊秦軍。秦晉兩軍隔淝水而列陣。謝玄用計大敗秦軍,開創(chuàng)了古今中外以少勝多的光輝戰(zhàn)例,留下了風(fēng)聲鶴唳、草木皆兵、圍棋賭墅、投鞭斷流的歷史典故。</p><p class="ql-block">“八公山下古戰(zhàn)場,牧童拾得舊刀槍”,1600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直到現(xiàn)在,人們還可以與不經(jīng)意間在古戰(zhàn)場上拾得箭簇甲片以資紀(jì)念。</p> <p class="ql-block">安豐塘</p><p class="ql-block">安豐塘位于壽縣城南30km處,是我國古代與都江堰、鄭國渠齊名的著名水利工程,古時候被譽為“天下第一塘”。比都江堰還早三百年。</p><p class="ql-block">由春秋時期楚國丞相孫叔敖于楚莊王17年至23年,也就是公元前597年至公元前591年修建的。2015年10月,被評為安徽省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chǎ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塘堤周長25km,面積34平方公里,蓄水量1億立方,放水閘涵19座,灌溉面積93萬畝。</p><p class="ql-block">據(jù)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載,古時候的安豐塘,“經(jīng)百里,灌萬頃”,“陂有五門,吐納川流”。自安豐塘建成后,凡歷史上有眼光的君王都很重視,在這里屯田積谷,并皆“大獲其利”。公元241年,三國名將鄧艾進(jìn)駐壽春,以五萬兵卒在安豐塘畔屯田,經(jīng)過6、7年的經(jīng)營,積谷7000萬斛。至今存有鄧艾當(dāng)年屯田時開鑿的“大香門”,“大香渠“遺址。</p><p class="ql-block"> “黃山歸來不看岳,芍陂歸來不看塘”,“不是西湖,勝似西湖”,這是游人對安豐塘優(yōu)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秀麗的自然風(fēng)光的贊譽,古塘水面清光粼粼,碧波蕩漾,游人泛舟塘上,置身于一片湖光水色之中,真是別有一番情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安豐塘堤上堤下,垂柳依依荷花環(huán)繞,亭臺樓榭掩映其間,漫步堤上拂柳觀景,令人流連往返。塘堤四周的映日蓮花,平原,綠浪等田園風(fēng)光,當(dāng)古塘增添了無窮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古塘夕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蓬萊仙境“塘心島,坐落于古塘中心,島身長400m,寬250m遠(yuǎn)遠(yuǎn)望去,裊裊煙水中小島若隱若現(xiàn),若有若無,其上主要景點有芍荷雙池,人間仙境,金陂鐘聲,霞映桃園。人立島上飄飄欲仙,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油然而生。</span></p> <p class="ql-block">孫公祠</p><p class="ql-block">又名楚相祠。芍陂祠,安豐塘祠等。位于今安豐塘北岸,為永孫叔敖建芍陂而建,始于何時,未能詳。</p><p class="ql-block">孫叔敖是春秋時期楚國著名的宰相。他在輔佐楚莊王時, 上下和合,世俗盛美,吏無奸邪,盜賊不起。三軍嚴(yán)肅,百姓無擾使楚國一躍成為春秋諸侯中的軍事大國。</p><p class="ql-block">孫叔敖節(jié)衣縮食,勵精圖治,理國安民,尤其是他修建了安豐塘竭盡了全力,耗盡了家財。他“”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悲”。死后家無余財,妻兒靠賣柴賣草鞋度日。后人為了紀(jì)念他,便在安豐塘畔建起了這座孫公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什么作為歷史名城的壽縣鮮為人知呢?我想一是壽縣毗鄰合肥,在合肥的陽光下,被遮蓋了她應(yīng)有的光芒。二是壽縣一直是一個貧困縣,現(xiàn)在也剛剛摘帽,人們只注意到了他現(xiàn)實的窘迫,卻忘記了她歷史上的輝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壽縣,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地方。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fēng),這個旅游大縣經(jīng)濟(jì)得到了持續(xù)快速發(fā)展。如今,糧食油料,水產(chǎn)躋身全國百強(qiáng)縣。依托資源,區(qū)位,名城三大優(yōu)勢,努力打造出一個充滿魅力,充滿活力的新壽州。</span></p><p class="ql-block">我相信,明珠哪怕掩埋在塵土里也是要放光的。酒好也怕巷子深,酒好還要勤吆喝。壽縣,我覺得來得值!</p> <p class="ql-block">攝影 王振文 李菊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