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天中午抵宣城,午餐后美美地睡個午覺。下午便去游賞山不高、名不小的敬亭山。李白的“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乃是最響的廣告,古今的文人墨客向往者眾。我也附庸風雅,前年曾獨自一人,從后山的南門入,攀行近10公里直抵“敬亭之巔”的凈峰,累得像條狗,想體會“相看兩不厭”還真難。此次乃重游敬亭山,途中邂逅倆美女,一路笑談,步履如風,只在核心景區(qū)的凈峰附近轉悠了一趟,不再贅述,有興趣者可參見我美篇專欄中《游思擷絮敬亭山》一文。</p> <p class="ql-block"> 今天早餐后,與宣城老吳相見。老吳其實不老,小我二十多歲,是幾年前同赴西藏的旅友。因為得知他兒子今年中考,此大戰(zhàn)前夜不忍驚擾他,否則必得痛飲一番。故于今晨臨走時聯(lián)系見了個面,老吳生氣之余還指點我皖南川藏線的重要景點。皖南川藏線是地方政府官方命名,坊間稱其為“小川藏”。這條路東起于寧國青龍鄉(xiāng)345省道和049縣道的交叉處,蜿蜒曲折向南經青龍灣風景區(qū)后,再拐向西北止于涇縣的蔡村鎮(zhèn)。全程約120公里,以省道為主,間有縣道乃至鄉(xiāng)道,一路穿山越嶺,風光大好。驢友們因其險而美類似連接成都與拉薩的國道川藏線,戲稱為“小川藏”,不意名聲日隆。地方政府順勢而為,精心提升路質、改善環(huán)境,直接掛牌樹標“皖南川藏線”。隨著自駕旅游的升溫,近年“小川藏”備受游人青睞,已成網紅打卡之路。</p> <p class="ql-block"> 我們是從宣城出發(fā)的,因此與通常自駕小川藏的方向相反,由涇縣的西入口朝寧國的東入口而去。老天作美,昨天還烈日當空,今天卻是陰雨相間了。免了夏日曝曬之苦,還領略了雨中山水之佳。第一站月亮灣,名字會讓你頓生詩情畫意,山水也有些獨到之處,可惜正在大興土木,重卡挖機穿梭轟鳴,是我們來的不是時候。假以時日,月亮灣會妖嬈登場,屆時再臨賞新貌吧。</p> <p class="ql-block"> 接著得去那桃?guī)X28拐了,這是老吳鄭重推薦的線路。于是,導航中輸入“桃?guī)X”,俺便被那跌宕起伏的山路“拐”走了。開著開著,起伏漸平,跌宕化夷,最后居然開到了涇縣縣城,在一條稍嫌偏狹且工廠夾道的馬路處,導航柔綿的聲音響起來了:目的地就在附近,請注意行車安全!我嘞個去,搞啥名堂?再一巡視,活見鬼,原來到的是“桃?guī)X路”!一字之誤,南轅北轍。得!白走了幾十公里,只怨俺粗率且自信,小馬虎真害人!</p> <p class="ql-block"> 勒馬掉頭,再次殺入那小川藏線。好在不是回頭路,山道逶迤,蒼山煙雨,一路或綠樹交柯,或翠竹夾道,行車盤旋起伏如輕舟披浪。途中餓了,在一處水田映目、碧蓮接天之地駐車稍息。夫人從保溫袋中取出兩玻璃缽,牛肉土豆、素雞肉元令我胃口大開,風卷殘云一般頃刻殲滅。飽飯之后,在路旁游走了一會。遠山近巒郁郁蔥蔥,姹紫嫣紅已隨春去,水田中的秧苗青碧挺立,稻田水淺卻也映出無垠的天空,燕飛蛙鳴,已為江南帶來初夏的氣象。</p> <p class="ql-block"> 肉足飯飽,精神倍增,駕著小馬駒一陣歡鳴直奔那山中去也。過了蘇紅村,即至桃?guī)X道——傳說中堪比“怒江72拐”的奇險彎道到了。霧漸起,雨更大,至第六彎有臨崖屋舍。在此稍息,遠眺對面山坡中層疊而上的公路,就像藏頭匿尾的巨龍,段段龍身纏著山嶺。想想我這老頭,雨水天氣居然在這龍蟠道上行云流水般地駕車,每遇坡陡彎急之處還游刃有余、意得志滿,竟忍不住來了個自我點贊。</p> <p class="ql-block"> “水墨汀溪”是小川藏中的重點景區(qū),一條溪水在綠樹翠竹中潺潺流淌,山峽中時見粉墻黛瓦的村舍。正好雨天,煙霧云嵐繞峰飄谷,淅瀝的雨聲中偶有犬吠雞鳴。汀溪是老天賜給村民的禮物,人們善待大自然除了珍惜山水草木外,還得扮靚自己的家園,與山川和諧,與花樹相配。村民們越來越懂得這個道理了,政府也在不斷加力,“美麗鄉(xiāng)村”在這些原被稱作窮鄉(xiāng)僻壤的大山深處綻放開來。50元的門票,可乘景區(qū)觀光車,也可自駕。每到山水佳處或漂亮村舍,慢慢走走,四處看看,秀目而安心。當然,雨天有利也有弊,免了烈日曝曬,賞了煙雨山水,卻多少有些淋漓之苦,而且那壯美的二十八拐照片只能是一幅朦朧的寫意了,只能權從網上搜來一幅晴天全景圖,以慰雨日未睹之憾。</p> <p class="ql-block"> 離開水墨汀溪,向著今晚的入宿地青龍灣而去。大約行至半程,忽見路側稍遠處的山谷中,大片的杉樹林與汪汪碧水卿擁我抱地依偎在一起,青杉若云紗,碧水如翠玉,白鷺在水樹間翔舞,遠山近水似乎在輕吟低唱。哦,落羽紅杉林到了!到了秋天,山蒼水碧杉樹紅,我們該來再相會吧。</p> <p class="ql-block"> 小川藏線如青山綠水中的緞帶,抖豁飄逸著將我們揮落到青龍灣一家小民宿——西津河畔的明山秀水客棧。店堂整潔清爽,客房設施規(guī)范,年輕女店主更讓你體會一下啥叫“賓至如歸”。前年全家傾囊加舉債,蓋了這座三層小樓,本指望由此改善生計,殊料新冠疫情的洪濤巨浪使這小家頓陷飄搖掙扎。不過主人獻給賓賓的是一如既往的熱情與周到。經營三年,無一差評,這也算是一份艱難中寶貴的回報吧。</p> <p class="ql-block"> 夜色漸濃,山水入墨。我們依山枕水,在這青龍灣的“明山秀水”中度過了初夏短游的第二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210603</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