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夏的五月,同學(xué)好友一行二十人開啟了說走就走的旅程,穿越千年游山西。</p><p class="ql-block"> 山西是一個歷史悠久,豐富的人文地理,名勝古跡和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地方。三千年中國看陜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陜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游山西"讀歷史"。</p> <p class="ql-block">D1:五月十三日</p><p class="ql-block"> 無錫一大原</p><p class="ql-block"> Z19613號晚19:33-14號上午8.14到太原火車站,臥鋪,很幸運(yùn)本次來回全體下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D2:五月十四日天氣多云</p><p class="ql-block"> 太原一晉祠一磧口(西灣村一李家山)</p><p class="ql-block"> 入住磧口</p><p class="ql-block"> 早餐大同刀削面,緊接游覽晉祠。</p> <p class="ql-block">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名,簡稱“晉”,又稱“三晉”,三晉春秋史,5000年文明看山西,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之一,被譽(yù)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p> <p class="ql-block"> 久聞晉祠大名,到此一游,果真如此。</p><p class="ql-block"> 晉祠,是后人為紀(jì)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宇。素有“不到晉祠,枉到太原”的說法。</p><p class="ql-block"> 初夏帶著幾分春的清涼,來到晉祠外,只見高高的圍墻里,一片參天古樹旺盛生長著,好像有“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的意境。而這建筑群之上,樹冠之中,如浮著濃濃的紫氣,顯出一派幽靜和神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晉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qū)晉祠鎮(zhèn),原名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紀(jì)念晉國開國諸候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而建。</p><p class="ql-block"> 晉祠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晉國宗祠;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集約載體,附屬彩塑壁畫碑碣均為國寶。</p><p class="ql-block">世界王氏、張氏的發(fā)祥地。 </p><p class="ql-block">國家四AAA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晉祠水鏡臺位于太原西南的晉祠,是現(xiàn)存較大的明清戲臺。戲臺分前后兩部,從建筑形制來看,后臺為明代建造;前臺是清代補(bǔ)建。</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是晉祠的主殿,晉祠內(nèi)主要建筑,坐西向東,位于中軸線終端。是為奉祀姜子牙的女兒,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親邑姜所建。</p><p class="ql-block">創(chuàng)建于北宋天圣年間(公元1023年一1032年),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是宋、遼、金時期祠廟建筑中唯一保存下來的宋代木構(gòu),是中國宋代建筑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晉祠三絕之一是周柏唐槐。距三千多年歷史,周柏是北周時代種植的柏樹,唐槐是唐代時種植的槐樹,至今都還茂盛蔥郁。</p> <p class="ql-block"> 晉祠的“三寶”和“三絕”是所有游客來到晉祠不可錯過的景觀?!叭^”中,難老泉令我印象深刻,它位于圣母殿南側(cè),晉水的源頭就始于這里,長年不息;</p> <p class="ql-block"> 三絕中宋代彩塑:是圣母殿內(nèi)的彩塑,圣母殿是北宋年間為叔虞之母邑姜修建的,規(guī)模宏大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舍利生生塔位于晉祠南瑞,始建于隋朝開皇年間,宋代重修,現(xiàn)存結(jié)構(gòu)為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據(jù)傳釋家牟尼圓寂后,其骨灰形成各色晶瑩的珠子,佛家稱“舍利子”,其中一粒就埋于塔下,乾隆年重建此塔時,發(fā)現(xiàn)有許多舍利子,當(dāng)時修建的人們認(rèn)為舍利子由一粒變成千百粒,莫非是“佛門有靈,生生不竭”?,于是稱此塔為“舍利生生塔”。</p> <p class="ql-block"> 坐落于山西太原晉祠博物館內(nèi)。晉溪書院人稱“王家祠堂”,主體建筑為“子喬祠”。</p><p class="ql-block"> 1992年6月至1993年6月,仿明清建筑風(fēng)格修復(fù)晉溪書院,兩進(jìn)院落,建筑古樸典雅,景致清幽,三面環(huán)水,與晉祠古建筑渾然一體。</p> <p class="ql-block"> 中午山西特色餐,上車休息,行程250公里前往呂渠山脈,穿越數(shù)量之多的隧道,前往十大古鎮(zhèn)之一的磧口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下午四點(diǎn)左右磧口第一站,西灣村距離磧口鎮(zhèn)一公里左右,臨河而建。這處完整的居民建筑群,是依靠黃河船運(yùn)發(fā)跡的陳氏家族歷經(jīng)明末到民國300年歷史逐步修建而成的,占地三萬多平方米,依山面水、背風(fēng)向陽,隨勢而上,如波涌浪卷,層次感極強(qiáng),現(xiàn)保存完好的有四十多處院落。西灣村在2003年底被國家建設(shè)部和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評選為2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成為山西唯一獲此殊榮的村。</p> <p class="ql-block"> 五點(diǎn)多第二站趕往李家山,因怕明日天氣有雨,上李家山要乘專用景交上山,路之險峻。 </p><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位于山西省臨縣磧口古鎮(zhèn)南三公里處,因村落隱藏在大山深處,長期沒能引起外界關(guān)注。一九八九年十月,畫家吳冠中先生到李家山村采風(fēng)時,為這里立體交融式的窯洞建筑群傾倒,驚呼:“從外部看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jìn)去是很古老講究的窯洞,古村相對封閉,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這樣的村子,這樣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難找到。就如所說:你家屋頂,我家院。</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民居無論是大村豪華的清代建筑群,還是小村穴居生活的土窯洞,自然風(fēng)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無不蘊(yùn)藏黃土民情風(fēng)俗,沉積豐厚的黃河文化,附著中華民族的靈魂。</p> <p class="ql-block"> 今日第三站 十大古鎮(zhèn)之一磧口。磧口古鎮(zhèn)是呂梁山中,黃河邊一座古鎮(zhèn),山西臨縣的一個古渡口。古時候,黃河下游兇險,上游來往的船只,往往在磧口停泊轉(zhuǎn)旱路。磧口古鎮(zhèn),位于山西省臨縣城南50公里處,依呂梁山,襟黃河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夜游古鎮(zhèn),別有情趣。以一河之隔,二省交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D3:五月十五日,天氣陰轉(zhuǎn)多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磧口一乾坤灣一清水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入住乾坤灣大酒店。</span></p><p class="ql-block">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p><p class="ql-block"> 沿著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坡,穿梭在濁流宛轉(zhuǎn)的黃河兩側(cè),行攝于美輪美奐的奇光異彩之間,享受了一次疲乏與驚喜交織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磧口-乾坤灣250公里,天氣大雨轉(zhuǎn)小雨,本行程250公里,正常4-5小時,而山西高速規(guī)定雨天不能上高速,所以只能從山西穿越黃河大橋入陜西境內(nèi)國道前行。今天領(lǐng)略了陜晉公路運(yùn)煤大車長達(dá)數(shù)百公里場景。堵堵堵,此段路程行車時間近八小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乾坤灣是一幅天然太極圖,是黃河古道秦晉峽谷上一大天然景觀,也是山西永和最亮的風(fēng)景點(diǎn),黃河這條流淌了160萬年的毋親河,在流經(jīng)山西省永和縣河會里村,后山西村和陜西廷川縣土崗鄉(xiāng)大程,小程村和伏義河村一帶時,形成的"S"型大轉(zhuǎn)彎堪稱天下黃河第一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淸水灣緊靠乾坤灣不遠(yuǎn)處,景色更加秀麗,灣大約320度,雨越下越大,,早早收工,入住乾坤灣大酒店,找了一家附近的農(nóng)家樂,挑上山里土雞,黃河鯉魚,農(nóng)家自產(chǎn)羊肉,醋伴冷菜,油炸花生米?喝上一壺老張自帶的白酒,解解這幾天的趕路之累,消消雨天黃河邊潮濕的寒氣。</p> <p class="ql-block">D4:五月十六日 ,天氣多云轉(zhuǎn)晴</p><p class="ql-block"> 乾坤灣一雨岔</p><p class="ql-block"> 入住壺口知青文苑</p><p class="ql-block"> 今天一路行走在陜西延安的熱土上,2019年也是5月曾經(jīng)到過延安,波浪谷,陜西壺口,所以那里的靑山、窯洞、和黃土地格外親切。天氣很給力,一早還撒上幾點(diǎn)小雨,很快有陰轉(zhuǎn)多云,到雨岔景區(qū)時天氣變晴,這天時地理人和是帶給有準(zhǔn)備的我們。在去之前也做了大量的功課,天好才能看到雨岔大峽谷真正自然美。</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中餐味道不錯,下午一點(diǎn)左右乘景交進(jìn)入大峽谷。</p><p class="ql-block"> 雨岔大峽谷位于 陜西 省 西安 市 甘泉縣 下寺灣鎮(zhèn),雨岔村,雨岔大峽谷有樺樹溝峽谷,一線天,牡丹溝峽谷,龍八溝峽谷,花豹岔峽谷。沒個峽谷形狀不一樣 大同 小異,峽谷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五顏六色的光彩。最好看的樺樹溝峽谷,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陽光照射下,堪比美國 的羚羊大峽谷的美。</p><p class="ql-block"> 樺樹溝:當(dāng)你走進(jìn)溝口時,被峽口氣勢深深震撼。</p> <p class="ql-block"> 龍巴溝也同樣的異彩。</p> <p class="ql-block">D5:五月十七日,天氣多云轉(zhuǎn)晴。</p><p class="ql-block"> 山西壺口瀑布一王家大院一平遙古城</p><p class="ql-block"> 入住平遙新會館。</p><p class="ql-block"> 黃河壺口瀑布位于宜川縣城以東35公里,吉縣城西45公里處的秦晉大峽谷黃河河床中,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因其氣勢雄渾而享譽(yù)中外。 壺口瀑布,是由于黃河流至壺口一帶,兩岸蒼山夾峙,把黃河水約束在狹窄的黃河峽谷中,河水聚攏,收束為一股,奔騰呼嘯,躍入深潭,濺起浪濤翻滾,形似巨壺內(nèi)黃水沸騰。巨大的浪濤,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團(tuán)團(tuán)水霧煙云,景色分外奇麗。站在河邊觀瀑,游人莫不唱起“風(fēng)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威武雄壯的歌聲。</p><p class="ql-block">滔滔黃河水在流經(jīng)吉縣龍王山附近時,由300米乍縮為50米,飛流直下,猛跌深槽,如壺注水然,故曰“壺口”。駭浪翻滾,驚濤拍岸,云霧排空,其雄壯之勢,無與倫比。與瀑布相關(guān)的景觀還有“千米龍槽”、“水里冒煙”、“長虹臥波”、“旱地行船”等。壺口景色,四時各異,嚴(yán)冬則冰封河面,頓失滔滔;春來則凌汛咆哮,如雷貫耳;盛夏則大洪盈岸,蔚為壯觀;秋季則洋洋灑灑,彩虹通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素有“中國民間故宮”和 “山西的紫禁城”“ 華夏民居第一宅”之稱,被譽(yù)為“王家歸來不看院”,它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靜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后建成。建筑規(guī)模宏大,擁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別被喻為“龍”、“鳳”、“龜”、“麟”、“虎”五瑞獸造型。</p> <p class="ql-block"> 平遙古城是一座有著2700年多年歷史的四方古城,城的主體布局由4條大街、8條小街、72條巷子橫豎交錯組成,城內(nèi)建筑為青磚灰瓦的四合院,平遙古城現(xiàn)存?zhèn)鹘y(tǒng)四合院3797處,大部分仍有居民居住,保存完整的古城墻和古民居里生活著的人們,使這個地方仍是一個活著的古城。平遙民居多屬于明清古建筑,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縣級古城。</p><p class="ql-block"> 平遙古城源遠(yuǎn)流長,早在西周時期就已初具規(guī)模,經(jīng)過歷朝歷代的擴(kuò)建才有了現(xiàn)存的規(guī)?!,F(xiàn)在的古城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各種遺址、古建筑群共同組成了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博物館。城中有中國最早的銀行,周邊有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等。這里還是晉商的發(fā)源地,在這片黃土地上孕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名人志士,漫步平遙古城,足可以領(lǐng)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有人曾經(jīng)留下這樣的評價:“麗江是純美的少女,水汪汪的靈氣逼人;而平遙是底蘊(yùn)深厚的亂世佳人,經(jīng)風(fēng)經(jīng)雨卻寵辱不驚”。</p> <p class="ql-block"> D6:五月十八日,天氣多云</p><p class="ql-block"> 喬家大院一后溝村</p><p class="ql-block"> 入住蘆芽山國際酒店。</p> <p class="ql-block"> 1991年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把這座宅院的紅燈籠掛在了中國老百姓的心窩里,2006年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喬家大院》更是把這座宅院的文化底蘊(yùn)和背后的晉商喬氏家族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 喬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東觀鎮(zhèn)喬家堡村,是晉商喬氏家族的祖宅,由在中堂、德興堂、寧守堂、保元堂和花園組成,總占地面積24000余平方米。其中,在中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間,至今保存完好,分為6個大院,內(nèi)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建筑面積4175平方米,從空中俯視,院落恰似一個“囍”字。</p> <p class="ql-block"> 喬家大院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筑群體,設(shè)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xì),體現(xiàn)了中國清代民居建筑的獨(dú)特風(fēng)格,具有相當(dāng)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shù)寶庫,被稱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顆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名揚(yáng)三晉,譽(yù)滿海內(nèi)外。</p> <p class="ql-block"> 后溝村是有同事推薦和淸澈一起攻略,增加的景點(diǎn)。</p><p class="ql-block"> 后溝古村濃縮了黃土旱塬農(nóng)耕文明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保存了中國北方漢民族自給自足的傳統(tǒng)文明。民居建筑為典型的黃土高原土穴窯居,其特點(diǎn)是依崖就勢、隨形生變、層窯疊院、參差別致。遙相呼應(yīng)的石窯、土窯、磚窯、明券窯、土挖窯、獨(dú)體窯、里外窯等,形成了后溝村渾然天成的獨(dú)特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 榆次后溝是難得一見的中國歷史文化遺產(chǎn)村,這是濃縮保留了千百年黃土旱塬農(nóng)耕文明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民間文化中的精神信仰、生產(chǎn)方式、生活狀態(tài)、傳統(tǒng)工具、民俗民風(fēng),保留了中國,特別是北方漢民族千百年來自給自足的傳統(tǒng)文明,在后溝古村,古樸的農(nóng)耕文化、純正的自然文化、傳統(tǒng)的信仰文化、靈動的生態(tài)文化,構(gòu)成了完整的民間文化體系。</p> <p class="ql-block">D7:天氣陰轉(zhuǎn)多云</p><p class="ql-block"> 萬年冰洞一懸空村一雁門關(guān)</p><p class="ql-block"> 入住大同維也納大酒店。</p><p class="ql-block"> 【萬年冰洞】在山西忻州市寧武縣城西50公里處的春景畦鄉(xiāng)境內(nèi),處旅游專線旁,海拔2300米。經(jīng)中國科學(xué)院地質(zhì)研究所洞穴專家現(xiàn)場考察認(rèn)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紀(jì)冰川期,距今約三百萬年,故名萬年冰洞。</p><p class="ql-block">2005年,寧武萬年冰洞在第四批國家地質(zhì)公園評審中,成為國家地質(zhì)公園。2011年3月,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今日第一站去離茅蘆山30分鐘車程的萬年冰洞。洞外海撥2300米左右,洞內(nèi)溫度在零下4-10度。</p> <p class="ql-block"> 今日第二站來到離萬年冰洞不到20公里的懸空村。</p><p class="ql-block"> 在山西省寧武縣的大山中,有一座整體都懸在空中的村莊,它背倚懸崖,面臨深淵,房屋全部建造在海拔2300多米的峭壁之上。村子名叫王化溝村。村內(nèi)的房屋因崖就勢,掛在半山腰上,因此被稱作“懸空村”。</p><p class="ql-block"> 這里大多數(shù)的房屋都有兩三百年歷史,這些山中人家大都建有小閣樓,憑窗覽遍萬頃蒼翠,依門望盡百里云海。行走在極似古棧道的街上,感覺到懸空的驚險,站在懸空街上鳥瞰,足下是百丈懸崖,澗底有潺潺流水,對面山的松林茂密,形成了一個與周圍世界格格不入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雁門關(guān),今天中餐在蘆芽山景區(qū)用餐,然后行程130公里,下午三點(diǎn)左右到達(dá)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雁門關(guān),位于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guān)隘,以“險”著稱,被譽(yù)為“中華第一關(guān)”,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guān)、偏關(guān)合稱為“外三關(guān)”</p> <p class="ql-block"> 在3000多年的歷史歲月中,雁門關(guān)始終與中華民族的命運(yùn)息息相關(guān)。作為古代中國北境著名的咽喉要塞,雁門關(guān)見證了中國的歷史進(jìn)程;作為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匯點(diǎn),雁門關(guān)見證了民族融合的艱辛歷程;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千古商道,雁門關(guān)成就了晉商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 雁門關(guān)是古代宋代的歷史標(biāo)志。雁門關(guān)之所以名揚(yáng)天下,當(dāng)然與北宋楊家四代人保家衛(wèi)國、鎮(zhèn)守雁門為國前仆后繼的故事有關(guān)……</p> <p class="ql-block">D8:天氣多云轉(zhuǎn)雨</p><p class="ql-block"> 云崗石窟一應(yīng)縣木塔一懸空寺</p><p class="ql-block"> 入住五臺山金都酒店</p><p class="ql-block"> 云岡石窟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shù)寶庫。</p> <p class="ql-block"> 云崗石窟,這個無比珍貴的世界級的文化瑰寶,是一千五百年前先人們留下的偉大佛教藝術(shù)遺產(chǎn),至今依然光彩奪目……</p> <p class="ql-block"> 古道車轍:北魏時期,云岡石窟前面有條通向內(nèi)蒙的交通要道,車轍印跡見證了當(dāng)時大同的商業(yè)繁榮……</p> <p class="ql-block"> 早期石窟:第16一20石窟,是當(dāng)時是當(dāng)時著名高僧曇曜大師選擇鐘靈毓秀的武州山,主持開鑿雄偉壯觀的曇曜五窟,揭開了云岡石窟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石窟內(nèi)佛尊眾多,因保護(hù)出發(fā),禁止拍攝。</p> <p class="ql-block"> 云岡石窟:高十三米,大耳垂肩,形態(tài)端壯,是云岡石窟的標(biāo)指性佛像。這尊露天大佛,祥和地屹立風(fēng)雨中一千五百多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應(yīng)縣木塔,坐落在山西省朔州市應(yīng)縣城內(nèi)西北隅。全名應(yīng)縣佛宮寺釋迦塔,木塔高67.31米,五層六檐,全塔共用斗拱54種,種類之多國內(nèi)罕見,被稱為“中國古建筑斗拱博物館”。并創(chuàng)下了塔身無一顆鐵釘?shù)慕ㄖ裨挕?lt;/p><p class="ql-block"> 與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并稱為世界三大奇塔。</p> <p class="ql-block">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62公里。北岳恒山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稱為五岳,為中國地理標(biāo)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恒山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p><p class="ql-block"> 恒山山脈,始于太行山,橫跨塞外,東連燕山,西跨雁門,南障三晉,北瞰云代,東西綿延五百里,是海河支流桑干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p> <p class="ql-block"> 懸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省渾源縣,距離大同市65公里,懸掛在北岳恒山金龍峽西側(cè)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間,傲然屹立。</p><p class="ql-block">懸空寺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當(dāng)年,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至此,古代工匠根據(jù)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造了懸空寺。懸空寺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構(gòu)摩崖建筑,也是國內(nèi)唯一真正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獨(dú)特古建,早在1982年就被國務(wù)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為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勝景"。獨(dú)特的建筑特色和令人匪夷所思的古代人類智慧,使懸空寺這一古老華夏文明的奇葩熠熠生輝。</p> <p class="ql-block"> 民諺:“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p> <p class="ql-block">D9:天氣晴轉(zhuǎn)陰</p><p class="ql-block"> 五臺山一太原火車站一無錫</p><p class="ql-block"> 乘Z198晚7.58臥鋪20日上午8.45到無錫</p> <p class="ql-block">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傳說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又名清涼山,位于山西五臺縣東北部,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臺”,又因由五座山峰環(huán)抱而成,又稱“五臺山”。</p><p class="ql-block">五臺山,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重點(diǎn)風(fēng)景名勝區(qū)、國家地質(zhì)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chǎn)、中華十大名山之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2009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p class="ql-block"> 而五臺山又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規(guī)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尼泊爾等國亦享有盛名。</p> <p class="ql-block"> 五臺山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更為文殊菩薩的演教說法道場,五臺山作為文殊菩薩道場是多部佛典載明的事實(shí)!五臺山自古為皇家道場,大德輩出,高僧云集,是東土第一佛教圣地。金色五臺山是全世界佛教徒尊崇的金剛地、智慧山!千百年來文殊菩薩的教化、歷世大德的加持形成一種無形的氣場。在五臺山五爺廟、殊像寺等各大寺廟大智菩薩前許愿,往往會產(chǎn)生不可思議的啟智效果!自古以來就是拜求智慧的佛家圣地,文殊菩薩普度眾生,有求必應(yīng),為天下數(shù)以千計、數(shù)以萬計、數(shù)以億計的蒼生送去福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些寺佛我們都去了,帶著心誠,帶著祈禱!保佑大家平安吉祥!凈化心靈,好人一生平安!</p> <p class="ql-block"> 八天的晉陜純玩,走遍了晉陜交匯的景點(diǎn),打卡完了晉的三分二的精華。吃、住、行,盡善盡美。而最大的收獲了解山西歷史文化,和大家一起是最大的快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