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河北省蔚縣中部的四十里坪臺,因坪臺周圍40華里,俗稱四十里圪瘩。而四十里坪臺的地形類似傳說中的鳳凰,有鳳凰棲落地的傳說,故名鳳凰臺,原為北大坪公社,后改稱祁家皂鄉(xiāng),1996年鄉(xiāng)鎮(zhèn)合并歸西合營鎮(zhèn)管轄。</p> <p class="ql-block"> 西上碾頭村位于鳳凰臺的最東邊,據(jù)該村位于一座水碾房的西坡上,而取村名西上碾頭。</p> <p class="ql-block"> 元末戰(zhàn)亂之后,歷經(jīng)20余年,朱元璋統(tǒng)一了天下,但是,此時的江山已是遍地瘡痍,布滿了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多是無人之地。蔚州為游牧文化與農(nóng)耕文化的交匯地,到明洪武24年(1391年),蔚州境內(nèi)人口僅存8255人。</p> <p class="ql-block"> 為了恢復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經(jīng)濟,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鞏固明王朝的統(tǒng)治。洪武年間進行了大移民,我的始祖朱秀從山西大同云岡區(qū)四老溝村遷來建村。明朝實行里甲制度,我們?yōu)橄绦⒗锪?,屬軍戶?lt;/p> <p class="ql-block">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于明嘉靖四十年四月(公元1561年)建堡,后又在堡門里建廟院,內(nèi)有老爺廟,龍王廟及古戲樓,我上小學時,這里成了我們的學校。</p> <p class="ql-block"> 高祖朱灼南生五子,存三。分別是大太爺逢梅、三太爺逢吉和五太爺逢慶。家中人丁不旺,大太爺生爺爺玉林獨子,三太爺無后,但聰明能干,在吉家莊開有買賣“三義昌”,于是大太爺將爺爺過繼給了三太爺,爺爺一人支兩門。五太爺生獨子玉喜,玉喜無后。</p> <p class="ql-block"> 爺爺名毓麟,后簡為玉林,號書。1901年生人。生有父親和大伯兄弟二人,大伯長父親六歲。爺爺一生沒有買房置地,大太爺和三太爺過世后,爺爺在“三義昌”也是甩手掌柜的,具體業(yè)務由伙伴張彩負責,自己靠分紅過生活。“公私合營 ”張彩安排任吉家莊供銷社主任。爺爺主動放棄給安排的供銷社工作,回村種地。好在大伯和父親都有工作,掙工資。爺爺便讓兩個兒子每人每月上交5元撫養(yǎng)費。爺爺一生連家俱都沒再添置。將繼承的兩份家業(yè)原份分給了大伯和父親。 </p><p class="ql-block"> 爺爺脾氣不好,但在家里卻是一言九鼎,在村里也威望很高 。堂弟玉喜賭錢,被爺爺找到后又罵又打。晚年的爺爺每天在坡頭上坐著馬扎曬太陽,看誰做事不公,不留情面,開口就罵。</p> <p class="ql-block"> 我是在父母婚后第三年,即1964年10月27日(農(nóng)歷九月廿二)出生的,當時大伯家只有長我十歲的姐姐。我的出生使朱家添了男丁,是爺爺?shù)拈L孫,全家人都非常高興,視我為掌上明珠,爺爺給我按“永”字輩取名永年。</p><p class="ql-block"> 由于父母都上班,兩個月后就給我從坡下的東上碾頭村石家找了一個奶媽。我到奶媽家后,一直哭個不停,也不吃奶媽的奶,奶媽一看不行,第三天就給送了回來。就這樣,我成了我們兄妹6人中唯一吃母乳長大的。 </p> <p class="ql-block"> 媽媽和姥爺都在吉家莊衛(wèi)生院上班,姥姥身體不好,一個人哄不了我,就把奶奶接去和姥姥一起哄我,每逢集日,爺爺還要步行7里地去看我。一家人都寵著我,每天晚上都是大我14歲的舅舅背著哄我入睡。</p><p class="ql-block"> 1966年“四清”結(jié)束后,媽媽調(diào)到黃梅衛(wèi)生院上班,只能帶著我,在黃梅租房,由煙墩莊村的二舅姥姥接著哄我,一直到三周歲。</p> <p class="ql-block"> 1967年,三周歲的我便離開了媽媽,回到村里的奶奶家。當年冬天不幸得了肺炎,當時醫(yī)療條件差,最好的藥大油(油質(zhì)盤尼西林)都用了,仍無濟于事。姥爺,媽媽都是醫(yī)生,卻束手無策。爺爺見我不行了,找人給我做好了小棺材。這時村里的鄰居提出用土法不行“割割啞雄火”,已經(jīng)沒有了別的辦法,只有死馬當活馬醫(yī)了。我也是命不該絕,“割啞雄火”后便一天天地好了起來,大難不死后,身體一直虛弱,經(jīng)常生病。冬天一般就不出屋了,爺爺在家中教我識字。</p> <p class="ql-block"> 夏天,舅舅去村里看我,給我?guī)б粋€大西瓜,爺爺和奶奶舍不得吃,我吃后剩下的西瓜就吊到窨子里等我慢慢吃。</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舅舅問我:“你想要什么?”我說:“我想要一個汽車”,說完我把這事就忘了。一個月后,舅舅又來了,背著一個麻袋。他說:“永年,看舅舅給你帶來啥了?”說著,便從麻袋里取出一個手工做的汽車來。是卡車式樣,車架及四個轱轆都是木頭材質(zhì)。有駕駛室、方向盤,左、右車門裝著合頁,車箱后面也裝有合頁,都能打開,和真車一模一樣。我真是佩服舅舅的心靈手巧,十七、八歲的舅舅把木匠的工藝做到了極致。 </p> <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是在西上碾頭村渡過的,二弟和小妹從奶媽家接回后也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四弟在吉家莊和姥爺生活。父親在牛大莊食品廠上班,媽媽在東杏河衛(wèi)生院上班。</p><p class="ql-block"> 1974年農(nóng)歷二月初六,爺爺去世。我剛9周歲,二弟6周歲,小妹3周歲,我們兄妹三人和小腳的奶一起生活,從此我就成了家里最大的男子漢。</p><p class="ql-block"> 奶奶李氏,1908年出生,我和奶奶在一起生活了十年之久,直到1978年8月轉(zhuǎn)學到西合營北中才離開奶奶,二弟又在了一年,1979年8月到西合營讀初中,也離開了,四弟又回村和奶奶做伴。1979年7月,我初中畢業(yè),回村看奶奶,奶奶還說:“等你考上高中后,奶奶給你切細細的咸菜?!睕]想到那竟是和奶奶的最后一面,12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奶奶離世,享年72歲。</span></p> <p class="ql-block"> 父親交待我每次分糧、分菜都要記好帳,他好年底和生產(chǎn)隊對賬。每次到坡下的李家碾分菜,都是我領著二弟去。秋天分糧的時候,我和二弟就早早去排隊,分好后,東院的二爺朱玉琢就用單輪車給推到家里。回家后,我就馬上把時間、品種、數(shù)量認真地記錄好,等父親回來向他匯報。父親每月回家一次,媽媽好幾個月才能回家一次。 為感謝二爺對我們的照顧,過時過節(jié),父親就給二爺送二斤牛大莊酒廠產(chǎn)的散酒。 </p> <p class="ql-block"> 我當時的理想就是一定要買一個手推車,分糧自己推,刨茬子不用背。為了買手推車就得攢錢,為此我和二弟就開始養(yǎng)兔。第一年養(yǎng)了兩只,每天放學后和二弟及北院的尉建生一起去挑兔草。兔子長大后就到村里的供銷社去賣,一只能賣5元錢。養(yǎng)兔養(yǎng)了三年,我上初中后才停止。當年雖然窮,但我們學習輕松,生活的很快樂。</p> <p class="ql-block"> 雖然父母不在我們身邊,但我們的童年是快樂的。奶奶管不了我,我信馬游疆,無拘無束。春天玩鏈子槍、推桶圈。夏天游泳、抓麻崔養(yǎng)鳥、養(yǎng)兔。秋天和二弟刨茬子,與李家碾村的孩子們開仗 。冬天自己做冰鞋、冰船滑冰 。只要是能玩的都玩過,能害的都害過。玩過軍棋、跳棋、象棋,撲克。上房、上崖、下溝、鉆地道。做過彈弓、彈兜、鏈子槍、火槍、卷煙機。偷喝父親的色酒,偷爺爺?shù)暮禑煹降乩锶ノ?,結(jié)果吸醉了。我因為上房往草垛上跳,被父親狠狠地罵了一次。他是怕我出意外摔斷腿 ,我是年少追求刺激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謝謝觀賞!</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3n0g1r60?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我的父親、母親</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3mhvl6lm?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我的外公</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