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薪火相傳,接力逐夢———記福建省南下服務團三代人重走南下入閩路(閩贛分水關(guān)段)八周年回眸。(2016——2024)

晨未績

<p class="ql-block">我今年已經(jīng)70虛歲,這輩子到過很多地方。但是有一段路程,我將終身難忘!</p><p class="ql-block">那是2016年6月10日,福州部分原南下服務團三代人自發(fā)自費組團,在團史研究會原老會長、南下服務團老戰(zhàn)士王立宏,新副會長南下二代人張毅的帶領(lǐng)下,來到了武夷山市的閩贛分水關(guān),重走一段南下服務團1949年南下入閩路。我那時剛剛退休不久,所以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p><p class="ql-block">下圖是南下服務團行軍示意圖。圖的上方插小旗和小紅圈的即是1949年7月,南下服務團出發(fā)地上海,下方插小旗和小紅圈的是他們南下征程的目的地福州。從圖上可以看出,從上海到杭州的路線,有部分是鐵路,有部分是水路,從杭州到江西,斷斷續(xù)續(xù)有部分鐵路,其余的路程,就必須徒步行軍。</p> <p class="ql-block">南平市、武夷山市電視臺和其它新聞媒體聞訊后,紛紛趕來采訪拍攝,并隨后連續(xù)一周在當?shù)仉娨暶襟w上作新聞播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讓我們回顧福建南下服務團的血與火的征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了,但祖國的東南沿海福建還沒解放,福建人民還處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統(tǒng)治之中。</p><p class="ql-block">為了加快福建的解放,接管福建政權(quán),支援福建的建設,根據(jù)黨中央的指示,中共上海市委、共青團上海市委和上海學生聯(lián)合會組織動員全市大中專學生們,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隨軍服務團”,簡稱“南下服務團”。</p><p class="ql-block">下圖為我爸的母校上海圣約翰大學,歡送部分同學參加南下服務團的老照片,這些同學也是上海解放后,學校首批參加革命工作的學生。他們大部分人是毅然中斷大學學業(yè),投筆從戎的青年學子。</p><p class="ql-block">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為了有利于這些為了革命事業(yè)中斷了學業(yè)的老戰(zhàn)士評聘職稱,國家教育部特別下達文件,他們可以回到母校或母校的后續(xù)大學,補領(lǐng)大學畢業(yè)文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據(jù)史料記錄,當年有7000多位上海熱血青年踴躍報名,經(jīng)過政審遴選,最后有2400人被批準參加了南下服務團。</p><p class="ql-block">應征入伍的上海大中專學生們,平生第一次穿上人民解放軍軍裝,個個興奮不已。</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短期軍訓,7月19日凌晨,全團2700多人告別了繁華的大上海,在解放軍十兵團派出一位副營長帶領(lǐng)的一個加強連的全程護送下,踏上了南下福建的征程。從此他們也書寫了自己壯麗的筑夢人生!</p><p class="ql-block">因為剛剛解放,國家一窮二白,火車客車車廂少的可憐,所以他們2700人,只能全部席地而坐,乘坐貨車車廂,俗稱“悶罐車”。這些青年學生兵斗志昂揚,信心滿滿,他們都為自己已經(jīng)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即將到祖國的東南沿海福建去開拓新的人生,臉上掛滿了興奮和激動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但是革命的征途,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鋪滿鮮花,而是危機四伏,險象環(huán)生。</p><p class="ql-block">滿載著南下服務團戰(zhàn)士們的專列駛離上海才一個鐘頭,就在郊區(qū)莘莊火車站,遭到了二架國民黨軍用飛機的輪番掃射,當場犧牲四人,他們是南下路上第一批壯志未酬身先亡的戰(zhàn)士!還有受傷十四人,頓時倒在了血泊之中,鮮血染紅了他們的新軍裝。</p><p class="ql-block">消息傳回上海,在市民中引起嘩然,加上潛伏特務四處散布謠言,引起這批學生兵家長們的惶惶不安,紛紛涌向政府部門詢問。為此,上海市人民政府,特別安排回到上海療傷的輕傷人員,到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播音,介紹情況,徹底揭露反動特務的謠言,平定了人心。</p> <p class="ql-block">在這血與火的生死考驗面前,服務團的戰(zhàn)士們沒有被嚇倒,更沒有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了要到福建去建功立業(yè)的信念。團領(lǐng)導、大隊領(lǐng)導、中隊領(lǐng)導等也分別及時對全團戰(zhàn)士進行心理咨詢和疏導,舒緩這些學生兵的緊張情緒。</p><p class="ql-block">他們強忍悲痛的淚水,簡單處理了犧牲戰(zhàn)友的遺體,送受傷的戰(zhàn)友回上海療傷。在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血債要用血來償?shù)目谔柭曋?,他們于當日下?時又登上南下的列車繼續(xù)前進。他們望著列車外鐵道旁擺放著4口收斂著犧牲戰(zhàn)友遺體的棺材,心里默默的說:安息吧,親愛的戰(zhàn)友,你們未竟的事業(yè),我們一定去完成!</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我爸所在的一大三中三分隊(相當于一營三連三排),1949年8月的一個早晨,攝于行軍途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臨時住宿的浙江淤頭老鄉(xiāng)家門口的合影。紅線所指為我爸,這是有75年歷史的珍貴老照片。我爸沒有收藏這張老照片,是他的戰(zhàn)友兒女提供給我的,經(jīng)過詳細辨認,我找出了照片中的我爸。我想這就是子女與父母血緣關(guān)系和一輩子與父母親密接觸,才能在陌生的老照片中,輕而易舉的查找出自己的父母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現(xiàn)在這張老照片中的戰(zhàn)友們,98%已經(jīng)長眠于八閩大地。我爸爸成為極少數(shù)還健在的戰(zhàn)友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他們從上海出發(fā),一路上火車斷斷續(xù)續(xù)(有的鐵路橋梁被國民黨軍炸毀,必須步行,或者坐船)的到達杭州以后,又折向浙贛鐵路到達江西上饒,此后就沒有通向福建的鐵路了。全團人員開始了以步行為主挺進福建的行軍。</p><p class="ql-block">下圖為我爸所在的第一大隊第三中隊戰(zhàn)士張力叔叔拍攝的,這是他們中隊部分戰(zhàn)士,在行軍途中,在江西上饒縣城馬路邊,人行道上休息。</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這張老照片中的人,已知去世4人,另外2位到達福州后分配在外縣市但已失聯(lián),至今渺無音信。</p><p class="ql-block">照片顯示,沿街店鋪里的當?shù)乩习傩?,江西“老俵”好奇地打量著在街頭休息的兵:“這是什么兵?怎么這么樂?。 ?lt;/p> <p class="ql-block">前幾年,我在慰問老戰(zhàn)士活動中,在張力叔叔家里,有幸親耳聆聽到他給我講述了這張行軍途中照片的故事。他還說靠柱子的女兵,是他大學戀人同學,又是南下服務團革命戰(zhàn)友,但這個女兵在1955年缺醫(yī)少藥的年代,在華安縣患病不治身亡,細算起來芳齡24歲,又是一位壯志未酬身先亡的南下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根據(jù)張力叔叔的口述,我趕寫了一篇文章見報(下圖)。</p><p class="ql-block">在福州新冠肺炎疫情施虐的時期,張力叔叔不幸染疫病逝。</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當年南下服務團的戰(zhàn)士,在跨越武夷山脈,從江西進入福建時,在閩贛分水關(guān)留下的珍貴老照片。</p><p class="ql-block">在這個T字型的界碑上,依稀可辨的繁體字,上部是從右到左“分水關(guān)”字樣,豎的方向,是從上到下“閩贛分界處”字樣。</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南下服務團的戰(zhàn)士們,頭戴竹笠,忍著炎炎的酷暑高溫,行軍在武夷山著名的大王峰下。照片中間是一輛收容傷病掉隊戰(zhàn)士的車輛。根據(jù)很多服務團戰(zhàn)士的日記記載,當時大家都咬緊牙關(guān),患有小病的人也堅持徒步行軍,他們都不愿意乘坐掉隊人員收容車。</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南下服務團的戰(zhàn)士們,頭頂驕陽烈日,饑渴難耐,行軍在武夷山的又一個著名景點鷹嘴巖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覺75年過去了,當年跋山涉水3000里來到福建的南下服務團的戰(zhàn)士們,他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絕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長眠在了八閩大地之上。</span></p> <p class="ql-block">正因為武夷山是當年南下服務團從江西省界邁進福建的地方,當時炎炎夏日,所以每一個腳印都流入無盡的汗水,山路崎嶇不平,陡峭懸崖就在腳下,懸崖的底部不時的可以看到因行駛困難而翻落山澗的汽車殘骸,這是南下征途上最艱難的一段路程,給老戰(zhàn)士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們福建南下服務團老少三代人,決定重走一次閩贛分水關(guān),弘揚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南下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下圖是2016年6月10日中午,我們團隊出發(fā)時,在福州火車站的情景。身患重病住院治療的老戰(zhàn)士陳杰叔叔(右三戴眼鏡),偷偷離開醫(yī)院病房,來到火車站北廣場候車大廳外為我們壯行(一年后他就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堅強的陳杰叔叔與即將再次踏上武夷山分水關(guān)的老戰(zhàn)士們合影。</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我們?nèi)w重走南下入閩路的老少兩代人,在福州火車站做出征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在動車上我們亮出橫幅??吹贸觯蠹覍@一次能夠到武夷山分水關(guān)重走南下入閩路,人人興高采烈,個個喜上眉梢!</p><p class="ql-block">因為我們堅信,我們將要經(jīng)歷的是一次不同尋常的紅色之旅!也是一次不忘初心,賡續(xù)南下精神之行!</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南下服務團團史研究會南平市分會副會長邸亞非(南下二代,右三花格子襯衫者)早早的就在武夷山動車站等侯接應我們。</p><p class="ql-block">在今天的活動之前,邸亞非好友已經(jīng)陪同我們這個團隊探路踩點的人到過閩贛分水關(guān)。</p><p class="ql-block">(非常難過的是,這次活動二年后,邸亞非好友就因病離世。可見他當時接應我們這一次活動時,病魔已經(jīng)侵入到他身上了。)</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團隊全體人員在武夷山動車站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然后我們就下榻在武夷山原軍分區(qū)招待所轉(zhuǎn)制的賓館夜宿。</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一行就乘坐大巴,前往武夷山的閩贛分水關(guān),南下服務團南平團史研究會會長馬騰叔叔等人,一大早也從南平趕來與我們匯合,同車前往。</p><p class="ql-block">南下服務團的老戰(zhàn)士們,他們激動的徹夜難眠,特地穿上當年入閩時的解放軍戰(zhàn)士服裝,67年前的青春活力仿佛又回到了他們的身上。</p><p class="ql-block">下圖第一排右一的陳禮華叔叔,當年曾經(jīng)被抽調(diào)出來參加臨時組成的南下服務團文藝隊?,F(xiàn)在看上去還是帥鍋一枚啦。</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南下第二代人,原國家發(fā)改委國際合作交流中心主任曹文煉(左一),特地請假從北京趕回福州來參加這次活動。這是他從南下服務團老戰(zhàn)士那里借了一套軍服穿上,與服務團文藝隊的陳禮華叔叔親切握手致意。</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南下服務團的老戰(zhàn)士,面對既熟悉又已生疏了的武夷山的綿綿群山,蒙蒙云霧,回顧當年南下的革命激情,不懼敵機掃射阻擾,強忍戰(zhàn)友犧牲與負傷的悲痛,戰(zhàn)勝沿途匪特襲擾,克服酷暑高溫,水土不服、瘴疫肆虐的重重困難,跋山涉水三千里,歷時二個多月,終于到達福建福州的艱苦卓絕的歷程,激動不已,紛紛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我們兩位第二代人(左一與右一),穿著從老一代戰(zhàn)士那里借來的黃布軍裝,也跟叔叔阿姨老戰(zhàn)士們合影一張哦!</p> <p class="ql-block">接著舉行了簡短的重走南下入閩路(武夷山分水關(guān)段)儀式。</p><p class="ql-block">下圖是原福建南下服務團團史研究會會長王立宏叔叔,發(fā)表了簡短的演說。</p><p class="ql-block">這時天上開始下起了小雨,好像也在考驗著我們團隊成員。</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重走南下入閩路開始了。我們先是走了一段當年南下服務團的戰(zhàn)士們走過的山間曲徑,羊腸小道。</p> <p class="ql-block">因為山路十八彎,崎嶇不平,所以我們第二代人自覺的攙扶著老前輩,一起重走南下入閩路。(見下圖)</p> <p class="ql-block">到了地勢稍微平坦一點的地方,老戰(zhàn)士們就不要我們第二代人的攙扶,她們要求自己行走,因為她們也是要再一次體驗當年的翻山越嶺行軍跋涉的感覺。</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們第二代人就跑前跑后,為她們保駕護航(見下圖)</p> <p class="ql-block">偉大的文學家魯迅說過“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p><p class="ql-block">1949年的8月,南下服務團的老戰(zhàn)士們,就是在下圖這看似沒有道路的武夷山脈的山巒中,生生踏出了一條進軍福建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正可謂“南下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武夷逶迤騰細浪,大王峰下走泥丸?!?lt;/p> <p class="ql-block">接著我們來到了316國道江西境內(nèi)的一側(cè)。開始了跨越兩省的的徒步行走。</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國道的江西境內(nèi)一側(cè),努力向福建境內(nèi)的一側(cè)奮力前進。我手拿照相機,肩背照相機用的三腳架包,隨時準備為團隊來一張合影。</p> <p class="ql-block">下圖界標牌顯示,我們現(xiàn)在正站在江西省的境內(nèi)。</p> <p class="ql-block">走過國道的分界線,我們進入了福建省的地界,大家不禁歡呼了起來。因為當年南下服務團,千里迢迢就是為了來到福建,解放福建,接管福建,終身建設福建。</p><p class="ql-block">下圖照片中兩手高舉成V字型的第二代人謝紅玲,心情特別激動!剛才在從江西境內(nèi)跨進福建境內(nèi)時,謝紅玲把特地從福州帶來的她父親的遺像小照片,緊緊的貼在胸前,從江西一側(cè)走進了福建這一側(cè),象征著今天他父親也來一起參加重走南下入閩路!</p><p class="ql-block">此情此景,我們大家都無不為之動容。</p> <p class="ql-block">團史研究會原老會長王立宏叔叔,一只腳跨在江西,另一只腳跨在福建,手杖邊的那條黑線,就是316國道閩贛分界線。</p><p class="ql-block">2021年,王立宏叔叔突發(fā)疾病去世。</p> <p class="ql-block">在南下服務團的叔叔阿姨面前,我永遠算小學生,所以我就抄作業(yè),仿效叔叔阿姨們的舉動。</p><p class="ql-block">因為天氣炎熱,所以我迫不及待的把剛才還身著的南下服務團的黃布軍裝脫下來了。</p> <p class="ql-block">在316國道福建的界標石處,老戰(zhàn)士們在王立宏叔叔的帶領(lǐng)下,鞠躬致意,象征著向長眠在八閩大地的戰(zhàn)友們致敬!</p> <p class="ql-block">接著他們把一杯杯白酒,輕輕的灑在福建的界標石周圍,深切緬懷長眠在八閩大地的戰(zhàn)友們!</p> <p class="ql-block">新一屆團史研究會副會長張毅,還在福建界標石處挖坑埋下了幾瓶酒,象征著請長眠在八閩大地的服務團老戰(zhàn)士們慢慢的飲用。</p> <p class="ql-block">還舉行了向武夷山市委黨史研究室贈書儀式。</p><p class="ql-block">老會長王立宏叔叔,向武夷山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贈送《革命生涯六十年》南下服務團戰(zhàn)友回憶錄一套。</p> <p class="ql-block">接著又贈送《筑夢人生》南下服務團老戰(zhàn)士回憶錄一套。</p> <p class="ql-block">在316國道福建界碑石處,南平市南下服務團團史研究會會長馬騰叔叔發(fā)表講話。</p> <p class="ql-block">他講到激動時,情不自禁地舉起了右手!告誡我們第二代第三代人,永遠不要忘記老一輩人進軍福建、建設福建的艱辛曲折,一定要把老一輩人南下精神傳承下來!</p> <p class="ql-block">南下女戰(zhàn)士周領(lǐng)先阿姨,深情的回憶起當年歷盡艱辛的南下路途。她說那時的條件盡管十分艱苦,途中處處險情不斷,但是沒有人叫苦叫累,大家精神都非常樂觀,斗志非常高昂!</p> <p class="ql-block">原文藝隊的帥哥陳禮華叔叔,也介紹了當年南下路上的不畏艱險,堅決挺進福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滿頭銀發(fā)的陳銀芬阿姨也發(fā)表了講話。她說過去革命和建設的年代,確實非常艱苦,付出很多。但是今天黨和國家給了我們離休待遇,這是對我們參加革命歷程的肯定和優(yōu)待。雖然我曾經(jīng)遭遇不公,但改革開放撥亂反正,恢復了我的南下服務團身份和離休待遇,我也無怨無悔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接著我們一行乘大巴車向武夷山市大安鎮(zhèn)進發(fā)。大安鎮(zhèn)在革命斗爭的年代,是一個紅色的革命據(jù)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路邊的燈桿上一面紅軍旗幟標語牌上寫著“中國工農(nóng)紅軍閩北獨立團”。這支隊伍是</span>方志敏率領(lǐng)紅10軍返回贛東北時,將最能打仗的由黃立貴任營長的軍部特務營留在閩北。閩北分區(qū)委以此營為主,重新組建紅軍閩北獨立團,黃立貴被任命為團長。此后,黃立貴的領(lǐng)導下的閩北紅軍獨立團在收復閩北蘇區(qū)土地的斗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1932年11月,獨立團擴編成立閩北獨立師,黃立貴繼續(xù)擔任師長,直至1937年壯烈犧牲。</p> <p class="ql-block">另一面標語牌上寫著“中央蘇區(qū)———紅色大安”。當年紅軍的創(chuàng)始人毛主席,曾經(jīng)寫下“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的著名詩篇。</p><p class="ql-block">這里也是當年南下服務團進入福建,接著向崇安縣(今武夷山市)進發(fā)的途經(jīng)之地。</p><p class="ql-block">所以南平市和武夷山市電視臺主持人,請陳禮華叔叔講講當年途經(jīng)這里的情況。</p> <p class="ql-block">我們來到了腳下是溪流水綠,潺潺喧響,奔流不息的大安溪橋上。</p> <p class="ql-block">滿頭銀發(fā)的陳銀芬阿姨,繪聲繪色的給我們講起了1949年8月,南下服務團全體人馬,涉水過溪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原來當年,國民黨主力部隊被我解放軍擊潰后,四處逃竄的散兵游勇和潛伏的敵特分子,妄圖阻止解放軍大部隊進軍福建,就提前把大安溪橋給炸毀了。只剩下幾個孤零零的橋墩。</p><p class="ql-block">大安溪水看似不深,但水流湍急,溪的河床底下的鵝卵石長滿了青苔,所以南下服務團的戰(zhàn)士們在涉水過溪時,不少人就滑跌倒在水中,這樣涉水過溪的速度十分緩慢,如果按照這種小心翼翼的涉水過溪的速度,今天晚上全隊人馬就不能按時到達大安鎮(zhèn)宿營。</p><p class="ql-block">在這種情況下,戰(zhàn)士們紛紛解下了自己腿上的綁腿帶(見下圖),幾根綁腿帶結(jié)扎在一起,就成為一根結(jié)實耐用的粗繩,再把這種粗繩與附近臨時砍下來的毛竹桿一根一根接續(xù)捆扎在一起,就成為一根非常長的竹竿繩,竹竿繩的兩端,在大安溪的兩邊大樹桿上綁扎固定好,這樣就在大安溪上臨時安裝了一條可供全體人員涉水過溪的軟扶手。</p><p class="ql-block">于是,全團人馬都手握著這條用綁腿帶和毛竹桿制作而成的軟扶手,安全的涉水過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段涉水過大安溪的經(jīng)歷,是南下服務團老戰(zhàn)士終身不會忘記的。</p><p class="ql-block">親愛的好友們,下一回,將要由我在這里為你們講述這個故事了。因為南下服務團的老戰(zhàn)士們年歲漸高,再過10年,他們將是90多歲的老人,已經(jīng)無法再來到這里為我們講故事了。</p><p class="ql-block">過去只有在電影電視劇里才有的鏡頭,今天我們親耳聆聽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陳銀芬阿姨講述的當年她們涉水過大安溪的故事,給我們第二代人產(chǎn)生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一輩人,他們攻堅克難,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進軍福建進軍福州。除此之外別無他念。因此再大的困難,對他們來說都不是困難,都阻擋不了他們邁向福州的堅定步伐!</span></p> <p class="ql-block">接著我們一行來到了武夷山市著名的列寧公園。</p><p class="ql-block">列寧公園位于市區(qū)中心,是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公園。1932年9月,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紅軍第十軍政委方志敏,率部二進閩北,先后攻占崇安縣(今武夷山市)的赤石、星村兩鎮(zhèn)和浦城等地。12月,任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1933年12月,又擔任閩浙贛省委書記。</p><p class="ql-block">走俄國蘇維埃的道路,仿效江西中央蘇區(qū)做法,紅軍于1932年在崇安縣城區(qū)原城隍廟舊址開辟公園,占地50畝,取名“列寧公園”。它是閩北分區(qū)和崇安縣蘇維埃政府重視蘇區(qū)軍民文化建設的歷史文物,至今仍是蘇維埃紅色文化的象征,既反映了閩北火紅的歷史,又記錄了閩北的光榮革命傳統(tǒng)。</p> <p class="ql-block">公園里高聳著《閩北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公園東部,矗立在古樟、蒼松翠柏之中。</p><p class="ql-block">紀念碑正面刻著“閩北革命烈士紀念碑”9個大字,背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大字,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紅軍總司令朱德親筆題詞。</p><p class="ql-block">紀念碑座正面的黑色大理石上,記述著閩北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堅持23年“紅旗不倒”的輝煌歷史。紀念碑座的圍屏刻著有陳毅、鄧子恢、張鼎丞、葉飛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親筆題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老一輩革命家陳毅、鄧子恢、張鼎丞等人題詞</p> <p class="ql-block">這是當年南下服務團跟隨的解放軍南下部隊———三野十兵團司令員葉飛題詞</p> <p class="ql-block">列寧公園里還有粟裕大將骨灰安放處。</p><p class="ql-block">曾在武夷山留下土地革命戰(zhàn)爭期間足跡的粟裕大將,臨終時念念不忘轉(zhuǎn)戰(zhàn)過的武夷山。</p><p class="ql-block">1984年5月,他的夫人楚青帶領(lǐng)一家三代人把粟裕同志的部分骨灰撒入紀念碑西側(cè)梅花形的花壇中,并親手栽種下一株長青紀念樹。1990年,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在粟裕大將骨灰安放處立碑,以志永久性紀念。</p> <p class="ql-block">南下服務團的老戰(zhàn)士,向閩北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菊花束!</p> <p class="ql-block">這是原南下服務團第三大隊政委后福州軍區(qū)后勤部副政委、顧問劉國興將軍的孫子,現(xiàn)役武警戰(zhàn)士小劉向閩北革命烈士紀念碑行軍禮致敬!</p><p class="ql-block">他是經(jīng)過部隊領(lǐng)導的特批準假,今天早上與我們在武夷山軍分區(qū)招待所匯合,然后一起乘坐的大巴到分水關(guān),重走南下入閩路的。</p> <p class="ql-block">在列寧公園里,在劉國興將軍的骨灰安放處紀念碑前,武夷山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向我們介紹了武夷赤子劉國興將軍戎馬生涯的一生。</p><p class="ql-block">1949年7月,劉國興從三野十兵團臨時抽調(diào)出來,擔任南下服務團第三大隊政委。他的夫人兼革命戰(zhàn)友崔華是新四軍老戰(zhàn)士,也一起從部隊臨時抽調(diào)出來任南下服務團第三大隊第二中隊指導員,在行軍路上,崔華寫了《行軍歌》歌詞,由南下服務團老戰(zhàn)士集體譜曲。</p><p class="ql-block">他們夫婦倆帶領(lǐng)南下服務團的隊伍到達福州以后,雙雙重返部隊。崔華后來擔任了福建省衛(wèi)生廳副廳長。</p> <p class="ql-block">劉國興將軍,出生在武夷山曹墩村的一個窮苦農(nóng)民人家里,所以他是在武夷山參加了紅軍隊伍。</p><p class="ql-block">在劉國興將軍的情感深處,最濃烈的那部分是對故土的眷戀。他臨終之際最具分量的囑托是“不要忘記老區(qū)人民,要繼續(xù)關(guān)心老區(qū)建設”“把我埋在家鄉(xiāng),我要看著他們一天天富起來”。</p><p class="ql-block">這是劉國興1955年大授銜時的開國上校英姿。經(jīng)過了20多年工作晉升,到八十年代是福州軍區(qū)后勤部副政委、顧問,正軍職離休干部,按軍銜評定條件,正軍職至少是少將,所以我們稱劉國興為將軍。</p> <p class="ql-block">劉國興將軍的孫子小劉,也給我們講了他爺爺?shù)那诹适隆?lt;/p> <p class="ql-block">我們大家繞行劉國興將軍的骨灰安放處紀念碑一圈,敬上鮮花,向原南下服務團第三大隊政委,紅軍老戰(zhàn)士劉國興將軍致敬。</p> <p class="ql-block">當?shù)仉娨暸_記者不失時機的采訪南二代國家發(fā)改委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煉。</p> <p class="ql-block">當?shù)仉娨暸_記者不失時機的采訪曹劉國興將軍的孫子小劉。</p> <p class="ql-block">這位南二代依依不舍的最后再拍攝一張劉國興將軍骨灰安放處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當晚,我們下榻在劉國興將軍的故鄉(xiāng)曹墩村,這里是紅軍時期的一個紅色基點村,這個村莊早年很多人參加紅軍投身革命。但是到了解放時,幸存的人寥寥無幾。革命的勝利,是無數(shù)革命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成果??!</p><p class="ql-block">這里也是南二代曹文煉當年上山下鄉(xiāng)的地方。所以當天晚上下榻這里是他的建議。</p> <p class="ql-block">純樸的村民,得知我們一行要來,早早的就在村委會辦公處擺放好了歡迎的標語牌。</p> <p class="ql-block">晚飯后,熱情的曹墩村的鄉(xiāng)民為我們?nèi)计鹆诵苄荏艋?,讓我們圍著篝火即興舉辦了篝火晚會。</p><p class="ql-block">伴隨著悠揚的樂曲,我們南下兩代人跳起了交誼舞。我們感到叔叔阿姨們的舞步,仍然是那么的流暢灑逸!</p> <p class="ql-block">80多歲的原南下服務團文藝隊的周領(lǐng)先阿姨,也跟著舞曲跳起了她們1949年南下剛剛到福州時,經(jīng)常跟小分隊上街宣傳演出的《秧歌舞》。雖然已經(jīng)有快70年沒有跳了,但是我們可以看得出她是有舞蹈功底的。</p> <p class="ql-block">福建老年大學民舞班的學員,第二代人謝紅玲圍著篝火,跳起了學校教過的民族舞蹈《采茶撲蝶》。</p> <p class="ql-block">我們幾個口琴愛好者,拿出特意帶來的口琴,賣力的吹奏起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曲“我的祖國”等歌曲。</p> <p class="ql-block">我這個退休老人,吉特巴舞花樣帶的蠻瀟灑吧?</p><p class="ql-block">短短的二天就要結(jié)束了,大家就要分別了。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大家才相識了。所以大家全然不顧兩天來旅途的疲勞,盡情的歡歌樂舞到篝火的柴火燃盡熄滅為止。</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來到了曹墩村村委會。</p> <p class="ql-block">這一次重走南下入閩路,南二代曹文煉的母親,原省計委離休干部林琳也來了。四十年前,她曾經(jīng)親自送曹文煉來到這個有紅色基因的村莊插隊落戶。今天他們母子倆也在這里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不覺8年過去了,曹文煉的母親因年高體弱病逝了。</p> <p class="ql-block">南下二代曹文煉,飽含深情的給我們講起了劉國興將軍祖宅原址上半截土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劉國興將軍滿門忠烈,一家人為了革命,父親壯烈犧牲,劉國興12歲參加革命,14歲加入紅軍,從此南征北戰(zhàn)軍旅一生。</p><p class="ql-block">國民黨白匪軍和當?shù)赝梁懒蛹潓λ麄円患液拗牍?,意欲斬草除根,就把他們家的祖宅給扒得只剩一截地基土墻。</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將軍家鄉(xiāng)的百姓和當?shù)卣?,準備為劉將軍在原來的祖宅地上,重新蓋一間房屋,讓將軍回故里省親時好有個落腳處。</p><p class="ql-block">將軍知道后,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阻止當?shù)卮迕窈驼獮樗匦陆ㄔ熳嫖莸墓こ?。理由是革命?zhàn)士四海為家,現(xiàn)在我一家人已經(jīng)在福州有房子住了。</p><p class="ql-block"> 就這樣,解放75周年過去了,劉國興將軍祖宅遺址,仍然是一段半截土墻,四周長滿了野草。當?shù)氐拇迕窈驼肋h把劉國興將軍作為他們村里的人,不會因建新房而占用了劉國興將軍的祖屋宅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一輩革命戰(zhàn)士浴血奮戰(zhàn),為革命勝利立下了豐功偉績。但是他們不居功自傲,仍然廉潔奉公艱苦樸素一輩子的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們每一位在場的南下二代人。</p><p class="ql-block">我們這一次不僅是重走南下入閩路,而且還是一次接受革命傳統(tǒng),革命戰(zhàn)士優(yōu)良品質(zhì)的教育過程。</p><p class="ql-block">我們對為什么要傳承紅色基因,有了更為深切的體會,思想認識上產(chǎn)生了一次新的飛躍!</p> <p class="ql-block">這一次重走南下入閩路。曹文煉母親林琳與南下服務團老戰(zhàn)士陳銀芬阿姨意外重逢了。</p><p class="ql-block">原來她們倆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曾經(jīng)都在泉州地區(qū)工作過,所以從那個時候她們就相識了。后來因為各自工作單位的變動,就失去了聯(lián)系。</p><p class="ql-block">這一次她們倆大約是在分別六十年后的重逢,分外驚喜!她們感嘆時光轉(zhuǎn)眼即逝,老同事還能重逢而唏噓不已,所以她們老姐妹三天來就形影不離,嘮嗑不停??!</p> <p class="ql-block">回來后我在電腦上敲擊出一篇通訊報道,發(fā)送給《福建老年報》征稿電子郵箱,沒幾天就刊登見報了。</p><p class="ql-block">這說明我們這一次重走南下入閩路的活動,得到了媒體的青睞和首肯。用現(xiàn)在時興的話來說,就是一次滿滿的正能量活動。</p> <p class="ql-block">回顧三天來重走南下入閩路(閩贛分水關(guān)段),我們?nèi)w參加人員都認為,這是一次不辱使命之行,是一次終身難忘的紅色之旅!</p> <p class="ql-block">在慶祝建黨百年之時,特別制作本美篇。</p><p class="ql-block">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特別修訂本美篇。</p><p class="ql-block">以志不忘前輩來路,賡續(xù)南下精神。做到:革命傳統(tǒng)薪火傳,<span style="font-size:18px;">紅色初心后人繼!</span></p><p class="ql-block">感謝觀賞。敬請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