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人,網(wǎng)名:回顧往事。在工作、生活空閑之余,常在田間地頭,山川河流間,發(fā)現(xiàn)并攝下了許多平時少見的漂亮的鳥兒,特別是今年的1一5月間,在縣境內(nèi)就“打”到了像中華秋沙鴨、斑頭雁,白壽帶等國家一級保護(hù)動物及國家重點(diǎn)保護(hù)動物多次,可謂幸運(yùn)連連。今天我把這些幾年來我眼中的“天空精靈”集成美篇,一方面是號召大家愛護(hù)鳥類動物,一方面也是供大家分享。當(dāng)然,美篇中可能有些名稱不一定準(zhǔn)確,如有發(fā)現(xiàn),可私微給我并雅正。謝謝各位路過看過的朋友們。</p> <p class="ql-block">中華秋沙鴨,國家一級保護(hù)動物。這是我“打”到的最高級別的鳥類之一。東亞特有種,因模式標(biāo)本采自中國而命名。中華秋沙鴨是世界性瀕危鳥類,全球種群數(shù)量估計(jì)在2400一4500只。對水質(zhì)要求非常高,被稱為“水中熊貓”,是水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指標(biāo)物種。2021年1月中下旬,第一次在分水天溪湖發(fā)現(xiàn)。也是我發(fā)現(xiàn)眾多鳥類中最漂亮又最喜愛的一款。二個月間我共四次前往天溪湖“捕捉”,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獲。</p> <p class="ql-block">這是第三次,也就是說在第一次發(fā)現(xiàn)后的半個多月,由第一次發(fā)現(xiàn)的五只變成了現(xiàn)在的近二十只了,可以想像的出,中華秋沙鴨在分水天溪湖這一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還是很適應(yīng)的。</p> <p class="ql-block">中華秋沙鴨起飛的動作。準(zhǔn)備一一踩水一一助跑一一起飛。</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雄一雌中華秋沙鴨在水中嬉戲游玩。我是躲在一片茅草叢后拍到的,最近距離大概30米。</p> <p class="ql-block">斑頭雁,國家一級保護(hù)動物。因頭后部有二條白色的斑紋而得名。它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雁,它的飛行高度可以和世界上飛行高度最高的黑白兀鷲相媲美,其中有斑頭雁曾飛越過珠穆朗瑪峰的記錄,這簡直讓人驚嘆不已。2021年2月間第一次在分水前溪出現(xiàn)。我前后三次前往拍攝。以前在杭州灣海洋公園(養(yǎng)殖的)也拍到過,當(dāng)然沒有分水前溪拍到的這個有野性。但在2021年12月的一天,據(jù)林業(yè)部門專家介紹,斑頭雁在我們這一帶不會有野生的存在,一般的是某動物園養(yǎng)殖逃出來的可能性比較多。</p> <p class="ql-block">斑頭雁低空飛翔的感覺是不是真的很美。貼著水面飛行速度也同樣快速。</p> <p class="ql-block">夫妻雙雙比翼齊飛。</p> <p class="ql-block">斑頭雁優(yōu)美的飛行姿勢和前溪的藍(lán)水倒影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綠頭野鴨,廣義的“野鴨”包括很多種,其中很多品種為省、地區(qū)一、二級保護(hù)動物。中華秋沙鴨為國家一級保護(hù)動物,嚴(yán)禁宰殺。野鴨是國家保護(hù)動物,野鴨是水鳥的典型代表,野鴨是綠頭鴨(mallard)在北半球的俗名。</p><p class="ql-block">野鴨屬鳥綱、雁形目、鴨科;其數(shù)量非常多,是多種野生鴨類的通俗名稱,有十余個種類。野鴨能進(jìn)行長途的遷徙飛行,最高的飛廣義的“野鴨”包括很多種,其中很多品種為省、地區(qū)一、二級保護(hù)動物。中華秋沙鴨為國家一級保護(hù)動物,嚴(yán)禁宰殺。野鴨是國家保護(hù)動物,野鴨是水鳥的典型代表,野鴨是綠頭鴨(mallard)在北半球的俗名。</p><p class="ql-block">野鴨屬鳥綱、雁形目、鴨科;其數(shù)量非常多,是多種野生鴨類的通俗名稱,有十余個種類。野鴨能進(jìn)行長途的遷徙飛行。2021年12月29日分水天溪湖拍到。</p> <p class="ql-block">鴛鴦是二級保護(hù)動物。鴛鴦,鴛指雄鳥,鴦指雌鳥,故鴛鴦屬合成詞。屬雁形目的中型鴨類,大小介于綠頭鴨和綠翅鴨之間,體長38到45厘米,體重0.5千克左右。2021年12月29日天溪湖拍到(盡管只拍到一只)。</p> <p class="ql-block">豆雁是大型雁類,體長69-80厘米,體重約3千克。實(shí)際上這幾年在分水天溪湖常有發(fā)現(xiàn),往往成群成對的。豆雁外形大小和形狀似家鵝。上體灰褐色或棕褐色,下體污白色,嘴黑褐色、具橘黃色帶斑。主要棲息于開闊平原草地、沼澤、水庫、江河、湖泊及沿海海岸和附近農(nóng)田地區(qū)。飛行時雙翼拍打用力,振翅頻率高。脖子較長。腿位于身體的中心支點(diǎn),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邊緣鋸齒狀,有助于過濾食物。有遷徙的習(xí)性,遷飛距離也較遠(yuǎn)。喜群居,飛行時成有序的隊(duì)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以植物性食物為食。繁殖季節(jié)主要吃苔蘚、地衣、植物嫩芽、嫩葉、包括蘆葦和一些小灌木,也吃植物果實(shí)與種子和少量動物性食物。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的養(yǎng)育。分布于中國、西伯利亞、冰島和格陵蘭島東部。越冬在西歐、伊朗、朝鮮、日本。</p> <p class="ql-block">白鷺。留鳥。屬于常見鷺鳥,溪邊,山塘水庫邊,湖泊,農(nóng)田等地都有身影。白鷺通體白色,繁育期枕部有二根細(xì)長的飾羽,就跟發(fā)帶一樣飄逸。我先后六次到蘭溪游埠鎮(zhèn)白鷺攝影基地拍攝,又?jǐn)?shù)次到富陽上村、桐廬濮家莊及湘湖等地拍攝過白鷺。</p> <p class="ql-block">這是剛出生才三四天的小白鷺。</p> <p class="ql-block">打情罵俏的白鷺。</p> <p class="ql-block">牛背鷺。留鳥,與水牛形成依附關(guān)系,常隨水牛身后捕食昆蟲,停歇在牛背上而得名。繁殖期頭,頸,胸,背橙黃色。</p> <p class="ql-block">在田間地頭看到成群的牛背鷺。</p> <p class="ql-block">這是江南鎮(zhèn)蓮塘村拍到的牛背鷺成群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夜鷺。也是常見的鷺科水鳥,棲息于溪流,水塘,江河,沼澤地等,與白鷺等習(xí)性相近,也常與白鷺,池鷺等成群在樹上營巢。</p> <p class="ql-block">蒼鷺,2021年12月4日在臨安青山湖水杉森林所拍。</p> <p class="ql-block">池鷺:池鷺系典型涉禽類,體長約47厘米,翼白色、身體具褐色縱紋的鷺。繁殖羽:頭及頸深栗色,胸紫醬色。冬季:站立時具褐色縱紋,飛行時體白而背部深褐。虹膜褐色;嘴黃色(冬季);腿及腳綠灰色。通常無聲,爭吵時發(fā)出低沉的呱呱叫聲。棲息于稻田、池塘、沼澤、喜單只或3-5只結(jié)小群在水田或沼澤地中覓食,性不甚畏人。食性以魚類、蛙、昆蟲為主。</p> <p class="ql-block">紅嘴藍(lán)鵲。留鳥。是一種體態(tài)美麗的鳥類,上身藍(lán)色,紅嘴紅腳,尾羽十分長。廣泛分布在林緣地帶,灌叢。性格喧鬧,喜歡結(jié)成小群活動。多以滑翔姿態(tài)飛行,以果實(shí),小型鳥類,昆蟲為食。這幾年隨著環(huán)境保護(hù)也越來越多,隨處可見。特別是飛翔時的羽毛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嘉南公寓小區(qū)后小溪邊發(fā)現(xiàn)的紅嘴藍(lán)鵲。</p> <p class="ql-block">棕色伯勞。留鳥。常在林間,村莊,農(nóng)田,果園等地出現(xiàn)。性情兇猛,嘴和爪強(qiáng)健有力,善于捕捉昆蟲,小型鳥類和其它動物,甚至還能擊殺比它大的鳥類。</p> <p class="ql-block">在荷田中的棕色伯勞,與荷花、葉形成很大的反差,漂亮極了。</p> <p class="ql-block">雨中的山雀,臨空懸停表演。</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一品江山拍攝的,小山雀在吃柿子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桐君山大門口的柿子樹上拍到的小山雀。</p> <p class="ql-block">棕頭鴉雀,一種全長約12厘米,頭頂至上背棕紅色,上體余部橄欖褐色,翅紅棕色,尾暗褐色。常棲息在中海拔的灌叢及林緣地帶,分布于在自東北至西南一線向東的廣大地區(qū)。為較常見的留鳥。</p> <p class="ql-block">此棕色鴉雀鳥小而精,但非常可愛。</p> <p class="ql-block">準(zhǔn)備起飛的棕頭鴉雀。</p> <p class="ql-block">絲光椋鳥。絲光椋鳥在中國種群數(shù)量曾經(jīng)較為豐富,而且分布也較廣,在海南屬于候鳥,也有部分留鳥。絲光椋鳥常在農(nóng)田和村落等人類居住的區(qū)域活動和覓食,一方面易受農(nóng)藥對環(huán)境的污染等危害,另一方面也常被人為捕捉,作為籠養(yǎng)觀賞鳥出售。正因如此,絲光椋鳥無論是分布區(qū)域還是種群數(shù)量,都已呈現(xiàn)明顯減少。</p> <p class="ql-block">斑文鳥</p> <p class="ql-block">遠(yuǎn)東山雀</p> <p class="ql-block">林間可愛的精靈,白頭鵯。</p> <p class="ql-block">白頭短腳鵯。</p> <p class="ql-block">領(lǐng)雀嘴鵯。</p> <p class="ql-block">灰喉山椒鳥</p> <p class="ql-block">鵲鴝</p> <p class="ql-block">白脊鳥</p> <p class="ql-block">珠頸斑鳩</p> <p class="ql-block">駝鳥。為駝鳥科唯一的物種。是非洲一種體型較大,不會飛但奔跑的很快的鳥,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體型最大的鳥類,生活在非洲草原上,高可達(dá)2.5米,全身呈黑白相間的羽毛,脖子長而無毛,翼短小,腿長,平時速度可達(dá)60公里小時,最快達(dá)72公里小時。</p> <p class="ql-block">黑頸天鵝,是一種產(chǎn)于南美洲的天鵝,體姿與大天鵝十分相似,是一種珍稀鳥類,通體長一米左右。平時??匆姷臑轲B(yǎng)殖。此黑頸天鵝是在寧波杭州灣海洋公園所拍攝。</p> <p class="ql-block">黑天鵝。是鴨科天鵝屬的一種大型游禽,體長為110一140厘米間,體重可達(dá)8.75公斤,具有天鵝種類中最長的脖子。原產(chǎn)于澳洲,是天鵝家族中的重要一員,為世界著名的觀賞珍禽。常棲息于湖泊,海灣等水域。此黑天鵝拍攝于湘湖。</p> <p class="ql-block">灰天鵝,又稱大雁,野天鵝或天鵝,為雁屬中的鴻雁。屬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p> <p class="ql-block">長腳鷸。候鳥。高挑,修長的黑白色涉禽,特征為細(xì)長的嘴黑色,兩翼黑。近期有人在分水江面也有發(fā)現(xiàn)紅腳長腳鷸。遺憾的是我二次專程前往拜訪沒有攝到。</p> <p class="ql-block">白鹮。通體白色,體長一般70厘米左右。常棲息于沿海沼澤地,河灘,水田,小群。營巢于水邊的大樹上,以蠕蟲,昆蟲,小型水生動物為食。見于中國的黑龍江,河北,福建,廣東等地(冬候鳥)。此照攝于寧波杭州灣海洋公園。</p> <p class="ql-block">黑水鴨。留鳥。又名紅骨頂,屬中型涉禽。多見于湖泊,池塘等水域,常在水中慢慢游動,在浮游植物間尋找食物,不善飛。</p> <p class="ql-block">一家子。</p> <p class="ql-block">黑水雞。是鶴形目秧雞科的鳥類。中型涉禽,一般體長30厘米,嘴長適中,棲息于灌木叢生的水域,葦叢,善潛水,多成對活動,以水草,小魚蝦,水生昆蟲為食。廣布于除大洋洲以外的世界各地。此照拍于夏天的喬林公園。</p> <p class="ql-block">母子暢游,分享快樂。</p> <p class="ql-block">鸕鶿。有一屬39種。大型的食魚游禽,善于潛水,潛水后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干后才能飛翔。嘴強(qiáng)而長,錐狀,適于啄魚。常棲息于湖邊,沼澤地。廣布于全世界的海洋和內(nèi)陸水域。</p> <p class="ql-block">飛翔中的鸕鶿。</p> <p class="ql-block">白翅浮鷗。小型至大型水禽。嘴細(xì)小但粗大。形直,典型羽衣為灰色或白色,翅端為黑色,兩性相似,分布遍于全球,主要棲息于海洋及海濱,島嶼,河口,大江大湖,是中高緯度的遷徙鳥。此白翅浮鷗2020年5月拍攝于建德一農(nóng)田耕作區(qū)。</p> <p class="ql-block">盤旋低空尋找食物。</p> <p class="ql-block">貼近水面的鏡頭動作漂亮,真的到位,好看。</p> <p class="ql-block">翠鳥。留鳥。經(jīng)常出沒在溪流,魚塘,湖泊等地,行動迅捷,以魚為食,俗名打魚郎。雄鳥求偶的時候,常以小魚作為禮物,雌鳥如果接受小魚就代表接受了它的求愛。</p> <p class="ql-block">這是2021年5月22日下午在喬林公園偶遇到的小翠。這是我拍小翠最近的距離,當(dāng)時只有五六米遠(yuǎn),萌萌的小翠停在堤壩上,一點(diǎn)也沒有發(fā)覺我舉著“長槍大炮”在“打”它。</p> <p class="ql-block">灰冕鶴,又名東非冠鶴,一種小型鶴類,屬留鳥。它們一般出沒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的大草原,但卻會在較為潮濕的環(huán)境筑巢。烏干達(dá)的國鳥。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種能在樹上筑巢的鶴類。此鶴拍攝于杭州灣濕地公園一草叢中。</p> <p class="ql-block">虎皮鸚鵡。又名嬌鳳。屬小型攀禽品種,原產(chǎn)于澳大利亞的內(nèi)陸地區(qū),常棲息于林緣,草地等處。以植物種子為食。在中國是大眾最喜歡的寵物鳥之一。此鳥是在湘湖發(fā)現(xiàn)攝入的。</p> <p class="ql-block">小鸊鷉,又名水葫蘆,留鳥。常潛水取食,以水生昆蟲及其幼蟲、魚、蝦等為食。</p> <p class="ql-block">哈德森杓鷸。杓鷸屬,中大型涉禽,體長57-63cm。嘴特別細(xì)長而向下彎曲。上體淡褐色具黑褐色縱紋,腰白色并呈楔形向下背延伸,尾白色具黑色橫斑,飛翔時均極為顯眼。頰、頸和胸淡黃褐色具細(xì)窄的黑褐色縱紋,其余下體包括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兩脅具黑褐色縱紋。嘴黑色,下嘴基部肉紅色;腳青灰色。分布:中國大部分省份有分布。在保護(hù)區(qū)屬常見的旅鳥。</p><p class="ql-block">習(xí)性:常棲息于湖泊、河流岸邊的沼澤草地,喜河口潮間帶、河岸及沿海灘涂,常在近海處活動。主要以甲殼類、軟體動物為食。此鳥抓拍于喬林公園上空。</p> <p class="ql-block">北紅尾鴝。</p> <p class="ql-block">這鳥色彩鮮艷,到目前為止沒有查到到底叫什么名字,可能是外來物種。有知情者可私微告知。</p> <p class="ql-block">北極鷗。嘴黃色,下嘴先端具紅斑,腳粉紅色,頭,頸和下體白色,背和翅上面灰白色。單獨(dú)或群繁殖,喜群棲。此照拍攝于分水天溪湖尾部。</p> <p class="ql-block">“七七艦隊(duì)”這當(dāng)然不是鳥,是家養(yǎng)鴨子,可這隊(duì)型特好看,連我這個海軍出身的也不得不佩服。</p> <p class="ql-block">孔雀。全長一般二米多,為雞形目體型最大者。頭頂翠綠,羽冠藍(lán)綠而呈尖形。常棲息于森林開闊地帶。雜食性。此孔雀是在寧波杭州海洋公園發(fā)現(xiàn)攝入。</p> <p class="ql-block">朱鹮。古稱朱鷺,紅朱鷺,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后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此朱鹮為德清下渚湖所拍攝。</p> <p class="ql-block">海鷗。是一種中等體型的鷗,一般體長38一44厘米,體重300一500克,壽命24年。海鷗身姿優(yōu)美,惹人喜愛,常追逐艦船尾部捕魚。海鷗為候鳥,分布于歐洲,亞洲及阿拉斯加,北美洲西部。越冬在整個沿海地區(qū),也見于華東及華南地區(qū)的大部分內(nèi)陸湖泊及河流。</p> <p class="ql-block">火烈鳥。亦稱紅顴,體型大小如顴,嘴短而厚,飛羽黑,覆羽深紅,諸色相對,非常艷麗。此火烈鳥拍于寧波杭州灣海洋公園。</p> <p class="ql-block">壽帶,又名綬帶鳥,練鵲,長尾鶲,一枝花等異名。雄鳥有白栗兩種顏色,體長連尾羽約30厘米長,頭,頸,羽冠均具深藍(lán)輝光,身體其余部分白色而黑色羽干紋。中央兩根尾羽長達(dá)身體四五倍,形似綬帶,故名。雌鳥較雄性鳥短小,體態(tài)優(yōu)美似麻雀大小,最主要的特征是雄性有著非常長的兩條中央尾羽,像綬帶一樣,它體型帶有金屬閃光的藍(lán)黑色,頭頂伸出一簇冠羽,嗚叫時可聳起,體羽為背部栗腹白,翅亦為栗色。到了老年,鳥的全身羽毛成為白色,拖著長長的尾巴,飛翔在林間,因而又稱為一枝花。在2012年的時候,壽帶鳥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瀕危物種中的低危保護(hù)動物,目前屬于省級保護(hù)動物,還沒有列入國家一二級保護(hù)動物,但是也屬于國家重點(diǎn)保護(hù)動物之一。在自然界之中,它們的數(shù)量較少,很不常見,并且繁殖的能力較低,平常中需要加強(qiáng)保護(hù),不能傷害。</p> <p class="ql-block">栗色壽帶。這兩色壽帶是今年五月中旬在梅蓉村的防護(hù)林間發(fā)現(xiàn)并攝入。僅有白栗色各一只。</p> <p class="ql-block">白壽帶在林間飛翔,速度很快,,又被我等攝者戲稱為“林中仙子”、“一道閃電”。</p> <p class="ql-block">戴勝,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2022年2月25日我第一次在梅蓉的油菜田間拍到。這此前在本地也基本少見。當(dāng)時僅此一只。</p> <p class="ql-block">綠翅鴨,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2022年2月25日下午在喬林公園邊龍?zhí)断谝淮闻牡健.?dāng)時有一群十幾只,公的三四只。在此之前我及同行們在分水天溪湖遠(yuǎn)距離拍到過。</p> <p class="ql-block">黃健葦,2022年6月拍于湘湖</p> <p class="ql-block">鷹,2022年10月拍于東方文化園。</p> <p class="ql-block">這是2021年10月10日走鳳凰山時在鳳凰頭附近看到的,當(dāng)時白鷴前面全是柴蓬,對焦嚴(yán)重不準(zhǔn)。美中不足。</p> <p class="ql-block">這是下山時,在所謂的四號平臺附近看見白鷴,盡管僅有一只,但也滿滿的滿足了我小小的虛榮心愿。這是二年多來走鳳凰山人攝下的最清晰的白鷴了(盡管有多人看見但沒攝下來過)。</p> <p class="ql-block">白鷴很警覺,稍有一點(diǎn)點(diǎn)動靜立馬走人。</p> <p class="ql-block">白骨頂雞,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一款世界上最會玩水的雞。2022年11月24日拍于分水江白沙大橋下游。</p> <p class="ql-block">小天鵝,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說小天鵝其實(shí)展開翅膀的時候比養(yǎng)殖的大白鵝可大多了。2022年11月24日拍于分水江。航拍。</p> <p class="ql-block">灰樹鵲,國家重點(diǎn)保護(hù)動物,安徽省一級保護(hù)動物。2022年11月22日拍于杭州植物園。</p> <p class="ql-block">斑姬啄木鳥,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2022年11月22日拍于杭州植物園。屬于我國眾多啄木鳥中最小的。</p> <p class="ql-block">“打”鳥人,不僅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更要有毅力,要有耐心、和對鳥的喜愛。有多少次它眼前一閃成為過往,“空手”而歸,但我們?nèi)阅懿煌跣?,不分春夏秋冬,繼續(xù)前行,不達(dá)目的決不罷休,因?yàn)槲覀儼l(fā)現(xiàn)了各種鳥的不同姿態(tài),不同的美,通過“打”鳥,它讓我們樂在其中,也學(xué)到了很多知識。以后也會拍到更多的鳥類加以補(bǔ)充。美篇也得到了有關(guān)“專業(yè)人士”的大力支持,多次修改和核實(shí),再次表示感謝。(本圖就是拍攝壽帶的過程中作者耐心等待、觀察的場景)。幾天來,有不少熱心的朋友和鳥類愛好者給作者提示,圈養(yǎng)是不是不要上了,我是這么想的,這些圈養(yǎng)的也是鳥中極品,更是難得一見的。對于有人認(rèn)為,少拍鳥多拍人的觀點(diǎn),我認(rèn)為人像拍不好拍拍鳥類也是一種樂事,也是一種記載,更是一種學(xué)習(xí)。再次謝謝大家的厚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