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祁山祿山祁祿山

幾夠

<p class="ql-block">  江西省于都縣祁祿山鎮(zhèn),位于縣城西南,距縣城約45公里,新修的238國道三門至祁祿山已通車,新路新景新感覺。</p><p class="ql-block"> 該鎮(zhèn)東部與盤古山鎮(zhèn)交界處,有祁山祿山兩座高山,祁山海拔1065米,祿山海拔1183米。</p> <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的一個周末,我們幾個“玩師”來到祁祿山鎮(zhèn),經過詢問當?shù)剜l(xiāng)村干部、實地踏看、網(wǎng)絡查詢、翻閱縣志后對祁祿山有了以下了解:</p> <p class="ql-block">1、祁山、祿山的傳說</p><p class="ql-block"> 很久以前,張氏一族人由北南遷來到此地,見此地崇山峻嶺,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人煙稀少,偏僻安靜,是個避禍安居的好地方,于是在此安頓下來。 </p><p class="ql-block"> 一天,張氏十八、十九郎,手拿砍刀肩背土銃,對附近的兩座最高峰探山。</p><p class="ql-block"> 剛至山腳,眼前是一片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腳下是雜草叢生,無法前行,兩兄弟正要打退堂鼓時,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兩位老者正在對弈,覺得有些奇怪,在這深山老林還有人下棋?出于好奇,于是上前看個究竟。只見雙方排兵布陣,你追我堵,打劫絞殺,寸土必爭,雙方糾纏一起,殺得昏天黑地……兄弟倆看得如癡如醉,忍不住叫道:“妙!妙哉!”一老者隨聲應道:“觀棋看棋路!”老者頭都未抬,仍然聚精會神地投入搏殺中。</p><p class="ql-block"> 直到三局過后,一位老者說,你們還不回去,都過三年了,你們家人都以為你們死了。兩兄弟一臉疑惑。老者又說,你們不相信?看看銃托,都被蟲子蛀空了。兩兄弟低頭一看,用手一摸,銃托果真沒了。</p><p class="ql-block"> 兩兄弟趕緊回家,把進山奇遇敘說了一番,家人又驚又喜,都說你們遇到神仙了。家人又問,探得山路否?兩人猛然醒悟,一心看棋,忘了正事。十八郎口念“沒得山路得棋路”,突然猛拍后腦,有了:一座叫棋山,一座叫路山。</p><p class="ql-block"> 后人為祁(祈)福未來生活富祿,改為祁山、祿山。</p> <p class="ql-block">  此后,兩兄弟再次披荊斬棘,一個上祁山,一個上祿山尋拜仙人,若干年后兩人都功德圓滿,得道成仙, 為人們消災化難,保佑一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字典上找不到的“山大田”(qia)字。</p><p class="ql-block"> 據(jù)推測,張氏兄弟得道成仙后,秉承道教習慣,采用合體字造字法,給居住地命名。</p><p class="ql-block"> 因居住地的四周皆嶺,當?shù)匕迅呱椒Q為“嶺”,高山腳下一大片良田,高低不平,斜斜的,當?shù)氐摹靶薄弊职l(fā)qia音,于是用“山大田”組成一個合體字“qia”,把此地稱之為“qia嶺”,當?shù)孛癖妼⑦@一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由于字庫中尚無此字,也就無法打印,許多縣域宣傳資料及<span style="font-size:18px;">91年版《于都縣志》只</span>好借用外形相似的“畚”(ben)字頂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合體字,道教常用的一種字體,由兩個以上的單字組合而成,構字巧妙,充滿智慧,是一種文字謎語,也是一種文字游戲,沒有單獨的讀音,只表意思,外人很難認識理解。現(xiàn)行字典、詞典查找不到,目前網(wǎng)絡也無法搜索、電腦也無法打印。</p><p class="ql-block"> 合體字源于先秦,是君主用來傳令、調兵的符文,把幾個篆字合一起,刻在木塊上,再剖為兩半,雙方各執(zhí)一半,合之以驗真假。</p><p class="ql-block"> 漢代被道士們借用到符箓上。多字堆積,筆畫扭曲,用于驅鬼降妖,也常用于民間寫門楣、匾額、對聯(lián)等。</p><p class="ql-block"> 宋代起演變?yōu)槊癖姳軆辞蠹囊环N愿望。</p> <p class="ql-block">  合體字,不提示是很難被認識,一點拔,又覺得言之有理。</p> <p class="ql-block">3、“祁祿山”的來歷</p><p class="ql-block"> 1958年1月,縣政府在此設立墾殖場,因墾殖場轄區(qū)內有祁山、祿山,把兩山并稱為“祁祿山”。祁祿山墾殖場由此而來。</p><p class="ql-block"> 1958年9月,畚qia嶺鄉(xiāng)、段水鄉(xiāng)、馬嶺鄉(xiāng)一起并入墾殖場,場政合一。</p><p class="ql-block"> 1971年12月,撤銷墾殖場,改稱祁祿山公社(另設祁祿山采育林場),此后改鄉(xiāng)改鎮(zhèn),一直沿用“祁祿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4、登賢縣的設立</p><p class="ql-block"> 1934年3月,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為紀念革命烈士羅登賢,將粵贛省赤南縣改為登賢縣,轄qia嶺、小溪、亂石、茶梓、大埠、牛嶺、長洛、大田等地,機關曾設在qia嶺、小溪等地。</p><p class="ql-block"> 中央紅軍長征后,1935年3月解體,登賢縣雖然存續(xù)時間短,但它發(fā)揮了中央蘇區(qū)西南“門戶”的作用,為掩護中央紅軍主力轉移,為中央留守機關開展游擊戰(zhàn)爭,做出了重要貢獻,它的貢獻將載入中國革命史冊。</p> <p class="ql-block">  登賢縣蘇維埃政府,曾設于上嶺崗村, 為袁氏祠堂。內有蘇區(qū)時期有關的資料圖片展出。</p> <p class="ql-block">  羅登賢(1905—1933),廣東南海市禪城區(qū)南莊鎮(zhèn)人,從小父母雙亡,由姐姐撫養(yǎng)長大。早年在香港太古船廠做工,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與組織省港大罷工、廣州起義等。</p><p class="ql-block"> 1928年,中共“六大”,羅登賢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同年增補為政治局委員。1930年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及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等職,領導全國工人運動。1931年任中共中央駐東北代表兼滿洲省委書記,是東北“抗聯(lián)”創(chuàng)始人。1932年任中華全國總工會上海執(zhí)行局書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1933年3月28日,因叛徒(王其良)出賣,在上海被捕(由顧順章徒弟史濟美實施抓捕),8月29日英勇就義于南京雨花臺。</p> <p class="ql-block">5、共產主義勞動大學</p><p class="ql-block"> 1958年6月,為貫徹毛主席半工半讀的教育思想,江西省長邵式平提議創(chuàng)辦了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簡稱“共大”,南昌設總校,各縣設分校共計一百多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共大總校黨委書記:副省長、農墾廳長汪東興兼任。</p><p class="ql-block"> 共大總校校長:省委書記劉俊秀兼。</p><p class="ql-block"> 1978年2月列為全國重點大學,20多年共培養(yǎng)學生20多萬人。</p><p class="ql-block"> 1980年11月更名江西農大,同時取消各地分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58年7月26日設立祁祿山分校,后改于都分校,校址設(畚)嶺。</p><p class="ql-block"> 1983年,于都共大改為縣職業(yè)技術學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59年8月,在廬山開會的周恩來總理為共大題寫了校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61年7月29日,時任公安部副部長、中辦警衛(wèi)局長的汪東興,向正在廬山開會的毛主席匯報了共大的辦學情況。毛主席聽后十分高興,7月30日給共大寫了一封信,對勞動大學給予了高度評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65年1月,該信稱為“七三〇”指示,印發(fā)全國組織學習宣傳。</span></p> <p class="ql-block">  共大?;铡厴I(yè)證書。</p> <p class="ql-block">  1976年上映的電影《決裂》,就是以江西共大為原型拍攝的,基本上再現(xiàn)了共大的歷史原貌,但因特殊原因,不久被禁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上學時,學校曾經包場觀看該電影,老教授的“馬尾巴的功能”,經常在耳邊回響,成了抹不去的記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6、上海知青在祁祿山</p><p class="ql-block"> 1970年一一1978年,381名上海知青響應黨的號召,上山下鄉(xiāng)插隊農村來到于都,其中149名奔赴祁祿山,在此度過一段艱苦難忘的歲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也與祁祿山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p> <p class="ql-block">  上海知青把祁祿山親切地稱為第二故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祁祿山百姓也稱上海知青為久別的親人回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2010年5月,在紀念上山下鄉(xiāng)40周年之際,上海知青代表懷著深厚感情,重返祁祿山尋舊訪友,受到當?shù)卣桶傩盏臒崆榻哟?lt;/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知青情結已深深地烙在每個人的心中,據(jù)說在滬祁祿山知青常常以各種方式舉行聚會,共敘祁山景,同憶祿山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7、井塘廟會</p><p class="ql-block"> 井塘廟離圩數(shù)百米,建廟之初,廟旁有一井一塘,因此命名井塘廟。為張氏家族的祖廟,今年是祖七公誕辰778周年。</p><p class="ql-block"> 井塘廟會在每年的農歷七月二十七,據(jù)說此日為張氏祖七公生日,為了紀念這位先人,四面八方的信徒香客、親朋好友來到祁祿山,進香朝拜,同時,聘請民間雜藝、采茶戲、半班、電影等日夜輪流上場,一時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廟會活動豐富了當?shù)氐奈幕睢!?lt;/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8、 紅軍小鎮(zhèn)</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8萬多中央紅軍集結于都,南渡貢水,出發(fā)長征,一天后途經祁祿山,向第一道封鎖線安遠信豐進發(fā)。</p><p class="ql-block"> 祁祿山黨委政府趁著中央“鄉(xiāng)村振興”的東風,激活紅色基因,整理紅色資源,集中財力人力打造“紅軍小鎮(zhè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紅軍長征小道</p><p class="ql-block"> 從金沙村至上嶺崗村約5公里的山間小道。2019年6月,經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黨史專家石仲泉的實地考察,認為其是迄今為止長征沿線保存最為完整、最原生態(tài)的紅軍長征小道。</p> <p class="ql-block">黨史專家石仲泉為紅軍長征小道題詞</p> <p class="ql-block">紅軍長征小道的起點金沙橋。</p> <p class="ql-block">  紅軍小道上,不時有單位組織干部職工重走長征路,體驗長征的艱辛。</p> <p class="ql-block">  紅軍走過的小橋,還是當年的模樣,就地砍下的幾根松木,稍加修整,搭建而成,沒鋼筋也沒水泥,雖然簡單粗糙,但是平穩(wěn)扎實、大方實用。遠看像幾張木板凳拼湊而成,俗稱“板凳橋”。</p> <p class="ql-block">  紅軍長征小道中的一條小河,流水潺潺,河里的沙石小魚清晰可見,小河上如今修建了供游玩的跳跳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紅軍長征小道中的水井,清澈見底,我試喝了一大碗,清甜可口,又喝了一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道中途,設有休息點,竹棚內有建黨100周年宣傳圖片。</p> <p class="ql-block">  紅軍長征小道中的登賢橋,橋上插滿紅軍旗幟,用鐵鏈、水泥、鋼筋加固,橋兩岸鋪設水泥,現(xiàn)代氣息濃厚,但也顯干凈整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0、初心紀.森林宿</p><p class="ql-block"> 前些年,通過招商引資,在祁祿山林場舊址上,進行了重新裝修,保留了原林場大門,原大部分房屋得以保留,并注入紅色基因,面貌煥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  室外溫度三十多, 書館內沒有空調,沒有電扇,但館內不時有涼風拂過,舒適宜人。</p> <p class="ql-block">  “森林宿”內設紅書館,設計創(chuàng)意不錯,寬敞明亮,書架高低錯落有致,有各種閱讀座位,書籍以紅書為主,兼顧其它。目前部分書架還有空位,接受贈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院內樹下,空坪處用木板搭建了兩間傣族小屋,供人憩息。</p> <p class="ql-block">  森林宿內,有餐飲、住宿、會議室等,對外營業(y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1、紅培基地</p><p class="ql-block"> 于都共大原址上重建為“贛州市紅色文化研究會創(chuàng)作培訓基地”,簡稱“紅培基地”。內有教室、宿舍、會議室、食堂等,為全市干部紅色教育提供了條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紅培基地,內增掛了于都長征學院牌。</p> <p class="ql-block">  基地四周群山環(huán)繞,滿眼綠色,一條小河從基地門前緩緩經過,不急不躁,此處空氣清新,夜晚還伴有絲絲涼意。</p><p class="ql-block"> 在此靜靜地看看紅書,或者靜靜地聽聽蛙聲,遠離喧囂,親近自然,也是十分愜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2、 登賢驛站</p><p class="ql-block"> 新建成的登賢驛站設在金沙村公路邊,設有停車場、小賣部、公廁等。</p> <p class="ql-block">   匆匆的一天,無法對厚重的祁祿山做出深層了解,只有粗淺體會:</p><p class="ql-block"> 祁山祿山祁祿山,</p><p class="ql-block"> 山青水清山水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圖片、資料來自網(wǎng)絡,致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