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下圖中,左媽媽和右媽媽最大的區(qū)別是角度,<b>一個站在自己的角度,一個站在孩子的角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用的是自己的“經(jīng)驗”“判斷”或“理解”,而站在孩子的角度,是用孩子的眼鏡去看、耳朵去聽、心去感受,幫助孩子建立屬于自己的經(jīng)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讀完這10張圖,看看你是在“說教”還是在和孩子“共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共情(empathy),也稱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譯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由人本主義創(chuàng)始人羅杰斯所闡述的概念,卻越來越出現(xiàn)在現(xiàn)代精神分析學者的著作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共情的意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咨詢師能設(shè)身處地地理解求助者,從而更準確地把握材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求助者會感到自己被理解、悅納,從而會感到愉快、滿足,這對咨詢關(guān)系會有積極的影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3、促進了求助者的自我表達、自我探索,從而達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詢雙方更深入的交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4、對于那些迫切需要獲得理解、關(guān)懷和情感傾訴的求助者,有更明顯的咨詢效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家庭教育也是需要共情能力的,我們有時候聽到父母發(fā)牢騷說:“孩子一點都不理解父母,可憐天下父母心!”那是孩子沒有從父母那里獲得共情的能力,這也是原生家庭的缺失,一個孩子摔倒了,他可以獲得兩種愛:一種愛是媽媽說,寶寶給你吃顆糖果:用美好的感覺替代糟糕的感覺;一種愛是媽媽說,寶寶,你哪里疼,告訴媽媽,用共情和理解讓這個孩子感覺到媽媽對自己的在乎和接納。往往我們在原生家庭中缺少的是后一種愛,就是在脆弱的時候的理解和陪伴以及指導。如果家長能真正傾聽孩子的敘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達他們面臨的困境。有時候,孩子需要的是我們能與他們產(chǎn)生共情,讓他們明白父母在跟我一起承擔痛苦,那么孩子也就培養(yǎng)一種自律的能力,它可以幫助孩子推遲滿足感,從而獲得更大的幸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說話需要藝術(shù),共情是一種溝通的藝術(shù)。給孩子需要溝通,特別是教育孩子時需要溝通;給異性需要溝通,特別是談戀愛需要溝通;給父母需要溝通,特別是需要父母理解我們的孝心時應(yīng)該溝通;給領(lǐng)導需要溝通,特別是需要領(lǐng)導支持時應(yīng)該溝通。溝通無處不在,共情做為一種溝通藝術(shù),需要我們熟練掌握。</p> <p class="ql-block"> 圖片來自布谷學習,文字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徐莉:我們的孩子到底該怎樣培養(yǎng)?| 直播回放來啦!https://mp.weixin.qq.com/s/BNBd5RQvYmEkZJEkC3iF7g</p> <p class="ql-block">家長這么做,是在親手損害孩子的內(nèi)驅(qū)力!https://mp.weixin.qq.com/s/rlLhqbupcgb3EYlOgSMJ9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