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月19日,收到“黨在我心中”征文比賽通知,時正微風(fēng)輕拂,旭日臨窗,極目遠(yuǎn)眺,滿眼翠綠,遂欣然提筆,一氣呵成《沒齒不忘謝黨恩》。</p><p class="ql-block"> 疫情后的第一個春天,華夏山河已無恙,神州大地,處處生機(jī)勃勃。</p><p class="ql-block"> 清明節(jié)這天,日暗云低沉。我滿懷一顆虔誠之心,手捧一束鮮花,邁著沉重的腳步,來到一處墓地前,恭恭敬敬深深地三鞠躬。</p><p class="ql-block"> 這座墳?zāi)估镩L眠著一位令我肅然起敬的老一輩共產(chǎn)黨員——楊允正。</p><p class="ql-block"> 在我心中,他就是黨的化身。 </p><p class="ql-block"> 佇立墓前,思緒紛飛,幕幕往事涌上心頭。</p><p class="ql-block"><b> 是黨,為我濟(jì)困引航</b></p><p class="ql-block"> 1982年7月,我因再度高考落榜,懷著極為失落的心情返回家中。</p><p class="ql-block"> 楊允正,一位解放初就入黨的老黨員,大隊的赤腳醫(yī)生,村里德高望重的長輩,聽說我窩在家里,便特地前來安慰我,并問了我的打算。</p><p class="ql-block"> 我說我已復(fù)讀了2年,還是沒考上,家里條件這么差,也讀不起,所以再不好意思提讀書之事了。</p><p class="ql-block"> 他一聽,立即否定了我的想法。他說:“你是我從小看著長大的,你是塊讀書的料,放棄太可惜了?!?lt;/p><p class="ql-block"> 接著,他再次跟我講述了一件錐心刺骨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那是1944年,日本人打到了邵陽,我們邵陽人稱之為“走日本”。</p><p class="ql-block"> 中秋節(jié)那天,天氣晴朗,寧靜的山村洋溢著一片祥和的氣息。</p><p class="ql-block"> 突然一聲“東洋人來了”的叫喊聲,如驚天炸雷響在山村的上空。大家驚慌失措,匆匆忙忙,抬豬的,牽牛的,趕羊的,背小孩的,紛紛往深山老林鉆。</p><p class="ql-block"> 父親本已躲入山中,但匆忙驚慌中沒來得及把牛藏起來。不多久,他看到日本人牽著自家的牛走在田埂上,便忘了危險,不顧一切跑了過去,結(jié)果非但沒搶回牛,人也被日本鬼子殺死了。</p><p class="ql-block"> 稍停,他言真意切,語重心長跟我說:“落后就要挨打啊。當(dāng)年小小的東洋日本,敢在我們偌大的中國橫沖直撞,目中無人,不就是因為我們落后嗎?,F(xiàn)在我們國家科技仍然落后,要靠你們年輕人急起直追?;謴?fù)高考后,你有機(jī)會通過高考上大學(xué),怎么能輕易放棄呢?”</p><p class="ql-block"> 其實(shí)我也不甘心就這么放棄。但學(xué)費(fèi)是橫在眼前的一道坎。雖然復(fù)讀每期學(xué)雜費(fèi)也就35元左右,但家里實(shí)在拿不出。</p><p class="ql-block"> 還有一個顧慮我沒有說出來,就是擔(dān)心再復(fù)讀一年仍然考不上。說實(shí)話,不是我不努力,而是當(dāng)年考大學(xué)實(shí)在太難了。據(jù)網(wǎng)上數(shù)據(jù),1963年出生人口2934萬,1964年出生人口2721萬,到他們對應(yīng)參加高考的那年,每年錄取28萬左右,基本上是百里挑一。據(jù)說一位姓朱的考生,共考了八屆才考上,其同學(xué)善意的稱他“朱八屆”,考大學(xué)之難由此可見一斑,復(fù)讀的壓力也可想而知。 </p><p class="ql-block"> 他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對我說:“這樣吧,學(xué)費(fèi)的事,我跟你父親去講,大家一起想辦法,你只管做好復(fù)讀的準(zhǔn)備,安心學(xué)習(xí)?!?lt;/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父母親和楊允正殷切的目光下,我再次踏上人生新的旅途。 </p><p class="ql-block"> <b> 是 黨,對我諄諄教誨</b></p><p class="ql-block"> 1998年7月1日,一個令我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在鮮艷的黨旗下,我神情肅穆,舉起右手,莊嚴(yán)宣誓,從此正式成為黨的一員。</p><p class="ql-block"> 說起入黨,我有一段難忘的心路歷程。</p><p class="ql-block"> 早在1989年,因我工作比較出色,又擔(dān)任學(xué)校團(tuán)委書記,學(xué)校黨支部希望我加入黨組織。</p><p class="ql-block"> 那正是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思潮泛濫的年代,我曾困惑過,又因耳聞目睹黨內(nèi)腐敗,也曾迷茫過。</p><p class="ql-block"> 90年代初的一個假期,我去拜訪已年逾古稀的楊允正老人,在與他交談中順便聊到了入黨的話題。 </p><p class="ql-block"> 他聽了我的情況后,委婉批評了我不成熟的看法和想法,并誠摯地告誡我:“我是歷經(jīng)新舊社會的人,國民黨和共產(chǎn)黨對比,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看問題要看主流,你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啊”。</p><p class="ql-block">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了他的諄諄教誨,我對黨有了重新的認(rèn)識。</p><p class="ql-block"> 回學(xué)校后,我立即向黨組織遞交了第一份志愿書。</p><p class="ql-block"> 但我入黨的過程一波三折。</p><p class="ql-block"> 1992年因鄧小平南巡之事,我與同事因觀點(diǎn)不同發(fā)生爭論,造成不好的影響,入黨一事被擱置。</p><p class="ql-block"> 不過,我工作仍一如既往。書記認(rèn)為,我在某些事情上,看問題有點(diǎn)偏激,為此他多次找我耐心談話,使我受益匪淺。不久,我向黨組織遞交了第二份入黨申請書。</p><p class="ql-block"> 在預(yù)備考察期間,我又說了幾句過激的話,書記認(rèn)為我仍舊不夠成熟。為此,我不得不第三次向黨組織遞交申請書。</p><p class="ql-block"> 此后,在支部領(lǐng)導(dǎo)的關(guān)心和幫助下,我終于在1998年圓了入黨夢。已近耄耋之年的楊允正老人聽說我入了黨,由衷地高興。這體現(xiàn)了一位老共產(chǎn)黨員寄厚望于后輩的殷殷情懷。</p><p class="ql-block"><b> 是黨,給我寶貴生命</b></p><p class="ql-block"> 我從小就體弱多病,一生病就喊大隊赤腳醫(yī)生楊允正來看,每次只要毛把錢。</p><p class="ql-block"> 赤腳醫(yī)生對交通不便、缺醫(yī)少藥的農(nóng)村做出過巨大的貢獻(xiàn),挽救過很多人的生命,包括我。</p><p class="ql-block"> 記得那是一個赤日炎炎的正午,我到山坡上生產(chǎn)隊的地里摘黃花,摘了一會,我突然眼冒金星,大汗淋漓,一下昏厥倒在地上。</p><p class="ql-block"> 在旁邊的一個堂嬸見狀,一面趕緊叫人把我背回家,一面派人去叫楊醫(yī)生。</p><p class="ql-block"> 正當(dāng)父母親束手無策,焦急不安之際,楊允正滿頭大汗趕來了。他是行家里手,一眼就瞧出我這病癥,叫“閉痧”。然后他用祖?zhèn)飨聛淼霓k法為我撥痧,一根手指接一根手指撥,一口氣撥完十根手指,痛得我冷汗直冒。但撥完后,我就清醒了,而且全身也輕松了很多。</p><p class="ql-block"> 事后聽父親說,如果不是經(jīng)驗豐富的楊醫(yī)生及時趕來,后果就難預(yù)料了,可以說楊允正是我的救命恩人。</p><p class="ql-block"> 時光飛逝,一晃眼到了2017年。我從青蔥少年變成華發(fā)已生的中年大叔。 </p><p class="ql-block"> 時令已是深秋,正是疾病多發(fā)的季節(jié),我因多年的支氣管哮喘病復(fù)發(fā)住院治療。</p><p class="ql-block"> 檢查結(jié)果出來后,看到結(jié)論的人都目瞪口呆。白紙上的幾個黑體字顯得特別刺眼:尿毒癥,晚期(幸好是誤診)。</p><p class="ql-block"> 學(xué)校領(lǐng)導(dǎo)聽到消息后,馬上前往醫(yī)院看望慰問。書記和校長一再詢問我,有什么困難,只管跟學(xué)校提,學(xué)校能幫的盡最大努力幫,并一再叮囑我安心養(yǎng)病。</p><p class="ql-block"> 這一刻,我的眼中充滿感動的熱淚,我的心中充滿感激的情懷,我深深感受到了黨組織的溫暖,我深深感受到了黨對人民深切的關(guān)愛之情。</p><p class="ql-block"> 這一刻,我的思緒又回到了從前。每次生病,學(xué)校領(lǐng)導(dǎo)都會對我噓寒問暖,關(guān)懷備至。我從1989年患重病以來,歷經(jīng)數(shù)次急救,數(shù)十次住院治療,一次次轉(zhuǎn)危為安,一次次化險為夷,都是托共產(chǎn)黨的福啊。如果不是黨的政策好,如果不是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如果不是許許多多像楊允正一樣的醫(yī)生,我哪里還有命在。</p><p class="ql-block"> 一支拙筆,道不盡黨的大恩?。? </p><p class="ql-block"><b> 黨的恩情永在心</b></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們生活的國度,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和平安祥的國度,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全賴黨的恩賜啊。如果沒有黨,哪有今天的我,含飴弄孫;如果沒有黨,哪有今天的我,河岸垂釣;如果沒有黨,哪有今天的我,廊亭吟詩;如果沒有黨,哪有今天的我,賞太平盛世,品人間繁華!</p><p class="ql-block"> 親愛的黨?。∥以局灰豢眯〔?,你卻給了我廣袤的森林;我原本只要一縷清香,你卻給了我偌大的花園;我原本只要一滴水珠,你卻給了我浩瀚的大海;我原本只要一線生機(jī),你卻給了我整個的生命! </p><p class="ql-block"> 親愛的黨??!您對我恩重如山,恩深似海。</p><p class="ql-block"> 適逢黨的百年華誕,我唯有一支拙筆抒華章,一紙真情頌黨恩。為此,我特賦詩一首:</p><p class="ql-block"><b> 黨恩永在心</b></p><p class="ql-block"> 草長鶯飛正初春,</p><p class="ql-block"> 城鄉(xiāng)處處歡歌聲。</p><p class="ql-block"> 干群共踏扶貧路,</p><p class="ql-block"> 工農(nóng)齊叩致富門。</p><p class="ql-block"> 百年強(qiáng)國夢正酣,</p><p class="ql-block"> 千秋偉業(yè)功將成。</p><p class="ql-block"> 億萬神州盛世日,</p><p class="ql-block"> 沒齒不忘謝黨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