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教師、家長之間的相互溝通,完善家長的教育方法,形成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讓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我校定于2021年5月9日召開‘’搭建家校橋梁、共育孩子成長”為主題的家長會,在各班班主任的精心準備和認真組織下,本次家長會取得圓滿成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家長們懷著迫切的心情,早早的來到學校,并在家長會簽到表上簽名。</p> <p class="ql-block">各班班主任精心制作了家長會幻燈片,圖文并茂的向家長講解了平時學校的一些日常要求,特別是學生的在校安全等,并與家長一起探討孩子們的教育問題!</p> <p class="ql-block">家長們認真聽著!聆聽就是最好的支持!家長會為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架起了一座橋梁。</p> <p class="ql-block">老師的教誨如春雨,滋潤著孩子的心田;家長的教育如春風,蕩漾在孩子心中。、</p> <p class="ql-block">各班家長會形式多樣,既有班主任的“講解分析”,又有科任老師的“傾情相助”,也有家長的“經驗之談”,熱烈的氛圍,豐富的內容使家長會取得了更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為了孩子們的成長,家長們暢所欲言,共同進步!</p> <p class="ql-block">為了讓此次家長會能取得一個圓滿的結束,老師們和同學們背后都做了精心的準備,家長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家長會豐富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受益匪淺,老師們也收獲了家長最大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凝聚產生力量,溝通創(chuàng)造和諧。為架設學校與家庭協(xié)同教育的橋梁,實現(xiàn)教育的最優(yōu)化,關注孩子的成長細節(jié)和全面發(fā)展,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育成效,我們一起努力</p> <p class="ql-block">學生是船,老師是槳,家長是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家長會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家長代表發(fā)言,談談自己在家里是怎么培養(yǎng)孩子學習習慣,幫助孩子克服困難的。</p> <p class="ql-block">帶著滿滿的收獲,家長們面帶自信的笑容離開學校,相信他們一定能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家庭教育中去,做一個優(yōu)秀的家長。</p> <p class="ql-block">最后家長與班主任及各班任課教師進行了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通過交流,家長們獲得了許多先進有效的的家庭教育方法,對如何尊重和關愛孩子,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達成了共識,得到了啟發(fā)。</p> <p class="ql-block">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老師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孩子的良好成長,只有將家庭、學校、社會融為一體,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孩子,讓孩子全面發(fā)展,成為有用之人。</p> <p class="ql-block">當今教育費神思,望子成龍切盼時。</p><p class="ql-block">家校同心期目的,探尋妙計喚良知。</p> <p class="ql-block">家校共育,為愛同行</p><p class="ql-block"> 家校攜手,共育未來</p><p class="ql-block"> 一路同行,一路相伴</p><p class="ql-block"> 守望成長,靜待花開</p> <p class="ql-block">社會教育是葉子,學校教育是樹枝,家庭教育是根!家長是一只手,老師是一只手,只有兩只手同時拉著孩子,他才能健康快樂成長!</p> <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文燦東校區(qū)正值青春勃發(fā)的大好時光,將不忘初心,砥礪奮進。讓我們戮力同心,并肩攜手,加強交流,一同關注孩子發(fā)展,助推孩子成功。</p> <p class="ql-block">在該陪伴、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 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不夠他敗家一年!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輩子沒掙到的錢孩子一年就掙到了!你在哪方面付出,就會在哪方面收獲,孩子的教育時效性太短,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孩子優(yōu)秀了,你留錢做什么?孩子不成器了,你又留錢做什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感謝家長們一直以來對學校的支持,從學校管理、教學成績、德育工作、養(yǎng)成教育、教師成長等方面匯報了近年來取得的成效,也指出了學校發(fā)展的局限,表達了克服困難的決心。同時強調了家校之間要增強信任,要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梁,確實形成家校共育合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