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聊聊自行車</p><p class="ql-block"> 梁柏</p><p class="ql-block"> 五千年前,人類在動物世界中遴選出了馬,并馴服了它,開始借助馬匹的速度和力量提高人類自身有限的機動能力。馬也因此成為了人類生產(chǎn)、生活、娛樂以及軍隊等諸多領(lǐng)域里的重要伙伴。 融入人類從代步到農(nóng)耕文化并奔騰在戰(zhàn)爭的硝煙里、出沒于刀光劍影中。</p> <p class="ql-block">(人類馴服的野馬。)</p> <p class="ql-block">(歐洲貴族騎馬狩獵的場面。)</p> <p class="ql-block">(古代戰(zhàn)場上:旌旗獵獵、戰(zhàn)馬嘶鳴。)</p> <p class="ql-block">(中國一百多年前的馬車。)</p> <p class="ql-block"> 馬匹,為人類服務(wù)了幾千年,但其常態(tài)的功能,仍然是人類的代步工具,可人類仍不滿足。 </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19世紀(jì)初,法國、德國、英國人相繼發(fā)明了自行車。一個革命性的、前所未有的鋼鐵器物,以代步工具的形式誕生了?;旧先〈笋R匹而成為了人類日常生活中代步的首選工具并得到迅速普及。</p> <p class="ql-block">(賽馬,現(xiàn)代人的體育項目。)</p> <p class="ql-block">(19世紀(jì)初,法國、英國、德國發(fā)明的早期自行車。)</p> <p class="ql-block">(主演過《羅馬假日》好萊塢明星奧黛麗·赫本學(xué)騎自行車。)</p> <p class="ql-block"> 1866年清朝派出了第一個出洋考察團(tuán),19歲少年張德彝回國后在游記里使用到“自行車”一詞,這是自行車一詞在中國首次出現(xiàn),并被一直沿用至今?!? </p><p class="ql-block"> 1868年,中國上海初現(xiàn)歐洲生產(chǎn)的自行車(當(dāng)時為貴族業(yè)余消遣的娛樂性代步工具)。1930-40年代,中國有了自行車廠。1950-60年代,中國誕生了自己的名牌自行車“永久”、“鳳凰”、飛鴿”。</p><p class="ql-block"> 自此,誕生于歐洲的自行車,于20世紀(jì)在亞洲的中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迅速發(fā)展。作為人類的代步工具,自行車比馬匹方便了許多:無噪音、無污染、重量輕、結(jié)構(gòu)簡單、物美價廉、使用和維修方便,既能作為代步和運載貨物的工具,又能用于娛樂性的體育鍛煉。這種被人們廣泛使用的舶來器物,讓十幾億人口的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自行車王國。</p> <p class="ql-block">(電影《末代皇帝》中,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儀在故宮院里學(xué)騎自行車。)</p> <p class="ql-block">(外國人的三輪自行車。)</p> <p class="ql-block">(中國自己生產(chǎn)的自行車。)</p> <p class="ql-block">(中國,自行車王國。)</p> <p class="ql-block"> 自行車在1960、70年代,與縫紉機、手表被列為“三大件”,成為一個家庭是否富裕的象征。是當(dāng)年女孩子找婆家的首要物質(zhì)條件,是姑娘出嫁時一份很體面的嫁妝。 </p><p class="ql-block"> 但當(dāng)年,自行車是需要憑票購買的,并要到派出所登記、到交通隊在車樑上打數(shù)字鋼印、辦證上牌照。如誰家有自行車丟失,公安局、派出所會立刻派人偵破。直到1980年代時(改革開放初期),自行車被盜丟失率升高而打破了人們平靜的生活,那是城市交響曲里的一段不和諧音。</p> <p class="ql-block">(中國的名牌自行車。)</p> <p class="ql-block">(那個年代青年男女結(jié)婚時的經(jīng)典大件。)</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在老房院里,我家曾擁有過5輛自行車,儼然一個富有的“大戶”。每當(dāng)上下班時,5輛車依次“開出”和進(jìn)入門斗的“車庫”時,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那是一種財富和地位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每天清晨和落日時分,滾滾車流里就有我家的幾輛自行車,一起在城市中移動。而且中國的諸多城市里均如此這般景象,宛如一條流動的長城,蔚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 在城市的各大工廠門口,浩浩蕩蕩的工人們騎著自行車上下班,在馬路十字路口等待信號燈變化后,洶涌奔騰的自行車流,似動物世界里非洲角馬遷徙般的波瀾壯闊;似海洋里幾十萬條魚組成的團(tuán)隊和天空中幾百萬只鳥抱團(tuán)飛翔時的震撼人心。自行車伴隨著城市的脈搏音樂般律動起伏、翩翩起舞。在朝陽下、在晚霞中,在雨霧里、在風(fēng)雪中。</p><p class="ql-block"> 每天早晚上下班的高峰過后,自行車會規(guī)規(guī)矩矩地躲進(jìn)各個單位的車庫和各自家中的走廊、門斗、倉房里歇息和休整,回憶和訴說著各自車主人的過往與點滴…… </p><p class="ql-block"> 熟悉悅耳的車鈴聲,城市里的特殊風(fēng)景,樸素而美麗、滋養(yǎng)著人們的心靈。自行車創(chuàng)造了城市空間的自移性和自主流動性,在現(xiàn)代城市格局的多元化與多樣性的城市元素里,光彩奪目的自行車彰顯著永恒的活力。 </p> <p class="ql-block"> 1972年,我剛參加工作,在電影院串片子。騎著自行車穿梭于雨天、雪天、風(fēng)天里;行駛在清晨、黃昏、白天、夜晚中。一次,我連人帶車一起摔倒,竟把電影《南征北戰(zhàn)》的14本膠片盒子撒了一馬路,真真是嚇了一大跳。串片工作緊張又刺激。那些年,諸多豐富的影像細(xì)節(jié),仿佛定格在影片中,不被遺忘、留下記憶。</p> <p class="ql-block"> 電影《小兵張嘎》中的嘎子除了摔跤摔不過胖墩用稻草堵了人家的煙囪外還扎破了偵察員羅金保叔叔的自行車轱轆輪胎;電影《末代皇帝》里,中國清朝最后一個皇帝溥儀相當(dāng)前衛(wèi)的在故宮院子里學(xué)騎德國的“藍(lán)牌”自行車,而且還收藏了當(dāng)時的德國、法國、英國的20多輛名牌自行車,現(xiàn)如今都成了珍貴的展品。姜文在他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里,讓馬小軍騎自行車帶著米蘭浪漫兜風(fēng)、在空無一人的街上游蕩,并安排自行車在影片中扮演了城市少年們用來殺戮的兇器;王小帥的電影《十七歲單車》里,青春遭遇殘酷現(xiàn)實時的重要選擇;反映二戰(zhàn)題材的意大利電影《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那幾個青春萌動的臭小子騎著自行車跑到西西里小鎮(zhèn)的海邊礁石上,去窺視瑪蓮娜的美,企圖滿足陣陣襲來的沖動、與另一部二戰(zhàn)題材的意大利電影《偷自行車的人》中為謀生不得不去偷自行車而入獄的悲劇,形成極大的反差。更奇怪的是,我發(fā)現(xiàn)許多二戰(zhàn)題材的影片,地下抵抗組織遞送情報時大都是騎著自行車去完成任務(wù),觀影時我們的心會“砰砰”直跳為他們提心吊膽。纖細(xì)、乖巧、單薄的自行車與戰(zhàn)爭年代里的硝煙彌漫、坦克大炮、斷壁殘垣形成極其強烈的鮮明對比,善顯得那么弱小,而惡是何等的殘暴。每每看到這些的影像時,心底就會產(chǎn)生一種對自行車的敬畏感。后來又發(fā)現(xiàn),但凡是男女青年談戀愛的電影,導(dǎo)演都要安排一輛自行車做為貫穿道具,或是安排男的騎自行車、女的坐在車后架上叫坐“二等”,這戀愛才能談下去。甚至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反映抗日題材的電影里,導(dǎo)演還會安排道具師給那些人模狗樣的漢奸狗腿子發(fā)輛自行車去干壞事,真真是糟蹋了這件即神圣又另人敬畏的鋼鐵器物。</span>不知導(dǎo)演們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將自行車這個“道具”用盡、用透、用到無用可用為止。</p> <p class="ql-block"> 自行車,已不只是簡單的交通工具了。它弱小的身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是何等的令人敬畏。個人、群體與自然、社會在時空之間關(guān)系的融合、轉(zhuǎn)換,而承載了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影像以展現(xiàn)詩意組合的方式讓你感知自行車的親切、可愛與靈性,讓你記住那些有個性、有溫度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1974年,我在文化局做審干工作,那是一份得到領(lǐng)導(dǎo)高度信任的差事。我騎著自行車跑遍了山東各縣,每天租金一元錢,如果湯河過水還要再加一塊錢。在自行車上,掌控著速度、節(jié)奏、隨意性很強的讀著山水、鄉(xiāng)村、小橋,讀著村莊、農(nóng)舍、小院落…… 讀著自然、社會、文化、歷史、當(dāng)下和過往。兩大本速寫是我當(dāng)年意外的滿滿收獲。與之牽手、心心相?。慌c自然為友、親密無間;城市和鄉(xiāng)村的風(fēng)景、人情,共同演繹、編織著詩和遠(yuǎn)方、記憶和夢想。那段時間,自行車因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功不可沒。經(jīng)一個多月急行軍似的鍛煉后,當(dāng)我回到感覺變小了的城市里時,我的騎車速度和車技已今非昔比了。</p><p class="ql-block"> 騎自行車比速度,看誰騎的快;左手把把騎一輛自行車、右手把把帶另一輛自行車、相當(dāng)于同時騎著兩輛自行車,比誰騎的遠(yuǎn);單手扶把或雙手撒把騎自行車,比平衡,看誰堅持的時間長、隨心所欲、自由奔放。當(dāng)年我們那代年輕人爭強好勝的一系列節(jié)目,我都曾樂此不疲的比試過并因此還打破了記錄。</p> <p class="ql-block"> 80年代初,女兒不到一歲,剛會爬。一天,睡午覺時,過堂風(fēng)把房門關(guān)上了。妻沒帶鑰匙,女兒驚醒后正往床邊爬,妻喊鄰居幫忙給我打電話,我瘋了般騎車往家跑,6分鐘跑完了平時需25分鐘的路程。到家時,妻早已打碎了一塊玻璃,在2米多的高處,1米68的個頭的妻,居然從比一本雜志還小的房門上亮子窗框中爬進(jìn)臥室,保護(hù)住了女兒沒有掉到地上。那以后,我曾幾次騎著自行車以最快的速度,試著6分鐘能否完成這段路程,結(jié)果都沒成功;妻也嘗試著能否再次從那小小的窗框中爬進(jìn)去,結(jié)果是,不能。多少年來,這件事成了不解之謎。 </p><p class="ql-block"> 70年代末,我15歲,讀初中。一天早上,全排同學(xué)(當(dāng)年正值文革時期的學(xué)校按軍事化管理,連、排、班編制)在排長楊文波家搞“憶苦思甜”活動。排長的媽媽是一位善良的母親,給我們做了野菜玉米面團(tuán)(“憶苦飯”),同學(xué)們吃的挺香,但不能說出來(因為這是萬惡的舊社會窮人吃的)。憶完苦、思完甜后,排隊上學(xué)校,復(fù)課鬧革命??斓叫iT口時,我發(fā)現(xiàn)書包落在排長家了,于是,借老師的自行車趕回排長家取書包(盡管書包里只有毛主席語錄本)。回校后,排長跟我說,“你騎上自行車時,全排同學(xué)都驚奇地看著你會不會騎自行車。因為同學(xué)們一直認(rèn)為你是“掏襠”騎車的主。當(dāng)年誰要是“掏襠”騎自行車會被人瞧不起的。那天的“憶苦飯”真真是沒白吃,算是為我正了名,打那以后,同學(xué)們開始對我另眼相看了。</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后,我不到30歲,帶著工資讀美術(shù)大學(xué)。一天午夜(應(yīng)該是下半夜了),我和同學(xué)陳彥、崔曉柏、劉衛(wèi)東,小聚小酌后,騎著自行車離拉歪斜地在有些昏暗的、前后左右?guī)缀跻粋€人都沒有的馬路上,無拘無束的撒野發(fā)泄著。因為內(nèi)急再加上要醒醒酒,幾個已經(jīng)長大了的城市少年,翻身下車,在馬路中央一字排開,逆光的路燈把我們在地面上拽出了四條長長的影子,記不得那天我們嘴巴里吼出的是什么歌曲了,反正挺滲人的,當(dāng)時怎么看,我們哥幾個都像是壞人。馬路地面上四條影子?xùn)|倒西歪的移動著,愣是把一個可能是剛下夜班的女工給嚇跑了。我們幾個酒也醒了,趕緊翻身騎上自行車往各自的家里蹽,生怕那女工去報警,說我們是流氓。當(dāng)年,一定是自行車讓我們哥幾個逃過了那自作多情的一劫。實際上,我們就是在不合適的時間、不合適的地方、以不合適的方式畫了幾幅地圖而已。若干年后,我們已經(jīng)步入了中老年,這件事竟成了大學(xué)同學(xué)聚會時的談資之一。</p> <p class="ql-block"> 城市在白天里會顯得很安靜,馬路上,偶爾會有幾輛轎車駛過,“刷刷”的聲音掠過時會很輕盈。馬路上常聽到的所謂“噪音”是時不時傳來自行車清脆的鈴聲和傍晚時分談戀愛的青年男女推著自行車行走時,自行車鏈條咬合齒輪發(fā)出的“嘚嘚聲”,似戀語、輕輕柔柔的好聽,尤其是全鏈盒自行車鏈條輕吻鏈盒時發(fā)出的空靈般的聲音更加好聽。自行車就這樣陪伴著戀人們手拉著手、心連著心和城市默默地交談著、移動著并自由自在地化為純潔干凈的空氣,融入城市美麗的生活中。</p><p class="ql-block"> 自行車隔三差五就找主人要能量,于是給自行車轱轆打氣就成了常態(tài)。那真真是個力氣活兒,但卻為男士們創(chuàng)造了向女孩子們討好、獻(xiàn)殷勤的絕佳機會。世間一定會有因幫女士給自行車打氣和坐在自行車后座上(當(dāng)年叫“坐二等“)而戀上愛、結(jié)了婚、生了孩子的小家庭。自行車本身的特質(zhì)以這種簡單純潔的方式默默地為青年男女們做著奉獻(xiàn)、撮合著幸福。</p> <p class="ql-block">(自行車上的戀情。)</p> <p class="ql-block">(自行車上的戀情多多。)</p> <p class="ql-block"> 雨天里的自行車會被沖刷得干干凈凈、車輪上仿佛一塵不染、濺起了水花,恣意飛舞;遇到大風(fēng)天,迎風(fēng)騎車有時會“寸步難行”,而當(dāng)順風(fēng)時,不需發(fā)力蹬車,便會被風(fēng)助力,把你推送出很遠(yuǎn);冬天的雪地上,自行車碾壓在積雪的地面上發(fā)出“咯吱咯吱”好聽的聲音并畫出縱橫交錯的美麗弧線;偶爾結(jié)了冰雪的馬路上,大自然會和你一起嬉戲,讓你和車同時舞蹈般的倒下去再爬起、爬起來再倒下去,后面的自行車還會跟上來湊熱鬧、一連串舞蹈般的幾連撞的集體舞,居然不會有一人受傷,自行車也完好無損,仿佛天公只是想跟你做做游戲。</p> <p class="ql-block"> 已經(jīng)記不清楚具體是哪年、哪天、哪月了,這些游戲突然戛然而止了。國企改革、大批工廠倒閉、幾千萬工人下崗后的日子里,自行車便神不知鬼不覺地消失于城市的公共視野中。這種悄無聲息的變化,以不易察覺的方式隨著黑夜的離去而集體退出,極少能再尋覓到它們的蹤影。昔日的它們已被無情地驅(qū)趕到了一個人們極少能夠看見的地方,馬路已把過去賦予它們行走的空間,剔除殆盡。一個曾經(jīng)被西方發(fā)達(dá)國家羨慕不已的、沒有任何污染的交通器物連同它引以為豪的自行車王國也隨之悄悄的解體了。自行車,作為那代人的成年禮物,如此之多的美好被鐫刻在了那個年代人們的集體記憶之中:那只美麗的“鳳凰”和潔白的“飛鴿”,在沸騰的城市里、在人們的生活中“永久”地消失了。仿佛整座整座的城市似乎是在瞬間將它們遺棄的,成千上萬的人又生生把它們丟到了再不會受到重視的角落。它們似乎和它們的主人以同樣的命運而集體下崗于那個具有特色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幾年后,大批大批千篇一律、多胞胎式、整齊劃一、沒有個性、誰都可以上去騎騎的“共享單車”橫空問世,堂而皇之的取代了延續(xù)百年的、極具個性色彩的、如今已淪為“丑小鴨”的私家自行車。掃碼、交費,當(dāng)今的年輕人每時每刻都在與“共享單車”以“買賣”的形式完成著代步,冰冷而陌生。</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城市里,“共享單車”還攜手外賣小哥瘋狂駕馭的、風(fēng)馳電掣般的“電動單車”粗暴地強占了本不屬于它們的領(lǐng)地。這些沒有禮貌的鋼鐵器物,帶著其經(jīng)常易主的、且永遠(yuǎn)沒有固定主人的所謂主人,旁若無人般野蠻地穿行于城市里車滿為患的機動車流之中、大街小巷、紅綠燈下。行人和機動車司機已被它們從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行為嚇得草木皆兵,再加上一些無良“碰瓷兒人”的加入,安靜的城市里喧鬧非凡,混亂不堪。</p> <p class="ql-block"> 如今,城市里騎自行車的人數(shù)已越來越少了,擁有私家自行車的個人也已寥寥無幾。今天的城市少年,已無法體會父輩們昔日對自行車的衷情。想與“共享單車”交心交友定是天方夜譚,蕩然無存的情感連同那么一絲的占有欲被時代逼迫為:騎自行車被視為窮人或是不成功的代名詞。騎在自行車上已無錢可掙、坐在自行車上已無戀愛可談;它們失去了昔日的神秘而派生出為數(shù)不少的“小資們”,當(dāng)他們口袋里只有十幾塊錢時,寧可餓肚子,也要選擇喝杯咖啡或是寧可不騎自行車,也要打車而且還必須要讓別人看到的奇怪心態(tài),這時的“虛榮心”很昂貴!</p> <p class="ql-block"> 沒有靈魂的“共享”單車,命運有些許凄慘,像一個一個沒娘的孩子,無人保護(hù)、無人看管。幸運的勉強能“活”下去,“點唄”的定會“夭折”而無人問津。</p> <p class="ql-block"> 自行車已成為被時代淪為尷尬的社會最底層的象征?!肮蚕韱诬嚒庇窒褚粋€個失去了父母的“孤兒”,似乎永遠(yuǎn)也得不到“一點點的關(guān)愛”。除一些還算有好的站姿,在某處候場,等待新主人的到來;而另一些則會被遺棄在城市里的各個角落。墻根、草叢、水洼、垃圾堆等隨處可見的東倒西歪、缺胳膊少腿的“它們”像戰(zhàn)后的傷兵般凄涼。有資料顯示:“共享單車”資源的巨大浪費已是不爭的事實。它們沒有催生出當(dāng)代年輕人的奮求精神,相反讓那些怕被人笑話,寧可走都不想騎車、而又買不起轎車的這代人仿佛失去了靈魂,陷入了兩難的迷茫和尷尬的境地。</p> <p class="ql-block">(那個年代騎自行車的人.心情舒暢.笑聲朗朗)</p> <p class="ql-block"> 不過,在當(dāng)下,一個一個“小小的自行車王國”會集中在各個大學(xué)的校園里,那些無暇顧及什么“小資不小資”的半完整的社會人們,沒時間也沒精力去完善那些暫時沒用的“虛榮心”,等步入社會時再去研究那些人類的垃圾行為吧。自行車真真成了試金石,去檢驗這個民族未來的一代年輕人是否會繼承父輩們的優(yōu)秀點滴,讓樸素高尚的美德傳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當(dāng)今,在大學(xué)校園里還能看到為數(shù)不少的私家自行車。)</p> <p class="ql-block">(自行車,曾經(jīng)友好和善的融入到人們恬靜的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 但有一些老者,他們和在中國誕生的自行車幾乎是同年齡的一些“自行車迷”們,仿佛還生活在那個年代,懷舊感促使他們四處尋覓著、收集著“心愛”并小心翼翼地、一輛一輛的掛在墻壁上,名約“不能忘卻的記憶”。詭異的是,掛起來的自行車怎么看都覺得像是一個一個被吊起來的革命者,場面很凄涼,它們似乎還在呼吸著,歷史是否沒有給予它們公平的對待。</p> <p class="ql-block">(中國的自行車命運多舛。)</p> <p class="ql-block"> 自行車,幾代人曾經(jīng)有過的最愛和童話般的美麗夢想!自行車上的童話故事講不完、說不盡……</p><p class="ql-block"> 自行車,人類的一個偉大發(fā)明,真的會就這樣消失嗎?一個時代突變的細(xì)節(jié)會這樣不留情面地離去嗎?被“消失”和被“離去”會是人類的本意嗎?</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父輩們手把手教我們學(xué)騎自行車時,那些有驚無險的樂趣,仍然在溫暖的生活長河中,釋放著歡聲笑語;當(dāng)年,人和單車與自然的詩意組合,已成為了不能忘卻的回憶,牢牢地鑲嵌在溫暖沸騰的城市里。它們真誠似密友般可親,溫順?biāo)魄槿税憧蓯?,人們占有它時的快感得到了的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人天生具有的駕馭欲和占有欲得到了充盈的滿足。它們伴隨了幾代人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塑造了幾代人的樸實、善良和奮求精神。它們以其特有的自塑方式參與著和融入城市的進(jìn)程,那些無私、綠色的美德已浸潤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和幾代人的心田,默默地守護(hù)著城市的背景里這份珍貴的、不朽的發(fā)明和曾經(jīng)的絢麗。</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這一切,真真應(yīng)該傳承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部分圖片資料來自于互聯(lián)網(wǎng))</p><p class="ql-block">(附:圖片)</p> <p class="ql-block">(中國古代的驛馬、驛車,戰(zhàn)馬和戰(zhàn)車。)</p> <p class="ql-block">(人類馴服的野馬。)</p> <p class="ql-block">(人類馴服的野馬。)</p> <p class="ql-block">(古代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馬。)</p> <p class="ql-block">(拿破侖在奧斯特里茨戰(zhàn)場。)</p> <p class="ql-block">(馬,貴族娛樂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人與馬和諧相處。)</p> <p class="ql-block">(中國現(xiàn)代的馬車。)</p> <p class="ql-block">(人類的賽馬運動。)</p> <p class="ql-block">(電影《末代皇帝》,洋人送給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一輛自行車。)</p> <p class="ql-block">(主演過《羅馬假日》好萊塢明星奧黛麗·赫本學(xué)騎自行車。)</p> <p class="ql-block">(賽車,現(xiàn)代人類的娛樂方式。)</p> <p class="ql-block">(現(xiàn)代人類的娛樂活動-賽車。)</p> <p class="ql-block">(中國的名牌自行車。)</p> <p class="ql-block">(中國的名牌自行車。)</p> <p class="ql-block">(坐在自行車后座上聊天的青年人。)</p> <p class="ql-block">(騎自行車上班的工人們。)</p> <p class="ql-block">(中國的名牌自行車。)</p> <p class="ql-block">(電影《小兵張嘎》)</p> <p class="ql-block">嘎子扎破了偵察員羅金保叔叔的自行車。</p> <p class="ql-block">(電影《末代皇帝》)</p> <p class="ql-block">(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電影《芳華》)</p> <p class="ql-block">(電影《十七歲單車》)</p> <p class="ql-block">(電影《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p> <p class="ql-block">(電影《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p> <p class="ql-block">(電影《偷自行車的人》)</p> <p class="ql-block">(二戰(zhàn)題材的影片)</p> <p class="ql-block">街頭自行車上的小小理發(fā)店。</p> <p class="ql-block">自行車上的天倫之樂。</p> <p class="ql-block">人力板車上的幸福童年。</p> <p class="ql-block">自行車上的天倫之樂。</p> <p class="ql-block">(自行車上的小家庭。)</p> <p class="ql-block">(中國的名牌自行車。)</p> <p class="ql-block">(銀裝素裹,自行車仿佛披上了婚紗,靜靜的等待著他的到來……)</p> <p class="ql-block">(共享單車、整齊劃一、沒有個性。)</p> <p class="ql-block">但好景不長,剛剛出生不久的共享單車便淪為了這般模樣,好些凄涼。</p> <p class="ql-block">沒有靈魂的“共享”單車,命運有些許凄慘。</p> <p class="ql-block">沒有靈魂的“共享”單車,酷似流浪兒般的命運有些許悲涼。</p> <p class="ql-block">當(dāng)年傲氣十足的自行車王國已然解體。</p> <p class="ql-block">(在那個少有機動車喧嘩的古老國度里,自行車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融入人們的快樂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騎自行車的快感,悠然自在。)</p> <p class="ql-block">(城市里的自行車流:背影依然壯觀。)</p> <p class="ql-block">(北方的冬天里,騎自行車上班的車流。)</p> <p class="ql-block">(一輛自行車、一個快樂幸福的小家庭。)</p> <p class="ql-block">(放飛夢想的日子是在自行車上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那個年代的郵遞員,是騎著自行車傳遞友誼的使者。)</p> <p class="ql-block">(匆匆駛過的自行車,都成為了過往。)</p> <p class="ql-block">(大街小巷里,經(jīng)常會傳來清脆悅耳的自行車鈴聲。)</p> <p class="ql-block">(自行車載著幸福、載著快樂、載著夢想,成為了過往?。?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