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月30日下午,農安作協(xié)2021年第二次作品研討會暨劉立山兒童散文研討會在農安縣文聯(lián)會議室舉行。縣文聯(lián)副主席孫士坤、作協(xié)主席團、秘書處、顧問委員會、兒童文學委員會、散文委員會和詩歌委員會部分成員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作協(xié)常務副主席張繼會主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會上,大家認真研討了劉立山老師的《白沙澗》《時光的禮物》《會喝酒的馬》《教鞭》等兒童散文,多角度、多維度、全方位對作品進行剖析解讀,氣氛熱烈,討論深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孫士坤副主席對劉立山老師近年來兒童散文創(chuàng)作上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和祝賀,并對作協(xié)和劉立山以后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劉立山秘書長作為本次會議的主發(fā)言人,從散文的概念及發(fā)展、兒童散文與成人散文的異同及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驗和反思等三方面談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心得和體會。他認為古代散文對我們寫現代散文有很大幫助,不管寫不寫散文都可以讀一讀。兒童散文作為散文的一個分支,在寫作視角、語言風格和思想性等方面都有其獨特之處。自己在創(chuàng)作時注重以社會現實為基礎,寫自己熟悉的生活;以表達技巧為手段,把現實轉化為文學;以生活細節(jié)為切入點,從小處突顯文章主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敏成老師發(fā)言指出,立山散文給人的感覺就是清淡而營養(yǎng),這種語言上的清淡是一種節(jié)制,表現在敘事推進上的不張揚不夸張,語言有張力而不要華麗,因兒童散文是寫給心智并不成熟的孩子看,所以用童真的心靈去感受世界,用童真的眼神去觀察世界,這樣的作品有情趣有味道,給兒童以希望。建議散文寫作也可以考慮吸收借鑒其他學科、藝術的手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鄭作彬老師指出,每位文學作者都該注意積累和積淀,立山兒童散文帶我回到了童年,在他的散文中,我們讀到了歲月的凄苦和快樂,看到了心中的鄉(xiāng)愁如煙飄散,其實我和你一樣擁有,立山的文字和童年一樣純凈優(yōu)美,讓我想起自己寫的一首詩:《坐在不老時光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謝華英老師從外地傳來發(fā)言稿指出,好的兒童文學作品,必然在文字里注入了動人的情懷。這情懷,部分是真實的,部分是文學的;部分是溫暖的,部分是慈悲的……文章似山不喜平,過往中平常又樸素的小故事,作者卻講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有趣有味,有暖有力?!皟和⑽乃尸F的是兒童所熟悉的場景與生命經歷。只是這種呈現對優(yōu)秀的散文作家來說,并不是單純的時光回溯和心理懷舊,而是在從容梳理人生軌跡之后的經驗反芻與記憶重構?!边@些,立山老師做到了。愿我們共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汪立偉老師從一個學習者的角度做了一點思考:立山的散文為什么那么美?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可學習、可借鑒的創(chuàng)作經驗?從素材上來看,是一物一散文;從構思上來看,很有藝術性,具體體現在唯美小序式、直接入題、結尾收束自然等幾方面;從語言上來看,樸實、準確、不晦澀、不浮華,行文如流水, 娓娓而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冬杰老師說,劉老師散文(《白沙澗》為例)以細針密線、濃郁之情描繪自然山水,描繪花鳥蟲魚,描繪風土人情,為我們呈獻了一幅原生態(tài)的唯美畫面。具體體現在語言美、景物美、人物美等幾方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張彥老師說,作者用很短的文字描述了白沙澗這個兒時成長的地方。山青水凈,是個小動物都能自由自在的地方,更是成年人心中的夢想之地!讀之不禁有種想去看看的欲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麗娜老師說,立山善于挖掘作品深度,注重作品留白。童年回憶表層是敘述者的童年經歷,深層是現在正在回憶的敘述者的目光;立山作品書寫童年生活經歷的場景,溫暖心靈,鼓勵成長,語言平實、節(jié)制,注重留白,結尾處寥寥數語讓主題升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袁淑娟老師傳來發(fā)言稿說:立山老師的散文給人的感覺是清雅詩意,富有韻味。他用白沙溪的土地紡了一塊布料,在故鄉(xiāng)的染房里著色,給童年穿上了美麗的衣衫。雖然作為兒童散文發(fā)表,但亦可作為成人散文去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郭麗娜老師說,初見立山散文,那水是眼,那山是眉,鮮活得可人,原來他眼中有景美;再見立山散文,美的景物似乎淡去,魚爺爺、父親、母親、老師這些人物還有那匹白馬在遠景中走來,越來越清晰,越來越親切,越來越美,原來他眼中有人物美。仔細想來,這篇篇散文似乎就是一幅幅水墨畫,說不清景色是潤開的背景,還是人物是景色的襯托,他們是作者妙筆丹青的有韻致的表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遲東晶老師做了以“喚醒、共鳴、審美熏陶”為主題的發(fā)言,她說,劉立山老師的散文,能喚醒一個時代的記憶,帶給我寫作上很強烈的共鳴,劉老師是珍惜創(chuàng)作耗材,使用素材的高手,少年時代生活經歷,從不同的視角多次出現在文章里,都是那么恰當,呈現出不一樣的美,具體表現為風物美、人情美和童心童趣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磊老師以《白沙澗》中有代表性的段落為例,談了劉立山散文在童趣、情感、意境和語言等方面帶給大家的淳樸、純真的審美體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張志田老師說,立山老師散文寫得確實好,描寫非常細致、細膩、清新、自然、純凈,像奔騰的小溪一樣,把白沙澗的水寫活了,無論是劉老師創(chuàng)作經驗談還是其他老師的分享都是很好的文學課,讓我受益匪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劉學晶老師說,我?guī)е浜脱劬?,抱著學習目的來,收獲了許多,不僅學習老師的作品、寫作風格,更是學習老師的為人,學習有溫度的寫作,學習一種文學情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香文老師簡單談了研讀劉老師散文的收獲,她說劉老師在古詩詞方面積淀深厚,韻中有慧,文字生香,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風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宏宇老師說,劉老師善于在細節(jié)描寫中滲透情感,注重文學性語言和兒童性語言的融合,用典雅文字營造純美意境,用生動語言再現童心童趣。學習劉老師散文引發(fā)自身學習的一點思考,就是怎樣使文學性與兒童性真正糅合到一起,怎樣讓閱讀積淀為文字服務,又不著痕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針對這個問題,謝華良主席說,這是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者初始階段所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讓我們的閱讀真正深入到自身修養(yǎng)中去,讀得多讀得深讀得透,寫得多寫得透才能功到自然成。要關注多種文體,進入兒童狀態(tài),放松自由地創(chuàng)作。王敏成老師講,讀書要讀進去,跳出來,讓閱讀經歷和生活體驗螯合,從而形成獨屬于你自己的風格和氣質,然后進入角色進行創(chuàng)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肖鳳麗老師說,最近一段時間因為個人原因閉了眼,關了耳朵,遠離了文學,劉老師和大家的交流研討,召喚了我的初心,喚醒了我的文學靈魂,回去后我要打開耳朵,睜開眼睛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郭光輝老師說,劉老師的《白沙澗》抓住了我的眼球,而且入了我的心,劉老師注重細節(jié)描寫和語言技巧,他筆下的每一處山水風物都具有人的情懷,讀其文,感其人,心清如水,一塵不染,童心唯美,動人動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咸奎鳳老師說,本著學習的目的來,也真的學到許多,通過立山的經驗之談和大家的研討,我真的受益匪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孫迎春老師從讀劉老師散文的感受、當下孩子的幸福缺失、關于作品素材的挖掘、我的創(chuàng)作方向和感想等幾個方面展開來談,她說立山老師散文有色彩,有溫度,讓我們重溫美好,可是現在的孩子往往沒有這樣的幸福體驗,他們和寵物一樣向外界敞開的窗口太小了,我們在創(chuàng)作時,能不能在挖掘記憶的同時,向當下要些感受,深挖一下當下孩子們的內心?我也希望自己能夠創(chuàng)作出哪怕一篇喚醒當下孩子的擔當,與他們有撞擊的兒童文學作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趙天剛老師從教育者的角度談了自己的建議,他說兒童文學作品應該讓孩子讀懂,真正觸到兒童的內心,尤其是語文教師,應該把對文學的熱愛往育人的方向轉一下,喚醒孩子們的文學意識,讓孩子們也熱愛上文學,讓孩子們走到前邊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謝華良主席結合近期文學創(chuàng)作的態(tài)勢,從2021年作協(xié)研討會活動、立山兒童散文及目前作協(xié)狀態(tài)和發(fā)展方向等三個方面,結合《變形記》《小王子》《苔絲》《世界上最美的溺水者》等經典名著、名篇給大家做了文學輔導,鼓勵大家從情感出發(fā),向情懷上發(fā)展,不斷提升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并要求大家堅持純文學方向不能變,練筆不能停,閱讀不能停,創(chuàng)作投稿不能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主持人張繼會老師對本次研討會做了全面而深刻的總結,引導大家進行深入思考,并對下次研討會做了簡單部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附】劉立山簡介:劉立山,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長春作家協(xié)會理事。吉林省作協(xié)第六屆青年作家班學員。散文《魚爺》獲得長春市首屆“紅櫻桃”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大賽銅獎。作品散見《讀友·少年文學》《東方少年·快樂文學》《十月·少年文學》《意文》《教師報》等。</span></p><p class="ql-block"><br></p> 整理制作:高宏宇 攝影:遲東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