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p> <b>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李白的時代太久遠了,曾經(jīng)的蜀道,被一個個的隧道代替了,在油菜花盛開的季節(jié),我們從西安穿過秦嶺來到了漢中。</b></p><p><b> 漢中的名字得之于漢水,公元前451年,楚國在漢水中游的安康設(shè)立漢中郡,東漢時將郡治溯水西遷,仍稱漢中,沿用至今。</b></p><p><b> 漢中地處秦巴谷地,北靠秦嶺,南屏大巴山。秦嶺在地理學(xué)上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國南北分界線,也是氣象學(xué)上的分界線。</b></p><p><b> 高高的秦嶺擋住南下的冷空氣,也攔住了越過大巴山的暖濕氣流,于是在秦巴兩山之間,造就了氣侯溫潤的漢中。所以,漢中也被人稱作天府之國,西北小江南。</b></p><p><b> 汽車在秦嶺的隧道里穿行,坐在車?yán)锊幻庀胫?,頭頂上該是哪條古棧道呢?漢水之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到了沒有?蜀軍該是怎樣和曹魏大軍廝殺爭奪這塊要地呢?</b></p><p><b> 漢中確實是塊要地,是巴蜀的命脈。自古入川無非兩條路,一是水路,由長江逆流而上,另一條就是翻過秦嶺,穿過漢中,再越過大巴山。 “棧閣北來連隴蜀,漢川東去控荊吳” 。漢中的地理位置是如此的重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誰得了漢中,誰就得了巴蜀,得到了巴蜀,整個大西南就可以控制在手里了。所以漢中一直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一部三國演義,有一半在講與漢中有關(guān)的故事。</b></p><p><b> 漢中不僅是三國的,最主要還是兩漢的。它是兩漢三國文化的主要發(fā)祥地。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定都于南鄭。并以此為基地,休養(yǎng)生息,厲兵抹馬,擴充實力,成就了四百多年的漢室天下。所以,漢中有著“漢家發(fā)祥地,中華聚寶盆”之美譽。漢族漢語漢人漢文化等都從此處而來?,F(xiàn)今的漢中還能見到不少的兩漢古遺址,如拜將壇,張良廟,古漢臺等。至于三國遺跡也有很多。如武侯祠,武侯墓,定軍山,馬超墓祠等。</b></p><p><b> 歷史上的漢中,與四川有著很深的淵源。三國時期,漢中隸屬于蜀漢益州,所以漢中在地緣上,在文化風(fēng)俗上,以及人們的情感認(rèn)同上都與四川相近,與粗獷的陜西卻有些距離,將漢中歸為陜西,實屬勉強。</b></p><p><b> 其實這是統(tǒng)治者的謀略。在中國古代史上,四川經(jīng)常出現(xiàn)割據(jù)政權(quán),例如蜀漢,成漢,前蜀后蜀等。也因此有了“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說法。而漢中既是出川的前哨站,又是入川的關(guān)卡。元朝時期,為了防止割據(jù)政權(quán),同時控制蜀地,便有意將其劃給陜西,使四川失去了北方的天然屏障 ,這樣便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這樣的格局,一直延續(xù)至今。</b></p><p><b>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走在漢中的土地上,眼前是如畫的春色,心里卻在想著,回去要重讀一遍三國了。 </b></p><p class="ql-block"><br></p></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