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魯迅故里游覽記

魯關(guān)生

<p class="ql-block">  魯迅故里是國家五A級景區(qū),又是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堪稱紹興的鎮(zhèn)市之寶。凡來紹興旅游的人必到之處,否則會留下遺憾。鄙人在紹興打工多年,常到此處觀光游覽,每次來都有新發(fā)現(xiàn)、新體驗,走進故里緬懷先生足跡偉業(yè),心中思緒萬千……,是呀!華夏民族只所以久延不衰日益強盛,祖國燦爛文化廣為流傳歲逾璀璨,正是有像魯迅先生這樣的眾多豪杰志士不顧個人安危,不惜操勞辛苦,拯國救民于水火中,使他們撐起了民族的脊梁…… 凡有功于祖國的人,國人是不會忘記他的,所以來此瞻仰游覽的人絡繹不絕,為使大家對景區(qū)有所了解,便于賞覽,進一步了解魯迅先生,鄙人據(jù)有關(guān)史料制作劣篇,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p><p class="ql-block"> 魯迅故里景區(qū)坐落在紹興中興路與解放路之間的魯迅中路上,主要景點有魯迅祖居、壽家臺門三味書屋、魯迅故居、魯迅筆下風情園和魯迅紀念館等部分組成,其間還有朱家銅鋪、長慶寺和土谷祠,還配設具有紹興地方特色的酒店小吃、土特產(chǎn)店鋪及穿梭于河巷的烏篷船,供游客享受體驗。</p><p class="ql-block"> 下面據(jù)游覽順序給大家粗略介紹……</p><p class="ql-block"> 從中興中路進入景區(qū)東入口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堵寬約15米,高約4米的花崗巖景墻,上鐫“魯迅故里”四個醒目大字,畫面由魯迅持煙胸像及故里風貌組成,藝術(shù)而概括地體現(xiàn)了魯迅的精神品質(zhì)。景墻前還設置了一組青銅雕塑作品,他們分別是魯迅筆下的人物:三味書屋老師壽鏡吾、魯迅少年伙伴運水(閏土)等,凡來游覽的人大多在此攝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與戰(zhàn)友謝德才在此留影</p> <p class="ql-block">與同村學友李書生在此留影</p> <p class="ql-block">與安陽好友燕合希在此留影</p> <p class="ql-block">  景墻西側(cè)就是魯迅祖居,又叫周家老臺門。魯迅所在的周氏家族在紹興曾是一門望族,當時周家在這條街上居住有三個臺門,而魯迅祖居在這三個臺門中是最早居住的一個,所以叫周家老臺門。魯迅祖父周福清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門斗上懸的“翰林”匾是祖父在同治年間被欽點的。周氏家族在紹興400年的歷史中,屬祖父周福清所獲得的官位最顯赫,因此當時在三個臺門的門楣上都掛有翰林匾,它像名片向來客展示主人尊貴的身份。魯迅祖居距今已有250年的歷史,是紹興目前為止保存較為完好的清代建筑群之一。整個臺門占地約三千平米,是一座江南典型的官宦人家住宅,主體建筑分四進。第一進是門斗,上懸翰林匾。第二進為德壽堂,是周家人的公共活動場所,作喜慶、祝福、宴會之用。魯迅平時很少來祖居,只有家里祭祖或操辦大事時才過來。魯迅祖上在湖南道州住,一世祖在明朝正德年間搬遷到紹興城內(nèi)竹園橋。據(jù)魯迅二弟周作人推測,周氏祖上或許是務農(nóng),但搬到紹興城后,肯定是棄農(nóng)經(jīng)商了,家境也逐漸殷實,子弟開始進學堂讀書、走科舉仕途,終于六世祖考上了舉人(乾隆年間),為周家掙得第一塊“文魁”匾,經(jīng)濟、政治地位顯著提升,從此周家開始購地建房、廣置田產(chǎn)。魯迅的七世祖周紹鵬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購得此房,經(jīng)過大范圍的修建,形成了眼前頗具規(guī)模的周家老臺門。第三進為香火堂,是祭祖和辦喪事的場所。中央上方設一神龕,放有歷代祖宗牌位,中間掛有一張魯迅祖父和祖母與繼祖母的畫像,兩壁掛著魯迅祖父的治家格言。香火堂左邊為佛堂和餐廳,右邊是臥室和書房。第四進是座樓,是周家的主要生活區(qū),有書房、繡房、閨房和沐浴房等。由于子孫繁衍,房舍不夠用,在清嘉慶年間又購置了兩個臺門,即過橋臺門和新臺門,從第九世開始周氏族分家,長子住新臺門,二子住過橋臺門,三子隨父母住老臺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魯迅祖居(周家老臺門)</p> <p class="ql-block">周家老臺門的德壽堂</p> <p class="ql-block">香火堂中間掛著魯迅祖父周福清與祖母、繼祖母的畫像。</p> <p class="ql-block">周家老臺門里的香火堂</p> <p class="ql-block">  出魯迅祖居,街對面是一堵寬約10米、高約4米的磚砌碑,上面鐫刻“民族脊梁”四個鎦金大字。碑背南面是條巷河,河上停泊著許多烏篷船,供游客乘坐賞覽沿岸周邊的美景。穿過河上石板橋就是壽家臺門(三味書屋)。壽家臺門是魯迅塾師壽鏡吾的故宅,總建筑面積約800平米,立體建筑共分四進。第一進是臺門斗,隱門上懸掛的文魁匾表示著壽家是一戶書香門第。第二進為思仁堂,是壽家人聚會的場所。第三進是座樓,是壽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座樓坐南朝北,東側(cè)向北拐進入第四進,這里便是三味書屋,它是壽家臺門的精華,書屋正中掛著一塊“三味書屋”白底黑字的大匾,是清代書法家梁同書所書,三味取義:“讀經(jīng)味如稻梁,讀詩味如肴yao饌zhuan〈食品之意〉,諸子百家,味如醯xi醢hai〈醋醬之意〉。” ,匾額下是一幅“松鹿圖”,據(jù)說學生上課前面此行禮然后入座學習。魯迅的座位在書屋的東北角,有一次魯迅遲到了,受到老師的訓戒,因此魯迅在桌子右下角親手刻下“早”字,勉勵告誡自己今后不可再遲到。墻壁掛有老師壽鏡吾的畫像,魯迅后來評價他是“極方正、質(zhì)樸、博學的人”。壽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淡泊名利,終身以坐館授徒為業(yè),他的為人和治學態(tài)度給魯迅留下深刻印象,對魯迅成長產(chǎn)生極大影響。三味書屋后面有個小園子,是學生在課余時間玩耍的地方。魯迅在這里度過了少年時光,先后讀了《鑒略》、《論語》、《孟子》、《詩經(jīng)》和唐宋詩文等,還讀了《十三經(jīng)》、《爾雅》、及嵇康、范縝、徐渭、鄭板橋、徐霞客等名人的書籍,為魯迅后來治史著文奠定了扎實的文學基礎。魯迅在三味書屋一直讀到17歲,18歲以后到南京讀書,然后到日本留學。</p> <p class="ql-block">三味書屋前巷河里的烏篷船</p> <p class="ql-block">清代科舉簡表</p> <p class="ql-block">三味書屋</p> <p class="ql-block">魯迅在三味書屋的座位</p> <p class="ql-block">魯迅的私塾老師孝鏡吾</p> <p class="ql-block">三味書屋旁的紹興土特產(chǎn)</p> <p class="ql-block">  出壽家臺門(三味書屋)往西步行百米,穿過錯落有致的眾多店鋪,過街路北便是魯迅故居(周家新臺門),它建于清朝嘉慶年間,占地約1800平方,為周家八世祖周渭所建,是周家第九、十兩代分支六個房族共同居住的地方。西首部分住房就是劃分給魯迅那一房的,現(xiàn)在還保存著當年的原貌。1881年9月25日魯迅就誕生于這里,并在此生活到18歲。穿過斗門來到新臺門各房的共同活動場所“德壽堂”,這里是用來舉行紅白大事和接待賓客的地方,左右掛有一副抱對:“持其志無暴pu其氣,敏于事而慎于言。” 。過德壽堂來到第三進的座樓,這里是周家人的生活區(qū),座樓正中大廳陳列有周氏家族興衰記、周氏家族繁衍祖譜、魯迅父母兄弟及夫人朱安的畫像。</p><p class="ql-block"> 魯迅是周家第十四代長房長孫,到這代,由于族人不思進取,周氏家族已經(jīng)江河日下,但還沒有到達徹底敗落的地步,魯迅回憶說:“我小時候家里還有四、五十畝水田,是一個不愁生計的小康人家”。導致周家敗落除后人不思進取外更主要的是魯迅祖父周福清的一場科舉舞弊案。魯迅的祖父周福清是被皇帝欽點的翰林,1893年逢浙江舉行鄉(xiāng)試,周家有五戶親戚都參加考試,他們打聽到主考官殷如璋是周福清的同榜進士,便籌銀萬兩,懇求他去賄賂考官,以中舉人。(縣鄉(xiāng)考試為初試,考中為秀才,沒有待遇;省府考試為鄉(xiāng)試,考中為舉人,國家承認學歷可推薦工作;國家組織考試為殿試,考中為進士,國家派遣官職。)盡管明知科場賄賂有風險,但為了屢次考試名落孫山的兒子周伯宜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周福清決定鋌而走險。不料陰差陽錯,因仆人不慎泄密,最終科場案發(fā)。當時的法律也是挺嚴的,周福清被判斬監(jiān)候,一夜之間由朝廷命官淪為朝廷欽犯。父親周伯宜不僅受牽連飽嘗牢獄之災,而且因此身染重疾。一場科場賄賂案打碎了往日的寧靜,使得魯迅一家不惜變賣祖產(chǎn)上下打點,喪盡了元氣,從此由盛轉(zhuǎn)衰,家境陷入困頓。為了避嫌,魯迅不得不暫時輟學,避居鄉(xiāng)下外婆家,他因此遭到一些親戚的白眼,有時還被稱為乞食者,魯迅初次體驗到世態(tài)的炎涼。避居鄉(xiāng)間,使魯迅有機會了解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例如受地主逼債而上吊的雇農(nóng)、受東家鞭打的鹽丁、因失去兒子而把眼哭瞎了的寡婦、因貧窮而被夫家劫走的姑娘等等。家庭的敗落雖然使魯迅一家的生活發(fā)生了逆轉(zhuǎn),但對魯迅的成長來說卻未嘗不是件好事一一它使魯迅了解了農(nóng)村的社會現(xiàn)實,并培養(yǎng)了魯迅從小親近勞動人民的感情,為他后來的小說創(chuàng)作奠定了思想和生活基礎。魯迅在搜尋童年記憶時曾寫道:“我有四年多,曾經(jīng)常常一一幾乎是每天,出入于當鋪和藥店里。我從一倍高的當鋪柜臺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篾中接了錢,再到一樣高的柜臺上給我久病的父親去買藥?!? 然而魯迅忐忑而又孝順的心雙手奉上的自尊在換回羞辱和侮篾后卻依然沒有挽留住父親的生命。從1893年到1896年短短四年間,一個官宦之家就此徹底敗落。而少年魯迅在這頻繁的生計奔波中感受到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更使他深深了解了“上流社會的墜落和下層社會的不幸?!?lt;/p> <p class="ql-block">魯迅故居(周家新臺門)</p> <p class="ql-block">周家新臺門的德壽堂</p> <p class="ql-block">座樓正廳</p> <p class="ql-block">周氏房族興衰</p> <p class="ql-block">魯迅房族世系表</p> <p class="ql-block">  座樓正廳東墻上掛有魯迅父母和原配夫人朱安及兄弟四人的畫像,西側(cè)房陳列有魯迅二弟周作人的生平事跡,東側(cè)房陳列有三弟周建人的生平事跡,四弟周椿壽早年夭折。樓上是父母臥室及當年魯迅與原配朱安的新房。</p><p class="ql-block"> 父親周伯宜因科考案下獄身染肺病三十多歲就去世了,是母親魯瑞苦苦撐起這個家,供三個兒子讀書。魯迅只所以用筆名“魯迅”可能與母姓有關(guān),母親魯瑞是紹興鄉(xiāng)下安橋頭村人,善良賢惠且勤奮,有樸實的廚藝,能做精巧的針線活。她性格和善而堅毅,以自修達到能夠看書的學歷,能看懂《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書籍,魯迅很佩服母親,他說:“我的母親要是年輕一、二十歲,也許會成為女英雄呢!” 魯迅也像母親一樣好學上進喜愛書籍,床邊的紅皮箱子就是當年魯迅藏書用的。</p><p class="ql-block"> 魯迅原配夫人朱安也是鄉(xiāng)下人,是本家奶奶介紹的,她沒有文化且裹足,思想比較封建守舊,但溫柔賢惠孝順且勤儉持家,她與魯迅在思想、情趣、文化愛好等方面都相距甚遠。1896年父親去世,1899年魯迅在南京求學時,母親沒有征得魯迅的同意,包辦給他訂下了這門親事,1906年夏魯迅在日本留學時,母親在家怕兒子學野悔婚,想讓兒子早日成婚,了卻心事,于是慌稱自己病危,電告兒子快回,魯迅接到電報與二弟周作人很快回到紹興,到家門口發(fā)現(xiàn)家里張燈結(jié)彩,便問是誰準備結(jié)婚,詢問后才得知是自己結(jié)婚,母親怕兒子不從,請了不少說客準備說服魯迅,魯迅是個孝子,看到眼前的一切,為不惹母親生氣,只好一反常態(tài)順從聽命。就這樣25歲的魯迅與28歲的朱安在族人的誘逼下不情愿地結(jié)婚了。魯迅后來說:“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yǎng)她,愛情是我不知道的?!?魯迅 按照紹興當時的風俗行完婚姻禮節(jié)便于二弟周作人重赴日本完成學業(yè)。對于這門婚事兩個弟弟也不很樂意,二弟周作人說她身材矮小發(fā)育不良,三弟周建人嫌她裹足沒有文化??蓱z的朱安孤守空房畢生處女,與魯迅做了一生的掛名夫妻,成為封建婚姻制度的犧牲品。但她心胸豁達、愛憎分明很有骨氣,魯迅在紹興及北大執(zhí)教期間,是由朱安相夫孝婆操持家務,魯迅與許廣平同居后,常鼓勵許為周家生后,魯迅在上海病故,她生活困難,因二弟周作人與魯迅有矛盾且又為日本人做過事常常拒絕周作人的資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魯迅的三個弟弟: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四弟周椿壽早年夭折。</p> <p class="ql-block">  座樓正廳西側(cè)房內(nèi)陳列有魯迅二弟周作人的部分生平事跡,當年與魯迅同在日木求學,取了日本姑娘為妻,并把妻妹介紹給弟弟周建人?;貒笈c魯迅一樣從事教育,業(yè)余搞散文創(chuàng)作,他的散文在當時堪稱一絕,很有才華??上Ш髞頌槿諅巫鍪?,抗戰(zhàn)勝利后被南京國民政府判刑十年,直到1949年才被保釋。</p> <p class="ql-block">周作人與日本妻子</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周作人常住北京,從事翻譯和寫作。</p> <p class="ql-block">  座樓東側(cè)房陳列有魯迅三弟周建人的生平事跡,周建人在大哥魯迅的影響下畢生致力于民族解放和科研工作,全國解放后曾任浙江省省長,后調(diào)中央工作,多次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贊譽。</p> <p class="ql-block">周建人夫婦抗戰(zhàn)時在上海合影</p> <p class="ql-block">  穿過 座樓西側(cè)房周作人生平事跡陳列室來到一個天井式的小院落,這里便是“桂花明堂”,廊下有一組塑像,刻畫的是:童年的魯迅躺在桂花樹下的小飯桌上,聽繼祖母蔣氏講“貓是老虎的師傅、水漫金山”等民間傳說。明堂西間是魯迅的書房兼臥室,在紹興任教期間常常在這里備課、寫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說《懷舊》就是在這里寫成的。明堂往北是“小堂前”,是當年魯迅家吃飯、會客的場所。再往北穿過長弄就是魯迅家的廚房,廚房內(nèi)有一組塑象,刻畫了當年魯迅和運水(閏土)第一次見面的情景。1921年魯迅在他的小說《故鄉(xiāng)》中,把運水作為模特兒,塑造了“閏土”這個活生生的藝術(shù)形象。</p> <p class="ql-block">魯迅臥室</p> <p class="ql-block">魯迅家的廚房,房內(nèi)有少年魯迅與“閏土”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  過魯迅故居西角門就來到著名的“百草園”,凡讀過魯迅那篇文筆優(yōu)美的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都會知道這個百草園,“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這段文字記憶猶新,現(xiàn)在魯迅筆下的景物仍在,只是換了人間,昔日是魯迅童年的樂園,現(xiàn)在供游客懷古憶賢盡賞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皂莢樹、有趣的泥墻根、茂盛的何首烏……</p> <p class="ql-block">在百草園留個丑影</p> <p class="ql-block">光滑的石井欄</p> <p class="ql-block">  游覽完百草園進入魯迅筆下的文化風情園,整個風情園所有陳列設置都在朱家臺門內(nèi)。朱家臺門是一座環(huán)境幽雅的花園臺門式建筑,原來的主人叫朱閬lang仙,即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所戲稱的朱文公的子孫。在朱家臺門的四進建筑中,依次陳列了“紹俗祝福”、“越俗漫畫”、“迎神賽會”和“男婚女嫁”四個主體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  第一進為“紹俗祝?!保斞冈源藶轭}材創(chuàng)作小說《祝?!罚茉炝讼榱稚┻@個文學形象。他說“這是魯鎮(zhèn)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 。祝福的具體時間一般擇定在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神至年三十迎灶神之間,在各家正堂設桌供上良品佳肴,張燈結(jié)彩蠟燭通明,家中男丁穿紅戴綠,按班輩長幼,依次向神像行三跪九叩之禮,女眷回避不能參與,禮罷將部分供品分發(fā)全家食用,稱之為“散?!?,寓意是神所賜之福散發(fā)給全家每個人,預示來年萬事如意充滿幸福。</p> <p class="ql-block">  第二進是“越俗廳”,主要以紹興的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為素材,以豐子愷kai的漫畫配合周作人的親筆題詩,以木板雕刻的形式展現(xiàn)紹興的民俗民風。</p> <p class="ql-block">在越俗廳前面有一組銅塑,刻畫了少年魯迅在夏夜聽繼祖母講有關(guān)貓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第三進是“迎神賽會廳”,魯迅在《五猖會》一文中寫道:“孩子們所盼望的,過年過節(jié)之外,大概要數(shù)迎神賽會的時候了?!? 所謂的迎神賽會就是把神像抬出廟外去巡行展示。在這個大廳里雕塑了紹興特有的水鄉(xiāng)拱橋、街道房舍、酒店當鋪、社戲花轎、亭臺樓閣、看熱鬧的人流,可以說是濃縮了紹興水鄉(xiāng)的精華。</p> <p class="ql-block">  第四進看點較多,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石砌水池,池下水清見底金魚游翔,池上石板鋪就戲臺搭建,每天都有粉妝打扮的演員在戲臺上表演紹興地方戲,戲臺對面是賞樓,賞樓背后是一塊磐石,關(guān)于這塊磐石還有一段不尋常的故事。相傳這磐石為明代重臣朱賡故物,當年朱賡從京城榮歸故里,途經(jīng)山東,見到此石,細觀良久羨慕致極,其門生恰在當?shù)刈龉?,?quán)重一時,便割愛將這磐石饋贈恩師。清光緒年間,臺門主人朱閬仙向朱賡后裔購進放置于此,并命名此宅為“磐廬”。磐石對面是用四塊巨石鑿成的圓洞門,上鑲“磐廬”匾額,旁有楹聯(lián)“澤綿文闕que里,墅傍小瑯砑”,圓洞門背面上嵌“云谷紹芳”四字,旁有楹聯(lián)“烏柏依然臺省地,鶯花留得考亭春”,圓洞門內(nèi)的庭院里有座坐北朝南的廳堂,廳堂里有一組彩塑,形象的展示了紹俗婚禮、洞房、迎親等場景。</p> <p class="ql-block">水鄉(xiāng)戲樓</p> <p class="ql-block">磐石、磐廬、圓洞門。</p> <p class="ql-block">在圓洞門背面留影</p> <p class="ql-block">磐廬內(nèi)的庭院、廳樓。</p> <p class="ql-block">彩塑“紹俗婚禮”</p> <p class="ql-block">  出魯迅筆下的風情園(朱家臺門)沿街東行數(shù)十米路北便是魯迅紀念館,這座以“老房子、新空間”為設計理念的紀念館是2004年建成并對外開放,占地面積約六千平方,上下兩層,以圖片文字攝影動畫等形式展示了魯迅一生的足跡偉業(yè),展示陳列按時間地點分為五個部分。</p><p class="ql-block"> 進入紀念館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魯迅座椅銅像,潔白的屏壁上鑲嵌著“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膫€金色大字,不少游客多在此拍照留影。</p><p class="ql-block"> 過屏壁進入第一部分:在紹興(1881一一1897)。主要介紹了紹興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特別是眾多的歷代越中先賢,給魯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響。魯迅七歲入私塾啟蒙,十二歲進三味書屋讀書。他從小接近農(nóng)村,親近農(nóng)民,這使他既了解了紹興的風土人情,又看到了廣大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特別是經(jīng)過祖父的科場舞弊案,父親的久病就醫(yī),家境由盛轉(zhuǎn)衰,使少年魯迅飽受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心靈受到極大創(chuàng)傷。</p> <p class="ql-block">  上樓是第二部分:在南京、日本、紹興(1898一一1912)。十八歲的魯迅離開故鄉(xiāng)紹興到南京求學,努力尋求新知識,逐步形成“將來必勝于過去,青年必勝于老人”的社會發(fā)展觀。然后經(jīng)過官方推薦東渡日本留學,起初拜滕野先生學醫(yī),想將來成為一名醫(yī)生,醫(yī)治像父親一樣的病人,改變“東亞病夫”之狀。一次魯迅看日俄戰(zhàn)爭幻燈片,片中有一體格強壯的中國人被日軍誤指為俄國偵探而殺頭示眾,可圍觀的中國同胞卻神情麻木還拍手稱快,魯迅深受刺激,認為中國之病不在身體而在精神,決心棄醫(yī)從文,以文藝來改造國民精神、喚醒民眾。辛亥革命前夕,他從日本回國,先后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紹興府中學堂和山會初級師范學堂任教,正課培養(yǎng)進步青年,業(yè)余寫文喚醒民眾。</p> <p class="ql-block">魯迅棄醫(yī)從文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在北京、廈門、廣州(1912一一1927)。魯迅受同鄉(xiāng)蔡元培之邀在北京大學任教,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魯迅站在時代的前列,寫下了許多戰(zhàn)斗檄文,猛烈抨擊舊思想、舊文化和舊道德,并同帝國主義、新軍閥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在大革命的高潮中魯迅離開北洋軍閥盤踞的北京,先后到廈門、廣州,一邊從事教學、文學創(chuàng)作,一邊投入新的戰(zhàn)斗。他在廣州經(jīng)受了血雨腥風的考驗,在現(xiàn)實面前嚴厲解剖自己的思想,糾正過去只信進化論的偏見。其間他結(jié)識了自己的學生許廣平,并產(chǎn)生了愛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在上海(1927一一1936)。魯迅到上海定居,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光輝的十年,他運用馬列主義的理論武器,團結(jié)廣大進步人士,向敵人沖鋒陷陣,粉碎了國民黨的文化“圍剿”,成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與共產(chǎn)黨人交往密切,堅決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主張。他以“竊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導新興木刻藝術(shù)。他關(guān)心青年,培養(yǎng)青年,為新一代的成長付出了大量心血。其間他與許廣平有了愛情之花一一周海嬰。</p> <p class="ql-block">  第五部分:民族魂。魯迅在上海因肺病去世,舉國哀悼,人們喻之為“民族魂”,各界民眾為他抬棺扶靈,黨中央從延安發(fā)唁電致哀,毛主席寫文稱“魯迅的骨頭最硬,是民族英雄。” 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50余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傳頌。</p> <p class="ql-block">魯迅逝世后各界人士為其抬棺扶靈</p> <p class="ql-block">魯迅逝世后,黨中央給許廣平的唁電。</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寫文稱魯迅的骨頭最硬,在文化戰(zhàn)線上是空前的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魯迅之孫周令飛</p> <p class="ql-block">游覽罷愚翁詩云:</p><p class="ql-block">紹興周氏是名門,</p><p class="ql-block">祖宗積德存功勛。</p><p class="ql-block">福清科舉舞弊案,</p><p class="ql-block">由盛轉(zhuǎn)衰成貧困。</p><p class="ql-block">魯瑞撐家供仨兒,</p><p class="ql-block">成材耀祖天下聞。</p><p class="ql-block">獨具傲骨周樹人,</p><p class="ql-block">舉國頌他民族魂。</p><p class="ql-block">文化戰(zhàn)線歌正氣,</p><p class="ql-block">拯國救民戰(zhàn)邪瘟。</p><p class="ql-block">畢生無私多奉獻,</p><p class="ql-block">壽終有公少自身。</p><p class="ql-block">2021.4.22.拙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