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法門寺,又名“真身寶塔”,位于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xiāng)——寶雞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法門寺始建于東漢末年桓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周魏以前稱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時改稱“成實道場”,唐高祖時改名“法門寺”。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門寺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寺廟所在的法門寺文化景區(qū)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p><p class="ql-block">法門寺地宮是迄今所見最大的塔下地宮。寶雞法門寺地宮其出土了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銅浮屠、八重寶函、銀花雙輪十二環(huán)錫杖等佛教至高寶物,法門寺珍寶館擁有出土于法門寺地宮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寺廟之最。</p> <p class="ql-block">法門寺遺址</p> <p class="ql-block">新殿</p> <p class="ql-block">齋飯廳</p> <p class="ql-block">茂陵位于陜西省咸陽市興平市北,東西為橫亙百里的“五陵原”。西距興平市12千米,東距咸陽市15千米。其北面遠依九嵕山,南面遙屏終南山。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寢,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guī)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茂陵于建元二年(前139年)至后元二年(前087年)間建成,歷時53年。陪葬墓有李夫人、衛(wèi)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1961年3月4日,茂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08月,包括茂陵在內的29座漢唐帝陵被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p> <p class="ql-block">出土大量文物</p> <p class="ql-block">乾陵是陜西關中地區(qū)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陜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陵園規(guī)模宏大,陵域占地“周八十里”。陵園有內外兩重城墻,其中內城南北墻各長1450米,東城墻長1583米,西城墻長1438米,總面積接近240萬平方米。</p><p class="ql-block">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采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qū)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p><p class="ql-block">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03月0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武則天無字碑</p> <p class="ql-block">李治碑</p> <p class="ql-block">懿德太子墓,懿德太子李重潤的墓穴,是武則天的孫子,因為私下議論武則天私生活不檢點被武則天賜死,但是這個墓是按照帝皇級別修建的,中宗復位之后,把懿德太子墓遷來這里,據說在遷回來的時候,還給懿德太子來了斷陰婚,不想自己的兒子孤家寡人的,所以當時專家開館時發(fā)現了有2具尸骨。</p> <p class="ql-block">墓道壁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