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說起大理,人們眼前都會勾勒出一幅“風花雪月”的美景,觀蒼山雪、映洱海月、賞上關花、吹下關風的情景,那種浪漫和超凡脫俗的感覺,是多么讓人憧憬??!</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guī)Т蠹也粌H看“風花雪月”的美景,而且讓大家領略云南4座千年白族聚居的古村和古鎮(zhèn),充分了解白族的文化、建筑風格和宗教信仰,讓你知道不一樣的大理,不一樣的白族人民。</p> <p class="ql-block"> D1:云南最古老的白族村落——諾鄧古村</p> <p class="ql-block"> 諾鄧古村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城以北的深山里,是以鹽井為生存依托的白族村寨。它是云南最古老的歷史名村、最早的經濟特區(qū)和通往滇西各地鹽馬古道的軸心地及保留得最好最集中的明清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諾鄧從建村開始,一直沿用這個村名,大概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名字從未變過,在云南省是唯一一個,在全國也不多見。</p> <p class="ql-block"> 諾鄧鹽井自漢朝開采以來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有明確記述的則是從唐代開始。</p> <p class="ql-block"> 由于鹽業(yè)經濟的發(fā)展,諾鄧村成為白族最早的經濟重鎮(zhèn)和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p> <p class="ql-block"> 在這座古鹽井的房子里,有一口21米深的直井,諾鄧古人用人工汲水的方法,從下面的井取鹵水,分給村里各戶煮鹽。</p> <p class="ql-block"> 傳統(tǒng)手工煮鹵水的方法(借用的一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 諾鄧古村名聲大噪,是由于《舌尖上的中國》讓諾鄧火腿在全國聞名。</p> <p class="ql-block"> 諾鄧火腿之所以好吃,是因為腌制火腿的鹽巴好。</p> <p class="ql-block"> 長著如此厚厚地發(fā)霉藍毛的豬腿肉,居然是美味佳肴??????</p> <p class="ql-block"> 村里大約有100多座古舊的民居院落,以明清兩朝的為主,另有部分屬于民國時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這些建筑都是依山而建,山坡上到處構建著層層疊疊、密密麻麻、風格各異的民居,院落形式主要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一顆印四合院”等。</span></p> <p class="ql-block"> 村巷村道都是清一色的石板鋪就,而且棟與棟之間的道路特別窄。</p> <p class="ql-block"> 推開每一戶的家門,仿佛來到花園一般,處處花團錦簇,姹紫嫣紅。</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君子蘭和蝴蝶蘭尤其多,開得特別好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四合五天井”指的是四合院以漏角小天井相連,通過小閣房和小天井,與中間的天井合為一個院落。</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是天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三坊一照壁”指的是三面為樓房主房對面立一塊照壁,中間為天井院落。</span></p> <p class="ql-block"> 門前的照壁。</p> <p class="ql-block"> “五滴水四合院”是指雨水由上至下,流經數層屋檐滴落,民間俗稱其為“四滴水”、“五滴水”或“六滴水”的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 白族人民特別講究,每家每戶的屋面門口都是翹角飛檐,雕梁畫棟,感覺既富有又古樸。</p> <p class="ql-block"> 站在這里,忽然感覺它與白族民居是不同的,白墻被紅色砂巖的紅墻取代。通過查閱才知,這是大量的儒家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建筑細節(jié)中的提現。</p> <p class="ql-block"> 原來這里也是尊師重教的地方,明清時期,人才輩出。清代康乾年間,諾鄧村舉人黃桂是聲噪一時的文化名人,被譽為“滇中儒杰”。</p> <p class="ql-block"> 后來黃氏門中又出了2名進士、5名舉人和上百名秀才。這里的世大夫第,曾經是五井鹽課提舉司,后來成為黃氏家族的私宅。這里的白族人民也以黃氏家族的后代為自豪!</p> <p class="ql-block"> 村委會</p> <p class="ql-block"> 這棵大青樹有著800年的歷史。白族人認為,大青樹是一個村莊興的象征,又稱作“風水樹”。</p> <p class="ql-block"> 順著這條路爬上去就是山的最高點,到達玉皇閣。</p> <p class="ql-block"> 進入玉皇閣必經的欞星門。它是滇西地區(qū)現存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木牌坊。建于清初。</p> <p class="ql-block"> 再走百十來米便到達文廟。<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廟即孔廟,用于紀念至圣先師孔子,里面供奉著穿著布衣的孔子。</span></p> <p class="ql-block"> 文廟的對面是武廟,用于紀念武圣關云長。在古代,一般只有州級別以上的駐地才能獲批興建文廟和武廟。但諾鄧作為一個村,卻建有文廟武廟,"文武并列",可見當時諾鄧的經濟地位、文化地位。</p> <p class="ql-block"> 玉皇閣是滇西地區(qū)現存的極少見的三層閣樓式古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年間,著名的道教宮觀。</p> <p class="ql-block"> 玉皇閣大殿頂層上現存的藻井繪畫"二十八星宿圖",被當地政府稱之為"諾鄧一絕"。當時進去沒有仔細觀看,回來做功課方知,借了一張圖??????</p> <p class="ql-block"> 黃氏家族自己修建的祠堂,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我們體驗了一段鹽馬古道。</p> <p class="ql-block"> 萬壽宮是諾鄧村現存最古老的建筑是,據記載為元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 諾鄧古村讓我了解了很多鹽井文化、茶馬古道文化和山地白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 當諾鹽不再是一種競相爭逐的商品后,諾鄧漸漸地被歲月塵封;如今,用純手工制作的諾鹽腌制的火腿不經意間打碎了這歲月的塵封,再一次將諾鄧帶出了重重遠山。</p> <p class="ql-block"> D2:曾經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大理古城</p> <p class="ql-block"> 大理古城東臨碧波蕩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蒼山,形成了“一水繞蒼山,蒼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是云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 五華樓是古時官方宴請貴賓的地方。登上五華樓蒼洱風光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著名舞蹈家楊麗萍的服裝店</p> <p class="ql-block"> 城內流淌著清澈的溪水,到處可見“家家流水,戶戶養(yǎng)花”。</p> <p class="ql-block"> 洋人街牌坊前的“?!?、“壽”是我這次的新發(fā)現。</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洋人街最熱鬧,到處燈火闌珊,酒吧特別多,徜徉在民族的搖滾中也是醉了。</p> <p class="ql-block"> 已經三進大理古城,對周邊的環(huán)境比較熟悉,濃重的商業(yè)氣息和繁華興旺的現代氣息,彰顯著過去和現在的繁華昌盛,但古樸的味道相知甚遠。</p> <p class="ql-block"> 晚上逛在11點多,選了三件心儀的衣服,滿意而歸。</p> <p class="ql-block"> 在開往喜洲古鎮(zhèn)途中,看到的連綿起伏的蒼山和白族民居。</p> <p class="ql-block"> D3:千年“大厘城”——喜洲古鎮(zhèn)</p><p class="ql-block"> 喜洲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處,東臨洱海,西枕蒼山,是一個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白族歷史文化名鎮(zhèn),具有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喜洲古鎮(zhèn)的西大門——正義門 </span></p> <p class="ql-block"> 喜洲古鎮(zhèn)歷史悠久,隋代“大厘城”所在地,唐宋時期南詔國的重要城邑。明清兩代的滇西重鎮(zhèn)。電影“五朵金花”的故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喜洲鎮(zhèn)內保留著一大批明清和民國時期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白族民居建筑群,而且部分民居成為重點保護文物,以嚴、董、楊三家大院為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這些建筑基本上都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p> <p class="ql-block"> 沿路我們參觀了楊家大院和趙家大院,沒有看到嚴家和董家。</p> <p class="ql-block"> 趙成國宅</p> <p class="ql-block"> 楊煥南宅</p> <p class="ql-block"> 這些民居雕梁畫棟、斗拱重疊、翹角飛檐、門樓、照壁、山墻的彩畫裝飾藝術絢麗多姿,讓我充分感受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華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p> <p class="ql-block"> 用來建筑的木雕塊</p> <p class="ql-block"> 白族很講求住宅環(huán)境的優(yōu)雅和整潔,家家戶戶院子里都種花種草,種花愛花是他們的傳統(tǒng)美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喜洲古鎮(zhèn)是以四方街為中心,分為東西南北四條街,各條街以經營民族特色商品為主。</span></p> <p class="ql-block"> 四方街的中心屹立著高高的“題名坊”,記載著喜洲歷代有功名者上百人,見證著喜洲的歷史變遷。</p> <p class="ql-block"> 扎染是它的民族特色,是傳統(tǒng)民間工藝產品,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p> <p class="ql-block"> 精致鮮艷的手工刺繡,多么心靈手巧的白族婦女?。?lt;/p> <p class="ql-block"> 悠閑自在地逛一逛古街,觀看著美觀精致典雅的白族民居建筑,撫摸著一件件民族特色的小商品,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白族人民在千年前就是一個追求品質生活的民族,他們用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造財富,營造一個個溫馨、幸福和安樂的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們來雙廊服務區(qū)加油</p> <p class="ql-block"> 讓我們看到了最美的洱海</p> <p class="ql-block"> 景美人更美</p> <p class="ql-block"> D4:千年古漁村——雙廊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雙廊古鎮(zhèn)位于大理市的東北端、洱海的東北岸,是云南省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被稱為“蒼海風光第一鎮(zhèn)”。</span></p> <p class="ql-block"> 雙廊古鎮(zhèn)具有傳統(tǒng)白族民居建筑風格,而且新居延續(xù)了白族傳統(tǒng)風格,整體布局統(tǒng)一完整,是典型的依山傍水、街巷縱橫的白族漁村村落。</p> <p class="ql-block"> 雙廊因門迎碧波洱海,遠眺蒼山十九峰,集蒼洱風光之精華,素有“大理風光在蒼洱,蒼洱風光在雙廊”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 在這里可以充分享受“風花雪月”的美景啦??????</p> <p class="ql-block"> 雙廊古鎮(zhèn)歷史悠久,據考古發(fā)現,遠在五千年前,白族先民已在洱海周邊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 在唐宋時期,雙廊是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重要軍事要塞和水軍基地。</p> <p class="ql-block">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因為地理位置原因,東西南北四面有一百多條河渠來水匯入洱海,然后匯合漾濞江,最后匯入瀾滄江。</p> <p class="ql-block"> 湖中島嶼是南詔風情島</p> <p class="ql-block"> 沿湖人文景觀與粼粼波光的洱海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這是楊麗萍的太陽宮和月亮宮,謝絕參觀。</p> <p class="ql-block"> 令人汗顏的房價</p> <p class="ql-block"> 小普陀</p> <p class="ql-block"> 洱海經過三年多、投入近10億元的整頓治理,水質得到了明顯提升,與我2018年來時相比,面貌煥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 我們這次主要是游洱海東線,上次來雙廊是游洱海西線,正好圓滿了??????</p> <p class="ql-block"> 白族全民信奉“本主”教?!氨局鳌币辉~的含義是“本境最高貴的保護神”,大致可分為自然神、部落神和英雄神三類。自然神大多是與農業(yè)生產有關的驅霧神、龍王、龍母等;英雄神多是同蟒蛇斗爭,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部落神是各地供奉的十八堂本主、七十二景帝等,他們認為人們的生死禍福、衣食起居和五谷六畜無不受其管轄和庇護。</p> <p class="ql-block"> 撫今追昔,讓我深深地感到白族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在源遠流長的千年歷史進程中,他們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和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著財富、積累著財富,把自己的家鄉(xiāng)建設成美麗富饒的家園,成為云南省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重要推動者。</p> <p class="ql-block"> 他們有本民族的語言、獨特的宗教信仰和獨樹一幟的建筑民居,尤其在建筑方面的雕刻和繪畫藝術,名揚古今中外,成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這充分展示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華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表現了白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