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道美文筆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說起文筆塔,在靈石境內(nèi)我見過四座。靜升村有一座至今完好,比較高大,像一只筆;靜升北山上有一座比較矮小,見得時候已被人挖開根基;羅鋪村有一座,也不高;最奇特的就數(shù)我們道美村的文筆塔了,不僅高大而且形狀奇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道美村大片肥沃士地北面,澗河南邊上矗立著一座磚塔。此塔建于什么年代已無可考。筆者回村找了幾位七十歲左右的老人,確認(rèn)塔基位置和倒后塔尖所在位置,用鋼卷尺測量二者距離約三十米,可推斷塔高應(yīng)該有三十米左右。在走訪中問及老人們塔底寬度時,都說有七八米。足見寶塔高大雄偉!塔底西南角立著一塊三尺多高的條石,有一定造型。據(jù)村民郭俊才和郭俊臣講,塔上東面原來豎掛著一塊木匾,長約八九尺,上面陰刻著“赤蛇繞印”四個大字,木匾跟隨塔的倒塌不知漂向了何方。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說奇特先說形狀,此塔大體分三層,第一層四邊形向上逐漸收縮,到了一定高度各抹去四角形成八邊形為第二層,八邊形繼續(xù)收縮成圓形,圓形逐漸向上收為第三層,頂上一個黑色葫蘆形的硫璃塔尖。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奇特之二在于塔影,塔的上半部分像一只筆,在塔的正北和正西有兩個泊池(泊池中水從何而來?我們下期再講)。據(jù)村民們講,冬天的時候,早上太陽一出,塔尖的影子正好在西面的泊池里,正午時分塔的影子的尖部又正好在北面的泊池里,好像筆在舔墨。古人講學(xué)而優(yōu)則仕,這就是鼓勵村民尤其是孩子們要好好學(xué)習(xí),多出人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奇特之三在于匾,匾上書“赤蛇繞印”四個字,因塔緊鄰?fù)恋?,地中蛇較多,蛇經(jīng)常在塔下出沒。<span style="font-size: 18px;">為什么是赤蛇?道美本地有一種蛇,用道美話說叫“套蘇蛇”,“套蘇”(實際應(yīng)為“稻黍”二字)是高粱的意思,也就是說高粱顏色的蛇,也就是“赤蛇”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蛇在道美人心中也是特殊角色,比如蒸蛇盤兔饅頭給小孩吃,保佑孩子健康成長;又比如院里或者家中有蛇不傷害蛇,而是讓蛇纏到鋤把上把蛇送走;又比如結(jié)婚后夢見蛇將要生兒子等等。蛇給人們帶來恐懼和不安,同時又寓意著幸福和美好,成為一種失殖崇拜的符號,喻示著生命的延續(xù)與再生,也就是保佑村民人丁興旺,繁榮昌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印在何方?其實道美文筆塔的第一層呈方形,這不就是印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也就是道美文筆塔的特別之處了。無論在哪里一談這筆塔,大體就是一支毛筆的形狀,而道美文筆塔是筆下有印、印上有筆。塔西南立著的石條是墨碇,北面和西面的兩個泊池是硯臺,有筆有墨有硯,刻苦學(xué)習(xí)才能多出人才,刻苦努力才能加官封印,加官進(jìn)爵!這是多么美好的寓意呀!而道美村的確出過像趙四蘭、郭濟等在中央工作的大干部!還有在太原市工作的肖虹(原名郭九蓮)、郭強、郭銳等領(lǐng)導(dǎo)。</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說奇特還有:筆者在三十歲左右的時侯一次偶然和村民郭保曉談及塔的事情,據(jù)老先生講,以前的澗河水比較大,塔基被水沖刷裸露在外,1970年8月9日晚郭老先生接受村支部的任務(wù),計劃明天就加固塔基,可天不遂人愿,就在這一晚突降大雨、洪水暴發(fā),塔在人們的唾夢中轟然倒塌,天妒寶塔呀!人們第二天看到了塔尖和少部分磚摔在了澗河對面的小坡上,塔尖上有一些戰(zhàn)爭年代留下的彈孔,原來塔里的鳥是由此進(jìn)入的,方形塔基也被沖得整歪斜了,大部分塔身被沖入汾河從此無影無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寶塔倒掉已五十余載,隨著塔的倒去,給道美民留下了不盡的遺憾和思念,供人們飯后茶余念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寶塔雖去卻精魂永存,鼓勵著村人努力學(xué)習(xí)拼博奮進(jìn)!一個更加美好的道美村在等著我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圖由劉繁成先生提供,在此深表感謝?。。?lt;/p><p class="ql-block">向為寫此文奔走收集資料的郭永安老師、劉興民老師表示感謝,向其他提供資料的人們表示感謝!</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筆者手繪文筆塔雄姿</p> <p class="ql-block">筆者走訪村民</p> <p class="ql-block">筆者志訪村民</p> <p class="ql-block">測算塔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