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野菜,對于老一輩經(jīng)歷過災荒歲月的人來說想必都是吃過的,那是為了度過災荒,在饑腸轆轆、食不果腹的情形下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之舉?,F(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物質極大的豐富,吃野菜反倒成了一種時尚。隨便到菜場或餐館看看,凡是和野菜搭上邊的,價格都不便宜。</p><p class="ql-block"> 我小的時候也是吃過野菜的。倒不是因為饑荒,而是對于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我們,到野外去采野菜實在是一種玩童的樂趣。在我的印象中,那時候經(jīng)常去采挖的野菜主要有野莧菜、馬齒莧、地菜,枸杞芽等。</p> <p class="ql-block"> 野莧菜從外表看,和園子里種的莧菜有點相似,都是那種青里泛紅的梗子和葉子。所不同的是,野莧菜長得更高大,梗子長得更粗壯些而已。野莧菜的梗子上長著鋒銳的硬刺,所以采野莧菜必須用剪刀剪。若徒手采摘,稍不小心,是很容易刺傷手指的。</p><p class="ql-block"> 野莧菜生長在田埂地頭,到了秋天,它粗壯的梗子上結滿了籽。籽黑色,很微小,秋風一吹,野莧菜籽便紛紛揚揚地飄落到田間地頭上。來年春天,一陣春雨,野莧菜便蓬蓬勃勃地發(fā)芽生長。</p> <p class="ql-block"> 采摘野莧菜的最好季節(jié)是初夏。這個時節(jié)的野莧菜長得粗壯,但又新鮮水靈鮮嫩,青里泛紅地簇立在田間地頭,乍看像尚未著蕾的雞冠花。一大清早,左鄰右舍的孩子們便相邀結伴,挎一只竹籃,竹籃里放一把剪刀,田間地頭便有了我們采摘野莧菜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野莧菜在田間地頭到處都是,我們挑揀那種生長得新鮮水靈,粗細得當?shù)牟斯<粝聛?,用不著多大功夫,就可采滿一籃子?;氐郊依铮瑢⒉苫氐囊扒{菜連葉帶皮撕去,又將撕去皮葉的菜梗摘成寸段長,洗凈,就可以下鍋了。用旺火爆炒,佐以生姜、大蒜子、豆豉、辣椒末,再以新鮮紅辣椒絲點綴,起鍋前用醬油料酒一噴,色香味俱全!</p><p class="ql-block"> 那時,家里夏天的餐桌上經(jīng)常會有這樣一盤野莧菜梗,吃著,滿嘴都是大自然的鮮香。是極下飯、尤其是佐粥的一道美味佳肴。</p> <p class="ql-block"> 馬齒莧也是我小時候經(jīng)常去采摘的一種野菜。每到開春,田間地頭的馬齒莧隨處可見,一簇一簇,匍地而生。春天的馬齒莧在雨水的滋潤下生長的十分肥美,暗紅色的枝條玲瓏剔透,有似瑪瑙。在這瑪瑙般的枝條上對生著馬牙般的嫩葉,碧綠如翡翠般。唐代大詩人杜甫曾經(jīng)形容這個季節(jié)的馬齒莧是“苦苣針如刺,馬齒葉亦繁。青青佳蔬色,埋沒在中園?!笨梢?,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馬齒莧就已經(jīng)成為人們喜愛的美味佳蔬了。</p> <p class="ql-block"> 馬齒莧采回家,一般都是炒著吃,味略酸,但細嚼過后有淡淡的甜味。亦可以做涼拌菜:把洗凈的馬齒莧用沸水焯一遍,瀝干水后佐以姜末、蒜末、干辣椒末,加適量鹽、香油、香醋、醬油、味精拌之,味道鮮美。</p><p class="ql-block"> 那個年代,馬齒莧在田間地頭到處都是,采的多了,父母就會把它們洗凈,照例焯一遍水,然后曬干,做成干咸菜。用之紅燒肉,別是另一番風味。</p> <p class="ql-block"> 馬齒莧不僅好吃,而且還有藥用價值。那時候常聽母親說:小孩子經(jīng)常吃一些馬齒莧,清涼去火,不生痱子和癤子。也不知有沒有道理,但有一件事于我印象深刻。有一年,乙腦流行的厲害,父母單位倡導以馬齒莧煮水喝,說是可以預防乙腦。后來從事健康科普工作,才知道馬齒莧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咳、利尿明目等功效。</p> <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枸杞芽算不算一種野菜,但小的時候,也是常常會去郊外采摘枸杞芽的。枸杞芽,我家鄉(xiāng)的方言叫“枸杞杪”。所謂“杪”者,就是樹枝的細葉?!墩f文》注釋:“杪,木標末也”。也就是指樹梢上剛剛長出的嫩葉。也是在春三四月間,田間地頭的枸杞灌木叢的枝條上就會長出一簇一簇的嫩芽來。把這種嫩芽采摘下來,帶回家稍稍洗凈,以之炒雞蛋,在我小的時候,這就算得上是一道上等好菜了。每當飯桌上有這樣一道菜時,母親就會念叨:常吃枸杞杪,一世眼睛好。我以為是有一定道理的。母親年過七十,還能利落地自己穿針引線,估計是小的時候常吃枸杞杪的緣故。</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很多人都知道枸杞有著很高的藥用和滋補功效,早在《神農本草》中就將其列為滋補上品,稱“久服輕身不老”,具有抗老延衰的神奇功效。有一個故事,說唐朝時有一隊來自西域的商人,準備前往長安做買賣,途中下榻一客棧。正當他們準備休息之際,看見一年輕婦人正在訓斥一位老者。商人們看不過,就替這位老者抱不平。誰知那位婦人卻說,我在教育我的孫子,與你們何干!商人們被這位婦人弄糊涂了,仔細究其原委,原來那位老者果然是這位年輕婦人的孫子,因違背家規(guī)亂服補藥致身體早衰。再問年輕婦人的“芳齡”,竟然有一百五十多歲了。而那位被訓斥的老者也有近一百歲的高齡。打探這位婦人的養(yǎng)顏秘術,原來是長年服用枸杞的緣故。商人們趕緊討來枸杞種子,帶回西域廣為種植。枸杞的滋補養(yǎng)生功效,從這個故事中可見一斑。</p> <p class="ql-block"> 枸杞芽生長在田間地頭,可采摘的時間很短,稍過日子,枸杞芽就老了。枸杞一般五月開花結果,初夏成熟,掛在枝頭,鮮紅水潤如瑪瑙般。但人們似乎并不看好這些枸杞的果實,任其自生自滅。后來才知道,這些生長在田間地頭的枸杞果實由于藥用價值低,不能入藥。但它們那一串串的瑪瑙紅,卻是在兒時記憶里一道美麗的風景線。</p><p class="ql-block">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舌尖上那些野菜的滋味早已淡然而去,但兒時那些采摘野菜的樂趣,至今回想起來仍是余味無窮······</p> <p class="ql-block"> (一篇舊作,稍作修改發(fā)美篇分享。文中圖片源自網(wǎng)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