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張?zhí)厥獾呐淹胶嫌罢掌麄儺斨杏姓l能迎來接受審判的那一天?從左至右:孫天勤,1983年駕駛殲七戰(zhàn)斗機叛逃。吳榮根,1982年駕駛殲六偵察機叛逃。高佑宗,1961年駕駛安二運輸機叛逃。李顯斌,1965年駕駛伊爾28轟炸機叛逃。王學成,1983年駕駛殲五戰(zhàn)斗機叛逃。范園焱,1977年駕駛殲六偵察機叛逃。劉承司,1962年駕駛米格15戰(zhàn)斗機叛逃。</p><p class="ql-block"> 該張照片拍攝于1983年11月15日,王學成駕駛殲五戰(zhàn)斗機叛逃的第二天,照片背景的這架飛機,就是王學成所駕駛的座機。</p> <p class="ql-block"> 臺海兩岸對峙期間,出于軍事斗爭和政治斗爭的需要,兩岸都投入相當?shù)娜肆ξ锪?,開展瓦解敵軍的心理戰(zhàn)與論戰(zhàn)工作,并制訂了專門的獎勵規(guī)定和聯(lián)絡辦法,懸賞重金獎勵和爭取敵軍人員起義投誠,大陸方面稱之為“投奔光明”,而臺灣方面則稱之為“投奔自由”。由于空海軍具有機動性強,易于脫離己方控制并到達敵方區(qū)域的特點,如“離地三尺就有自由”等,所以空海軍人員成為雙方互相策反的主要目標。我人民解放軍空軍(包括海航)中一些意志薄弱的飛行員,經受不住臺灣當局的重金誘惑,貪戀金錢美女,為滿足自己的私欲,曾發(fā)生過多起駕機叛逃至臺灣的事件。如今,幾十年過去了,那些叛逃到臺灣的解放軍飛行員的結局如何?本文依據(jù)相關歷史資料,做一個基本的描述和介紹。</p> <p class="ql-block"> 楊德才叛逃。</p><p class="ql-block"> 1960年1月12日,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第 4師飛行員楊德才,<span style="font-size: 18px;">駕駛1架當時中國最先進的米格-15型戰(zhàn)斗機</span>(編號6501),從浙江路橋起飛,欲叛逃至臺灣。由于對地形不熟,他飛到了沒有機場的臺灣宜蘭上空,油料用盡,迫降時機毀人亡。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是解放軍第1架叛逃臺灣的軍用飛機。當時,</span>臺灣當局沒有辦法弄清他的名字,只能以“反共起義空軍烈士”的名義下葬。上圖為后來叛逃到臺灣的解放軍飛行員邵希彥(左)、劉承司(中)、高佑宗(右),給首位駕機叛逃至臺灣降落失敗死亡者(楊德才)掃墓。</p> <p class="ql-block"> 邵希彥、高佑宗叛逃。</p><p class="ql-block"> 1961年9月15日,邵希彥和高佑宗(高知學)駕駛噴灑農藥的AN-2型民用螺旋槳飛機,降落韓國濟州島,隨后從韓國前往臺灣,成為第一次成功駕機逃離大陸的解放軍飛行員,也是惟一駕駛民航機叛逃的飛行員。邵希彥和高佑宗(高知學)被接到臺灣后,各獲得臺灣當局頒發(fā)的200兩黃金。邵希彥就讀于臺灣大學外文系夜間部,畢業(yè)后赴美取得碩士學位,返臺后在亞洲反共聯(lián)盟工作,1999年他退休后移民美國。</p> <p class="ql-block"> 當年,臺灣對大陸來的叛逃者極不信任,專門安排女特務給其當老婆,以便于隨時隨地監(jiān)視他們。為此,臺灣當時專門訓練一批姑娘作為特務,大陸飛行員叛逃到臺后,臺灣當局就介紹一個政戰(zhàn)學校的女特務給其做老婆,形影不離地跟在身邊進行貼身監(jiān)控,以防他們是大陸派來的假投誠真潛伏的臥底,或者是刺探軍情的間諜。</p> <p class="ql-block"> 高佑宗(高知學)獲得臺灣當局頒發(fā)的200兩黃金獎勵,被安排在臺灣空軍工作,負責心戰(zhàn)業(yè)務,曾撰寫1000多萬字的心戰(zhàn)稿,還曾獲頒臺灣軍方的"國軍文藝銅像獎",后在空軍總部政二處上校副處長任內退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年來,臺灣“反共義士”地位不再如從前,高佑宗(高知學)也開始大曝內幕,說當年他與邵希彥并不太熟。駕機逃離當天,邵希彥表示要試飛飛機,飛了沒多久,就往東飛到黃海。當他發(fā)現(xiàn)不對勁時,立即要求邵希彥返航。不過邵希彥并未聽從,一直飛到韓國迫降。后來的一切他也只好接受臺灣的安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佑宗(高知學)在晚年表示,他一直希望能夠回到大陸看一看,但害怕面對大陸的法律,只好暫時打消這個念頭。</p> <p class="ql-block"> 劉承司叛逃。</p><p class="ql-block"> 劉承司,湖南人。196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年,劉承司從航校畢業(yè),成為</span>海軍航空兵第6師第16團3大隊8中隊飛行員,少尉軍銜。按照慣例,作為飛行員的劉承司會分配到一塊手表。那個年代,手表還是高檔物件,也是身份的象征。剛當上飛行員的劉承司幻想著自己能領到手表,好在眾人面前炫耀一番,不過他卻沒等來自己的手表。劉承司所在的飛行大隊大隊長恰好弄丟了自己的手表。作為大隊長,沒有手表非常不便,因此,組織把原先應該給劉承司的手表暫時發(fā)給了大隊長。本來憧憬著自己能帶上嶄新手表的劉承司得到這樣的結果,立刻就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他特意到街上買了一塊小鬧鐘,掛在脖子上展示。他的行為立即引起領導的重視,領導命令劉承司停飛,并讓他做出檢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開始,劉承司不愿意寫檢討,大隊也一直沒有讓他復飛。也是在這段時間,劉承司開始偷偷接觸臺灣電臺。臺灣電臺有一位女播音員,名字叫陳孟華,她聲音甜美并且富有磁性,也被稱為臺灣的“空軍玫瑰”。“空軍玫瑰”不停向大陸播放飛到臺灣的路線以及方式,誘惑大陸的飛行員叛逃到臺灣。劉承司在偷聽臺灣電臺過程中被“空軍玫瑰”吸引,他下定決心逃到臺灣。不過,當時劉承司已經被停飛,他必須做出檢討才有可能復飛。因此,本不想寫檢討的劉承司決定寫檢討。大隊領導看到劉承司做出檢討后以為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便同意了他的復飛請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2年3月3日,劉承司駕駛1架米格-15戰(zhàn)斗機,機號1765,從浙江路橋起飛,飛抵臺灣桃園機場,獲得臺灣當局獎勵黃金1000兩,并加入臺灣空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4年3月3日,也就是劉承司逃到臺灣后兩年,他在臺灣迎娶了時任“臺灣警務處督察主任”蔡百里的女兒蔡健美。婚后劉承司與蔡健美一直生活在臺灣。不過,兩人雖然結婚,但蔡健美卻終生未能生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劉承司在臺灣官至空軍電臺上校副臺長,雖然他在臺灣過得不錯,但是他這種叛逃行為終究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國家培養(yǎng)一個飛行員不容易,劉承司這種人卻為了物質生活叛逃,實在愧對祖國的培養(yǎng)。晚年的劉承司特別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他想回歸大陸尋找自己的親人。只是這一切都是徒勞的,他明白,如果自己踏進大陸,迎接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p> <p class="ql-block"> 李顯斌叛逃。</p><p class="ql-block"> 李顯斌,1937年出生于山東省陽信縣銀高鄉(xiāng)郭名太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盡管生活貧寒,但他的家庭氛圍卻很好,家長省吃儉用供他上學,希望他能早日成才。在他11歲時,家里早早就給他娶了位比他大5歲的媳婦。不過,也正是由于家里對他過于溺愛,讓李顯斌從小就養(yǎng)成了貪圖享受、好逸惡勞、自私自利的性格。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5年3月,李顯斌應征入伍,翌年7月,進入空軍航空學校學習飛行,當時,這一消息轟動了銀高鄉(xiāng)十里八村,李家為此風光一時,鄉(xiāng)親們也為窮鄉(xiāng)僻壤能出一個飛上天的"金鳳凰"而驕傲。當村里的人們?yōu)樗某晒Χ炔蕰r,當上飛行員的李顯斌,卻并沒有適應飛行員的生活。飛行員的訓練十分辛苦,從小嬌生慣養(yǎng)的李顯斌,受不了這種“苦日子”,好逸惡勞,總想不勞而獲。在平常訓練之余,李顯斌通過飛機上的電臺,接收到臺灣方面的電臺廣播,被臺灣的廣播信息所蒙蔽,開始羨慕臺灣的生活。不久,李顯斌產生了叛逃到臺灣的想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5年11月11日,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8師22大隊飛行員的李顯斌,駕駛1架伊爾-28轟炸機,從杭州筧橋機場起飛投敵。在飛行途中,領航員李才旺發(fā)現(xiàn)李顯斌的飛行路線不對,本想制止李顯斌,李顯斌開槍將李才旺擊傷。飛機在臺灣桃園機場降落時,尾艙通信員兼炮手廉保生,用隨身佩戴的手槍朝自己胸口開槍自殺。</p> <p class="ql-block"> 李顯斌叛逃到臺灣后,立刻李顯斌就引起了轟動。臺灣當局十分重視, 將他們3人全部封為"義士",李顯斌獲得2500兩黃金的獎勵,并加入臺灣空軍,蔣介石還親自接見了他。同時,臺灣當局還將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子張美云介紹給李顯斌,讓李顯斌成功抱得美人歸。</p> <p class="ql-block"> 1990年,李顯斌以上校軍銜自臺灣軍方退役,并移民加拿大。孰料,其所獲臺灣當局獎勵的黃金,被老婆拿去投資失敗,血本無歸。李顯斌將其妻張美云告上法庭,并與之離婚。此后,又在加拿大娶了中國大陸女子潘烈華為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才旺則在臺灣空軍短暫服役后,于1983年退伍,隨即赴美定居。后來,李才旺取得中國政府的諒解,返回大陸并發(fā)表抨擊臺灣當局的言論,被臺灣當局拔除其"義士"之名。李才旺成為極少數(shù)叛逃臺灣又回歸大陸的人?! ?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1年,李顯斌聽說在山東的老母親病了,便動了回鄉(xiāng)探親的念頭。他研判形勢,認為自己叛逃已過去將近30年,回鄉(xiāng)應該不會有什么事了。1991年12月16日,李顯斌攜妻子潘烈華從加拿大返回到山東老家,見到了分別多年的老母親及其他親人,百感交加。但是,李顯斌于26日準備乘機去香港返回加拿大時,公安部門在青島機場將其扣留并逮捕,其妻潘烈華一人返回加拿大。</p> <p class="ql-block"> 廉保生烈士照片。</p> <p class="ql-block"> 李顯斌交代完投敵事實后,大陸確認廉保生當年沒有叛逃行為,是開槍自殺,推翻了臺灣方面的"飛機尾部先著地廉保生被搓死"的宣傳謊言,取消了當初對其叛逃罪名的認定,恢復名譽,并被追認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 1992年6月26日,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以"叛變投敵罪"判處李顯斌15年有期徒刑,他的母親也在他被捕后不久去世。2002年5月14日,李顯斌因患胃癌獲假釋出獄,同年12月17日病死于上海。李顯斌遺屬張美云及其兩子,赴上海將其骨灰?guī)Щ嘏_北安葬。</p> <p class="ql-block"> 范園焱叛逃。</p><p class="ql-block"> 范園焱,四川永川人,1935年生,出身工人家庭,1954年加入共青團,1955年初中畢業(yè),年底被選送保定航空預備學校,次年進入河北石家莊的第四航校。 1960年8月畢業(yè),任空軍少尉,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3年,范園焱調至航空兵偵察2團。期間,他<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回家迎娶了一位小學老師,并</span>生下了兩個孩子。在上世紀60年代,能夠當上飛行員,是一件值得人們羨慕的事。這時的范園焱,事業(yè)有成、家庭圓滿,他獲得的這一切,都離不開國家和部隊對他的培養(yǎng)和關懷。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此時的范園焱卻還有個心事,就是一直對妻子的長相有意見,嫌棄她長得丑,覺得配不上自己。再加上他總認為當飛行員很辛苦,而且難以飛黃騰達。久而久之,范園焱產生了投奔臺灣追求榮華富貴的想法。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77年7月7日,時任中隊長的范園焱,利用掩護打撈阿波丸號的契機, 駕駛編號3171的殲6偵察機,從福建晉江起飛,以超低空飛行直飛臺南機場。 到臺灣后,臺灣當局獎勵范園焱獲黃金4000兩,并很快就給他舉辦了婚禮,嫁給他的是美女特務彭啟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 彭啟鈺當時在臺灣很出名,被稱為“臺灣小姐”。她不僅長得漂亮,而且家境也很好 ,是國民黨中將(黃埔一期)彭善的女兒。彭啟鈺嫁給范園焱,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監(jiān)視范園焱。范園焱每次外出,都必須要有彭啟鈺陪同。</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叛逃到臺灣不久,范園焱開始在臺軍服役,成為臺灣軍方實施“反共教育”最好的樣板教材,曾獲得所謂干城甲種二等獎章,并受到蔣經國的接見。</span>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極力地詆毀大陸。他叛逃駕駛的戰(zhàn)斗機,一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高雄岡山空軍官校的航空教育館</span>中展出。范園焱在臺灣享受榮華富貴之時,對被他拋棄受他連累的妻兒老小,沒有絲毫疚歉之意,這種為了個人私欲,不顧親人處境和感受的行徑,真的是令人所不齒。不過,這些應該不在他考慮的范圍之內,在他決定叛逃的時候,早就做好了拋棄家國的心理準備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范園焱在臺灣以上校軍銜退休。直到2017年去世,臺灣當局才取消對他的監(jiān)視。</p> <p class="ql-block"> 吳榮根叛逃。</p> <p class="ql-block"> 吳榮根,浙江金華人,1974年參加人民解放軍,后考入航空大學,并成為光榮的空軍飛行員。然而,滿身榮光的吳榮根,并不滿足眼前的生活,欲望和自私讓他變成了另一個人。他因為長期收聽臺灣和美國方面的廣播,相信“外面的世界更美好,”逐步變得很消極,貪圖享樂,沉迷美色,迷失在追求金錢的夢想中不能自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美色和黃金的誘惑下,吳榮根對大洋彼岸的美國和海峽對岸的臺灣充滿了幻想。為了去臺灣,他花了半年的時間來規(guī)劃叛逃路線。從后來調查的資料中可以看出,他擬定了很多條線路,每條線路所耗時間以及突發(fā)狀況都詳細進行了記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2年10月16日,時任空軍第1偵察機團1大隊2中隊飛行員的吳榮根,駕駛1架殲偵-6從山東文登機場起飛后,謊報發(fā)動機空中停車,乘指揮塔臺忙于實施特情處置程序,以超低空全速飛往韓國漢城K16機場,完成出逃第一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抵達韓國后,由于當時韓國還沒有和我國建交,所以吳榮根的處境相當從容,他在韓國大搖大擺地準備了近半個多月時間,在美國和臺灣方面的協(xié)助之下,于10月31日成功叛逃到臺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時,臺灣領導高層親自迎接吳榮根,授予他“英雄”的稱號,獎勵5000兩黃金,授予少校軍銜,并先后被當時的臺灣"國防部"總政治作戰(zhàn)部主任王升、陸軍總司令蔣仲苓收為義子。一時之間,真可謂風光無限。</p> <p class="ql-block"> 在最初的日子里,吳榮根像是“一夜當了皇帝”一般瀟灑。他幾乎每天都四處演講,每到一個地方都是受到英雄般的待遇,接受臺灣政治人物的稱贊與敬仰,拿著各路送上的紅包和好處。甚至連當時臺灣最紅的歌星,都要來沾一沾他的“名氣”,他曾經跟鄧麗君同臺演唱過 ,并為此感到無比“光榮”。后來,吳榮根入讀臺灣政戰(zhàn)學校,并于1986年獲得了碩士學位。</p> <p class="ql-block"> 1987年,吳榮根的人生開始出現(xiàn)轉折。因為手里頭錢多,而且名氣大,當時單身的他自然也引來了不少女子的歡心。而在這些女子中,最得吳榮根喜歡的,是一個叫劉積順的女子。當時,劉積順是臺灣知名的美女,而且能歌善舞,這讓吳榮根非常滿足,沉迷于彼此的感情當中。然而,吳榮根卻萬萬沒有想到,這個與他海誓山盟的女子,竟是為了金錢而來。劉積順在懷孕后不久,便原形畢露,伙同自己的情人一起敲詐吳榮根。最終,劉積順拿到了高達千萬元的分手費,和別的男人私奔海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吳榮根萬分悔恨,生活進入低谷。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他被調到學校當講師,這才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日子也算能過得下去。1990年,他和同校的一位女教師結婚,擁有了一個在異鄉(xiāng)的“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過,總是幻想著“遠方才是美好的天堂”的吳榮根,最后還是厭棄了臺灣,想方設法移民去了美國。到了美國之后,吳榮根已經步入老年。落葉歸根,是每一個人到年老時的最后渴盼。因此,拿著美國護照的吳榮根,曾多次公開表示,想回大陸的故鄉(xiāng)看看。只是,作為一個叛逃者,他今生恐再無機會踏上這片被他傷害過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孫天勤叛逃。</p> <p class="ql-block"> 孫天勤,陜西鳳翔人,1937年出生,1950年小學畢業(yè),1953年鳳翔縣中學畢業(yè),1956年畢業(yè)于陜西省西安師范學院。同年8月,作為空軍第一批從地方學校選拔的飛行學員入伍(高佑宗也在這一批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孫天勤經過第2航空預備學校、第6航空學校、高級航校(11航校)學習,先后在航空兵第6師、航空兵第46師服役。文革期間,他因父親出身受牽連,遭停飛處理,送五七干校勞動,后至空軍22廠工作。1975年,孫天勤恢復飛行,后被選入空軍試飛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3年5月初,<span style="font-size: 18px;">擔任空軍試飛團第二大隊副隊長,空軍試飛小組成員的孫天勤</span>,被派到大連周水子機場執(zhí)行殲-7IIA試飛任務。期間,孫天勤一直在秘密地做著叛逃準備工作,精確地計算東飛航路,將大連到執(zhí)行試飛任務的空中轉彎點,以及轉彎點到韓國的距離、方位詳細背記。策劃過程的各個細節(jié),在心中反覆的演練。1983年8月5日,孫天勤在試飛任務期間,曾計劃叛逃,但因油料不足無法實施,只得不動聲色的按原定任務降落,等待下一次機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3年8月7日下午13點50分,孫天勤再次駕駛試飛團045號殲-7I (改裝英國馬可尼公司雷達,為殲-7IIA的研制做試飛)戰(zhàn)斗機執(zhí)行任務。孫天勤同僚機一同起飛,塔臺通知可以直接進入轉彎點時,孫觀察油量表,認定油料足夠飛到韓國,于是立即開始實施叛逃飛行。他首先迅速關閉應答機,按住無線電通話系統(tǒng)發(fā)話按鈕,讓僚機無法與塔臺通話(兩機共用一信道與地面聯(lián)絡),然后掉轉機頭,緊急下滑轉彎,飛機高度從原來的8000米急劇降到1500米,同時故意急迫喊道:"座艙冒煙!座艙冒煙!"以使航管人員以為飛機發(fā)生故障。當飛機繼續(xù)下降到500米高度,又喊:"不行了!我要跳傘了!"然后不再回答,隨即貼海以高亞音速飛往韓國。飛過15分鐘后,為節(jié)省油料,重新爬升到6000米高度。韓國方面于下午14時13分發(fā)現(xiàn)高速駛來的045號殲-7ⅡA,隨即發(fā)出空襲警報,下午14點33分(漢城時間為15點33分),孫天勤駕駛045號殲-7ⅡA降落在漢城K16空軍基地。后來韓國將飛機交還中國,而孫天勤則于1983年8月24日前往臺灣。</p> <p class="ql-block"> 由于孫天勤在空軍試飛團擔任副大隊長,對中國大陸航空工業(yè)發(fā)展情況極為了解。其叛逃到臺灣的價值,臺灣方面十分清楚。為防止1966年吳文獻事件(注)重演,臺灣空軍部分作戰(zhàn)部隊,在孫天勤抵臺前即奉命一律停止休假,飛行員進入機場待命;同時,氣象單位嚴密監(jiān)視遼東半島及大陸東部沿海氣象,情報單位也密切搜集大陸沿海軍機活動狀況,假設多種可能發(fā)生的狀況,并擬定各種防范戰(zhàn)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月24日上午11時25分,接運孫天勤的華航專機自漢城一起飛,臺北桃園空軍基地即奉命派出八架F-5E型戰(zhàn)斗機升空待命,另8架F-5E型戰(zhàn)斗機也在跑道進入戰(zhàn)備。當專機飛過琉球時,戰(zhàn)斗機群已分梯次以不同高度及角度接近專機,伴護航行,并嚴密監(jiān)視附近空域。專機通過臺灣北部上空時,臺中清泉岡空軍基地的四架F-104G型戰(zhàn)斗機立刻接替護航任務。專機在12時42分降落在臺中清泉岡空軍基地,參謀總長郝柏村上將、總政治作戰(zhàn)部主任許歷農上將到基地迎接。下午,孫天勤乘車抵達臺北,在行政院新聞局長宋楚瑜和國防部軍事發(fā)言人王淼少將的陪同下出席記者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月1日上午,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舉行,由參謀總長郝柏村上將主持,舉行"反共義士孫天勤宣布脫離中國共產黨及頒授上校官階、獎章與獎金典禮",獎勵孫天勤7000兩黃金,并加入臺灣空軍,授予上校軍銜。</p> <p class="ql-block"> 1984年8月21日,孫天勤和從內地叛逃臺灣的音樂家李天慧結婚。剛到臺灣時,孫天勤雖然熱鬧過一陣子,但風光過后并沒有受到臺灣當局的看重,在臺空軍當中也沒有什么威望,所以一直郁郁寡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退役以后,孫天勤和妻子一同移居加拿大生活。晚年的孫天勤,因為不適應國外的生活又回到臺灣,在臺灣過著思念故鄉(xiāng)的日子。2017年,孫天勤在臺灣因病去世,終年80歲。這位國家辛苦培養(yǎng)的人才,雖有才卻無德,辜負了祖國的一片心意,實在叫人不齒。</p> <p class="ql-block"> 王學成叛逃。</p> <p class="ql-block"> 王學成,1955年出生于河南開封市,其祖父和父親都是國家高級干部,祖父還是位"老革命"??梢钥闯?,王的家庭背景是比較好的。據(jù)說文革期間,其祖父和父親都受到了相當程度的沖擊,其祖父在某種失意的狀態(tài)中抑郁而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學成年幼時,其父長期在北京和武漢工作,他是由祖母照顧,在開封度過了童年。他16歲時隨父至武漢,高中畢業(yè)后參軍入伍。1974年3月,他進入保定一所空軍初級航校,成了令人羨慕的"天之驕子"。他在接受了初級航校的訓練后,進入南方某空軍飛行學校受訓,畢業(yè)后分配至海軍航空兵第6師第18團2大隊,并在幾年后被任命為中隊長。 王學成于1980年結婚,因為是兩地分居,一年只有一個月的探親時間。對此,王學成十分不滿,牢騷滿腹,說這是對“人生的壓抑”。</p> <p class="ql-block"> 1983年11月14日,王學成開始實施他的叛逃計劃,駕駛1架編號83065的殲-5(米格-17)戰(zhàn)斗機,從浙江岱山機場起飛,飛往臺灣。由于王學成關閉了聯(lián)系地勤的所有無線電,加之地面部隊存在疏忽,一直到王學成起飛了八分鐘才發(fā)現(xiàn)他失聯(lián)了。后來通過雷達探測,判定王學成飛行的方向是臺灣,于是地面部隊聯(lián)系沿海地區(qū)的空軍,但最終還是沒能攔截往讓王學成,讓其成功逃脫。另一方面,臺灣空軍知曉有飛機向他們飛過來時,立即派出了4架飛機,兩架掩護王學成叛逃,兩架監(jiān)視王學成飛機是否異動,并幫助王學成在臺灣桃園機場降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學成叛逃到臺灣后,臺灣當局獎勵他黃金3000兩,讓其加入臺灣空軍,并授予少校軍銜。同時,還為王學成介紹了對象。一時間,王學成過上了既有金錢又有美女的生活。 對此,臺灣當局進行了大肆宣傳,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 王學成從臺灣空軍退役后,憑借當初那一筆豐厚的獎勵,做起了一點小生意,靠著自己房產收租過日子。早期由于炒股輸了錢,他的妻子與他離婚,后來及時收手才保住了剩余的家產。晚年的王學成,每當想到自己叛逃大陸的經歷,想起在大陸的父母親人,他的內心是什么滋味,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吧!</p> <p class="ql-block"> 蕭天潤叛逃。</p><p class="ql-block"> 1985年8月25日,海軍航空兵三師第7團3大隊副大隊長蕭天潤,駕駛81038號轟-5轟炸機,從山東膠縣機場起飛,到維北執(zhí)行飛機拖靶打靶任務,在返回途中叛逃,飛往韓國,在里里市(今益山市)迫降時發(fā)生事故,領航員孫武春(大隊領航副主任)重傷死亡,蕭天潤背部受傷及撞掉四顆上門牙。飛機倒扣在水稻田里,并撞死地面的一韓國農民裴奉煥(音)。 9月20日,蕭天潤抵達臺灣,被臺灣當局譽為“反共義士”,獎勵黃金3000兩,并授予中校軍銜。而飛機上的報務員劉書義(大隊通信副主任)則根據(jù)其要求返回大陸,并把孫武春的骨灰?guī)Щ亓藝鴥?。后經調查,蕭天潤在叛逃前作了充分的準備,而孫武春、劉書義確實是被蒙在鼓里。</p> <p class="ql-block"> 蕭天潤,江西贛州人,1952年11月16日出生,1970年入伍,海軍第一航空學校第21期學員,1971年7月入校、1975年9月畢業(yè),叛逃時家中還有個2歲的女兒。蕭天潤的叛逃,在當時大陸、臺灣嚴重對峙的狀態(tài)下,是非常嚴重的政治事件。蕭天潤出席了臺灣當局舉辦的“反共義士”表彰大會,鄧麗君出席并進行了慰問演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蕭天潤到臺灣后,在位于高雄縣岡山鎮(zhèn)的“國軍空軍軍官學校”擔任情報教員,又當了25年的國民黨兵,軍銜至上校,直到2010年退伍。蕭天潤在臺灣有過3次婚姻,第一次婚姻是與臺視主持人張德芬。張德芬1962年11月出生,1987年2月18日與蕭天潤在臺灣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張德芬曾受過臺灣軍情局的訓練,被認為是當局安排的監(jiān)視蕭天潤的女特務,至于怎么與蕭擦出了愛情的火花,后來又為何離婚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當時正遇百萬大裁軍,本來航三師在歷史上是有戰(zhàn)功的。航三師1953年2月由第44軍131師改建而成,1959年5月航三師第9團參加穿山半島軍事演習,榮獲兩面錦旗,受到葉劍英等同志的接見。1960年3月,國防部給予航三師第7團記集體二等功,表彰其連續(xù)取得4年安全飛行的成績。八十年代,在南海形勢緊張時,多次完成偵察照相任務而受到總部的表彰。因蕭天潤叛逃事件,裁軍時把航三師和第七團的建制全部撤銷掉了,航三師是海軍航空兵撤銷的唯一的師建制。蕭天潤這個反面教材將永遠被釘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恥辱簿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0年,蕭天潤過上了退休的生活,而在叛逃二十多年后,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后悔當初的行為,并表露了思鄉(xiāng)心切的心情。他很坦然地說,如果能夠重新再來,他絕對不會做出和當年相同的決定。</p> <p class="ql-block"> 陳寶忠叛逃。</p> <p class="ql-block"> 1986年2月21日,解放軍空軍第4偵察機團第3大隊中隊長陳寶忠,駕駛1架編號3283的殲偵-6從遼寧沈陽機場起飛后,以超低空脫離編隊飛往韓國水原機場。 陳寶忠4月30日抵達臺灣,獲黃金5000兩,后加入臺灣空軍,授予少校軍銜。</p> <p class="ql-block"> 陳寶忠,天津人,1959年出生。陳寶忠叛逃原因是個人仕途、婚戀受挫,加之當時大環(huán)境所致。陳寶忠入伍后一直表現(xiàn)不錯,在預校、航校也是同期學員中靠前的。1984年,陳寶忠作為3號機赴廣西執(zhí)行一次四機編隊重要任務。但因為長機原因,此次任務沒有完成,受到上級嚴厲批評,致使執(zhí)行此次任務的四名飛行員有了“污點”。 1985年,軍隊精簡整編,陳寶忠所在的團一分為二,陳寶忠從山東來到了東北。1986年初,與陳寶忠一起合并過來的同期飛行員鄭X提升為飛行副大隊長,引起陳寶忠強烈不滿。他認為,鄭X無論飛行技術還是各方面表現(xiàn)均不如自己,廣西那次執(zhí)行任務也沒有他,而自己做為優(yōu)秀飛行員舍著性命去執(zhí)行任務,只因別人原因沒有完成任務,反而自己仕途受到影響,認為領導處事不公。屋漏又逢連天雨。此時相處多年的女朋友也與其分了手(主要是陳長時間調不回天津),陳感到萬念俱滅。陳性格內向,不善與人交流。那個年代,大陸飛行員是不允許聽收音機的(怕偷聽“敵臺”)。陳到了新部隊,面對陌生環(huán)境,只能以暗自聽收音機解悶,不料,真就收到了“敵臺”,被外面“自由世界”所迷惑;更重要的是他收到了韓國軍用機場的導航資料,于是便投奔“自由”了。</p> <p class="ql-block"> 陳寶忠駕機叛逃,造成的危害是極其嚴重的,由于這架殲偵-6是當時我空軍最領先的偵查機,他的這次叛逃讓我軍工事業(yè)遭受重大損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7年3月,有關部門下達了對于殲-6型偵查機改裝的指示,開始對殲-6規(guī)范型飛機改偵查機進行規(guī)劃,代號為“J-6C”。所用航甲15-60相機,是在內地擊落U-2偵查機以后,依據(jù)殘骸中的相機拷貝的,具有焦距長、膠片數(shù)量多、重量輕、拍照面積大等特色。改型后的飛機于1971年4月2日首飛成功,隨后該機交給部隊運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3年3月,空軍再次請求改裝殲-6飛機為偵查機,使之變成既能裝置高空照相艙,又能裝置中低空照相艙和夜間紅外照相艙的多用偵查機,代號J-6CⅡ。1976年12月18日,同意殲偵-6飛機規(guī)劃定型,并正式命名為“殲擊偵查6型飛機”,簡稱殲偵-6。1982年2月,第一批3架交給部隊試用。交給部隊的殲偵-6飛機是依照可帶著高空和低空兩種偵查照相艙狀況定型的,變成解放軍在臺海上空的“天眼”。由于陳寶忠的叛逃,至使我空軍偵查機核心機密盡被臺軍掌握。所以,當年臺灣媒體在報道陳寶忠叛逃事件時,不無得意地說:他的這次叛逃讓大陸軍工20年的心血毀于一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陳寶忠已經退役。據(jù)說為人低調,很少與人來往。</p> <p class="ql-block"> 鄭菜田叛逃。</p> <p class="ql-block"> 鄭菜田,湖北人,1978年于武漢英豐中學高中畢業(yè),即進入空軍第二航空預校,再入空軍第五航空學校,1983年畢業(yè)分配到海航5師15團,駐在山東煙臺萊山機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據(jù)鄭菜田原部隊人員說,鄭菜田的飛行技術的確優(yōu)秀,他尤其擅長超低空飛行。眾所周知,雷達是監(jiān)控飛機的工具,不過雷達有個缺點,那就是無法監(jiān)控超低空飛行的飛機。因此,只要飛行員掌握超低空飛行技術,那么他駕駛的飛機就很容易躲過雷達的監(jiān)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飛行員被人們稱作“天之驕子”,都是千里挑一選拔出來的,國家培養(yǎng)一名飛行員,要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對每一名飛行員非常珍惜,盡最大可能保障飛行員的物質生活條件。與陸??哲娤啾龋哲婏w行員的生活保障堪稱優(yōu)越。然而,鄭菜田卻是一個好逸惡勞的人,他既想過令人羨慕的物質生活,又不想經受嚴格的訓練。當?shù)弥烟拥脚_灣會有豐厚的物質獎勵時,經受不住誘惑的鄭菜田決定叛逃到臺灣。產生這樣的想法后,鄭菜田就開始精心為自己的叛逃做準備。山東煙臺萊山機場距離韓國機場較近,鄭菜田就在心中牢牢記住了飛往韓國的航線以及方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6年10月24日,已成為海軍航空兵第5師15團1大隊1中隊中隊長的鄭菜田,駕駛83053號殲-6戰(zhàn)斗機,執(zhí)行“殲6”戰(zhàn)斗機攔截訓練任務。他當時駕駛的飛機一共需要執(zhí)行四次訓練,在執(zhí)行第四次訓練時,鄭菜田被允許掛載副油箱??吹斤w機燃油充足,鄭菜田覺得機會來了,他決定飛到公海后就實施叛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鄭菜田的戰(zhàn)斗機與一架僚機同時起飛。按理來說,應該是鄭菜田的飛機在前,僚機在后。不過,飛到公海后,鄭菜田卻要求僚機飛在前面。因為鄭菜田是中隊長,所以僚機執(zhí)行了他的命令,飛到了前面。僚機再次與鄭菜田聯(lián)絡時,卻發(fā)現(xiàn)鄭菜田關閉了通訊系統(tǒng),之后僚機立刻報告給上級,鄭菜田的叛逃由此被發(fā)現(xià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時的鄭菜田正駕駛殲六戰(zhàn)斗機直飛韓國,為了躲避雷達監(jiān)控,鄭菜田一直超低空飛行。不久后,鄭菜田降落在韓國的清州機場。在韓國待了一段時間后,鄭菜田被臺灣“國防部”接到臺灣。</p> <p class="ql-block"> 鄭菜田叛逃到臺灣后,加入了臺灣空軍。為了表彰鄭菜田,臺灣“國防部長”郝柏村親自為他頒獎,獎勵給鄭菜田5000兩黃金,授予空軍少校軍銜。在臺灣“國防部”的牽線搭橋下,鄭菜田娶了一位臺灣妻子。不過,這位臺灣妻子的真實身份是國民黨情報人員,主要負責監(jiān)視鄭菜田,鄭菜田在臺灣過得毫無自由可言。</p> <p class="ql-block"> 鄭菜田獲得了5000兩黃金,按理說他應該衣食無憂。不過鄭菜田退伍后卻想著靠這筆資金錢生錢,接連投資了幾場生意,全部以失敗告終,將5000兩黃金揮霍一空。晚年的鄭菜田窮困潦倒,只能靠租房過日子,甚至連基本的生活都成問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善惡終有報,鄭菜田的背叛行為,終究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他的下場也是罪有應得。</p> <p class="ql-block"> 劉志遠叛逃。</p><p class="ql-block"> 1987年11月19日,解放軍空軍第49師中隊長劉志遠,駕駛1架殲-6戰(zhàn)斗機從福建龍溪起飛,以超低空穿云而出,飛抵臺灣清泉崗機場,獲黃金5000兩并敘階少校。劉志遠去了臺灣之后一直沒有結婚。</p> <p class="ql-block"> 蔣文浩叛逃。</p><p class="ql-block"> 蔣文浩,四川樂山人,1965年12月3日出生,1986年畢業(yè)于空軍第十三航空學校,解放軍空軍航空兵第49師145團2大隊飛行員,叛逃前總飛行時數(shù)600小時,三級飛行員。家有父母、小妹與外婆。蔣文浩叛逃的原因,是對臺灣的經濟成就感到羨慕,其叛逃到臺灣的念頭早已產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9年9月6日下午14點, 蔣文浩中尉駕40307號殲-6(米格-19)戰(zhàn)斗機,執(zhí)行高級特技訓練科目,起飛后爬升至300米高度,即突然右轉45度,急速向金門方向飛去,他脫離僚機時,并未被僚機和雷達發(fā)現(xià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天晴空萬里,云淡風輕,能見度相當良好,蔣文浩駕機到金門上空時,被臺灣軍方發(fā)現(xiàn),迅速實施對空射擊,蔣文浩立即大幅搖擺機翼并放下起落架,臺軍暫停射擊,繼續(xù)監(jiān)視。蔣文浩隨后降落尚義機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解放軍空軍自劉志遠叛逃后,對空軍全面整頓,并在軍用飛機加裝“電子防逃系統(tǒng)”。蔣文浩駕駛的這架殲-6型戰(zhàn)斗機,也裝有電子防逃系統(tǒng)。蔣文浩擔心防逃系統(tǒng)發(fā)生作用,難以飛越海峽,一旦飛機飛至設定的方位與距離外,座艙內的紅色警示燈即亮起,飛行員耳機會發(fā)出警告聲音,如果該機不立即返航,防逃電子系統(tǒng)會降速,三十秒內仍不回頭,會自動鎖定油閥甚至切斷油路。所以蔣文浩飛不到臺灣本島,只能飛到金門。</p> <p class="ql-block"> 蔣文浩到金門后,穿上臺灣海軍制服,搭乘臺補給船從金門出發(fā),經澎湖乘飛機飛往臺北。到臺灣后,蔣文浩公開聲明脫離中國共產黨,加入臺灣空軍。臺灣當局郝柏村上將頒授蔣文浩空軍中尉軍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8年9月11日,大陸宣布停止執(zhí)行1962年頒布的對駕機起義的獎勵方法,臺灣也宣布大幅度降低對駕機、駕艇來歸人員的獎金。蔣文浩叛逃是在雙方宣布減少獎勵之后,被人們稱之為大陸“最后一位叛逃的飛行員”,所以他的獎金由原先的5000兩減少為2000兩,還不夠在臺北市購買一棟高級住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蔣文浩加入臺灣空軍后,服役沒多久便退役,退伍后他喜歡上潛水及海底生態(tài)攝影,成為一名潛水教練及海底攝影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蔣文浩叛逃時,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大力發(fā)展經濟之時?,F(xiàn)今,中國已經是世界第2經濟強國,臺灣早已無法和大陸相比,不知蔣文浩面對大陸的日新月異又什么感想?</p> <p class="ql-block"> 左:叛逃者劉志遠;右:叛逃者蔣文浩。</p> <p class="ql-block"> 注:吳文獻事件,1966年1月8日夜,閩北指揮部守備7師船運隊登陸艇戰(zhàn)士吳文獻伙同吳珍加及吳春富叛變,殺害同艇6名解放軍官兵,劫艇叛逃至馬祖,在乘飛機從馬祖飛臺灣途中,被我空軍殲擊機在空中攔截擊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