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粟孟德</p> <p class="ql-block">圖南書院的門樓大致也就是這個款式,只是更加粗寬厚實,顏色深黑發(fā)亮。正中上書有"圖南書院"四個大字。這道校門,曾經(jīng)出進過千萬莘莘學子,如云教師,也燃燒過早期中國革命地下黨支部的紅色火種。</p> <p class="ql-block">1924年到1925年間,田培堯,段純,吳伯屏,段驥,艾玉舟,劉降生,曾志素(女)等人,曾經(jīng)在北京接觸過傳播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李大釗,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了地下黨圖南黨小組。為了發(fā)展革命組織,壯大革命隊伍,保存革命實力,這個地下黨小組全部成員,相繼回到諸甲亭老家,話動地點設(shè)在圖南書院。成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地下組織,定名為中國共產(chǎn)黨圖南支部。當?shù)厮谟兹?,粟烈發(fā),粟太健等人被發(fā)展吸收為成員。家住桅子院子的粟幼如在支部撤離潛逃時客死他鄉(xiāng)。粟烈發(fā)沒有潛逃,裝瘋賣傻,用吃"人中黃"掩飾,免遭拘捕殺戮,直到全國解放,恢復正常人身份和精神狀態(tài)。粟太健以武打把師身份,農(nóng)閑時賣藝帶學徒為生,直至辭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正是因為圖南書院黨支部早期活動事跡,學校把"圖南黨支部舊址"用白色石灰水刷寫在圖南書院靠操坪的墻上,拍了一張照片了事。誰會想起,不圖鄭鯉庭先生建校功績,光憑"圖南黨支部舊址"這一點,圖南書院就是諸甲亭最最重要的文物,最最值得保存修繕,很可惜被拆毀。</span></p> <p class="ql-block">圖南黨支部在發(fā)動農(nóng)民減租反霸運動中,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直接與下花橋的向暄上下聯(lián)絡(luò)。黨支部主要成員段純、段驥,是興安下田沖人。吳伯屏是三田沖人,艾玉舟蒲田沖人。田培堯擔任支部主要負責人。后來發(fā)展的骨干粟幼如,桅子院子人,九子廟私塾先生;活動積極分子粟烈發(fā),涼樹院子人,九子廟私塾先生。粟太健,老鋪里祠堂橫屋人,松村先生老三子塘近鄰。</p><p class="ql-block">曾志素是長沙塘曾家院子人,她也是圖南支部重要成員之一,大革命失敗后與黨組織失去聯(lián)系,一直在邵陽從教,有"寶慶詩書畫三絕"之美譽。建國后好象擔任過邵陽市民盟主委,兩個兒子曾一丶曾二和女婿容眾,都是邵陽很有名氣的人物。</p><p class="ql-block">吳伯屏(又名吳臣良)是諸甲亭三里沖人,現(xiàn)今吳家大屋吳君喜喊大嗲,一九二七年在邵東團山血案中遇難!</p><p class="ql-block">他是圖南地下黨支部重要成員。受命去長沙,支援長沙暴動。晚上,在去長沙的路上,走到邵東團山,被尹姓反動武裝圍困在一旅館,用大刀活話捅死的!同去被捅壯烈犧牲的一共五人,合計被亂葬于當時一打谷禾桶,又叫黃桶,四方形,大小一般可盛二十擔稻谷。應(yīng)該是六月份遇難的。到了當年十二月,吳伯屏家里人才知道。三里沖的人去邵東,挖開掩埋地,尸體已經(jīng)腐敗,無法辨認。吳伯屏的舅佬,排樓肖家的,說他有個牙齒是栽的。就這樣,才把吳伯屏尸體抬回家。吳姓家族,看到他在生時社會影響大,同意葬于馬鞍嶺,吳姓家族墳山。吳伯屏畢業(yè)于清朝政法大學,1924年吳氏創(chuàng)修家譜,序言是吳伯屏寫的!但是,由于吳伯屏家境不算貧寒,解放時竟然被劃為小土地出租,政治上一直被算做成分不好對待!其后人,在改革開放前數(shù)十年歷次政治運動中,常常受到"五類分子"才該“享受"的不公缺恭待遇。真不知,報國英烈,九泉之下,何以暝目!</p><p class="ql-block">吳伯屏壯烈犧牲時,兒子正月間出生,他二月就在去邵東路經(jīng)團山遇難。吳伯屏革命前后,一直在邵陽教書為生,也以教書身份為掩護,從事地下黨的工作。直到以身許國,壯烈犧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據(jù)吳家大屋吳君喜的爺爺回憶,在邵東被圍困時,吳伯屏仗著身上的兩把槍,奮力反擊尹姓反動武裝的圍困。身負重傷殺到在地時,只要他愿意脫離共產(chǎn)黨,吳伯屏都不會立死。但是,忠肝義膽的吳伯屏,忠于革命,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選擇犧牲個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保全組織,</span>寧死不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田培堯,段純,吳伯屏,段驥,艾玉舟,劉降生,曾志素等人,以鄉(xiāng)親身份,以發(fā)動青年讀書,準備進城求學為理由,走家竄戶。不間斷經(jīng)常性在圖南書院教導處召開小型教座,以國文、算術(shù)、史、地講學名義,講座中實際上是在灌輸革命道理,反租反壩,發(fā)動農(nóng)民起義。在圖南書院搞過幾次幾百人參加的大型農(nóng)民集會。制有梭標、鳥沖、馬刀俗稱馬葉子,頭巾等等。解放初期,當?shù)厣舷略鹤拥拇迕窦抑?,大都還有這些物件隨便出現(xiàn)過。有的隨意插在墻縫或擱置地面門角落里,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大革命失敗之后,能逃脫的都離開了圖南書院,也有逃脫之后又在北京等地被捕就義的。粟幼如做為當?shù)剞r(nóng)民中的先進分子,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圖南支部核心之一。深夜里臨走時,悄悄的敲開同鄉(xiāng)涼樹院子粟太瑛堂弟家后門,悲壯告別說:"老弟呀、滿嫂啊,今生今世恐怕難得再見了。"此后,杳無音訊。中國共產(chǎn)黨黨史上,也沒有記載圖南黨支部有個粟幼如先生,他竟有過為中國革命客死他鄉(xiāng)的事跡。其夫人陳氏,村民統(tǒng)稱幼滿娘。是鼎博沖娘家,孤身帶大兒女,其一兒子粟尊林,解放前后當過鄉(xiāng)村教師,大家稱呼林先生。另一兒子農(nóng)民,粟尊龍,讀過書。1953年,湖南省邵陽縣諸甲亭區(qū),被毛澤東主席點名"湖南某區(qū)亂殺多人"的少數(shù)亂黨分子誣陷的"反革命`黑殺隊`事件中,被人亂咬為"黑殺隊"成員,慘遭毒打刑訊致殘后英年早逝。毛澤東主席是在《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原文中有點名"湖南某區(qū)亂殺多人"這樣一段話的。粟尊龍,又叫龍跛子的,被黑殺隊事件打殘致死后,老婆龍八嫂招郎改嫁。兒子粟海狗正名粟海明,后來的日子尚好。但是此前,一戶大家,一男丁獨自難以支撐所有農(nóng)活,幼滿娘雖為裹足農(nóng)婦,常常也扛著鋤頭跟兒女們一起下地。因之偶有請短工或出租部分田地行為,幼滿娘及后人都被劃算"小土地出租",政治上長期被欺凌壓抑。直到幼滿娘重病,尿毒癥全身水腫透亮,無錢,一直放棄治療,身體爆皮出水腐敗而死。做過教師的粟尊林,林先生,女兒們出嫁后,日子有了好轉(zhuǎn)。而獨一兒子,也是粟幼如孫子叫粟洋狗的,流落異鄉(xiāng),不知聽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鄭鯉庭先生的"開源節(jié)流,裕充國課,量入為出,利達鄉(xiāng)黎"圖南精神,與之早期中國共產(chǎn)黨圖南地下支部的光榮事跡比肩永存!諸甲亭圖南書院是個值得珍惜保存的國家一級文物單位,應(yīng)該恢復才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2, 30, 170);">本文作者簡介:粟孟德,湖南邵陽諸甲亭涼樹院子人,女,退休語文和書法教師。湖南省詩詞協(xié)會、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邵陽市、縣作家協(xié)會、詩詞楹聯(lián)協(xié)會、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著作《慕云廬雜談》三十五萬字,寫有并在全國和本地少量發(fā)表過的古體及新詩二百多首,等等。</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粟孟德著《暮云廬雜談》,三十五萬字,炎黃出版社出版。生動記述解放前后至近六十來,社會底層世態(tài)炎涼,許多都是極具歷史珍藏價值的史實。作者粟孟德,批閱五載,增刪百遍。雖因印刷廠校驗不慎仍有極個別錯字,但是附有勘誤表,絲毫不會影響閱讀時忍俊不禁的快感。定價:每本人民幣60元(不包郵費)。存量已經(jīng)不多,欲藏務(wù)寧從速。購書電話號嗎:18230696538。</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