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5px;"> 敬愛的百歲岳母張媽媽,2019年2月2日在武漢逝世,根據(jù)她生前的遺囑,于2019年4月3日將她老人家的骨灰從武漢迎接回南京,并于清明節(jié)在南京燕子磯的江面,舉行了莊重、肅穆的骨灰撒長江的告別儀式,轉(zhuǎn)眼她老人家離開我們已經(jīng)二年多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2021年4月3日下午,我們?nèi)颐爸娂娦∮?,來到“萬里長江第一磯”的南京燕子磯,觀賞乾隆題名的“御碑亭”后,登上磯頂,腑瞰滾滾的長江,深切緬懷骨灰撒入燕子磯長江的張媽媽。同時(shí),也緬懷長眠于長江中的大伯父和外祖父。我們向長江撒下鮮花,表達(dá)了對親人們的緬懷、哀悼和祭奠。愿張媽媽、大伯父和外祖父與長江永存,與江水同眠!敬愛的張媽媽、大伯父和外祖父永遠(yuǎn)活在我們心中。</b></p> <p class="ql-block"><b> 清明時(shí)節(jié)雨紛紛 祭奠親人長江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大伯父一生無兒無女,他和伯母對我和從小失去父親的弟妹們特別關(guān)愛。后來大伯母去世后,大伯父孤獨(dú)一人在鄭州,每年我都從南京去看望和陪伴他過年后再回武漢。1979年7月,我們結(jié)婚三年后,妻子春玉帶著一歲多的兒子劉璟,調(diào)到南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將鄭州68歲的大伯父接來南京和我們一起生活,直至1992年6月去世。鑒于大伯父生前的遺愿,由我安排將他老人家的骨灰撒入了長江,與長江永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我是外祖父最疼愛的大外孫,“寶龍”的名字就是他老人家為我起的。小時(shí)候弟妹多,家境貧寒,他老人家總是關(guān)心接濟(jì)我們。并且經(jīng)常與我談心,教導(dǎo)我如何做事為人。我也曾住在外祖父家,清晨起來陪伴他老人家做米酒元宵的小生意后,再去上學(xu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1965年我考到南京讀書時(shí),他老人家還特意為我寄2元錢,結(jié)果將校名“南京航務(wù)工程學(xué)?!卞e(cuò)寫成了“南昌航務(wù)工程學(xué)?!?,結(jié)果郵局往返武漢南昌,一個(gè)多月后才寄到南京…… 對外祖父的這份濃濃的深厚情義,我當(dāng)時(shí)就下決心,一定努力學(xué)習(xí),將來用實(shí)際行動(dòng)報(bào)答外祖父的恩情。1970年畢業(yè)工作后的第一個(gè)月的工資,我就全部寄給了外祖父。1971年,我又專程接他老人家到南京并陪同他去上海游玩。</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1992年他老人家得知我在南京將大伯父逝世后的骨灰撒進(jìn)長江之后,他對親友們講,表示支持我對大伯父“厚養(yǎng)薄葬”的安排,并表示他身后也要將骨灰撒入長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1996年,享年96歲的外祖父在南昌逝世后,親人們遵照他老人家的遺愿,將骨灰迎接回故鄉(xiāng)武漢,由我親自參與組織和安排,將外祖父的骨灰撒在了武漢的長江里,與長江永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張媽媽生前見到我們對大伯和外祖父逝世后的骨灰撒入長江的安排后,認(rèn)為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安葬方式,她老人家向我和妻子春玉表示,以后也要像他們一樣,逝世后將骨灰也撒入長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今天參加了張媽媽和外祖父、大伯父的長江祭奠活動(dòng)后,緬懷感恩,慎終追遠(yuǎn)。我們一定繼承他們的遺志,永遠(yuǎn)做一個(gè)誠實(shí)、正直、勤奮的好人。同時(shí),祈愿他們的在天之靈,保佑兒孫們永遠(yuǎn)安康幸福。敬愛的張媽媽和外祖父、大伯父,安息吧!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南京燕子磯簡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南京燕子磯作為長江三大名磯之首,有著“萬里長江第一磯”的稱號(hào),屹立于長江南岸,位于南京長江大橋和南京長江二橋之間,遠(yuǎn)遠(yuǎn)望去,宛如臨水飛燕。登上燕子磯頭,舉目遠(yuǎn)望,江天一色,風(fēng)帆片片,風(fēng)景如畫,是清初金陵四十八景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南京燕子磯,古代是重要渡口。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時(shí),均在此停留。燕子磯附近有弘濟(jì)寺、觀音閣等建筑。巖山有12洞,為江水沖擊而成,大多是懸崖絕壁。其中以三臺(tái)洞最為深廣曲深。登臨磯頭,看滾滾長江,浩浩蕩蕩,一瀉千里,蔚為壯觀。西面長江大橋如彩虹橫跨江上,尤其是月夜,皓月當(dāng)空,江面波光粼粼,江帆點(diǎn)點(diǎn)。磯頂現(xiàn)有御碑亭一座,亭中石碑正面刻有“燕子磯”三個(gè)大字,為乾隆皇帝親自題寫,他六下江南,五登燕子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拍攝 :劉俊鋒 劉 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文字 編輯 制作: 劉俊鋒</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