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接上篇</p><p class="ql-block">安遠(yuǎn)門(北門)</p><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墻的正北門,位于北城墻中部偏西。其位置原為唐長安太極宮與東宮交界的中段,唐未韓建改筑新城時被隔右北城墻之外。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1374—1378年),向北擴建西安府城時新建安遠(yuǎn)門,后歷清代、民國,治襲至今。今安遠(yuǎn)門存甕城、箭樓及二重門洞,另于城門兩側(cè)各開辟兩個券洞,供車輛行人通行。</p> <p class="ql-block">遠(yuǎn)在唐代時,這里是唐皇城迎賓的主要大門,如今在永樂門上演的《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當(dāng)時卻是在這里來迎接四海賓朋的,所謂“古城第一門”,也許自那時便己聞名天下。</p> <p class="ql-block">取名“安遠(yuǎn)”代表中原漢族朝廷對邊遠(yuǎn)少數(shù)民族采取的懷柔安撫政策,希望邊遠(yuǎn)少數(shù)民族對朝廷知恩歸順。</p> <p class="ql-block">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起義軍在張鳳翙帶領(lǐng)下圍攻安遠(yuǎn)門內(nèi)東側(cè)的滿城,當(dāng)時,北門城樓是滿人的彈藥庫,此戰(zhàn)中北門城樓不幸被焚毀。</p> <p class="ql-block">1983年整修城墻時,恢復(fù)了箭樓原來的雄姿。正樓只存留遺址。</p> <p class="ql-block">西安的很多地方都是可以讓人一見鐘情的,或許是因為歷史,或許是因為得天獨厚的文化底蘊,也或許是因為一個名字;如畫如詩如夢,在亦真亦幻間讓你想要觸摸歷史,感受歷史人物的豪情壯志!</p> <p class="ql-block">城樓一瞥,神獸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從安遠(yuǎn)門(北門)前往安定門(西門),途徑:尚武門(小北門)、玉祥門。</p> <p class="ql-block">從東北角開始往西南角方向騎行時,一路上城墻上游人稀少,不!是幾呼見不到人,寬闊的城墻上此時正當(dāng)中午,烈日炎炎,嬌陽似火,我艱難的騎行著,各種滋味也只有自己知道…</p> <p class="ql-block">尚武門,西安城墻北側(cè)城門,原稱“西北三路防空便門”。民國28年(1939年)于西北三路北端開辟防空便門。建成之初,曾擬名“西北門”,未果。1966年,開為豁口。1996年,修復(fù)豁口,砌四券洞。因門內(nèi)西側(cè)為清代習(xí)武園,故名“尚武門”。</p> <p class="ql-block">快到西北角時眼前出現(xiàn)一坐金碧輝煌的建筑,非常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這便是廣仁寺,它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迄今有300多年歷史,是中國唯一綠度母主道場,陜西省僅存的一座藏傳佛教喇嘛寺,也是過去西藏、青海藏傳佛教的上層喇嘛進(jìn)京朝覲路過陜西的行宮,在歷史上起著凝聚、促進(jìn)西北邊疆多民族團結(jié)的作用,是藏漢文化交流、民族團結(jié)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金瓦殿是藏傳佛教規(guī)格最高的建筑,其屋頂由銅瓦貼純金而成。</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墻上,腳下是從古而來的城池,墻內(nèi)延續(xù)千年的市井,撲面而來的歷史感,足以讓人無限感慨,這個大氣磅礴的都市,承載了13個朝代的都城夢想,見證著這個國家和民族,最輝煌的歷史,最璀璨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古城墻西北角。西安古城墻上的四座角樓因長期戰(zhàn)亂都遭毀壞不存,目前所見到的三座角樓都是自1983年以來陸續(xù)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古城墻西北角城外一暼</p> <p class="ql-block">玉祥門,記載了一個將軍救全城百姓的故事。1926年,北洋軍閥劉鎮(zhèn)華包圍西安8個月之久,使西安人民餓死4萬多人,直到馮玉祥將軍率國民軍擊敗劉鎮(zhèn)華后西安才得以解圍。后來,陜西省主席宋哲元為紀(jì)念馮將軍的歷史功績,于1928年特開此門,取名為玉祥門。</p> <p class="ql-block">玉祥門雖然是上世紀(jì)二十年代所開的城門,但玉祥門外的大慶路,則鐫刻著一段影響世界長達(dá)2000多年的史詩。這里正是聞名于世的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絲綢之路起點”碑及群雕就立于此。據(jù)史料記載,這里也是唐代文成公主和親吐蕃的出發(fā)地。</p> <p class="ql-block">古城墻上,每隔一段距離便會有介紹城墻的說明牌及陳列著的古代防城武器。</p> <p class="ql-block">快到安定門時,我己累的不行,雙腿再也蹬不動自行車了,坐高把低搞的胳膊也很疼,真驗證了那句話:來西安城墻騎車子,騎了會后悔,不騎也后悔。推著車子走了一段路,終于在安定門把車還掉,接下來我將用雙腳來完成丈量古城墻這一壯舉!</p> <p class="ql-block">安定門西北段城門洞</p> <p class="ql-block">安定門(西門)</p><p class="ql-block">安定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門,唐未韓建縮建新城時被保留下來。明代擴建城墻時位置略向南移,明清西安城門“安定”二字寓意西部邊疆安泰康定。</p> <p class="ql-block">安定門正門內(nèi)為西關(guān)正街,走到底就是西安標(biāo)志性建筑——鐘樓</p> <p class="ql-block">據(jù)《西安老街巷》一書介紹,西安歷代主要依靠鑿渠導(dǎo)河的方法解決人民的飲水問題,但到宋代,渠道塞廢,渠水不暢,而井水又苦咸,人民缺乏飲水是當(dāng)時很嚴(yán)重的社會問題。此問題一直延續(xù)到清朝。而在康熙年間,有懂水脈的匠人在西門甕城掘到一口甜水井,即使在干旱時井水也不甘涸,為城市飲用水開辟了新的水源,甜水井名聲大噪。</p> <p class="ql-block">西門甕城這口古水井,號稱西門大井,是西安城中最珍罕的甜水井,其井水之豐,似乎取之不竭,曾供應(yīng)半個西安城。</p> <p class="ql-block">這口井的水不但水質(zhì)甘甜,遇旱不枯。而且因水量豐沛,如龍口海眼,當(dāng)時西安人就稱其為“龍口”“海眼“。數(shù)百年來一直為“官井”,亦即公用水井。有資料顯示,西門甜水井,并非一眼,原來共有四眼。清朝道光年間長安縣令胡興仁還在大井旁立了一塊石碑,刻有“井養(yǎng)無窮“四個大字,以彰顯這口大井的無量功德。</p> <p class="ql-block">安定門箭樓,是我國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p> <p class="ql-block">據(jù)說日本天皇訪華來西安時,放著“世界第八大奇跡”秦俑坑不看,卻登上了始建于600多年前的西門城樓,領(lǐng)略了這座古代城墻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按東西南北的順序,在四個城門的名字中各取頭一字,正好組成“長安永安”的四字吉語。</p> <p class="ql-block">從安定門(西門)前往永寧門(南門),經(jīng)過:含光門、勿幕門、朱雀門。</p> <p class="ql-block">摸一摸這具有厚重歷史的城墻,感受它經(jīng)歷的滄桑歲月與帝王氣派。</p> <p class="ql-block">古城墻東西南北有三角是方的,只有西南角是圓形的。據(jù)考證,這個城角是唐朝時修建時留下的遺址,當(dāng)時就是圓的,所以明朝在修明城墻時,就在原址上也修成圓的了。</p> <p class="ql-block">俯視城墻下,是圍城而建的環(huán)城公園,是一個集合了明代城墻、護(hù)城河和環(huán)城林帶三位于一體的立體化公園。公園中,河林布局與城墻協(xié)調(diào)一致,相得益彰,風(fēng)貌獨特,為西安這座域市所獨有。感嘆,西安人民真幸福??!</p> <p class="ql-block">古城墻西南角里</p> <p class="ql-block">古代的城墻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現(xiàn)代的城墻,則是一本讓人探討歷史,緬懷過去的教科書,它分隔了城市,卻連接了兩個時空。</p> <p class="ql-block">含光門,唐長安皇城南面的偏西門,北宋后全部封閉。1984年整修西安域墻時,發(fā)掘出含光門遺址,“含光”意為“含弘光大”。含光門正中沒有門洞,東西兩側(cè)各有三個門洞,東進(jìn),西出,形成一個環(huán)島。含光門是唐皇城禮儀之門,行政之門。</p> <p class="ql-block">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在這里游人可以全面地了解城墻的歷史變遷,并可以看到古城墻的實體結(jié)構(gòu)。</p> <p class="ql-block">最初的西安城墻采用黃土夯打而成。在城墻墻基和墻頂還分別有一層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獼猴桃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堅硬如石。</p> <p class="ql-block">含光門遺址是目前唐長安城皇城僅存的遺址,也是唐長安城考古現(xiàn)存的、保存最完好的城門遺址,是隋唐時期營城思想和西安城墻建筑史珍貴的實物見證。它讓我們看到西安古城墻怎樣從隋唐——宋元——明清演變而來。一幅大唐盛世和晚清衰敗的歷史變遷畫卷似乎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位于含光門外西側(cè)的西北大學(xué),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著名高等學(xué)府。但在唐代這里曾是頗有名氣的實際寺舊址,是唐代高僧云集的地方,鑒真大法師曾在此生活并受過戎。</p> <p class="ql-block">破敗之處,留下時間的烙印,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城墻上的老磚在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fēng)雨洗禮后個別地方開始風(fēng)化。</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斑駁,歲月的訴說。</p> <p class="ql-block">勿幕門,俗稱小南門,開通于1939年,以此紀(jì)念辛亥革命中陜西的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開辟的城門。此門為單門洞。</p> <p class="ql-block">匆幕門?在西安可能很多老西安人都要撓頭想一想,“匆幕門,沒聽過西安城墻有這個門啊?”如果你說“小南門”,可能人們都會發(fā)出恍然大悟的聲音,“嗷~不就是那個有早市的小南門么!”。不錯,小南門是西安最熱鬧的早市圣地(早晨6—9點),是最接生活地氣的城門之一。</p> <p class="ql-block">朱雀門,朱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也是上古大神獸之一。隋唐長安的正門叫朱雀門,而朱雀門對應(yīng)的是朱雀大街,是隋唐名副其實第一街。隋唐朱雀門等級森嚴(yán),是皇帝舉行慶典之地。唐未韓建縮建新城時城門被封閉,1985年修復(fù)西安城墻發(fā)掘出包裹在明城墻內(nèi)的朱雀門遺址?,F(xiàn)在的朱雀門位于遺址西側(cè),是1986年開通的。</p> <p class="ql-block">隋朝元年,大將軍楊素率軍掃平江南,統(tǒng)一全國得勝歸來,隋文帝在朱雀門親自迎接,親自為他解下戰(zhàn)袍。唐朝著名法師玄藏自印度取經(jīng)歸來,宰相房玄齡親自到朱雀門迎接,長安百姓則在朱雀門外20多里夾道歡迎。</p> <p class="ql-block">天街是承天門街的筒稱,此街為唐皇城內(nèi)中央南北大街,因直通皇帝居處的太極宮正門承天門,直達(dá)“天延”,故稱“天街”。</p> <p class="ql-block">繞古城墻一周,終于回到了起點永樂門,此時己是下午3點多鐘了,我整整在古城墻上游玩了6個多鐘頭。有句話說的好:不逼自己一把,永遠(yuǎn)不知自己有多么強大!我為自己今天的壯舉感到驕傲。如不是早己買好了當(dāng)晚的臥鋪票,我會一直呆到,看著那晚霞的最后一抹余輝散盡在古城墻上,再目睹那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燈影交織絢爛的古城墻夜景,那才是真的完美無憾!</p> <p class="ql-block">古城墻內(nèi)外的現(xiàn)代化的高樓大廈和古城墻相映生輝,既顯現(xiàn)了時代的變遷,又展示了中華民族的不可阻擋的偉大復(fù)興。盡管往昔的盛衰己灰飛煙滅,作為歷史的見證,古老的城墻依然靜靜地矗立在繁華的都市之中,訴說著自己的千古絕唱……</p> <p class="ql-block">從永寧門出來,信步來到城墻腳下的永寧西苑走走,在環(huán)城公園里,到處是花香、鳥語、人歡,一派清潔、靜謚、悠閑、祥和的景象,幸福甜美、其樂融融。</p> <p class="ql-block">信步來到書院門步行街,街口一座古韻十足的高大牌樓,上書“書院門”三個金色顏體大字。街道兩旁青一色仿古建筑,地面為青石鋪砌。商鋪多為經(jīng)營文房四寶、古玩字畫等,整條街文化氣息很濃。</p> <p class="ql-block">走馬觀花隨便逛了下,太累了,便打了個的士回旅館休息了。開了2個鐘頭的鐘點房,美美的睡了兩個小時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來西安這幾天,每晚總要來回民街逛一下,今</span>晚要離開西安了,想買些西安土特產(chǎn)帶回家,于是決定再去回民街感受體驗一下……</p> <p class="ql-block">夜空下,回民街上火樹銀花,五光十色,一個挨著一個的店鋪,裝飾著的多彩的霓虹燈,閃閃爍爍,各家小吃店的伙計們不停地忙著生意,有的吆喝著招攬著顧客,并把餐桌餐椅有序地擺在店門口的便道上,等待品嘗特色的人們排起了一排排的長隊,游客、食客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熱鬧非風(fēng),用摩肩接踵 、熙來攘往、水泄不通來形容一點都不夸張,保證你拍的照片除了人頭就是門頭。</p> <p class="ql-block">從第一天來回民街,就己打定主意,要把最西安的美食“羊肉泡饃”放在最后品嘗。忍了幾天了,今終于要吃上這口了。滿大街,東一家是最正宗的、西一家是老字號的、還有上過央視的、上過湖南衛(wèi)視……五花八門,真不知該吃那家好。得,不考慮了,姐吃的是意境,是文化,便隨便走進(jìn)了一家店……</p> <p class="ql-block">進(jìn)店安坐好,很快饃就放在碗里被端了上來。巴掌大的一塊饃,要想全部掰碎,掰的合乎西安人吃泡饃的要求,也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他要求一定要掰的很碎、很碎,像黃豆粒樣的,只有這樣,<span style="font-size: 18px;">饃在肉湯中才能充分的吸足湯汁,吃在嘴里能滿滿的羊肉湯的味道,才好吃。</span></p> <p class="ql-block">吃飯半小時掰饃一小時一點也不夸張。等候,有時也可以是一件很愜意的事兒。時間靜靜的從指間流過,落入碗中,停在了小店,留在了記憶中……饃掰好了,伙計拿去廚房煮,不多時,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泡饃端上來了,碗內(nèi)多些粉絲和些許羊肉。舀一勺碎饃饃,挑幾根粉絲,最后再來一口羊肉片兒……這味道,最西安。什么叫特色?那就是——除了這兒,哪兒都沒有。除了這兒,你就是用相同的材料,相同的工藝,做出來也不是這個味兒。</p> <p class="ql-block">中國的漢堡——肉夾饃。我的最愛!可能緣于我出身山西,童年和少年也是在山西渡過的,對于面食是情有獨鐘,不管是饃、餅、面條,只要是面食,怎么做我都會吃的很香。這次西安之行,這個“肉夾饃”真吃的我是欲罷不能,每天必須要吃兩個。今晚又買了兩個,打包準(zhǔn)備明早火車上的早飯。</p> <p class="ql-block">回民街上的水果太豐富了,很多品種都沒見過,就是有點小貴。</p> <p class="ql-block">當(dāng)年看《那年花開月正圓》電視劇時,就被劇中孫儷念念不忘的甑糕所垂廷,如今終于品嘗到了。不負(fù)所望,蒸好后的甑糕香甜軟糯,入口即化,齒頰留香,用西安話說:嘹咋咧!</p> <p class="ql-block">魯迅先生說過:“吃遍陜西小吃,人生無憾?!?西安這些天,我還是品嘗吃了不少小吃,如:肉夾饃、羊肉泡饃、燴麻食、甑糕、糊辣湯、羊肉串,涼皮……西安小吃太多太多,短短幾天怎么吃也是吃不遍,遺憾那也是必然的了!</p> <p class="ql-block">西安之行,猶如捧讀一本厚厚的巨著,來不及讀完,更來不及細(xì)品,只匆匆翻閱幾個章節(jié),己是回味悠長。這里的秦磚漢瓦、古塔、古墻、古柏、古碑、一草一樹都在訴說著歷史的千年滄桑,萬種風(fēng)情……別了!最具魅力的古城西安?;蛟S若干年后,我還會再來。因為:所謂魅力城市,就是有著讓人沒去時想去,去了不想離去,走了又想回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西安這座美麗的城市我愛你??????</p><p class="ql-block">謝謝瀏覽??∧??</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3bwbaw8n?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回憶游記】西安行,(一)鐘樓 鼓樓 回民街</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3bzhx41i?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回憶游記】西安行,(二)小雁塔 陜西歷史博物館 大雁塔</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3d6v8rwv?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回憶游記】西安行,(三)清華池 兵馬俑博物館</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3guh2hrw?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回憶游記】西安行,(四)西安古城墻 (上)</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