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希望我的自傳是源于內(nèi)心的寫作,而不是小說創(chuàng)作。因為只有內(nèi)心的才是真實的。但是在我后來斷斷續(xù)續(xù)的寫作中,我發(fā)現(xiàn),內(nèi)心并非時時刻刻都能打開,它更多的時候是封閉的,是小心翼翼隱藏起來的。事實上,內(nèi)心的真實,既有高尚,也有自私和丑陋,甚至還有許多不堪。</p><p class="ql-block"> 由此,在寫作中,面對真實和現(xiàn)實;感性和理性,我明確感受到這是一種緊張和焦慮的關(guān)系,感受著我的自我分裂,自我矛盾,以至于我在好長一段時間寫不下去,寫不出來,非常的苦惱。我為自己無法變得純粹而痛苦和遺憾?;赝^去,很難想象,那些曾經(jīng)的已經(jīng)流逝的真實,有些是如此地令人費解,令人懷疑,令人難以相處,令人不愿意記取。</p><p class="ql-block"> 我該怎么辦?我寫作的使命和目的究竟是什么?作家余華說:“作家的使命不是發(fā)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yīng)該向人民展示高尚。這里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和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蔽抑?,我還不是一個作家,要做到這些,我的功力尚淺,它需要平息憤怒,克服恐懼,開闊心胸,追尋真理,并努力找到一條既能反映真實又可以避免窘境的兩全其美的溫和的恰當(dāng)途徑。</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為這些指導(dǎo)和這些原因,我在將近十萬字的自傳初稿中,竭盡全力,僅僅有能力展現(xiàn)我內(nèi)心真實的大部分,而不是全部。當(dāng)然,我六十歲以后還會有理想,其中的理想之一就是至少再讀一百本自己喜歡的書。到那時,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讀的書越來越多,站在更多智者的肩膀上,我相信,我的視野會更加開闊,更加坦然淡然,能放下的東西會更多,到時就能呈現(xiàn)出更完整更準確的自己。我希望,我的寫作,不僅僅能夠展示高尚,還能夠給人以啟迪領(lǐng)悟,并讓人能從那些粗糙的文字中,讀到我跌宕起伏、堅強不息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我了解我自己,以我有生之年的水平,寫什么東西都難登大雅之堂??晌疫€是會認真地去寫,就當(dāng)作是為自己的將來精心準備的禮物。為什么呢?因為活著活著就老了。我想趁現(xiàn)在還健康,還能思考,還能讀點書,還有點激情,把過往的那些內(nèi)心真實,盡可能地描寫記錄下來,無論是苦難還是幸福,也無論是平庸還是出彩,這些都是我的經(jīng)歷,我的感受,我的與眾不同。這份禮物,飽含深情,既是對那些不逮歲月的存念,更像是自己送給自己的一份情書。</p><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 我也常常問自己, 面對自己一生的平庸,無所作為,這些瑣碎有必要去寫嗎?可每次我都懷著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為這就是我的唯一。況且,我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喜歡讀書,常常被書中的故事、道理和文采所感動和折服,對寫書人懷有無上的尊崇。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希望自己也能夠成為一名引人注目的文藝青年。由此,我曾下定決心要讀很多書,通過讀書,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情,了解人生隱藏的很多秘密。我還偷偷地寫過許多詞藻堆砌、感情充沛卻見識淺陋的散文和詩歌?,F(xiàn)在我準備重拾這些東西,繼續(xù)我的夢想,打算再次成為所有會寫文章人中最淺薄的那個。</p><p class="ql-block"> 書上說,生活不是活過的樣子,生活是記得的樣子。我的自傳,講述了生與死的不可預(yù)見;講述了生命的頑強和愛的力量;講述了寂寞的不可避免和孤獨的永恒;講述了患難對人的磨煉和絕望的不存在。如今,當(dāng)我以我的方式銘記生活的時候,我仿佛覺得過去的許多美好就在身邊,有種日出的光芒驅(qū)散了迷霧,內(nèi)心的傷痛不藥而愈的感覺,它使我黯然的心靈露出絲絲光亮。這其中有些人會常常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涌上我的心頭。我認為,能走進我生活的人,都是我最信任、最難忘、最有緣的人。我感到自己寫下了不錯的文章,并似乎看到或聽到很多年以后,我的后輩們還能不斷地憶起或談?wù)撈鹞?。我欣欣然?lt;/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1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