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音樂是我一生所愛。</p><p class="ql-block">記得我在童年、少年時期,對音樂就情有獨鐘。那時常有劇場演出的票,最愛聽的還屬音樂會。</p><p class="ql-block">記得一次堂兄帶我去聽演出,堂兄對一首男生獨唱很感興趣,于是千方百計要來了歌譜,在他學唱的過程中,我也學會了。那時我十歲左右,雖然我從末唱過這首歌,卻依然記憶猶新。</p><p class="ql-block">我在小學和中學都是學校合唱隊隊員,還是領(lǐng)唱,還演過小合唱。</p><p class="ql-block">在農(nóng)村的十年中,音樂依然帶給我許多快樂,消除許多煩腦。</p><p class="ql-block">記得一次拉耬種地,三四個人拉一個耬,因為春耕季節(jié)牲口不夠用,只能以人代之。社員馬大順架著耬,雖然累得氣喘吁吁,還是斷斷續(xù)續(xù)唱著:“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那時我還不會唱這首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肩上拉著繩套,腳踩著土坷垃地,一邊播種,一邊學會了這首歌。</p> <p class="ql-block">知識青年在農(nóng)村,文化生活十分匱乏。于是有人匿名向縣里寫信反映,要求有知青學習日。居然有了成果,村里領(lǐng)導極不情愿地答應,每周給知青半個學習日。</p><p class="ql-block">知青們聚在一起,除了聊天以外,就是大家一起唱歌,抒發(fā)對學生時代美好生活的回憶、對蹉跎歲月的悲傷與無奈,對前途的一片迷茫,……。</p><p class="ql-block">我在農(nóng)村還學會了吹口琴,沒覺多難,后來,只要是會唱的旋律,都可以吹出來??上]堅持下來,主要是遭遇到很大的變故,這在我另一篇寫知青經(jīng)歷的文章中記述了,不再重復。</p> <p class="ql-block">結(jié)束知青生話返回天津,正值改革開放初期,滿大街都在播鄧麗君的歌曲!那段時間,買了第一代日本錄音機,不僅聽了許多歌曲,也欣賞了許多世界名曲,古典音樂等。</p><p class="ql-block">中學同學張振友是個音樂迷,抱著一把吉它,為我彈舒伯特的小夜曲,介紹給我許多好聽的音樂。可惜他隨愛人去美國伴讀,不幸患腦癌,英年早逝,客死他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卡拉OK逐漸興起,我那時任企業(yè)辦公室主任,負責音響設(shè)備,自然有便利條件,學唱了不少歌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任中新藥業(yè)集團辦公室主任、達仁堂藥廠廠長的劉建華,因為會唱的歌很多,被系統(tǒng)內(nèi)稱為“劉一本”,因為那時KTV還沒有點歌器,需要把歌本上的歌名序號寫下來,交到點歌臺,他基本上能把一本上的歌曲都唱出來!</p><p class="ql-block">一次偶然機會,我們一同唱歌,他會的歌我都會,有些我會的歌他不會,他十分驚訝,說以前還從未遇到對手。此后,他又約我唱了幾次歌。</p> <p class="ql-block">后來,由于經(jīng)常去國外旅游,電子琴沒跟上進度,失去信心和興趣,把琴扔到墻角好幾年。唱歌也一度失去興趣,即便去歌廳,也很少張嘴唱。</p><p class="ql-block">60歲的時候,曾在市老年大學學習聲樂、電子琴,并且經(jīng)常去歌廳唱歌,還錄像放到優(yōu)酷上,現(xiàn)在幾乎都找不到了。還錄音幾首歌,效果不理想。</p> <p class="ql-block">將近70歲的時候,被老師和同學們拉進鋼琴班,學著學著,逐漸有了興趣。唱歌也逐漸恢復了興趣,但感覺氣力不足了。</p><p class="ql-block">我只是極普通的音樂愛好者。聽音樂,唱歌,學琴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從而帶來不少樂趣,結(jié)識一些共同愛好的朋友。</p><p class="ql-block">音樂可以消除煩惱,增添快樂,結(jié)交朋友,陶冶情操。</p><p class="ql-block">但愿音樂能伴隨我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