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隆昌市是四川省直轄縣級市,內(nèi)江市代管。</p><p> 隆昌市有青石文化,全青石街道、青石橋、青石公園、青石雕塑,有多個龐大的石牌坊建筑群,亦被稱為"中國石牌坊之鄉(xiāng)"。 就想去看看隆昌的青石文化。</p><p> 我的隆昌之行是從內(nèi)江開始的。在內(nèi)江的行程完成之后,從內(nèi)江站坐綠皮火車到隆昌,約一個小時,車費(fèi)3元,這個票價是我沒有想到的,太便宜了,其實(shí)這也是國家為方便老成渝線的沿線百姓,還保留著這種較低效率的運(yùn)輸工具,且不計(jì)成本,也是為民著想。也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社會主義中國才會有的。</p><p><br></p> 內(nèi)江站,在內(nèi)江城區(qū),是老成渝線上的老車站。 久違的綠皮火車。 老站牌,很有年代感。 登上綠皮車,開始我的慢旅行。 車內(nèi)飾還可以,這個時段,乘客很少、很少,在隆昌上車的估計(jì)只有十來個人。 到了,隆昌。 第一印象:公交站牌 剛下火車,看到的公交車站牌,牌坊造型,配以電子顯示屏(顯示此路車正在運(yùn)行的公交車有幾輛、在哪些站點(diǎn)等,都一目了然),站牌基座是配有浮雕的青石,牌坊之鄉(xiāng)的特色感覺出來了。第一印象不錯。 市中心區(qū)域的公交車站牌,用青石牌坊打造,只是頂部用小青瓦屋面,站名用黑色匾牌書寫,配上浮雕、楹聯(lián)、感覺古色古香的,這種站臺恐怕在全國也是唯一的了,還真是有特色。 森林公園的站牌。 <p class="ql-block">站牌上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 站牌上配有電子顯示屏,這個電子顯示屏比火車站那種小的站牌信息量更大,覺得比我大重慶還要超前些。</p> <div>一、蓮峰公園</div> 蓮峰公園所在地原為蓮峰山麓,據(jù)《隆昌縣志》記載,此處在清末即建有“蓮峰書院”,為原隆昌一中前身。故定名為“蓮峰公園”。 蓮峰公園布局以南北向?yàn)橹鬏S,公園內(nèi)陳設(shè)“大道行思”、“鳳翥鸞翔”2座鎦金牌坊;天、地、人、和、仁、智、禮、義、信9口青石太平缸;4根獅子圖騰柱;“百?!?、“百壽”2座照壁和龍鳳廣場之“龍鳳呈祥”地雕等景觀建筑,以彰顯中國儒家傳統(tǒng)文化及隆昌本土特色文化。同時,在公園中心“龍鳳廣場”安設(shè)象征中華文化的“司母戊鼎”,以小篆體撰寫的“興隆昌盛”四個鎦金大字,烘托了公園凝重的文化氛圍。 1、“蓮峰公園”石碑 <div> 這是公園南大門,也是公園的正大門。 </div><div> <font color="#000000"><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font-size: 14pt; mso-spacerun: "yes"; mso-font-kerning: 1.0000pt;'>這個巨大的“蓮峰公園”石碑,位于公園南大門前端。石碑高1.5米,寬5米,采用整塊“隆昌青石”打造而成。“蓮峰公園”四個</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font-size: 14pt; mso-spacerun: "yes"; mso-font-kerning: 1.0000pt;'><font face="黑體">鎦金字由隆昌本地書法家廖思明書寫,字體蒼勁有力。石碑上雕刻有蓮花、荷葉等圖案,雕刻精美、厚重典雅。</font></span></font></div><div> 巨石后面是“大道行思”坊。</div> 2、“大道行思”坊 “大道行思”坊<p> 牌坊通高16米,面闊36米,為八柱七門五重檐九滴水仿木青石雕花結(jié)構(gòu)。 全部采用隆昌青石和傳統(tǒng)雕刻手法,渾然天成、厚重莊嚴(yán)。文字由隆昌縣書法家丁念清所書,正上匾為“大道行思”,左、右為“春秋”、“天地”;背面正上匾為“清風(fēng)明月”,左、右為“重山”、“滄?!薄E品回翌~采用深、淺浮雕的技法,圖案寓意吉祥如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牌坊底座均雕以上古四大神獸之一的麒麟,寓意祥瑞與美好。</p> <div>3、“百?!闭毡诤汀鞍賶邸闭毡?。位于公園中軸線上,“百?!闭毡诤竺婢褪驱堷P廣場,“百壽”照壁則在九口太平缸中間。</div> <p> “百福”照壁寬22米,高5.4米,系磚砌結(jié)構(gòu),所采用的磚全部由“中國紫砂陶瓷之鄉(xiāng)”宜興燒制,照壁為川南傳統(tǒng)園林風(fēng)格,造型古樸典雅。</p><p> “百?!闭毡谏瞎灿性煨透鳟?、不同字體的“?!弊职賯€,由隆昌市8-92歲的普通群眾撰寫,蘊(yùn)含豐富的隆昌民間祈福文化,祈愿全城百姓上到百歲老人,下到幼小孩童都能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 “百壽”照壁寬18米,高4.6米,系磚砌結(jié)構(gòu),所采用的磚全部由“中國紫砂陶瓷之鄉(xiāng)”宜興燒制,照壁為川南傳統(tǒng)園林風(fēng)格,造型精制、雕刻精美。</p><p class="ql-block"> “百壽”照壁上共有造型各異、不同字體的“壽”字百個,由隆昌市普通群眾撰寫,祈愿全城百姓身體健康,福壽綿長。</p><p class="ql-block"> “百?!闭毡诤汀鞍賶邸闭毡谙嗷ポx映,取“福壽雙全”之意。</p> <div>4、龍鳳廣場之“龍鳳呈祥”地雕.</div> <div> 龍鳳廣場是公園的中心點(diǎn),占地1萬平方米,可容納萬人,感覺很大,也是公園內(nèi)最為重要、最有價值、造價昂貴的景點(diǎn)。</div><p> 在廣場地面用花崗石雕刻了象征吉祥的傳統(tǒng)圖案“龍鳳呈祥”。該地雕圖案直徑40米,面積:1250平方米,圖案采用福建優(yōu)質(zhì)的永地紅花崗石,大氣美觀、質(zhì)地堅(jiān)硬。地雕邀請“中國石刻之鄉(xiāng)”福建省惠安縣上百名雕刻藝術(shù)家逾月打造而成。 </p><p> 地雕圖案造型精美,龍飛鳳舞、栩栩如生。龍鳳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吉祥物,包含著著“龍騰盛世降甘露,鳳舞九天享太平”的寓意。</p> <div>龍鳳廣場全貌</div> 這個龍頭,5米X5米,夠大了吧。 這個是龍爪子。 這個是鳳頭。 這個是鳳爪。 5、龍鳳廣場之“獅子圖騰”柱. 廣場四周矗立20米高的4根獅子圖騰柱,外表全部以大理石裝裱,高大雄偉、莊嚴(yán)肅穆。圖騰柱頂端雕刻有獅子。 6、龍鳳廣場之“司母戊”鼎. <div>“司母戊”鼎</div><div><br></div><div>“司母戊”鼎是中國商朝后期(約公元前16世紀(jì)至公元前11世紀(jì))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一片農(nóng)地中出土,因其鼎內(nèi)部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也是現(xiàn)存最大的青銅器。</div> <p> </p> 在廣場中心陳列著鎮(zhèn)園之寶-“司母戊”鼎。氣勢磅礴、大氣凝重。<p> 園中巨大的司母戊鼎是按照原鼎體積5倍打造,凈高7.68米,寬3.9米,長5.5米,重約18噸,加上基座高達(dá)15米左右,全部采用青銅鑄造,造價不菲。此鼎尺寸僅次于廣安小平故里之鼎而聞名遐邇。</p> <div> 在鼎的基座正中用篆體雕刻的“興隆昌盛”四個鎦金大字,“鼎”作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象征,它昭示著中華文化源遠(yuǎn)流長,護(hù)佑著中華民族興隆昌盛,千秋萬代。</div><div> 同時,“興隆昌盛”也解釋了隆昌地名的由來,也表達(dá)了對隆昌“興隆昌盛”的美好祝愿。</div> 在鼎的基座背面,采用小篆雕刻的是《禮記·禮運(yùn)》節(jié)選,全文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dú)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dú)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div> 用小篆雕刻的《禮記·禮運(yùn)》節(jié)選,雕刻在豎長的條石上,似竹簡,很是相配。</div><div> 這是最后的幾片“竹簡”上雕刻的小篆和譯文。</div> <div>7、青石太平缸</div><div><br></div><p> 在公園的從北向南一字排列的天、地、人、和、仁、智、禮、義、信九口青石“太平缸”.缸體直徑均為2.6米,通高2.32米,全部用整塊青石雕刻打造而成,采用淺浮雕和鏤空雕刻等雕刻技藝,置于園內(nèi)的淺水池中,活靈活現(xiàn)的龍頭噴水于缸上,每個缸均雕刻有6面代表該主題、寓意深刻、耳熟能詳?shù)墓糯涔?,九口缸共?4個古代著名典故。缸體造型精美、典雅大方,人物栩栩如生,文化內(nèi)涵深厚,在全國絕無僅有,是“隆昌青石文化”的代表作?!疤?、地、人、和、仁、智、禮、義、信”9個字,集中了中國傳統(tǒng)道德和文化。</p><p> 太平缸即消防缸(就是個水缸),為中國古代重要的消防設(shè)施??捎商罩啤⑹蔫T造、有些高檔的地方會由青銅鑄造。</p> 大缸一字排開。 <div>這個方向拍下來,可以看到二個典故。</div><div>左邊是主題為“信”中的“千金買骨”;<div>左邊是主題為“信”中的“一諾千金”;</div></div> <div> 這口缸的主題是“智”,左邊是“匠神魯班”;右邊是“活字印刷”。</div><div> 九口缸,54個典故,信息量太大,值得慢慢細(xì)品。</div> <h3> 九口缸走完就是中軸線的北端,以“鳳翥鸞翔”坊結(jié)束。</h3><div> “鳳翥鸞翔”坊寬26米,高14.2米,六柱五門四重七滴水仿木石雕花結(jié)構(gòu)。</div><div> 牌坊正面正上匾書“鳳翥鸞翔”,另一面正上匾書“金鵝<div>煥彩”,均由隆昌書法家廖思明所書。</div></div><h1><span style="font-family: 仿宋_gb2312;"><span style="font-size: 14pt;"></span></span><br></h1> “鳳翥鸞翔”和“大道行思”坊相比,雖同為隆昌青石原料,但“鳳翥鸞翔”坊比“大道行思”坊雕刻更為精美,采用深、淺浮雕的雕刻手法,大量使用吉祥、如意的雕刻圖案,應(yīng)是隆昌傳統(tǒng)石雕藝術(shù)的代表性作品。 公園的配套園林小品也不錯。 公園內(nèi)的這個景點(diǎn)叫“蓮池蛙鳴”,待荷花開時,景色應(yīng)是相當(dāng)不錯的。 蓮池一角。 園內(nèi)一景。 <div>8、白廟子水庫生態(tài)濕地公園。</div><div> 白廟子水庫生態(tài)濕地公園是依托白廟子水庫水景及周邊自然山體地貌建設(shè)的一處城市公共生態(tài)濕地,其主要看點(diǎn)是具有“中國石牌坊之鄉(xiāng)”地域特色的主入口戧柱牌坊、口字牌坊等人文景觀,是值得一游的。<br></div> <div>景觀之一:戧柱牌坊</div><div> 戧柱牌坊是借鑒山西五臺山龍臺寺牌坊,結(jié)合傳統(tǒng)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形式、風(fēng)格,融于石雕藝術(shù)之中,耗用上等青石600m3,重達(dá)1300多噸,經(jīng)由80余名專業(yè)雕刻工藝技師精雕細(xì)琢耗時一年完成。</div><div> </div> 牌坊很大,要站到幾十米遠(yuǎn)的馬路對面才能照到牌坊全景和一個角樓(牌坊對稱有二個角樓)。 牌坊寬26米,高16米,六柱五門。十二龍柱,象征“一年十二個月,月月龍?zhí)ь^”的吉祥祝愿,上覆五個樓頭,分三層,樓頭造型為飛檐 <div> 側(cè)面看起來立體感更強(qiáng)、更有氣勢。</div><div> 這個角度可以看出牌坊的整體形象:整個牌坊的六根方柱插入四方墩,每根方柱又有前后兩根雕龍戧柱,戧柱上都采用浮雕的形式雕有盤龍,盤龍的龍首為近似六根方柱插入四方墩,每根方柱又有前后兩根雕龍戧柱,戧柱上都采用浮雕的形式雕有盤龍,盤龍的龍首為近似于圓雕的高浮雕,牌坊頂部形制為飛檐翹角廡殿頂結(jié)構(gòu)。前后垂檐和五門拱券都采用鏤空雕法,中門雀替上雕有二龍戲珠,四個耳門的雀替上雕有花卉、仙桃、柿子、毛筆、拂塵、紙扇、寶鏡、書籍等中華傳統(tǒng)紋飾。插有六根方柱的六個石礅一字排列,外邊的四個頂端為下卷蓮瓣形,內(nèi)里的兩個頂端各雕有八個石獅,石獅環(huán)繞在四周。六個石墩的各個側(cè)面雕有龍鳳等吉祥圖案。立面兩處、脊領(lǐng)兩端也都雕有龍頭或龍尾。牌坊正中檐下雕一豎匾由飛龍草花紋飾相環(huán)繞。牌坊橫梁部分的浮雕題材為中國傳統(tǒng)山水人物歷史典故,展現(xiàn)出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牌坊上的人物、花鳥、動植物等圖案古樸渾厚、栩栩如生、造型講究、雕工精美,寓意深遠(yuǎn)。整座牌坊結(jié)構(gòu)緊湊而穩(wěn)固、形制剛健挺拔。</div><div> 可以說,這個牌坊彰顯了厚重的隆昌石牌坊文化,展示了隆昌的地域特色。</div> <div> 牌坊中門局部,頂部形制為飛檐翹角廡殿頂結(jié)構(gòu)。前后垂檐和五門拱券都采用鏤空雕法,中門雀替上雕有二龍戲珠,二龍騰飛于云中,雕工復(fù)雜而紋飾清晰。四個耳門拱券上雕有花卉、書籍、毛筆、仙桃、柿子、紙扇、拂塵、寶鏡等中華傳統(tǒng)紋飾,形態(tài)逼真,建造精美,巧奪天工。</div><div> 據(jù)說,坊頂是用一塊重700多噸的石頭雕刻而成。</div> <div> 戧柱上飛龍盤繞,雕刻精美。</div><div> 戧柱上都采用浮雕的形式雕有盤龍,盤龍的龍首為近似于圓雕的高浮雕。</div><div> 中間二個插有方柱的石礅,頂端各雕有八個石獅,石獅環(huán)繞在四周。石墩的各個側(cè)面雕有龍鳳等吉祥圖案。</div> 戧柱牌坊的三重檐,分上中下三層,形體造型為飛檐翹角廡殿頂(廡殿頂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等級最高的屋頂形式,在中國古代只有最高等級的建筑物才可以使用)。 進(jìn)入牌坊后,登上這寬寬的60級臺階,就到舞龍廣場。臺階中間用石欄桿圍起的是精美的浮雕。 站在舞龍臺上俯瞰戧柱牌坊。 <div> 舞龍臺上的舞龍雕塑。舞龍,是隆昌的傳統(tǒng)文化。</div><div> 臺子中間一個很大的銅鼓擺放在此,鼓上一名強(qiáng)壯的男子正在舞龍。巨大的銅鼓需要七八個人才能將其圍住。</div> <div> 舞龍臺上的石燈籠,圖案栩栩如生、造型講究、紋飾繁復(fù),搭配協(xié)調(diào)、縷空雕刻、技藝精湛、手法純熟。</div><div> 石燈籠上“梅子窗”邊欲往下躥的獅子、基座上祥云托起的盤龍躍然石上,尤其石燈籠小屋面上的小獅子,小巧玲瓏,甚是可愛。</div> <div>景觀之二、口字牌坊</div><div> 口字牌坊,也稱八角牌樓,借鑒安徽牌坊特色,結(jié)合隆昌本地青石文化和牌坊形制雕刻而成,歷經(jīng)六個月,耗費(fèi)青石材料800噸。<br> 牌坊高18米,三門開間寬12米。單門進(jìn)深4米,以公母榫構(gòu)造連接,由前后兩座三間四柱三樓和左右兩座單間雙柱三樓式的石坊組成。每一方石柱,每一道梁坊,每一塊匾額,都有精美的雕刻。12只石獅子,前后各四,左右各二,雄踞于石礎(chǔ)之上,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div> <div> 牌坊正面。</div> 側(cè)身照才有立體感。 雄踞于石礎(chǔ)之上的12只石獅子,前后四個柱子各一只,共8只,左右二個邊柱各一只,共4只,總共12只石獅,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 口字牌坊內(nèi)部,感覺就是一個天井。 <div>景觀之三、園內(nèi)風(fēng)景隨拍</div> 站在舞龍臺上俯瞰“白鷺廣場”。 <div>白鷺廣場上的“白鷺群雕”。一群銅鑄的白鷺“恣意飛翔”,栩栩如生。</div> 在白鷺廣場的觀景臺上看觀魚臺上的長廊和風(fēng)車。 一個八角亭,青石臺階、青石壘臺、青石圍欄、青石地雕,真是青石文化托起園林文化,這就是特色。 園內(nèi)景色。 <div>棧道穿過萬隆橋。</div><div>萬隆橋:三跨青石拱橋結(jié)構(gòu),橫跨水庫兩岸,橋長110米,寬38米,最大跨度30米,最大跨高15米。又是體現(xiàn)青石文化。</div> 穿過萬隆橋看到的風(fēng)景。 公園內(nèi)還有個景點(diǎn)叫“象形龍紋墻”,就是在一個小廣場上,分布了一些弧形、卷筒形的青石墻,墻上浮雕表現(xiàn)龍鳳、山水、植物等題材。 這個浮雕是龍鳳呈祥。 這個鏤空雕刻的龍,象個畫卷正在打開的樣子,雕工精細(xì)。 <div>9、城市隨拍</div><div>隆昌城市不大,在小城隨處走走,就所見到的,用手機(jī)記錄下來,以圖說的方式,表現(xiàn)對這個城市的印象。</div> 北關(guān)城樓夜景。 天運(yùn)樓夜景。 “大道行思”坊的夜景,感覺就是個金牌坊。 <div>隆昌二中北門。</div><div><span>隆昌二中創(chuàng)建于1939年,校址系原禹王宮所在地(現(xiàn)存禹王宮牌坊后面,風(fēng)水好),原名為樓峰中學(xué),還是很有歷史底蘊(yùn)的。</span></div> <div>晃眼一看,還有點(diǎn)北大校門的感覺。</div> 這是隆昌二中的正門,背后就是天運(yùn)樓。 街上的路燈,牌坊造型,算是隆昌特色。 這樣看過去,有牌坊群的感覺。 隆昌三館(科技館、檔案館、圖書館), 三館廣場上的燈柱,石牌坊門柱和頂樓造型(仿牌坊柱、木斗拱和屋面),柱上標(biāo)有“石牌坊之鄉(xiāng)”。 檔案館立面雕上表現(xiàn)隆昌歷史、文化的各種字體的漢字,建筑的歷史感就有了。 蓮峰大劇院,很有設(shè)計(jì)感。 川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xué)校,一個??茖W(xué)校,校門卻好大好大,這是站在大門對面馬路邊(估計(jì)有50-60米遠(yuǎn))照的,還不能把大門照全。咋要修這么寬的大門呢。 這是稍近一點(diǎn)照的“半邊門”,大門二邊的建筑我看就是為了寫“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個字,即古“六藝”,左邊是“書、數(shù)、禮”三個字,一個字約4米高,建筑約16米高,還是夠氣派的了。 石牌坊郵局,設(shè)計(jì)很有石牌坊特色。 隆昌市委,里面是藏有寶貝的喲。 經(jīng)和門衛(wèi)交涉,同意我進(jìn)去看看(門衛(wèi)一直跟在我旁邊),這尊毛主席塑像落款日期是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日期),基座紅色凸字為“毛澤東主席”,小字為凹刻“永遠(yuǎn)活在我們心中”,塑像表面為水刷石。 在隆昌市委旁邊的大西街上,有一塊巨大的刻有毛澤東于1944年作的《為人民服務(wù)》全文的石碑。 <div> 估計(jì)石碑長約65米,高約7米,上刻《為人民服務(wù)》全文,共約800字。可謂傳世之作。</div> 城區(qū)的隆昌河,全部是石欄桿,隆昌的青石多,到處都可以體現(xiàn)青石文化。 橋上石欄桿的雕刻更是精美。 隆昌河兩岸都建成市民休閑的公園,景色不錯。 青石攔車樁。 自行車、摩托車停放點(diǎn),護(hù)欄樁也是青石的。 天主堂,表明隆昌也是多元文化共存。 <p class="ql-block"> 離開隆昌北站,就是離開隆昌了。</p><p class="ql-block"> 可能很多人都沒注意到,北站屋檐下的三塊感覺黑黑的,是三塊銅浮雕,就是“隆昌三古”(古牌坊、古寨(云頂寨)、古宇湖),而中間的那塊是“中國石牌坊之鄉(xiāng)”這個是重點(diǎn)。</p> <div> 隆昌城市不大,很有特色,值得一游。</div><div> 再見!隆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