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打媽媽去世后,那間伴我長大的老屋再也沒人居住了,因年久失修,現(xiàn)已破損不堪。</p><p class="ql-block"> 老屋,盛滿了童年的回憶,承載了兒時的夢想。帶著對爸爸和媽媽的懷念,帶著對故鄉(xiāng)和老屋的眷戀,每當(dāng)我再次踏上歸鄉(xiāng)的路,老屋的記憶便不由自主地涌現(xiàn)在我的腦?!?lt;/p><p class="ql-block"> 老屋的陳設(shè)在我的記憶里始終是兒時的模樣,方桌后面是長長的幾案,墻的正中央掛著敬愛的毛主席畫像,一些舊時的老物件像是腳底生了根,站在幾案上紋絲不動。每天早晨媽媽都會挨個給它們做一次美容,雖然都不是什么貴重物品,但照料它們已經(jīng)成了媽媽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課,它們似乎已經(jīng)成為我們的家庭成員,并且一直默默地陪伴著我成長。</p><p class="ql-block"> 連著爐膛的熱炕對我而言,記憶尤為深刻。每到冬季,爐火生的很旺,在炕上睡著也更暖和。媽媽害怕我們中煤氣,就在窗戶上面扯開幾個窗格,透點空氣,晚上睡覺時還得用火棍頂住門。</p><p class="ql-block"> 這些記憶碎片,一直在我的記憶深處清晰地呈現(xiàn)。記得媽媽去世前兩年腿摔壞以后,她還是睡在那個炕上,隔著模糊的玻璃窗,艱難地爬起來不時地眺望著窗外,似乎在期待我們早點回家,那種期盼和渴望的眼神,回想起來至今還會讓我心里流淚。</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到鄉(xiāng)里上了中學(xué),離家有二里多地,每天放學(xué)急匆匆往家趕。那時年少,也不知是為了趕回去早點吃上飯,還是急著見到媽媽,尤其是每天晚上下自習(xí)后,我和幾個同學(xué)一路小跑回家,等候我的始終是媽媽和那間老屋。</p><p class="ql-block"> 記得有一次給爸爸媽媽上完墳回到家,大哥說樓上有點漏雨,趁著大家都在,把房頂稍稍修繕一下。說實話,又沒有人住,修不修都可以,遲早要拆的。但在大哥的堅持下,我們兄妹幾人立刻開始行動了,大哥和二哥上房頂清理樹枝,我和姐姐在下面給他們遞防水材料。那時候,我還不太明白大哥為啥執(zhí)意要修,后來才慢慢懂得,原來我們修的不是房子,而是我們兄妹幾個靈魂的聚居地,或者說是為了銘記我們那份共同的記憶,讓記憶尋找一份寄托與安放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想想曾經(jīng)的溫暖,也只有回到那間老屋,我們的心靈才能得到真正的慰藉。</p><p class="ql-block"> 如今,那間老屋空無一人,早已破爛不堪,可對那里的記憶卻有增無減,那里的溫暖依舊在我們的心間流淌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