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正月初八,我和愛人心血來潮想回村里看看。聽說去年冬天全村里除了村委、廟院和高級社以外,其余房屋都推倒了。當(dāng)時我倆在外地,不知究竟推成什么樣子。</p><p class="ql-block"> 原來的路斷了,要回村里得繞道走,有一段是水泥路,接著是新拓寬的黃土路,估計遇下雨天是不好通行的,車能直接開到村委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村委外觀以及前村概貌。嚴(yán)格地說是村委前址,后來村委轉(zhuǎn)移到前村長條里新建的學(xué)校里了。建校時村委讓我倒埋養(yǎng)父的墳?zāi)梗瑴?zhǔn)備給我遷墳費,我沒要,就算我捐助學(xué)校了。結(jié)果建成啟用沒幾天,學(xué)生大部分轉(zhuǎn)去城里讀書了,剩下的也跟別的學(xué)校合并了,于是村委入住辦公用了。</p><p class="ql-block"> 那么這個院子便成了村民們舉辦一些婚喪大事的地方,也常常在院外聚集聊天。以前我回來第一站就是跟鄉(xiāng)親們打招呼,叔叔嬸子大伯大娘哥哥嫂子……一個個問長問短親熱得不得了!有兩個盲人叔叔,無論隔多少年未見,只要一聽聲音就知道是我。</p><p class="ql-block"> 視頻中我拉近鏡頭那個黑洞是水房,是從溝里引水上山的,當(dāng)年我在村里教書,是大隊領(lǐng)導(dǎo)帶上我去公社申請的。</p> <h3> 這兩幅照片是村委院子里,不知是誰家的玉米棒和水缸寄放到這里了。</h3> <p class="ql-block"> 這是通往后村的路口,右邊是村委和廟院的圍墻,左邊曾經(jīng)是特別愛干凈、整潔細(xì)致的人家,門前有一條鴻溝把村子分為東西兩半。</p><p class="ql-block"> 西邊:梁上是王姓家族,在我們村也算人多勢眾,和下面的劉姓家族有一比,好多年村里的支書主任就在這兩大家族中產(chǎn)生。溝底有幾戶姓郝的,后來他們移居?xùn)|邊了。王劉中間有一大院兒李姓人家,比較富裕,60年全村人吃大鍋飯時,食堂就在他們院兒里。</p><p class="ql-block"> 東邊:頂上有部分劉姓人家,中間是高姓家族和幾戶任姓人家,底下是李姓家族即我的本家。</p> <p class="ql-block"> 這是廟院,本可以從村委院兒下樓梯進(jìn)來,我倆是從后門進(jìn)來的。這里也曾經(jīng)是學(xué)校,我在這里讀過小學(xué)初中,也教過小學(xué)、初中和高中。我愛人也在這里讀過初中。我倆高中是在賀昌中學(xué)讀的。挨著后門是個大戲臺,曾是教室,臺口上方刻著“人杰地靈”四個大字。戲臺左邊是墻壁和看臺,曾有幾孔窯洞,分別是教室與灶房。戲臺對面上了臺階,中間關(guān)公殿,左邊眾神仙,右邊財神爺。也曾是教室與教師辦公住宿的地方。殿前立著新舊兩座碑,左右壁畫鐘鼓相呼應(yīng)。從正殿往左拐,左邊土地爺,隔著墻有個小門過去是五道爺(視頻沒拍到),右邊幾孔窯洞,也曾是教室,我先后在第二孔窯洞里教過小學(xué)與高中。窯洞上面,即上了樓梯是觀音殿以及村委院兒。</p> <h3> 大戲臺。每年正月二十五廟會,在這里唱大戲。</h3> <h3> 正殿:中關(guān)公,左眾神,右財神。</h3> <h3> 左右壁畫鐘鼓相呼應(yīng)。</h3> <h3> 舊碑正面:有些字跡已模糊,"百世流芳”,"大清咸豐二年十月初一日穀旦立"能看清。穀旦即谷旦,良辰吉日的意思。</h3> <h3> 舊碑背面:刻有"永垂不朽”及布施人的姓名。</h3> <p class="ql-block"> 新碑正面:刻有"流芳"及碑文。 </p><p class="ql-block"> 據(jù)記載此廟建于大清雍正五年,后因年久失修及文革浩劫,此建筑梁斷墻倒面目全非。黨的富民政策落實后,村民生活日益富裕,全村人氣旺盛,祥光普照。為順村民意愿,弘揚村史傳統(tǒng),適逢干禧之年,村委組織廣大村民于二○○○年四月十六動工,八月二十六慶典。此建筑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錯落有致。關(guān)公、財神、土地、五道、觀音,形象生動、栩栩如生。為紀(jì)念此建筑落成及村民各界布施,特撰此文,立碑勒石。</p><p class="ql-block"> 二○○○年臘月二十六立</p> <h3> 新牌背面:也刻有"流芳"及布施人姓名,其中有我的名字。</h3> <h3> 土地爺。</h3> <h3> 五道爺。</h3> <h3> 這幾孔窯洞以前曾是教室,如今可供每年正月來唱戲的演員住宿。</h3> <h3> 觀音殿。</h3> <p class="ql-block">各殿楹聯(lián)(本人于2001年清明節(jié)筆錄)</p><p class="ql-block"> 財神招有道之財 福神賜無疆之福 </p><p class="ql-block"> 橫批:生財之道 </p><p class="ql-block"> 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p><p class="ql-block"> 儒稱圣道稱神佛稱迦闌</p><p class="ql-block"> 橫批:大義參天</p><p class="ql-block"> 佛為付法神為頭 威嚴(yán)善名天下?lián)P</p><p class="ql-block"> 橫批:威嚴(yán)天下</p><p class="ql-block"> 一劍風(fēng)霜十載閑 孤忠靈漢三辰上</p><p class="ql-block"> 橫批:神靈有感</p><p class="ql-block"> 金爐不斷千年火 玉盞常添萬載燈</p><p class="ql-block"> 橫批:佛法廣大</p><p class="ql-block"> 土府神祇降禎祥 消災(zāi)免難福壽長</p><p class="ql-block"> 橫批:四季平安</p><p class="ql-block"> 出南海駕祥云霞光萬道</p><p class="ql-block"> 楊柳枝凈水瓶灑遍神州 </p><p class="ql-block"> 橫批:南海觀音</p> <h3> 高級社:這一排窯洞都讓這位村民用來養(yǎng)牛羊了,牛四頭,羊近千,還雇了一位放羊工。</h3> <h3> 這是我家腦畔上的棗樹。我們家就在高級社底下,本來從棗樹旁邊的小路可以下去,但路已經(jīng)斷了,只好繞行。</h3> <p class="ql-block"> 挨著高級社住著一家比較富裕的高姓人家,從拆出來的磚塊就可以看出來,據(jù)說這叫"城墻磚",一般人家砌窯口用的是土制的旱磚。記得小時候我不敢去這個院子玩,大門老高門板老厚,推一下咯吱嘛喲響半天,深宅大院,陰森可怖。偏偏這家的女主人喜歡我,因他只生了一個男孩,經(jīng)常拉著我的小手去她家給好吃的好玩的,但我總是和她保持一定的距離,至今想起來還覺得欠她的好意。</p> <h3> 這是高姓和李姓家族的石磨碾子。</h3> <h3> 這叫洞渠灣,是去我們李家底的要道,以前遇到下雨天,路常會被沖斷,去年為了讓鏟車通過又往后拓寬了。</h3> <p class="ql-block"> 李家底被鏟車推過的景象,一派荒涼!曾經(jīng)家家戶戶炊煙裊裊笑語朗朗,春天在自家院里墻外栽瓜種豆,夏天在葡萄架下棗樹旁邊輕搖小扇拉家常,秋天大場里碌碌轉(zhuǎn)小院兒里梿枷響,冬天你來我家串門我去你家坐,我的飯比你的香互相嘗一嘗,過年了,鞭炮聲噼噼啪啪此起彼伏,大人們比賽誰家起得早,小孩兒們夸耀誰得的壓歲錢多,稍大點的孩子不好意思去拜年,長輩們會專門把壓歲錢送來,雖然只是幾毛幾分,但那表明人家心里有你。那種親熱勁熱鬧勁終身難忘!</p> <h3> 我家院子,母親曾用這個破水缸栽培過柳葉桃。</h3> <p class="ql-block"> 從我家窯洞口縫隙拍攝到的室內(nèi)情景。衣柜倒了,大木箱子穩(wěn)穩(wěn)的,罈罈罐罐瓶瓶碗碗還不少,缺齒的木杈,沒蓋兒的水缸……每件物品都是陪著我長大與我有很深感情的,它們是被我遺棄了,但仍會無怨無悔無聲無息地守著這個破敗的窯洞,直到永遠(yuǎn)。</p> <p class="ql-block"> 這是別人家的院子,好多家具沒來得及搬運,也沒地方安置,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因為移民的新房在高層,沒有地下室,亂七八糟的東西沒法存放。</p> <p class="ql-block"> 這是溝畔上的酸棗叢,其果實核大皮薄,酸酸甜甜的,想想都流口水。這底下圪凹里是那幾戶任姓人家,他們和我們李家走得很近,相互間稱呼爺爺奶奶叔叔嬸嬸哥哥姐姐的,像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我這一趟回鄉(xiāng)的心情也像吃了顆酸棗一樣酸酸甜甜的,酸的是村子沒了,老屋沒了,再也回不去了,甜的是美好的記憶仍在。</p><p class="ql-block"> 凡事都有利弊。畢竟村民們從鄉(xiāng)下移居到了城里,住進(jìn)了高樓,出入方便,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但是農(nóng)民離開了土地,做什么吃什么,經(jīng)濟來源靠什么?前途令人擔(dān)憂! </p><p class="ql-block"> 和愛人返城的路上,我們都悶不作聲,回家后把照片發(fā)給女兒看,女兒問院子里的那棵桃樹還在嗎?小時候女兒隨我母親在村里呆得不少,村里有她童年的記憶,那棵桃樹也永遠(yuǎn)栽在了她的心里,桃花會在每個春天燦然怒放的!</p>